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3400000004

第4章 意气风发(1)

No.1 智赚继母

自打王华对儿子刮目相看以后,他对儿子的管教就少得多了。他父亲也说:不能像从前我管教你那样管教云儿,大处留心即可。

然而也就在这个时候,一道晴天霹雳落在了王家——由于不太习惯北方的气候,加之思亲情切,王华的元配夫人、守仁的生母郑氏竟一病不起,于这年末不幸辞世。

郑氏出身寒微,为人恭俭孝慈,守仁同母亲的感情很深。突然遭此厄运的打击,怎不令这个才不过十三岁的少年悲恸不已,几近心胆俱裂,肝腑俱摧。乃至于几天之后还不能接受这一事实,还整天泡在医书中为母亲觅求起死之方。

好在少年的守仁生性达观,总算挺过了这一关,尽管他时不时在深夜里还会思念母亲,以至暗自垂泪。

闲暇的时候,为了排遣自己的悲伤情绪,守仁便开始以读史自娱,沉浸于故国之思中……

虽然他很早以前就在祖父的熏陶下熟知了《左传》及《史记》中的历史故事,但其中的人物却好象并没有一个特别吸引自己的。

直到他由于受着《三国演义》的兴趣驱使,在细读过了“前四史”中的《三国志》以后,便愈加视诸葛亮为自己的偶像:非但诸葛武侯的事功,其修为与境界也着实让守仁高山仰止、心向往之;他想,如果武侯不是生逢乱世,不是主法家之术以治蜀,他是大有可能成为圣贤的。

不过,他也注意到:虽然《三国演义》中把诸葛亮吹得神乎其神,但事实上,历史上的诸葛亮却没有那么奇谋迭出,而其军事才能也并不在刘备之上;相反,他可能还是一个一贯坚持用“正兵”的统帅,甚至可以说,奇谋正是诸葛亮所欠缺的。

对此,脑瓜活泛的守仁颇为替诸葛亮惋惜,他觉得,假如武侯能够用兵再灵活一点,其军事成就将绝不在曹孟德、司马懿之流以下。

守仁自己是这样想的,他也是这样做的,诡诈虽不可取,但为达合乎情理的目的而巧施一些手段也无关大节。

话说在守仁的母亲死后,王华便续弦了年轻的赵氏(他原本还有一个侧室杨氏)。不过,守仁由于本能地对赵氏有一种抵触感,况且他的性子也不讨人喜欢,所以身为继母的赵氏待守仁便很刻薄。

有一次,守仁深夜读书有些饿了,到厨房去找东西吃,可是厨房的钥匙却在赵氏手上。于是守仁便打发家里的一位婢女去管赵氏索求钥匙,没想到这个赵氏就是不肯给。守仁怕惊扰了父亲,只得忍下了这口气。

后来,赵氏有些小恙,迷信神道的她便趁着王华不在家的当儿将一位巫婆请至家中,要在宅中“驱鬼”。

守仁心想:你既怕鬼,又容易听信巫婆之言,那我何不利用这个机会好好捉弄你一回呢?也好报我一箭之仇!

守仁于是计上心来,他后来便买通了那位巫婆,让她如此这般这般……

几天后,巫婆又来到了王家,对赵氏说道:“你家中不是有鬼,而是你与这宅院中的某个人相克,你且仔细想想,你平素和谁有些不对付?”

赵氏倒也听得真:“婆婆说得是,我与别人相处都还好,只是与这个主儿不睦!”说着,她走到门口往守仁的房间一指。

“这就是了,贵家少公子既是前夫人所出,自然命里与你相克,若是别个还好,只是他,这倒教人为难了。”

“婆婆教我,婆婆教我!”说着,赵氏竟有些着急起来:“谁人不知婆婆是最能救困扶弱的,若是成全了我,还怕今后少了婆婆的好处吗?”

说完,她就拿出了一锭银子硬要往那巫婆手里塞,巫婆先是假意拒绝,后来到底收了。

“我也不敢教人做歹”,接着她俯身在赵氏的耳边说道:“你但凡能使你家老爷让少公子搬出这座宅院居住,我再给你做几天功德,这事也就妥了。”

赵氏信以为真,于是几次三番在王华面前说守仁的坏话,并力劝王华到别处安置守仁,这样她这个新妇在家里也就方便些。

王华虽然心知守仁的为人,但耐不住新妇的软磨硬泡,而且他还真以为这青春正好的赵氏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或者有那难言之隐,并非是气不过守仁。

眼看守仁也一天天大了,王华便只好去跟父亲商量,让守仁搬到附近的一处宅院居住。这做爷爷的当然舍不得宝贝孙子,他当即表态说:“她要撵,就撵我们爷儿两个走!”

