登陆注册
6759600000053

第53章 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为什么史弥远能这么快就当上了宰相?

有些人认为就是因为他“阴险毒辣,卑鄙无耻,只要有利可图,可以无所不为”,是他善于耍阴谋诡计的结果。

这是一种离开社会历史条件、孤立地从个人行为方面对历史人物作片面评价的结果。其实作为社会中的人,是不可能离开社会历史条件的。这就回到了历史观中的一个基本问题: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

1.关于史弥远为何能在诛韩后快步升为宰相,傅伯成有个观点很重要。他说:

弥远谋诛侂胄,事不遂则其家先破,侂胄诛而史代之,势也。诸公要相协和,共议国事;若立党相挤,必有胜负,非国之福。又劝丞相钱象祖:“安危大事,以死生之;差除小者,何必乖异?”

傅伯成这几句话,说明当时朝中存在着权力斗争,有人在“立党相挤”。从傅伯成讲的话看,显然是有人在挤史弥远。傅伯成在这个问题上,明显是站在史弥远这边的。他讲了一个极浅显的道理,在诛韩过程中,史弥远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如果不成,诸公中头一个“家破人亡”的就是他。侂胄被诛,理所当然地由他取代这个位子,这是“时势”造成的,是时势造英雄。试想当时“中央”领导班子中,包括六部诸尚书,有谁能像史弥远这样执行宁宗的密旨,夺回皇权?时势需要这么一个人,宁宗、杨后需要这么一个人。这么一个人一定能找到,这是必然,是时势需英雄。这人不是别人而是史弥远,这是偶然,但这偶然里也有必然:这就是史弥远当时的表现。在谁都不敢冒犯韩侂胄的情况下,用真德秀的话说,就是“中外共知其非而无敢言”的情况下,史弥远敢于挺身而出,反对韩侂胄。这要冒极大的政治风险,需要极大的政治勇气。而宁宗、皇后要夺回皇权,正需要这样一个能够与皇室“生死与共”的心腹大臣。当时社会上一切(本书曾表述的六大矛盾)反对韩侂胄的人,包括一些曾经是朝中大臣的人都需要这样一个人。这就是为什么史弥远在韩侂胄被诛后仅一年时间就晋升为右丞相的根本原因。这既是社会时势的需要,亦是他本人的条件使然。

2.为什么诛韩后钱象祖、李壁、卫泾、倪思等纷纷落马?

开禧三年冬韩侂胄被诛之后,宁宗的“领导班子”是钱象祖(参知政事)、李壁(参知政事)、卫泾(御史中丞、参知)、雷孝友(参知)、史弥远(礼部侍郎)。尔后两年,“领导班子”的变动如下:

嘉定元年三月,倪思,礼部尚书兼给事中。

十一月,史弥远,礼部尚书。

十一月,罢李壁,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

十二月,钱象祖,右相;卫泾、雷孝友,并参知政事;林大中,签书枢密院事;史弥远,同知枢密院事。

嘉定二年四月,钱象祖,太子太傅;卫泾、雷孝友、林大中并兼太子宾客。

嘉定二年六月,卫泾,参知政事罢,行御史中丞章奏;林大中,签书枢密(薨);史弥远,参知政事(取代卫泾)。

八月,许奕,礼部侍郎;曾从龙,起居舍人。

八月,娄机,同知枢密;楼钥,签书枢密,填林大中之位。

十月,钱象祖,左丞相;史弥远,右丞相;雷孝友,知枢密院事兼参知政事;娄机,参知政事;楼钥,同知枢密院事。

十一月,钱象祖罢,行监察御史章疏。

从开禧三年十一月至嘉定二年十一月,两年间宁宗手下的“领导班子”成员的变化过程说明:史弥远从礼部侍郎到右丞相而且是“独相”,成员的变化是很大的。从上述傅伯成的讲话表明,这中间有人“立党相挤”,且透露出左相钱象祖对此“不管”,即不管这种关系国家安危大事的态度,但最终是钱象祖自己去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我想,从根本上说也是时势造成的。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宁宗从韩侂胄手中把皇权夺回,这是“一朝天子”的政治大事。在这巨大的政治变故中,参与者往往由于种种复杂的政治动机与人际关系而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所以诛韩后建立起来的“领导班子”,由于其事情的紧迫性与其时间的短促性,不可能一下子就人人“到位”,忠诚可靠。历史上任何一次“政变式”的政治动荡后建立起来的“领导班子”都带着“过渡性”,这是政治斗争的规律。等政局稍稍稳定下来之后,必然要进行“清查”与“调整”。当然,从另一角度看也可以说是又一场内部的权力斗争,即后人讲的钱象祖、卫泾、史弥远三者之间的权力斗争。但掌握这次“领导班子”结构调整的核心人物,或者说权力斗争中的最高仲裁者是宁宗自己(当然包括他的高参杨后)。

下面我们可以看看“领导班子”结构调整的具体情况。

第一个被请出领导班子的是李壁,因为此人政治上“投机性”太大了。原本他认为北伐的时机尚未成熟,但一看韩侂胄主张北伐,他马上一百八十度转向拥护北伐。开禧二年(1206)五月,北伐的诏书韩侂胄原本叫叶适起草,由于叶适再三不受,故由李壁起草。六月,北伐前线失利,韩侂胄“始觉为苏师旦所误,欲去之”,李壁就“悉数其罪,劝之斥去,侂胄纳其言”,并于七月晋升为参知政事。开禧三年十一月,他积极参加了诛韩,宁宗给他加官“同知枢密院事”。对这样一个“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人物,宁宗心中有数,别人也不服气,所以第一个被请走。

接着第二个“参知政事”级的人物就是卫泾。他在韩侂胄当政时是礼部尚书,官在史弥远之上。开禧二年四月,李壁提出追夺秦桧的美谥“忠献”和申王,韩侂胄同意了。卫泾提出改谥秦桧为“缪狠”,韩侂胄不同意,说“且休,且休”!事遂止。由此可见,他和李壁本来都是韩侂胄营垒中的要人,由于他也参与了谋诛韩侂胄,诛韩后他升为御史中丞,立即提请贬陈自强,又疏苏师旦,升为签书枢密兼参知政事。但接下来,他就反对钱象祖,又反对史弥远,即《四朝闻见录》的《虎符》一文中讲的“后卫泾又以同谋诛韩忌史”,所以于嘉定二年六月乙亥(行御史中丞章疏)去位。其时史弥远只是同知枢密院事,还不是宰相,连“参知”也不是。

接着去位的一个有影响的人是原兵部尚书倪思。他是因反对史弥远而故意挑宁宗诏书中的毛病而罢官的。

嘉定元年十月丙子,宁宗诏史弥远为右相,诏书的起草人陈晦偶用“昆命于元龟”词语,这词语出于《尚书·大禹谟》。“昆”指后代,“元龟”指大龟,古代用来占卜用的。倪思抓住这典故大做文章,向宁宗奏言:“哀帝拜董贤为大司马,有‘允执其中’之词,当时父老流涕,谓汉帝将禅位大司马。”意指宁宗是不是准备禅位给史弥远。这在政治上是一个极大的禁忌。宁宗读了倪思的奏疏后,大为骇异,就把倪思的奏章给史弥远看。史弥远说:“臣一时恭听王言,不暇指摘,乞下疏以示晦。”陈晦接旨后就给宁宗上了奏章,列举了本朝自任命赵普为相以来,凡拜相的诏书中,有六七个诏书都用“昆命元龟”的典故,并反击倪思说他不是不知道这些诏书,而是出于“一旦私愤,遂忘典故”。倪思因此而降职业。(陈晦与真德秀相交甚厚,这次辨明典故,颇得真德秀的帮助。)

最后去位的是最高执政官(左丞相)钱象祖。应该说钱象祖在诛韩过程中以及对金和议的具体工作中,都是起过重大作用的人物,宁宗对他还是信任的,故在“过渡政府”中一直处于第一把手的地位。但正如傅伯成所言,他不能正确处理朝中的“立党相挤”问题。而钱象祖在历史上有一件很不光彩的事。据史载:

宁宗庆元元年(1195)四月庚申,太学生杨宏中、周朝端、张衜、林仲麟、蒋傅、徐范等六人上书为赵汝愚辩解。诏“宏中等妄乱上书,扇摇国是,各送五百里外编管”。

“是夜,工部侍郎兼知临安府钱象祖遣人逮捕诸生,分遣使臣押送贬所。”

试想,像钱象祖这样的人,做普通的官也许别人没意见,可现在当了执政的高官,而且是第一把手,当年受过“庆元党案”迫害的人安心吗?他们能不极力反对吗?

