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堆养猪
郭广昌率领的“复星系”是中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好奇的人们在追溯他的个人成长史时,大都会发出“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的中国式感慨。很少人能想到,在钢铁、地产、矿业、医药等行业越战越勇时,他对养猪业也萌生出浓厚的兴趣。
2009年6月 16日,具有20年养猪史的江西国鸿集团迎来两名贵宾,一位是郭广昌,另一位是深圳东方富海投资公司的董事长陈玮。他们分别与国鸿集团董事长曹国鸿签下了一纸合约,合约的投资总额为1.1亿元(不少媒体误把这一数字讲成1.6亿,甚至把陈玮略去,称郭广昌一人投资了1.6亿元)。
郭广昌觉得这是一笔划算的投资,更重要的是,复星半年多来的“找猪行动”总算有了战果,他长舒了一口气。
陈玮的兴奋之情与郭广昌不无二致。“国鸿两三年内上市没有悬念。我们接下来的另一个项目是养鸭。”他对我说,“其实投资养牛也是不错的。”
没有人说牛年养牛就一定能赚钱,但投资界的大佬们如今纷纷关注养殖业,无疑挑起了人们敏感的神经。
“属猪的养猪”也让人疯狂。2009年2月,网易首席执行官、38岁的丁磊养猪的消息被炒破了天,网易北迁鲜有人加以关注,IT 达人养猪一万头的猪倌梦倒是闹得满城风雨。而丁磊一边是“我们目前首先养的是日本鹿儿岛的黑毛猪”式的旁征博引,一边是“心急吃不了好猪肉”式的欲擒故纵。
UCWEB董事长雷军用戏谑的口气推测丁磊的商业狂想:“可以考虑给每头猪编号啊,然后在养猪场各个角度装上摄像头,养猪细节在网易直播,然后招募一万个网友认养,可以办养猪大赛;‘网易牌’猪肉模式复制到养鸭、养牛等领域,现代农业有可能成为网易的另一增长极? ?”
相对于这种狂想,新希望集团掌门人刘永好的养猪风格可谓稳扎稳打。几年前接受我采访时,正与各地金融机构广泛勾兑养猪事宜的他兴高采烈:“未来几年,养猪是我的第一要务。”在他的布局中,新希望将掷出数十亿元,打造一条集育种、养殖、饲料、屠宰、深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
“现在盖房子不如种水果,种水果不如养猪。”刘永好说。在中央电视台枟青年创业中国强枠节目中,他给一位立志成为“种梨大王”的名叫杨大可的青年当“创业导师”时,对养猪的感情溢于言表,他甚至对杨大可说:“我们来一个联合,搞一个循环经济,你也来搞一个养猪合作社吧。”
刘永好、丁磊、郭广昌无一不是中国首富行列的民营企业家(前两位分别于2001年与2003年登顶枟福布斯枠富豪榜,后者居2007年“胡润中国百富榜”第10位)。他们先后扎堆养猪业,成为2009年中国商业界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2007年肉价狂涨,全国上演‘猪疯狂’;2008 年遭遇寒冬,大家试着‘猪坚强’;2009年上半年甲型 H1N1流感催生出了‘猪恐慌’。”2009年7月8日,刘永好在一场民营经济论坛上诙谐地说。
他的这一番言论无疑为丁磊、郭广昌等“后起之秀”的养猪行为找到了注脚———尽管他们的运作方式各不相同,但“抄底”开始成为外界贴于他们身上的标签。看来,“猪恐慌”孕育出了“猪嗅觉”———据说猪的嗅觉非常灵敏,美国已有“警猪”出现在侦察现场。
“现在猪肉价格已开始触底反弹。”刘永好在接受我的采访时称。而就在2009年7月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我国生猪市场调控初见成效,生猪价格已经连续3周回升,用来衡量养猪利润的猪粮比价在连续7周低于盈亏平衡点后,重回盈亏平衡点以上。
