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53400000025

第25章 三人之会(1)

NO.1刘瑾倒台

扳倒刘瑾的主要人物是杨一清,这也是大明历史上的一位风云人物。

杨一清的是云南人,他少能文,以奇童荐为翰林秀才。当时的明宪宗很是喜爱他,特命内阁择师教之。一清年十四举乡试,成化八年中进士,曾授中书舍人。

一清因是天阉,所以貌似寺人,无后。然其性警敏,好谈经济大略,且他的诗文成就不在李东阳之下。他曾督学陕西,在那里八年,闲暇时间都用来细究边务,所以对此甚为熟悉,在这方面守仁可谓是他的同道。

弘治十五年受刘大夏推荐,时为南京太常寺卿的一清被擢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督理陕西马政。后一清出任陕西巡抚,他选卒练兵,加强战备。

武宗初立,有寇数万骑抵固原,总兵曹雄军隔绝不相闻。一清乃率轻骑自平凉昼夜行,抵达曹雄军中,为之节度。一清多张疑兵胁寇,寇只得调转枪口去进犯隆德。一清夜发火炮,响应山谷间。寇疑大兵至,遁出塞。一清以延绥、宁夏、甘肃有警不相援,患无所统摄,请遣大臣兼领之。刘大夏请即命一清总制三镇军务,寻进右都御史。

刘瑾掌权以后,见一清不附己,颇感遗憾,一清遂引疾归。但刘瑾不想放过他,于是诬一清冒破边费,逮下锦衣狱。后经李东阳、王鏊力救,一清才得致仕以归,先后罚米六百石。

刘瑾的倒台,直接的缘起便是安化郡王朱寘鐇的谋反事件,时为正德五年四月。

朱寘鐇是庆亲王辖下的一位郡王,依照明制,一字王为亲王,二字王为郡王,一字王规格显然要比二字王要高。朱寘鐇已经与当朝皇帝的血缘有些疏远,但他生性狂妄,志大才疏,位于宁夏边镇的他眼见正德不得人心,便乘机图谋造反。

由于当时内阁大学士杨廷和对朱寘鐇部将仇钺的成功策反,结果这场叛乱很快就平息下去了。可是此前已经起用杨一清总制军务,与总兵官神英西讨,中官张永监其军。

张永本是刘瑾的死党,但是由于刘专政时,有所请多不应,早已引起了张永等人的严重不满。有见于此,一清便与张永密谋要除掉刘瑾,结果二人一拍即合。

刘瑾确实野心膨胀,他好招致术士,在他们的鼓惑下遂起非分之想,广造兵器藏于家。在一清的谋划下,张永在这年八月借着献俘之机,向皇帝奏称刘瑾不法十七事。刘因此阴谋败露,最终被凌迟处死。

由此,朝政开始为之一大变。

一清整倒刘瑾显然不是偶然的,其人博学善权变,尤晓畅边事。其才一时无两,有人竟拿他与唐时名相姚崇做比。

后一清再帅关中,其部属中起自偏裨而终至大将封侯者,累累然不绝。

不过,在正德后期的政局中,起主导作用的并不是杨一清,而是在李东阳死后独当一面的杨廷和。

杨廷和字介夫,四川新都人。他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告归娶,还朝授检讨。

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好考究掌故、民瘼、边事及一切法家言,郁然负公辅望。弘治二年进修撰,又以预纂修进侍读;后改左春坊左中允,侍皇太子讲读。修《会典》成,超拜左春坊大学士,充日讲官。正德二年由詹事入东阁,专典诰敕。

因为得罪刘瑾,改南京吏部左侍郎,五月又南京户部尚书。又三月召还,进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成了李东阳在内阁中的有力佐助。

刘瑾刚一倒台,又有刘六、刘七、齐彦名等在河北大规模起事,杨一清向朝廷荐马中锡讨之。廷和言道:“中锡,文士也,不任此。”但当时马中锡已经走马上任,后果不能平定此乱。廷和请逮中锡下狱,以陆完代之;在杨廷和的精心调配下,多处民乱都被镇压了下去。朝廷论功,录廷和一子为锦衣卫千户。

李东阳致仕后,廷和遂为首辅。在正德后期,又有江彬、钱宁等人蛊惑着天子到处寻欢作乐,乃至帝恒不视朝,恣游大同、宣府、延绥间,多失政。此时全赖廷和柄政,国政才得勉强维持。正德死后,又是他的一手谋划下,嘉靖皇帝才得以顺利继位。

