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中学辍学以后沿着自学之路奋勇攀登,成长为闻名中外的科学巨匠。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金坛一个贫寒的家庭,童年时因为思考问题过于专注而被同伴戏称为“罗呆子”,1924年初中毕业后,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因家境贫寒无力交纳学费而中途辍学,从此立志自学成才,刻苦研修数学,1929年因积劳成疾,不幸染上伤寒病,落下左腿残疾。1930年在《科学》上发表了关于代数方程式解法的论文轰动数学界,引起了数学家熊庆来的重视,1931年被邀请到清华大学工作。在解析数论、典型群、矩阵几何学、自守函数论和多复变函数论等许多领域都有深刻的研究和开创性贡献。一生致力于数学研究,并把数学方法创造性地应用于国民经济领域,筛选出以改进工艺问题的数学方法为内容的优选法和以处理生产组织与管理问题为内容的统筹法,亲自到全国各地推广应用,为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回顾自己的治学道路,华罗庚语重心长地告诫后来者:“科学的灵感,绝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精神的人,而不会给懒汉。”
我国现代哲学家、教育家梁漱溟就是那位一身浩然正气、虎胆铁项、在1953年9月于大庭广众之下指着那位一代伟人的鼻子斥责其“没有雅量”的梁漱溟被一代伟人斥之为“用笔杀人”的梁漱溟,高考落榜后矢志不移,坚定地沿着自学成才之路奋勇攀登,成长为一代国学大师。梁漱溟于1893年生于北京一个破落的旧官僚家庭,求学之年,正置兵荒马乱的岁月,上学断断续续,仅小学就读过四所,他的满腹经纶主要靠的是自学。民国初年,梁漱溟从北京顺天中学堂毕业,屡屡报考北京大学,屡屡名落孙山。从此更加刻苦自学,锐意进取,发誓“我一定要够得上叫北京大学请我当教授”。
1916年,梁漱溟学习佛学心得的长篇论文《究元决疑论》在《东方杂志》连载,随着该文的传播,声名鹊起,特别是引起了时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蔡元培的极大兴趣。其后,事情的发展竟如梁漱溟所言,蔡元培真的于1918年力排众议,将只有高中学历的梁漱溟请进北京大学,先做讲师,继为教授,主讲印度哲学,章 山东倡导乡村建设运动。主要著作有《乡村建设理论》《中国文化要义》《人心与人生》等。梁漱溟不仅学富五车,被人们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大儒”,他的刚直不阿与充满自信也素为人们所称道。1942年初,他在日军的炮火下逃生之后给儿子写信说:“我不能死。我若死,天地将为之变色,历史将为之改辙。”虽有狂傲不羁之嫌,其超乎常人的自信与刚直亦可见一斑。1988年6月,梁漱溟去世,冯友兰撰《以发扬儒学为己任,为同情农夫而执言悼念梁漱溟先生》一文,痛悼恩师,在《群言》杂志1988年第9期发表,文中所撰挽联更是充满了对一代鸿儒梁漱溟的钦敬之情:“钩玄决疑,百年尽瘁,以发扬儒学为己任;廷争面折,一代直声,为同情农夫而执言。”
自学能力决定命运,对于经过了国家高等教育和系统国民教育者来说仍然如此。
首先,一个人在学校教育中获取的知识量远远不能满足其一生生活和工作实践的需求,使得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成为必要。根据日本一位教育学家的统计资料,一个人在25岁以前上学期间所学到的知识量,仅占其整个人生所需知识总量的15%,而其在一生生活和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总量的85%,要在走出校门以后通过自己的自学能力来获得。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尽管我们在学校的学习已经非常刻苦和勤奋努力,但所获取到的知识量相对于整个人生所需的知识总量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更多的知识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实践中去补充和学习,况且上学期间学得的知识也需要在以后的日子里进行内化整合和吸收提升,而所有这一切都有待于我们在走向社会以后通过自学来完成。