抄底大军中不仅仅只有首富们的身影,高盛、德意志银行等投行及国际机构继续通过曲线途径跑马圈地,本土的大中型养殖企业亦无一不想借机实现咸鱼翻身。福州富强畜牧发展有限公司(好希普公司)甚至在厦门产权交易网上挂出融资公告,公告中赫然称“力争成为中国养猪业海外上市第一股”。
筹码与算盘
郭广昌看到福州富强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融资公告后曾与之接洽过,但后来两者并没联姻,主要原因之一是后者的规模(年出栏约5万头生猪)与郭广昌所想仍有一定距离。最后他将绣球抛给了江西国鸿。国鸿拿到逾亿元“真金百银”后,并非用于上马新项目,而是用于并购江西省内及邻省的养猪企业,增加屠宰加工能力。
如果说中国农村人口不断涌向城市,规模化养猪的增长速度比不上原本的散户模式导致猪肉价格暴涨让人记忆犹新的话,不断刺激着人们神经的瘦肉精事件,则使得猪肉的规模生产和安全生产的全民诉求在2009年达到一个顶峰。
实际上,当下我国的生猪产能是过剩的。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2009年5月存栏生猪4 。53 亿头,仍比正常水平高出 10%左右,属于较严重的产能过剩水平。
猪呆在圈中不出栏,显然是因为卖不出好价钱。2009 年上半年,生猪价格在春节前上涨至每公斤13 。4元后,便开始一路下行,2月份为每公斤13 。2元,5月份跌到了每公斤9 。7元。4个月跌去了近30%,正如经济学中“谷贱伤农”的道理一样,“猪贱伤农”让普通养猪人体会得淋漓尽致,养猪界一片怨声载道。
而在美国纳斯达克实现借壳上市的饲料和养殖企业艾格菲集团却自鸣得意,并对股东声称“我们是领先的价格指标”,其底气来自于资本驱动和规模化效应。一边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通过多轮融资融得共约1亿美元使得企业规模两年内增长逾7倍;一边是通过大规模的原料采购使得成本下降了约5%。
“上海和广东两地是我们的主要养殖和销售市场,因为这里的消费水平较高,我们每天可以在生猪批发买家中选择出价最高者。”艾格菲总裁熊俊宏称。
事实上,生猪价格在扎了几个月的猛子后,开始慢慢回升。这主要得益于2009年6月13日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对猪肉市场的联合调控行为;这一年年初发改委颁布实施枟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枠后,生猪价格不升反跌的尴尬情形这次没有重演。
三天后郭广昌即投资了江西国鸿。有人说他抄了行业的大底———君不见2008年抄底中国养猪业的一些国际机构被套了个正着。但也有人分析称生猪价格仍可能再次下探。
没有人能恰如其分驾驭市场,就像没有哪位股民料事如神般于 1 664 点那天抄 A 股的大抵一样———就算有,也可能是歪打正着。比投资养猪业早或晚几个月更重要的是投资本身。
“这一轮经济调整,消费业会崛起。”郭广昌对记者说,“增加一些周期性弱、轻资产、在经济下行时仍具有相当防御性的行业,正是2009年我们的一项重要计划。”
“这是一个难得的良机。”刘永好说。在新希望集团高层和中层会议上,除了不断强调规模化和成本观之外,他更是苦口婆心给大伙儿灌输着品牌理念———从“国雄”饲料到“荣昌”、“海波尔”种猪,再到屠宰及供应环节的“千喜鹤”,用“名牌链”来提升附加值。
同样,尽管丁磊只打算养1万头猪,尽管他自始至终也没告诉大家这1万头猪是生猪还是种猪,但如果他的养猪模式果真如雷军所畅想的一样,打“在线直播”和“全民监督”牌,无异于要彻底革“黑心肉”的命。
“猪肉市场将来品牌化和细分化的趋势在所难免。”搜猪网首席顾问冯永辉在接受我的采访时称,“如此一来,再提‘猪肉均价’就不太合适了,肉价自然会上升,甚至一些品牌肉要比普通猪肉贵上两三倍,但这种高价是多赢的、合理的,和2007年的情形截然不同。”
“炒猪团”还会远吗?