总之,宁宗心目中最信得过的人莫如史弥远,朝中其他大臣也相信史弥远,这就是“时势”。

从上述“宰执”变化的情况可见,这几个执政大臣的去位,是时势的选择。当然最关键的还是宁宗的态度。在“韩侂胄现象”之后,宁宗迫切要求有一个忠君、爱国、富有胆识和卓越才能的宰相,社会也需要这样一个宰相,所以宁宗对史弥远的选择,是客观时势与史弥远个人条件相结合的产物。史弥远当时的威信很高,这是政治斗争的必然结果。当时的“老臣”和“新贵”都拥护史弥远,不是他善于投机,相反,正是他的忠诚与胆识。

同类推荐
  • 重生系统之悠三国

    重生系统之悠三国

    吴愿回到汉末,获得名为‘重生系统’的机器,重生在吕布的身体里,且看吴愿如何在汉末三国时期俘获美人,一统江山。
  • 换个姿势看三国演义

    换个姿势看三国演义

    七分虚三分实,却有很多人将它看作正史,可见三国演义的影响之深远了,近来重读三国,有了一些新体会,在这里略说拙见,大家就当是和我饭后闲聊好啦
  • 大宋皇朝之征伐天下

    大宋皇朝之征伐天下

    蒙、宋两军交战,宋军主帅平南王陈绍殉国,以致全军覆没。消息传到京师(金陵),朝野震动。少年陈宇殿前请缨征战沙场,怎奈皇命不可违。南越国再度崛起,少年再次请缨...遇红颜,伴左右;结兄弟,共誓言;募军队,救百姓,降山贼,扬军威;复城池,败南越,固后方。正当庆功之夜,皇帝圣旨十万火急。蒙古大军一路势如破竹,进逼京师......小弟qq1281697570欢迎读者朋友、作者朋友来看看。
  • 欧陆之从零开始

    欧陆之从零开始

    在这个黑暗的年代里我们凭什么为人鱼肉?在这个绝望的时代里没有饭吃,没有家回,没有尊严和人格的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生或死不过是一瞬之间,但是想要真正的活着就要在重大难关前鼓起勇气做出选择!你们究竟是想要苟且偷生得过且过,就这样猪狗不如的直到死去的那一刻还要背负着后代的蔑视和诅咒。又或者是此时此刻随我一起向大海对面的世界发起进攻!夺取属于我们的荣耀!让我们吃饱穿暖不再任由外人欺辱!敌人不过是区区10:1的差距,不过是一个国家VS十三个联盟国而已!不要担心!不要害怕!跟随在我的身后,吾等的荣耀蔷薇旗必定是插在罗马城上的最后一杆旗帜!现在让我们进军!向世界的每一片角落前进!BY:神圣荣耀大不列颠帝国皇帝对欧七国联盟,于巴黎会议结束后在伦敦城动员演讲。
  • 再整江山

    再整江山

    明末是一个真正的乱世。同时也是中华民族崛起于世界之巅的最好时机。然而为何波澜壮阔的农民起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明的贪腐集体宁愿抱着堆积如山的财富和大明同归于尽,也不愿意施以援手。吴三桂,洪承畴等数不剩数的汉人宁愿投降异族,也不愿意精忠报国。君王死社稷,天子守国门。以勤奋节俭著称的崇祯皇帝在位十七年,手下却无一人忠臣良将得以善终。又为何并没有落后于西方的科技并没有拯救大明于水深火热之中。飘洋过海而来的各种农作物却没有丰收一个崇祯盛世。作者力图还原一个真实的明末时代,一个全方位揭示明末的政治,军事,经济,科技的时代。只为以史为鉴。警醒后人。
热门推荐
  • 似平凡有似不平校园记