其次,当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知识更新速度愈来愈快,使得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成为必然。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正在以前所未有的超级加速度迅猛发展,据美国科学家詹姆斯?马丁的推测,人类的知识总量在19世纪大约每50年翻一番,到20世纪上半叶每30年翻一番,到50-60年代每10年翻一番,到70年代以后每五年翻一番,进入21世纪以后大约每三年就翻一番。各种重大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在16世纪只有26项,17世纪达到106项,到20世纪50年代已累计达到1789项,仅20世纪60-70年代的十多年中,各种重大的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发现比人类历史上过去一切年代的总和还要多。目前,全世界每年有80多万种书籍面世,一个人要读完这些书,按照每天读一本的速度,需要读2000多年。
再次,伴随着知识更新速度的加快而产生的知识陈旧或老化的周期日趋缩短,使得自学能力的培养和不断提高成为必须。在20世纪初,新技术的老化周期大约为40年,到30年代缩短为25年,50-60年代为15年,70年代为8-9年,80年代以后更进一步缩短为3-5年。据有关专家测算,目前每年的知识淘汰率高达20%,技术的平均寿命周期只有5年,照此推算,一位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以后如果没有新的知识做补充,当走向工作岗位的两三年以后,其在大学学到的知识将衰减1/3左右。如果说一个大学生优秀不优秀,在校期间主要看他的考试分数和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能力,当他迈出校门走向工作岗位以后,则应主要看他有没有自学能力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了,而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学能力的强弱。
最后,从科学发现和发明到实际应用之间的间隔期日趋缩短,进一步加快了知识更新的速度,也进一步加剧了知识老化周期的缩短,对当代社会的人们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学能力提出了更加迫切的要求。19世纪和20世纪初,两者之间相隔一般是几十年甚至要超过百年,例如,从正负电荷的发现到电力工业的建立,经历了150年,从第一台蒸汽机的发明到瓦特的全面改进和实际应用,也用了80多年。20世纪中叶以后情况就大为不同了,1939年发现了核裂变,1945年就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58年科学家提出了激光原理,两年以后就成功制造出红宝石激光器,不到十年就广泛应用于电子工业部门;
1945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目前正在进入到第五代。这种情况表明,生活在当代社会的人们,都必须不断地努力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和科技成果来武装自己,谁做不到这一点,或者虽然这样做了但不能满足时代发展提出的客观要求,谁就必然成为时代的落伍者。
自学能力决定命运,章 世界多极化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一日千里。生逢当代社会的人们应当为自己有机缘置身于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绚丽多彩的世界而庆幸,也应当为置身于这样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而深感危机,更应当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挺身奋起而有所作为。这就需要我们切实确立起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不断加强和提高自学能力,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请记住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的警世之语吧: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
72.从墓碑铭看人的志向与追求
自古对人的评价盖棺定论。宋人李曾伯有诗云:“盖棺公论定,不泯是人心。”清人赵翼有诗云:“盖棺定论无翻案,当轴权移有转轮。”一个人降临世间,活过了或长或短的岁月,经过了或奢华或俭约、或显赫或卑微、或得意或失意的人生,不管他对这个世界留恋也罢,厌弃也罢,听天由命,“任尔东西南北风”也罢,最终都将毫无例外地撒手人寰,驾鹤西去,一生的是非功过任人评说。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墓碑铭作为人们留在世间的最后一张标签,无论是出自于墓主人自己之手还是出自于他人之手,也无论是庄重严肃还是诙谐洒脱,都从一个侧面折射出墓主人的志向及其对人生的追求。