廷和诛大奸,决大策,扶危定倾,功在社稷,便是西汉之周勃、北宋之韩琦①殆无以过。连李东阳也不禁赞叹他道:“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事,须归介夫。”

他的儿子杨慎也是大才子,是明代文坛上的一颗耀眼巨星。

① 周勃对汉文帝有拥立之功,韩琦对宋神宗有拥立之功。

杨慎幼警敏,十一岁能诗,十二岁时拟作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唐代李华的《古战场文》,观者惊异。

入京以后,赋《黄叶诗》,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年二十四,杨慎举正德六年进士第一,授翰林修撰。杨状元学识渊博,有一次年轻的正德问钦天监及翰林:“星有注张,又作汪张,是何星也?”众不能对,独身为修撰的杨慎回答道:“是柳星也。”皇帝还有所置疑,杨便又援引《周礼》、《史记》、《汉书》中的相关记载以举证。

他曾参与修撰《武宗实录》,事必直书。总裁蒋冕、费宏尽付稿草,让他来修改审定。有一次他因公干路过镇江,拜谒了当时正退休在家的杨一清,并阅览了一清家的藏书。他向一清请教疑义的地方,后者出语皆能成诵,这令一直自视甚高的杨状元受到了不小的震撼。

从此以后,杨慎更加肆力于古学。他被嘉靖放逐后,平日多闲暇,但凡能得到的书无所不览。他常对别人说:“资性不足恃,日新德业,还当自学问中来。”故好学穷理,老而弥笃。

杨慎著述宏富,有一百余种作品行世,这在明代著述家中也是当仁不让的佼佼者。

NO.2 京师入觐

刘瑾倒台以后,凡他专政期间被打击者,均予以平反,守仁仕途上的转机也随着刘的倒台来到了。

根据明朝制度,地方官每三年要进京朝见皇帝一次,称为“朝觐”;同时接受吏部和督察院的考察,即“朝觐考察”。

朝觐在次年正月,按照当时的交通情况,守仁一个月左右就可以到达京师。但他九月就动身了,于十一月初到达离开已近四年的京师。

刘瑾被捕是八月十一日,被杀是八月二十五日,消息传到庐陵应该是九月份,可见守仁是一听到这个好消息就急不可耐到京师活动的。做知县固然可以为百姓做些实事,但守仁仍然志不在此,他是希望能留在京师——向全天下散播自己的心学,没有哪里比京师最合宜了。

“伯安,没想到今生你我还有再见之日!呵呵,你真瘦了,黑了,身子骨也……”这次久别重逢,若水欣喜异常,他上上下下地仔细打量着守仁。

他们此前没少通信,所以对于若水的情况,守仁还是比较了解的,所以一见面也没多少废话:“元明,你近来还有没有什么新发明?从知行合一后,我现在又对静坐颇为会心之处,这个我在信上也跟你提过,不知你有什么看法……”

经过若水等人的安排,守仁借住在大兴隆寺,以等待消息。

不过,还没到朝觐的时间,吏部的委任书就下发了,将守仁擢升为南京刑部云南清吏司的主事。这其实是个闲职,就是要让守仁可以安心讲学,而又不得留在京师。

但是到了次年正月,还没等守仁前往赴任,新的任命就又下达了,改为吏部验封司主事——这正是守仁上下活动之力。

验封司掌封爵、袭荫、褒赠、吏算等事,在吏部四司中为第二司,地位大致相当于守仁曾任过的兵部武选司。

吏部验封司主事的委任一下,守仁便从大兴隆寺搬到了位于长安灰厂西侧的一座住宅,干脆与若水比邻而居,这样就可以朝夕切磋了。

但大兴隆寺仍是他们的会友讲学之地,这里人气甚旺。此寺于明英宗正统十三年,由权宦王振主持建成,花费颇巨,时为北京第一大寺。

尽管王振在历史上留了下了恶名,但大兴隆寺却成为当时北京的一大名胜,游人、香客往来穿梭其间。那些身在京师的士大夫们,更将此地视为了以文会友的好去处。

守仁当年就曾一度在大兴隆寺讲学,如今这里仍是他的主要活动场所。在此时此地,他又结交了平生一位难得的挚友,此人就是浙江黄岩人黄绾。

黄绾字宗贤,系侍郎黄孔昭之孙,承祖荫官后府都事,曾师事谢铎。他少尝有志圣学,求之紫阳①、濂、洛、象山之书,日事静坐;他虽与守仁有通家之旧,但当时对于守仁的学说还不太了解。