就在王华这个孝子有些后悔自己的主意时,守仁及时地出现了。

守仁对父亲和祖父说,自己早就怀疑这是继母和那巫婆串通好的的“阴谋”了,接着他又把那巫婆扭到家中与继母对质;在一阵“威逼利诱”之后,那巫婆终于什么都“招”了。

状元郎一向遵从孔圣人的教导,不妄信什么鬼神邪祟,如今看到愚昧的赵氏竟被巫婆误导到这步田地,内心怎不生出几分寒意!

从此以后,赵氏再不敢在王华面前数落守仁的不好,而且她也再不敢怠慢守仁了。而守仁天性良善,也不是难缠之人,于是母子两个渐渐关系融洽起来。

No.2 长安游侠

王华自从对儿子有了信心以后,对于守仁的管束便放松了很多,这样生性豪迈不羁的守仁就有了更自由的天地。

虽然他也一样爱好读书,但那种循规蹈矩的读书生活是他所不能容忍的,所以渐渐的他学堂也去的少了,反而更加用心于武事。

“少年心事当拿云”,若个书生万户侯?

过去都是些假把式,现在的守仁已经对于那些儿童们玩的军事游戏彻底厌倦了,他的身体也进入了生长发育的快速期,所以蠢蠢欲动的他竟开始将主要精力放到了学习骑射上。

王华、王伦父子还是比较支持孩子的,大明帝国危机四伏,内忧外患,哪怕只是学武强身也是好的。于是他们专门聘请了一位武术师傅来教守仁刀枪、骑射的功夫。

由于守仁学习的劲头十足,以至于很快就变得身手不凡起来。

慢慢的,守仁也注意到,“诗仙”李太白其实也是一位侠客,而且还杀过人。

李白所生活的蜀地,自汉代以来便有一种纵横游士与行侠仗义精神相结合的传统,李白受此影响很深;他年十五而好剑术,击剑为任侠,放荡不羁;然而他又轻财重施,遍干诸侯,虽长不满七尺,而心雄万夫。

李白生平不愿意只是做一个酸腐无用的儒士,曾道“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盖”。他对古时的著名刺客专诸、高渐离等人的评价很高,历史上的那些侠义之士都是他所倾慕的对象;他那首脍炙人口的《侠客行》,正是表达了自己对(帮助过信陵君窃符救赵的)侯嬴、朱亥等人侠义精神的激赏: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

银鞍照白马,疯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

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

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

救赵挥金锤,邯郸先震惊。

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

李白平时就一身侠士的打扮,袖子里经常会藏着一把锋利的匕首。后来他到了当时的京城长安,因为路见不平,便与当地的流氓集团发生了冲突,几遭不测。这些“五陵少年”有北门禁军给他们做后台,结果李白竟被他们抓到了军中关了起来,这令李白颇感耻辱。幸好他的一位朋友到监察部门告急,才及时地将他营救出来。

魏颢《李翰林集序》中曾根据李白自己的叙述,提道他“少任侠,手刃数人”——“天下已乱蜀未乱,天下已治蜀未治”,李白所生活的蜀中地区由于相对偏远,法制疏松,多有强盗等横行不法。有一次,少年李白因路见不平,而至手刃数人。

李白在政治上失意后,常年浪迹江湖,尤混迹渔商,隐不绝俗,“门多长者车”,且与江湖侠客多有来往,钦服于他们“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的壮行,而他自己也因此在江湖上留下了美名(他还曾救过大唐名将、汾阳王郭子仪的命)。

看来李氏诗歌中的豪放、飘然之气,并不仅仅是他不凡才气的流露,也确实是其真实人生的一种写照。

武艺渐精的守仁开始出没于京城的四周,结交同类,也开始过起了一种半游侠的生活。

古代的那些“纵死侠骨香”的传奇游侠生活是那样令他神往,而除暴安良又是侠士的天然职分。

既然喜欢打抱不平,那自然就少不得闯祸,在这宦官当道、贤良受窘的年月,守仁等一伙人也常被一帮嚣张的爪牙或公差追得四处躲藏……

有一次,守仁用剑刺伤了一位当街行凶的恶少,结果被人拿住吃了官司,若不是守仁下手较轻,判官又念在王华的面子,否则守仁就有苦头吃了。

看来侠客的遭遇都差不多,不过从那以后,守仁的仗义行侠的心思就收敛了很多,因为他不能像李白那样独来独往,他最担心的就是连累家人,“好勇斗狠,危及父母,五不孝也”(《孟子》),而他也渐渐明白:一个侠客不过只能拯救几个小民,他应该学习项羽曾经所向往的那种“万人敌”的技艺,这就是兵法!