缅怀先贤,旌表英杰,歌功颂德,垂范后世,激励来人,是墓碑铭最为常见的形式。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家和哲学家伏尔泰,以睿智博学和著述丰富著称于世,在哲学、历史、文学和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都卓有建树,在世时因反对和讽刺封建贵族屡遭逮捕,并曾被统治当局驱逐出法国,死后却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人们在他的墓碑上章 历史学家、哲学家,他拓展了人类精神,并且使之懂得他应当是自由的。”
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画家和建筑师,他在学习和吸取15世纪的绘画精华与达?芬奇技法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自己圆润柔和的独特风格,创作的《西斯廷圣母》《卡斯提利宾奈像》《自画像》等作品享誉世界,成为价值连城的传世珍品,人们把对这位伟大的画家和建筑师由衷的感谢和崇敬写到了他的墓碑上:“活着,大自然害怕他会胜过自己的工作;死了,它又害怕自己也会死亡。”古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的墓碑铭出自于柏拉图之手:“美乐女神要寻找一所不朽的宫殿,终于在阿里斯托芬的灵府发现。”欧里庇得斯是古希腊三大悲剧家之一,相传一生有90多部剧作传世,对后世剧作家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下了对这位伟大剧作家和诗人的崇敬和赞颂:“全希腊是欧里庇得斯的纪念碑,诗人的骸骨在客死之地马其顿永埋,诗人的故乡是雅典希腊的希腊,这里万人对他赞颂,欣赏他的诗才。”古希腊行吟诗人荷马,以其辉煌诗篇《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而千古流芳,人们在爱琴海伊奥岛他的墓碑上写下了这样一段文字:
“在章 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让?雅克?卢梭:“睡在这里的是一个热爱自然和真理的人。”德国作曲家和钢琴家贝多芬:“他总是以他自己的一颗人类的善心对待所有的人。”瑞士教育家皮斯塔罗基:“万事毫不利己,一心为他人献身的人。”
有的人毕生为自己的志向与追求殚精竭虑,不懈奋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或是因为壮志未酬,或是由于面对生命的即将终结而愈加情深意笃,于是,便在告别人世之际将自己的执著追求与未了心愿秉笔直书于墓碑之上。冯玉祥将军自撰的墓碑铭耐人寻味:“平民生,平民活,不讲美,不讲阔。只求为民,只求为国。旧志不懈,守诚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点不错。”同冯玉祥的墓碑铭相比,当代著名书画家和文物鉴赏家启功先生自撰的墓碑铭,坦诚直率中又增添了几许豁达豪放和幽默风趣。启功一岁丧父,一生坎坷异常,身体也经常闹病,但是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他都以一掬乐观舒展的笑容面对生活。他在病中曾写过一首《渔家傲?就医》,每每读来,都让人忍俊不禁:“痼疾多年除不掉,灵丹妙药全无效。自恨老来成病号,不是泡,谁拿性命开玩笑。牵引颈椎新上吊,又加硬领脖间套。是否病魔还会闹,天知道,今天且唱渔家傲。”
1978年,启功66岁,为防不测,自撰墓碑铭一篇:“中学生,副教授。博不精,专不透。名虽扬,实不够。高不成,低不就。瘫趋左,派曾右。面微圆,皮欠厚。妻已亡,并无后。丧犹新,病照旧。六十六,非不寿。八宝山,渐相凑。计平生,谥曰陋。身与名,一齐臭。”当代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墓地,没有气派华丽的墓亭,没有象征永垂不朽的苍松翠柏,甚至连一个土包也没有,唯有一大块天然不规则的五彩石头矗立在一片杂草丛中,石头正面经过放大的沈从文手迹赫然醒目:“照我思索,可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是沈从文妻姐张允和女士的诔辞:“不抑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相隔十来米的土坎上还树有一块长方形的石头,上面镌刻着当代画家黄永玉的祭词:“一个战士不是战死沙场,便是回到故乡。”俄国大文豪赫尔岑的墓碑铭,追述了自己一生的坎坷命运和辉煌业绩,唤起人们去拼搏奋斗:他的母亲路易莎?哈格和他的幼子柯立亚,乘船遇难淹死在海里;他的夫人娜塔利雅患喉结核症逝世;他的17岁女儿丽莎自杀死去;
他的一对3岁的双生儿子患白喉死亡。而他就只活了58岁!