    似平凡有似不平校园记

    在全是血族和妖精的暗夜学院里。女主看似平凡却有着不平凡身份——血族?妖精?吸血鬼猎人?。。。五花八门的男主们——血族?妖精?吸血鬼猎人?。。。充满悲痛与爱恨的回忆:被爱情蒙蔽了双眼的背叛者,被过去的爱恨与悲痛的回忆所折磨到如今的男主;因过去的战争而意外失忆的女主;当过去的女主重伤失忆时作为妖精的他横空出世拯救了女主。。。当他们都以为女主在那场追杀中死亡而悲痛不已了五年时,失忆的女主再度回归。一切又将重来,过去的回忆又将重现吗?拯救了女主的他又在何处?女主是否还会回忆起从前?过去到底发生了什么?如今又会怎样?被敬请期待!
  • 无上商城

    无上商城

    作为一个穷孩子,化穷面对高额的学费无所适从,可是,不知是不是上天眷顾他,砸了一个大肉饼给他。。。。。。
  • 王爷求被罩

    王爷求被罩

    她一三好学生一不小心穿越成了心机婊。刚睁开眼发现原记忆里本被弄死的庶妹一脸惨笑的看着自己,“我去,这不是鬼吧!”只见庶妹不知从哪变出根鞭子,道:“鬼,呵~既然我替苏雪重生了,就算是鬼,那也是众鬼之首!”说起挥鞭直下。苏小小不禁心中万匹草泥马飞奔而过...尼玛,这什么情况!庶妹!妹!亲妹!冷静点啊!万事好商量啊!........
  • 公主前妻:我们复婚吧!

    公主前妻:我们复婚吧!

    我们离婚吧!昊,我以为只要我坚持做好你的妻子,你总有一天会爱上我。没想到,我做了怎么多,你还要和我离婚。我爱你,也是我最后一次说我爱你了。从此以后我们就当陌生人吧。冷惜蓉,哽咽着强忍不流泪。在离婚协议书上写下了自己的名字。头也不回上楼收拾东西,明天,我就搬出去。看着,她的背影,是那么孤独无助,我,真的爱上她了吗……
  • 冷枭霸爱:独宠小女人

    冷枭霸爱:独宠小女人

    他是站在世界顶端的黑暗王者,他也是跨国集团的大BOSS他宠极了她,恨不得将相遇前未给予她的爱都补还给她她享受他给自己的爱,她亦习惯了身边有一个无所不能的他,可是当有一天他内定的未婚妻找上门时她伤心,她绝望她只能看着爱人与另一个女人走向婚姻的殿堂他说“丫头,给我时间,我一定让你成为我的新娘”只为这句话,她甘愿背负“小三”的骂名陪在他的身边....
  • 明伦汇编皇极典勤民部

    明伦汇编皇极典勤民部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福妻驾到

    福妻驾到

    现代饭店彪悍老板娘魂穿古代。不分是非的极品婆婆?三年未归生死不明的丈夫?心狠手辣的阴毒亲戚?贪婪而好色的地主老财?吃上顿没下顿的贫困宭境?不怕不怕,神仙相助,一技在手,天下我有!且看现代张悦娘,如何身带福气玩转古代,开面馆、收小弟、左纳财富,右傍美男,共绘幸福生活大好蓝图!!!!快本新书《天媒地聘》已经上架开始销售,只要3.99元即可将整本书抱回家,你还等什么哪,赶紧点击下面的直通车,享受乐乐精心为您准备的美食盛宴吧!)
  •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国学大讲堂Ⅰ:老子、庄子的做人绝学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言若讷,大勇若怯。我们看世事。往往是聪明反被聪明误。而成大事、生活得轻松自如的,则常常是那些“笨蛋”、“傻子”。就像老子说的: “天下柔弱。莫过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老子认为,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体道的圣人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 带着商城闯异世

    带着商城闯异世

    女主带着系统商城穿越到一个异世孤儿身上,被妖孽男主罩着,打怪赚钱,为美食奋斗,为生活加油。本文男女主青梅竹马,有养成倾向哈!
  • 傲世小武者

    傲世小武者

    夏蝉冬雪,不过轮回一瞥。武道修炼,不问一生缘浅。月华似链,寥寥几笔绘江湖深浅。难绘你,不染纤尘的容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