通过对兵法的初步学习,为少年的守仁打开了一个新奇的天地,他发现大明事实上并没有几个真正懂兵法、谙韬略的帅才,这既是文武分途的必然结果,也是崇文抑武的世风所致;所以即便是有,也多受压制。

曹子建的那首《白马篇》如今又成了守仁最喜爱的篇章:

“白马饰金羁,连翩西北驰。借问谁家子,幽并游侠儿。

少小去乡邑,扬声沙漠垂。宿昔秉良弓,楛矢何参差。

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支。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

狡捷过猴猿,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胡虏数迁移。

羽檄从北来,厉马登高堤。长驱蹈匈奴,左顾陵鲜卑。

弃身锋刃端,性命安可怀?父母且不顾,何言子与妻?

名编壮士籍,不得中顾私。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豪情万丈之余,守仁于是更加用心,此起彼伏的内患尚且不说,当时大明的北部边防也并不稳固,不知何时中原又可能要生出一场大的变故,家国再次惨遭浩劫。

因此,守仁十分希望自己能像前朝的于谦于尚书那样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于谦所领导的“北京保卫战”自然令他心驰神往,所以守仁便怀着崇敬和观摩的心情,围着北京四周实地查看了一下当年的战场。

想当初,在明英宗被俘、大明上下群龙无首,而蒙古瓦剌部大军入犯的危急形势下,身为兵部尚书的于谦力排迁都南京的消极众议,力主在北京城下与敌决一死战,最终奇迹般地支起了大明的新一片天空……

在拜祭过于尚书的祠堂后,守仁更题下了这样一联:

“赤手挽银河,公自大名垂宇宙。

青山埋忠骨,我来何处吊英贤。”

但守仁明白,仅仅纸上谈兵是不够的,自己还需要实地去探访山川形势、地理险易,将天下都装入自己的胸中。

就在十五岁这年,守仁带着一位仆人风风火火地出了北京城。他们先是一路去到了山海关,接着又出游居庸、倒马、紫荆三关,守仁还没忘探访当地的一些有识之士,听他们讲述当年明军出关作战的辉煌事迹。

洪武二年六月,开平王(常遇春)与岐阳王(李文忠)率步卒八万、骑士一万,自北平出塞直取元顺帝所在的开平,明军斩获颇多,顺帝闻风北奔,明军追北数百里,于是蓟北悉平。

洪武三年三月,中山王(徐达)在定西一带大破元将王保保,俘敌将校士卒八万四千五百余人。

洪武五年五月,明军三路大军出塞,中山王率军深入沙漠两千余里,岐阳王亦率军直捣元廷腹心……

洪武二十一年三月,凉国公(蓝玉)率十五万大军出塞,由于出敌不意,明军在捕鱼儿海一带大败敌军,战果空前。

洪武二十三年三月,时为燕王的成祖皇帝率颍国公(傅友德)等出古北口,出敌不意,迫使敌乃儿不花部投降。

……

“漠南胡未空,汉将复临戎。飞狐出塞北,碣石指辽东。

冠军临瀚海,长平翼大风。云横虎落阵,气抱龙城虹。

横行万里外,胡运百年穷……”

这是隋朝大将杨素的诗,杨素本人既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也是一位战功赫赫的猛将,所以守仁也特别喜欢他的这首《出塞》。当他纵马驰骋于边塞时,口中不断吟诵的就是它。

此外,守仁又不断询问关于诸夷种族及部落的详细情况,还留心听取大家对于防边、备边的各种策略,此时的他已慨然有经略四方之志。

之后,他不顾家仆的再三劝阻,执意纵马出塞。

居庸关不远处已经是蒙古人经常出没的地方,当守仁大胆向此地深入时,半路上他突然发现一个蒙古少年正骑着马溜达,他顿时来了精神,准备会一会这个靼子,结果当人家看到他飞马过来时,竟吓得仓皇而逃。