但是苦难不能把一个人白白毁掉。他留下30卷文集,留下许多至今像火一样燃烧的文章,它们今天还鼓舞着人们前进。
饶有兴味的是一些人为某项事业倾注了毕生心血,功昭日月,名垂青史,但却不肯在墓碑上留下一个文字。巴斯德是法国著名微生物学家和化学家,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在研究蚕病、鸡霍乱、牛羊炭疽病和狂犬病等方面做出了独特卓越的贡献,他的墓碑上镌刻着许多神气活现的小鸡、小羊和小狗,以旌表他为这些可爱的动物带来了福音。与巴斯德的墓碑如出一辙的是前苏联昆虫迷彩学家鲍?尼?施可维奇的墓碑,上面仅仅刻着一只翩翩起舞的蝴蝶翅膀。
有的人一生谦虚谨慎,不事张扬,只顾勤勤恳恳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脚踏实地地忠于职守,一心一意地埋首于事业,奉献于社会,并且把章 第二任副总统、第三任总统,兼有土地测量师、建筑师、哲学家、音韵学家、文学家等等一系列头衔,是公认的“美国历史上天资最高、最多才多艺的总统”,他还是“美元之父”、美国疆土最大的开拓者、美国民主党的鼻祖、美国国会图书馆的创建者,但是当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对包括总统在内的所有头衔和上述所有功绩都不屑一顾,自撰的墓碑铭轻描淡写:“托马斯?杰斐逊,美国《独立宣言》的起草人,《弗吉尼亚州宗教自由法令》的执笔人,弗吉尼亚大学之父。”法国作家司汤达的墓碑铭与托马斯?杰斐逊的墓碑铭有异曲同工之妙:“米兰人亨利?贝尔安眠于此。他曾经生存、写作、恋爱。”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诗人、评论家本?琼逊墓碑上的铭文是“罕见的本?琼逊。”美国著名科学家和政治家富兰克林,曾经为人类“捕捉。”
天上的雷电,发明避雷针,美国独立战争时期当选为第二届大陆会议代表,并曾参加《独立宣言》的起草,无论在科学上还是政治上都可以说功勋卓著,他的墓碑上刻的却是:“印刷工富兰克林”,他青少年时代曾长期做印刷工人,并且对这段经历引以为自豪,至死不忘。为我们留下了《大卫?科波菲尔》《艰难时世》《双城记》等不朽名著的英国著名作家查尔斯?狄更斯,死前力排众议,坚持只在墓碑上写下自己的名字:“查尔斯?狄更斯”。相形之下,英国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体系的建立者,以“看不见的手”享誉世界的亚当?斯密的墓碑铭大概是最为简约的了,他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肯写,叮嘱他的遗嘱执行人在墓碑上写下这样几个字:“《国富论》作者。”
数字和几何图形虽然不是数学家的专利,但绝对是他们的生死恋,不信,请看看章 复变函数论、统计数学、椭圆函数论等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研究发现了正十七边形的做图法(尺规),为纪念这位数学家的非凡成就,他的母校哥廷根大学为其塑了一座雕像,并特意将这座雕像台座的水平切面做成正十七边形。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心血,把圆周率算到小数点后35位,这在当时是世界上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为了纪念鲁道夫对数学的伟大贡献,人们在他的墓碑上刻着:“π=3.14159265358979323846264338327950288”。瑞士数学家雅各布,生前在螺线的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他死之后,人们在墓碑上为他刻了一条对数螺线,并刻上了他自拟的一段话:“千变万化,我自依然。”这是一句既概括指出螺线性质又象征他对数学热爱的双关语。气体动理论的奠基人奥地利物理学家波尔茨曼,发现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的统计解释,他的墓碑上只写着他提出的公式“S=KlnΩ”。古希腊大数学家丢番图,在数学研究和数学教育中默默地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大概颇觉难割难舍或意犹未尽,便在告别人世的时候在自己的墓碑上给人们留了最后一次作业一个待解方程:“过路人,这里埋葬着丢番图的骨灰,下面的数字可以告诉你他的一生有多长。他生命的六分之一是愉快的童年。在他生命的十二分之一,他的面颊上长了细细的胡须。如此,又过了一生的七分之一,他结了婚。婚后5年,他获得了第一个孩子,感到很幸福。可是命运给这个孩子在世界上的光辉灿烂的生命,只有他父亲的一半。自从儿子死后,他在深切的悲痛中活了4年,也结束了尘世的生涯。”
