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温度要适宜
贮藏普洱茶的温度,一般说来,正常的室内温度就可以,即温度在25℃左右。但不要刻意人为地去调高或降低温度。因为温度过高,普洱茶的陈香将会减退;温度过低,陈化速度就放缓,陈化时间就相应地加长。因此温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以25℃为适宜。
4.湿度有限制
一般来说,湿度过低会使普洱茶的陈化速度变缓,陈化贮藏期就相对较长。但是这样的贮藏,其茶质很保险,一般不会发生变质,而且普洱茶的特殊品质会很稳健地形成。相反湿度过高,空气的潮性增强,如果您是初次贮藏,稍有不慎,茶就会霉变。因为普洱茶是喜温燥的茶,所以贮藏普洱茶的湿度是有一定限制的。一般说来,湿度在75%较为适宜。比这稍高一点或稍低一点都可接受,但过高过低均不好。
另外,每个地区的气候环境是不同的,其湿度也不尽相同。如果您所在的地方湿度较高,建议您经常通风来疏散水汽,降低湿度;如果您所在的地方湿度过低,建议您在茶的旁边放置一杯或一碗水来增加湿度。
贮藏时除了注意以上这些条件外,还要注意光线,即贮藏普洱茶应避免日光照射,同时也应注意避免被雨淋等事项。
5.贮藏的容器条件
上述的是贮藏时应注意的自然条件,同时我们也应根据这些自然条件来选择贮藏的容器。很多成年品饮普洱茶的茶客们都选用陶缸,因为陶缸透气性较好且防异味窜入,并且内中的温度稳定,湿度适中,很方便贮存。
同时,贮藏普洱茶忌用玻璃缸、塑料桶或金属容器。因为它们不是透气性差,就是内中有异味。
普洱贮藏之方法
在前面讲贮藏普洱茶的注意事项时,我们曾说过建议贮藏紧压茶。因此在讲贮藏方法时,也以紧压茶为主,来说说普洱茶的贮藏方法。但是紧压茶又可分为生紧压茶和熟紧压茶。生熟紧压茶虽然品质因生产工艺之差别而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它们在制成后都仍然陈化不止,从这一点来看,它们在贮藏上又是大同小异的。现在我们就先介绍一下贮藏方法:
第一步,根据您所贮藏的茶量来选择一个大小合适、口径适中的陶缸,切忌用不透气的玻璃缸、塑料和金属容器。
第二步,如果您贮藏的是数量较少的新制生普,就先将其外包装拆下,用小刀将之切成大小适中、匀称的小块,然后将之平均摊放在一些干净的盘子上,并放在自然通风处(风力要柔和顺畅)。这时还应记住不要放在有异味处和雨打日晒处;如果您所贮藏的新制生普较多,可一整批存放在一起;大约在1周到1月的时间后,再将之放入陶缸中,让其慢慢发酵,此时,应记住不要盖上盖子。
如果您贮藏的是熟普洱茶,就无须放在通风处,可直接放在缸中,但不要盖上盖子。
第三步,过一段时间后,如果贮藏的生普洱茶叶由绿色转变为黑色、黑色转变为红色,芽茶由白色转化为褐色或者熟普由黑变为红褐色,同时,茶的表面油光润泽,此时的茶最好喝。对于生普来说,应将盖子盖上;对于熟普来说,不要用盖子盖,要用棉布或宣纸把口封起来,让茶叶透气并保持在最佳状态,这就是紧压茶的贮藏方法。
在这里还有两种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如果您贮藏的既有生普又有熟普,可采用第一种;如果您贮藏的是即将饮用的普洱茶,可采用第二种。
第一种是“陶缸堆陈法”:取一广口陶缸,将老茶、新茶掺杂置入缸内,有包装者最好退除,以利陈化;缸口则以木板、棉布覆盖,使其通风、不落尘、不进异物即可。陶缸堆陈法的概念是模拟一个微形茶仓,安排一个适合茶菌生长的环境,让老茶的茶菌顺利繁衍到新茶上,且让新茶的茶气刺激老茶,从而达到新旧并陈、以熟催生、阴阳互补的效果。
如果您贮藏的是即将饮用的茶品,可采用第二种——“茶气调和法”:将茶饼整片拆为散茶,置入半斤、一斤装的陶罐中(勿选不透气的金属罐),静置半月后即可取用。这是因为一般的茶饼往往外围松透,而内中紧实,中央部位发酵陈化要比周围的迟缓。采用这种“茶气调和法”,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在内外互补中使之均齐。这样一来,陈化速度就加快,陈化期就减短了。
贮藏环境与品质
茶叶的品质与茶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如茶多酚、茶色素、可溶性糖、氨基酸等密切相关,这些化学成分在贮藏过程中左右着普洱茶的色、香、味。
1.茶多酚的变化
茶多酚也叫单宁酸,茶叶中的涩味就是因为含有单宁酸的缘故,而且大叶种普洱茶中含的单宁酸远高于其他小叶种的茶。事实上,那种口感强烈的阳刚性普洱茶和那种口感温顺的阴柔性普洱茶的重要区别就在于前者茶多酚的含量远高于后者。由此可知,茶多酚是茶叶苦涩味和浓淡滋味的主要呈味物质。
茶多酚在新制生普中的含量最大。但在后续的陈化贮藏过程中,它的含量通常会减少。因为,如果普洱茶的贮藏时间越长、温度越高、湿度越重,茶多酚的氧化聚合程度就越深。氧化聚合越深,它的含量就越少,相应地苦涩味就轻,随之而来的是普洱茶的醇和、爽滑、回甘的特质就越明显。
当然,贮藏的温度、湿度和时间也不是没有限度的,还是应当以前面讲的贮藏条件为前提。
2.茶色素的变化
茶叶中的茶色素主要是指茶多酚的氧化产物茶黄素、茶红素、茶褐素,它们是普洱茶的主要呈色物质。随着普洱茶的贮存时间的延长,茶褐素不断积累增多,其汤色就会由红亮加深直至成为红褐色。
3.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可溶性糖是形成普洱茶醇甘味道的重要物质。在普洱的贮藏过程中,茶叶中茶多酚和咖啡碱会逐渐减少,而可溶性糖却因保留在茶中而浓度增大。普洱茶的陈化时间越长,茶多酚和咖啡碱就越来越少,茶中的苦涩味就越来越轻;相反,可溶性糖的浓度就越来越大,普洱茶的醇和、爽滑、回甘的特质就越来越显著。
4.氨基酸的作用
氨基酸在新茶中的含量最高。在贮藏过程中,氨基酸会在一定的温湿条件下转化。其转化的成分中,有一部分是新产生的氨基酸,在这些新氨基酸中,有些具有鲜甜味,但有一些氨基酸具有苦涩味和酸涩味。因此,在贮藏过程中,氨基酸的转化对茶质而言,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
总体说来,在贮藏过程中,氨基酸对普洱茶的茶质还是有很大的影响:一是增进茶汤的滋味,因为多数的氨基酸属于滋味物质,如茶叶中含量最丰富的茶氨酸,就具有味精的鲜爽味,含量较少的谷氨基酸,具有酸鲜味。二是氨基酸与糖类物质发生碳氨反应,形成褐色物质,有助于普洱茶外观色泽的改变。
以上所说的是在贮藏过程中,几种普洱茶的内含物质的变化对普洱茶品质的影响,前3种分别是对普洱茶的茶味、茶色及回甘度来说,后一种则对普洱茶的色香味均有涉及。事实上,普洱茶的品质是由多种成分共同影响的结果,我们在这里只能择要而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