不过守仁还是很得意,因为这一带的汉人几乎都是谈“虏”色变。

就在几天前,守仁还曾听到这样一件让他气愤难平的事:前一阵子,有两个蒙古骑士,驱赶着掳掠来的几百名汉族老幼和上千头牛羊,从容地度过结冰的黄河,附近戍守的数千大明将士站在城头上观看,居然无一人敢于主动出击。

一个月后,当守仁回到家后,他就对着父祖感慨道:不是蒙古人的胆子太大,而是我们汉族人的胆子太小;假如这种事情让我遇到,我一定不会便宜了那帮靼子……

另外还有一件让守仁兴奋不已的事,就是他在返京途中,他竟然梦到了自己前去拜谒东汉名将马援的庙。

马援一生渴望建功立业,曾以“男儿当死于边野,以马革裹尸还葬”自勉。他一生南征北战,为东汉王朝立下了赫赫战功,受封为“伏波将军”。他老当益壮,晚年还在为东汉的边境安宁出生入死,最终死在了南征的途中,实现了自己“马革裹尸”的壮志。

马援诚为一代名将,为此守仁后来便为自己的梦游一事赋诗道: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磻。

云埋铜柱轰雷折,六字题文尚不磨。”

想当年,自己的六世祖王纲身死增城,五世祖王彦达便缀羊革裹父尸以归。尽管祖先死得是那样悲壮,但守仁还是甘愿继承这种忠烈的家风。

为国为民,只要死得其所,纵是粉骨碎身,也当再所不惜;纵是如马援身后受谤,但公道自在人心……

No.3 上书请缨

“父亲,我要上书向朝廷请缨!”

当王华听到儿子给他郑重地说起此言时,他先是心里一惊,继而才慢慢反应过来:“请——缨?请什么缨?”

“父亲,近日来京畿不宁,四处都有乱民,而以石英、王勇为首;湖广贼寇扰乱地方已逾二十载,至今未彻底平灭。儿愿替君父分忧,领军出征。”虽然守仁也深知官逼民反的道理,但是平乱也是士子之职分,只是有些人手段过于严厉、粗暴,有些则宽和、明智罢了。

“你能想到为朝廷分忧这固然难得,只是如今你年轻识浅,且羽翼未丰,还是先等几年再说吧。”

“替君父分忧正在此间,岂容他日再议!孩儿已经拟好了上疏,请父亲大人过目!”

同类推荐
  •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中国历代张天师评传(第2卷)

    本书论述并总结了自第十二代至第三十代张天师的生平事迹、道法特点,以及他们对其所处时代的社会贡献,并对他们在中国道教史上的历史地位作出了客观公允的评价。
  • 寻找中国的血型

    寻找中国的血型

    本书是广元市公安局人员的文学作品集,是对公安工作的英雄事迹的讴歌。内容健康向上,是公安警营文化的体现。
  •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百位世界杰出的文学家(下)(世界名人成功启示录)

    斗转星移,物是人非。漫长的世界历史画卷上写满了兴盛与衰亡、辉煌与悲怆。多少风流人物,多少英雄豪杰,在历史的长河中悄然隐去。然而,仍有许许多多曾创造了不朽业绩的杰出人物名彪史册,业传千秋。拭去历史的风尘,人们依稀看见那些改写人类历史的政治家、军事家;人们仍旧忆起那些拯救人类危机的谋略家、外交家;人们还会记得那些推动人类文明进程的思想家、科学家、发明家;人们至今难忘那些为人类生产精神盛宴的文学家、艺术家;人们深深感谢那些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的企业家、经济学家。
  • 明太祖朱元璋(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明太祖朱元璋(世界伟人传记丛书)

    此书以朱元璋的苦难童年开笔,写他的曲折传奇的情爱故事,写他铁马金戈救民于水火,写他的辉煌政绩,写他政治家的谋略与风采,写他的肃贪风暴,写他礼贤下士和选贤任能的品格以及运用权谋的无奈……本书的看点在于从文章的点滴言辞中能够去真实的体会一个历史人物的功过是非,升降沉浮,于是这些曲折起伏的事实显然搭建了一个鲜明的历史平台。朱元璋及他的亲人与仇人都在这一历史平台上演绎他们命运的悲欢离合,大喜大悲。本书的实质不在于让读者去通读历史事件,而在于让读者朋友廓清历史烟尘,通过起伏波折,大开大阖,震撼心灵的故事,把一个个真实的灵魂发掘出来,从而去探索昔日王朝兴衰、错综复杂的历史传奇……
  •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