黄是经由著名学者、致仕户部侍郎储巏推荐而去见守仁的,储巏与守仁是朋友,两人经常通信。储巏是成化二十年进士,一路升迁至户部侍郎;当时刘瑾专权,凌侮大臣,却惟独称呼储巏为先生,对其敬重有加。但储氏因不满刘瑾所为,又无可奈何,只得在正德五年春托病致仕。刘被杀后,储辞不赴召。

储巏也是黄绾的忘年之交,他向黄推荐守仁道:“近日士夫如王君伯安,趋向正,造诣深,不专文字之学,足下肯出与之游,丽泽之益,未必不多。”黄因而对守仁十分仰慕,接到信到竟连夜去见守仁。

当时湛若水也在守仁家中,守仁出来迎客,当他闻听到黄的来意后,喜曰:“此学久绝,你是怎么得知此学而感兴趣的呢?”

“我一向有志于圣学,只是志向不够坚定,实未用功。”

“人惟患无志,不患无功。你认得湛元明不?来日请会,以订我三人终身共学之盟。”

“好!我们相互砥砺切磋,以倡明圣学。”

① 紫阳真人,即唐代著名的道士胡紫阳。

次日,守仁便邀集若水、黄绾至公馆中,共拜而盟。

几天后,若水又把黄找来,想通过乔宇的关系转告杨一清,以便将守仁留在京师。其实,这也是守仁自己的意思,只是这类事情守仁自己不便明说,只好让黄去跟乔说。

乔宇是户部侍郎,一清时为吏部尚书,乔是杨的门人,故而关系密切。乔本身也是守仁的故交,就在这此后不久,乔宇往南京任礼部尚书,时守仁也在南京,他还专门找过守仁,请教学问。

这样,才有了守仁吏部验封司主事的任命。

守仁与若水、宗贤二人自职事之外,稍暇,必会讲;饮食起居,日必共之;各相砥励。后黄见守仁学问精深,乃以师事守仁,不过那已是十多年以后的事情了。

三人相欢,语合意。有一天,黄绾便对二人说道:“他日天台、雁荡,当为二公作两草亭矣。”那两座名山都在他家乡的附近,风景极佳,恰作归老之处。

不过,在守仁死后,黄对于王师的学术开始产生了怀疑。另外,他“大礼议之争”中支持皇帝,初附张璁,后又背张璁附夏言,时人皆以倾狡目之。

NO.3 王门学子

守仁早年以诗文著称,又因反对刘瑾而名声愈振。再加龙场的一番“悟道”,更给他披上了一层神秘色彩,因此令他渐渐在学子中形成了极大的号召力。

正德六年会试,守仁被任命为同考官,这是官方对其学术的某种肯定。

若水为陈氏得意弟子,二人在兴隆寺聚众讲学,又加上黄绾的推波助澜、大肆宣扬,京师上下顿时卷起了一股心学旋风。

在京师的中下级官员乃至乔宇这样的高级官员,以及进京赴考的各地举子,或出于好奇,或为了求学,或想联络感情,纷纷前往大兴隆寺听讲。

对于当时如死水一般的学界而言,这无异于向其中投下了一颗巨石,必将激起一阵阵波澜……

正德六年十月,守仁又升任吏部第一司的文选司员外郎。

文选司在六部四十二个清吏司中地位最高,掌文职官员和吏员的升迁、改调等事;员外郎是文选司的副长官,从五品。

就在这前后,吏部郎中、守仁的上司方献夫也时常到大兴隆寺听讲,比闻论学,深自感悔,后来竟要求守仁收他为弟子。

方献夫字叔贤,广东南海人。他其实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学者,后来的名气也很大。他比守仁小很多,从小丧父,在母亲的教导下,认真读书,弘治十八年才二十出头的方便考中了进士,后被选为庶吉士。

但是方献夫急于回乡养母,不愿为官。当他终于回到广东老家后,母死,他守制三后回京。先授礼部主事,又调吏部,升员外郎,郎中。

守仁本不想收他,为此颇为犹豫,他知道方是诚意,但方的地位高,守仁怕当道所忌,说自己惑众。

“方叔贤虽官品高于你,但以年龄与资历,却是你的后辈,你为什么不想收他?”一位好心的朋友说道。

“我担心这样更难为当道所容,若多几个高官显宦都来做我的弟子,那我必将为矛头所指!”守仁知道,自己的学说与正统的理学冲突很大,很容易招来当道的压制,不宜太过招摇,还是以潜移默化为佳。

“伯安兄此言差矣!正因如此,你才更应该结好当道者,让上面有人为你说话。假如几大学士都被你收入门下,那又该是何等局面?”