诗句是诗人灵魂的燃烧释放出的绚丽火花。当诗人活着的时候,他们用章 凉爽。”英国诗人雪莱的墓碑铭则选择了莎士比亚《暴风雪》中的诗句:“他并没有消失什么,不过感受了一次海水的变幻,成了富丽珍奇的瑰宝。”爱尔兰诗人叶慈的墓碑铭选用了自己去世前的诗作《班伯本山下》的结尾:“对人生,对死亡,给予冷然之一瞥,骑士驰过。”我国著名作曲家聂耳的墓碑上,法国诗人可拉托的诗句赫然醒目:“我的耳朵宛如贝壳,思念着大海的涛声。”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当一对有情人携手走完了人生的旅途,情犹未尽,意犹未了,然却力难回天,那“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似海深情与绵绵情思,唯有寄托于墓碑之上,别无选择。我国著名木刻家和书画家赖少其与后来成为其夫人的曾菲,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加入新四军,两人相濡以沫,携手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历程,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血与火的洗礼,经历了蹲国民党监狱的考验,也经历了“蹲牛棚”的磨难,愈加情深意笃。2000年9月,赖少其逝世,遵照其遗嘱,墓碑的正面刻着赖少其生前亲笔题写的“赖少其、曾菲墓”,并刻有夫妇二人的画像,背面刻着赖少其题写的一首诗:“月光如水水如画,不觉寻梅着衣单。夫妻本是同林鸟,同宿同飞上九天。”被高尔基誉为“俄国文学之始祖”的普希金,墓碑上的寥寥数语昭示出他对生活的追求向往和对夫人的一往深情:“这儿安葬着普希金和他年轻的缪斯,爱情和懒惰,共同消磨了愉快的一生;他没有做过什么善事,可在心灵上,却实实在在是个好人。”法国大文豪雨果死后和妻子比邻而居,墓碑上的文字仍然恋情依依,闪耀着至爱的烈焰:“希望我的坟墓和她一样,这样,死亡并不使人惊慌。就像是恢复过去的习惯,我的卧室又靠着她的睡房。”
在所有的墓碑铭中,最令人忍俊不禁的是那些幽默铭聪明睿智、诙谐风趣的人们在行将就木的时候同章 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一生写了50多部剧本和大量小说,作品以幽默讽刺见长,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他自撰的墓碑铭是:“我早就知道无论我活多久,章 以《老人与海》等作品和创作上的“冰山原则”闻名于世的美国作家海明威,自撰的墓碑铭更令人忍俊不禁:“恕我不起来了!”牛顿是世界科学史上的旷世奇才,他建立了成为经典力学基础的牛顿运动定律,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数学、光学、热学和天文学等广阔领域都有举世瞩目的卓越贡献,他的墓碑上对所有这些都只字不提,只写下了这样一句饶有兴味的话语:“逝者应当庆幸自己,为人类产生了如此伟大的饰品。”
当代诗人北岛有这样的诗句流传于世: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展读一篇篇独具个性魅力的墓碑铭,眼前浮现出一个个神色各异的告别人世的面容,闪现着他们为自己的志向与追求不懈奋斗的生动画面,耳边响起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的诗句: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永远活在自己的墓碑铭里,永远活在千千万万人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