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铁山(1877—1945),山西太谷人,晚清贡生。这位“立品直须问白璧,读书何必志青云”的晚清士子,酷爱书画,专攻帖法,他以独特的书法风格,为晋中许多老宅留下了真迹,人称“晋中一枝笔”。世人赞其“人中之龙,高风亮节;金石书画,造诣超群;擅长八法,四体皆精;名闻华夏,驰誉东瀛”。戊戌维新运动的领袖康有为,称赞赵铁山的书法“大江以北,无出其右”。由于赵铁山与榆次常家、祁县渠家和乔家都有姻亲关系,所以这些宅子里留下的赵铁山墨宝最多,在晋中已经开放的乔家、渠家、曹家、王家四座大宅院里,都可以看到山西一代书法家赵铁山的真迹,仅太谷三多堂博物馆收藏的赵铁山书法作品就有40余幅。赵铁山为乔家所写的“省分箴”,不仅文辞华美,书法刚劲有力,更体现出乔家为人处世之道和生活中的追求,“健羡勿用,止足可尚,处顺安时,吉禄长昌”。赵铁山生活的年代,是中国历史上改朝换代的动荡时期,此际,山西商人在积聚了大量财富之后,生活习俗最为讲究,请赵铁山题写字画的富室始终不绝。1926年在上海举办的全国书画展上,赵铁山以篆、隶、行、草“四体精,书路宽,境界高,非小家所能比”的创作手法,被誉为“华北第一”,所以时有“南吴(昌硕)北赵(铁山)”之称。
同类推荐
营造法式与江南建筑
中国人用科学的方法研究古代建筑是从中国营造学社建立后逐渐展开的。从中国营造学社名称看,其“营造”两字即取自于宋代的《营造法式》,因此也可以说,近代中国人对中国古代建筑的研究首先是从关注《营造法式》开始的。中国营造学社所创立的以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的科学方法和所取得的大量实证性成果,为中国建筑史的系统研究奠定了学术基础。虽然作为一个民间学术团体的中国营造学社于1946年无声地消失了,但它影响广泛而深远,其余波至今仍影响着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和文物建筑保护。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古代建筑史的研究视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展,多学科的关注和各类研究成果的不断出现,把中国建筑史研究推向了新的阶段。我是木工能手
本书为“金阳光新农村丛书”之《我是木工能手》分册,由刘金洪、李祖辉等编著,主要介绍了木工基本技能、木工安全知识、木结构施工、建筑模板、建筑装修等内容。全书新颖实用,简明易懂。希望本书的出版,让农民朋友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用书上的知识指导实践,用勤劳的双手发家致富,早日把家乡建成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热门推荐
王俊凯之你若安然我便无恙
王俊凯告诉安然:以后的丈夫一定要叫无恙,因为,安然无恙然而在安然心里,他一直都是无恙安然告诉王俊凯:他跟蒋婷很般配可是在王俊凯眼里,她才是最合适的人选安然喜欢王俊凯,只有她知道王俊凯喜欢安然,连他都不知道往事更迭,白驹过隙,下一次,我要先说,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