福州富强畜牧发展有限公司的融资公告中“养猪业海外上市第一股”的豪言是其财务总监林文胜写下的。林文胜也是一位有趣的人物,此前在加拿大的一家证券公司做投资业务,几年前回国后仍是从事投行工作,后来却投身养猪业。
“令我未曾预料的是,除郭广昌外,湖南养殖业上市公司新五丰也找过我们,而美国有名的证券咨询公司贝尔蒙(Belmont)亦一直在与我们接洽,7月19日又找我们谈了一次。贝尔蒙背后站着的是凯雷等国际投资巨头。”林文胜对我说。
找风投就像谈恋爱,单相思终究难有结果。郭广昌的转身离开让林文胜有些失望,而新五丰满心期待,却由于林文胜不想“寄人篱下”被其全资收购加以了拒绝,也只能悻悻离开。
与贝尔蒙的接触尽管有一定进展,但林文胜同样不无疑虑。因为贝尔蒙为富强畜牧设计的路径是先通过柜台交易(O T CBB)借壳上市,然后再转板至纳斯达克或纽约证券交易所。他担心受美国并未从金融危机的泥潭中完全抽身,上市后受到冷落并导致融资计划事倍功半。
“不过我吃惊于凯雷等国际投资机构如今热衷在中国的传统农业领域跑马圈地。”林文胜说。
事实上,早在2008年闹得沸沸扬扬的“高盛养猪”事件之前,众国际资本看好中国农业产业的前景并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跑马圈地,已成为行业内或投资界一个公开的秘密。艾格菲的前身———江西百世腾畜牧集团便充当了这样一个角色,德意志银行、高盛等数十家机构曾共持有艾格菲约20%的股份。
“与郭广昌和陈玮等内地投资者看好龙头企业有所区别的是,国际投资基金首先看好从饲料到养猪、屠宰、深加工和销售等产业链完善的企业。”林文胜说,“这也是艾格菲上市后加大马力向中游和下游扩张的原因之一。”
而早在2007年,德意志银行就乐此不疲地向其中高端客户推荐一种名叫“德意志银行 DWS 环球神农基金”的结构性投资产品,这一产品挂钩的投资标的彼时即选择了整个食物产业链的所有环节。尽管2008年全球经济陷入低潮,但德意志银行的分析师们似乎从没放弃对看好中国农业的鼓吹。
高盛投资的两家中国肉制品行业龙头企业———双汇和雨润,2008年双双逆势扩张,前者更是逐步加大在养殖领域的扩张,意欲覆盖整个产业链。两家企业这一年的业绩均告不菲———年报净利增幅分别超过20%和30%。
高盛、德意志银行、凯雷之外,美国的猪肉生产和加工巨头史密斯菲尔德和肉类生产商泰森食品也已纷纷曲线进入中国———前者通过出售股份给中粮集团,后者选择与江苏京海及山东新昌等公司合资,它们无不希望能在中国的产业市场走得更远。
2008年“外资偷袭中国农业”、“须保安全底线”等声音曾一度甚嚣尘上,以至于惊动了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中国畜牧业协会专门组团到湖南、福建一带调研,以“查明真相”。不过不久后,坊间传出“国内某家大型饲料集团主动向国资委反映,以防话语权为外资掠得”的消息,让业界欷歔。而中国畜牧业协会猪业分会随后一份通告称:“外资进入我国养猪业可以影响未来生猪价格的定价权,甚至对市场产生垄断等看法是不准确的,这也高估了外资的作用。”
如今这种“威胁论”已大大降温。更多的民间资本也加入到了这一行列中。“中国的市场太大了,”东方证券分析师任美江说,“雨润等国内前三大生猪屠宰企业现在每年的屠宰量为3 000万头左右,只占全国生猪出栏头数 5%的份额,市场集中度远不能和欧美诸国相比———世界上头号猪肉出口国丹麦,最大猪肉加工企业在丹麦本国的市场份额为80%。”
“未来几年,中国的民间资本很有可能掀起抢食养猪业的热潮。”林文胜说,“民间金融发达地区,怎会甘愿错失掘金的良机呢?”