    运筹帷幄的谋略家(4)

    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发明家、探险家、经济学家、企业家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热门推荐
  • 校园冰晶琦舞:恶魔王子的公主

    校园冰晶琦舞:恶魔王子的公主

    她,对外人高冷,因为不喜欢草痴花痴和白痴,在死党面前腹黑,刁蛮。她,总是一副外界事物与我无关的淡漠样子,其实在死党面前挺毒舌妩媚的。她,脸上带着微笑,特别的可爱卡哇伊~他,勾起唇角邪邪的笑着,一副附加的纨绔弟子的样子。他,花心的对着女生抛媚眼,换女友比换衣服还快。他,温柔的笑着,宛如天使般温柔。看看他们直接会撞出怎样的爱情火花吧!
  • 道初

    道初

    .穿越。一切只为了穿越。这里穿越者的故乡。。。我码字较慢,请多多包涵qq群367093885只要有读者看我的书,我就会写下去,哪怕只是一个。
  • 十老抬棺

    十老抬棺

    17岁少年贾壁半夜睡不着突然起来去海边晨跑偶遇十个老头迎面而来,阴风阵阵,硬着头皮路过,蓦然回首,十个老头肩上却是一个巨大的棺材。接下来阳气鼎盛的除夕却遭遇鬼打墙,遇见神秘组织,未知的力量冲着十老抬棺而来,危机越大收获越大,年少的主人公是唯一的见证人。被阴间,身着深蓝衣服的高手,神秘组织,甚至传说中的修真门派.....PS:这将是一本章节字数平均2500字的小说,虽然刚刚开始写作,但我赌上一个男人的尊严来保证这本小说绝对不会太监。所有各位喜欢本书的书友能收藏的收藏,有多余的推荐票就推荐下,感激不尽。
  • 寻道登仙

    寻道登仙

    一分劳作,一分收获世上没有白吃的午餐!一个梦想成仙的人没有天赋,没有金手指,战斗力连“5”都不到,意志力薄弱……他该怎么办?
  • 问道沧海

    问道沧海

    我们早已死去,立着森白骨,食着腐血肉,披着画人皮。但,其实这是一个少年,白衣怒马,畅怀高歌的故事。PS:诸位看官,屋外风雨正寒,山高路远,此栈门常开,还请看官避雨入内,放下仗身刀剑,熏一口浊酒,谈一声风生,听小老二给您讲另一个世界的风雨潮起,爱恨,情仇。
  • 主神基因所

    主神基因所

    你真正的玩过多少硬派格斗的单机游戏。你一个都没有玩过,你只能够在手柄上、键盘上,根据游戏工程师的安排,一点点做任务,作者已经知道结局的剧情。但是,我却可以拿着各种游戏的基因书写我自己的人生。通过远古基因制造科技,艾吉奥的鹰眼,ALEX的病毒,恶魔城德古拉的血脉,但丁的风格。在都市中,所有的系统携带者,想要掠夺我的空间,对不起,你们的空间系统,我还看不上眼。陈导新书《超能键盘》已经正式连载,相隔一年多,开了一个很大的脑洞,希望读者,粉丝前来评鉴、
  • 抚安东夷记

    抚安东夷记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地底迷宫的奴守

    地底迷宫的奴守

    诶……第一次写这些,靠感觉吧,介绍也介绍不清,文笔也很烂,想写就写了。
  • 恐惧之翼

    恐惧之翼

    暂无介绍,我是新手,不过请大家多多关注我的小说哦,谢谢。
  • 凤舞神州青鸾梦

    凤舞神州青鸾梦

    五凤谓:凤、苍鸾、鹓雏、鸿鹄、鸑鷟。赤县神州,好一片广袤的土地。然战争四起,天下局势动荡之时。皇者幻凤横空出世,是否能力挽狂澜?是——鲜血淋漓的战争?尔虞我诈的阴谋?痛彻心扉的离别?还是——盛世太平的和平?不离不弃的情谊?静谧美好的爱情?梦里若知情何物,且听一曲凤求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