一场争夺现代农业高附加值的大规模“养猪战争”呼之欲出,包括技术、资本、人才等元素在内的行业大洗牌将拉开帷幕。当更多的企业搭上资本市场的快车,特别当中国的生猪期货市场建立和完善时,继之前人们热议的“炒房团”、“炒煤团”、“炒车团”之后,“炒猪团”是否会成为另一道风景呢?
养猪业国进民退?
2009年8月中旬,枟南方周末枠在成都举办的一次论坛上,我担任了嘉宾视频访谈的主持人。以前采访刘永好等大腕总要费一番周折,现在他们排着队来接受我的访谈,心里不禁臭美了一番。和刘永好聊了半个小时,他侃侃而谈,关键词是养猪、养猪、养猪。这是一位对养殖业近乎痴迷的企业家,以至于后来我岔开话题,问他关于民生银行 H股上市事宜时,他三下五除二,又把话题绕回到养猪上。
第二天我睡到上午11点多,下楼等车时,突然发现身后一个穿着非常休闲的哥们跟丁磊有点像,这年头山寨多,干脆先给丁磊发个短信:在成都吗?三秒钟后,身后的哥们拿起手机,写短信状。再过三秒,我收到短信:是啊。
这世界真小。丁磊不是我们这次论坛的嘉宾,但跟我们住在了同一间酒店,他此行是到西藏旅游。和他侃大山,我说,你平时低调,养猪倒是火了一把。他回答道:都快成娱乐明星了。
这真是个娱乐味儿十足的年代。除本业即为养殖的刘永好外,丁磊、郭广昌、孙甚林(南方集团董事长)等富豪养猪均被娱乐化,应该说传媒是有失职成分的。养猪其实是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我虽在前面解释了通胀预期等首富们爱养猪的原因,分列了不同的商业模式,但没有提及养猪业的组织生产方式,譬如刘永好一直在尝试、倡导建立的农民养猪合作社。
与合作社配套的,应有村镇银行、担保公司等,养猪户与金融机构加上饲料加工企业、畜种场和肉食品加工企业才能算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但现在,能做到这种程度的地区实在太少了,绝大多数还是零兵散将。而很多金融机构又因为这种业态周期长、收益小,对之不太感冒,小额信贷公司则是雷声大、雨点小? ?这便是养猪业的困境。
但不可否认养猪业蕴含着宝藏。2009年年底,中粮集团以近2亿元整体收购华南低温肉制品第一品牌“万威客”,并声称将投资150亿元在天津、江苏、湖北建立三个百万头生猪的养殖基地。央企中粮显然看到了养猪业未来巨大的机会。
紧接着是2010年年初,河南省政府与中信集团共甩下48亿元巨资,打造出号称“中国首只农业产业基金”的河南农业开发产业投资基金。不久后,第二只农业产业基金———北京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成立,由北京农投公司出资2亿元与金石投资、绵世股份共同发起创建。
有人惊呼,养猪业出现了“国进民退”趋势。这种说法蛮可爱的,因为“民”都还没怎么进,谈何“退”呢?很快,一个巨无霸来了:2010年5月6日,发行价高达148元的医药股海普瑞登陆中小板,控制人李锂、李坦夫妇在上市当天的身家超过了500亿元,引人注目的是,海普瑞的主产品是肝素纳药品,核心原料即为猪小肠,又是猪———首富似乎冥冥中与养猪真的产生了某种契合?
不过仔细想来,如果养殖业小而分散的格局不加改变,金融机构始终是嫌贫爱富,到最后,这个原本应呈现出完全竞争市场的产业,尽管民间资本也将是重要力量,但格局可能是民间资本与国有资本的寡头垄断,同样不是一种健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