“这个问题我倒没想过,也不敢奢望,呵呵。”

“你王伯安也太光明正大了!且不说当道者对你学说的态度吧,你只看这人的势利……今日,便是孔孟复出,也要有足够的官场品级或社会声望,才容易为众人所倾慕!你如那前朝的吴(与弼)、陈(献章)两位先生,他们虽开了我皇明布衣讲学之风,但要得到普天下人的追慕,还得有官场上的人捧场才行……”

守仁听到这里,虽觉得此等用心为君子所不取,但也不无道理。他还是坚持那个原则,只要目的纯正,手段不算光明也无关大节。

想当年,英宗皇帝就曾将吴与弼请到北京,大学士李贤推其上座,待以宾师礼,这是何等的荣耀,天下又是何等的反响!陈白沙先生则因为受到国子监祭酒邢让和广东布政使彭韶、都御史朱英等人的极力推崇,乃至声名大振。

可是反观守仁自己呢?他在贵州时虽然受到身为提学副使的席书的推荐,但讲学的对象还是普通学子,影响力仍旧有限得多;若是能有一些官场上的头面人物或名士为门生,何愁自己的门派不能发扬光大?何愁天下学风、士风不能为之一变?

何况收天下英才而教之,诚为人生一大乐事!广交同志,又是当务之急。

这样想着,守仁才算想开了:“好,叔贤既诚心诚意,我也无须多顾忌了!”

不过,到了正德六年冬,方献夫告病回乡,这一去就是十年。后来,方复出,一直做到了大学士,对于守仁之学的传播确实助益良多。

同类推荐
  • 邓肯

    邓肯

    本书主要以伊莎朵拉·邓肯的成长历程和人生发展为线索,内容包括走出旧金山、不懈地追求、艰难中行进、红色的邓肯等部分。
  •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忧乐天下:范仲淹传

    范仲淹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有两句重要的格言:一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二是“为官公罪不可无,私罪不可有”。至今仍有重要警示意义。后一句做官必须坚持原则,不怕得罪皇帝和上级,不怕得“公罪”,但务求清白,决不能贪赃枉法之类。本传系统叙述范仲淹生平,赞扬其高尚人格,又细致分析《岳阳楼记》等文学成就,文字也较为生动。——文史专家王曾瑜作者在颇具把控力的激情叙述下,将范仲淹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及精神境界给予真实深入的文学再现。为避免写成“资料开会”,作者追寻传主一生的踪迹,历9省市29地现场采访,力求穿越时空与传主进行心灵对话,独特感受与深切认知尽在字里行间。
  • 秋瑾·徐锡麟

    秋瑾·徐锡麟

    本书介绍了秋瑾、徐锡麟这两个辛亥英烈如何从普通士大夫家庭的孩子发展成为影响和创造历史的英烈的一生的全纪录。
  •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

    《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介绍了中国航空工业创建时期的各企事业单位的创始人(共计76名)的生平、工作业绩和突出贡献,真实地记录了他们为中国航空工业发展而呕心沥 血、殚精竭虑,有的甚至献出生命的光辉历程,他们是“航空报国”精神的开创者和传承者。《中国航空工业人物传:领导篇2》史料翔实、内容丰富,适合广大航空工业从业人员和关心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的相关人员阅读。
  •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宋朝的太祖和太宗:变革时期的帝王

    本书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考察了五代政治局势的转变过程,简单介绍这一动乱时期的政治家和武将们的大致情况,第二部分讲述宋太祖,第三部分围绕宋太宗的统治,叙述了中国走向统一,实现中央集权的过程。
热门推荐
  • 仙尊都市游

    仙尊都市游

    他的上一世开天辟地,这一世他是仙界最强仙尊,纠缠了亿万年的因果让他回到了人间,重回人间的他不受天道的约束,为了劫难,他入世修行,成为了一个学生,他成为了十大混沌圣器前三的主人,为了不太过逆天,他将自己的修为封印,只用仙尊的修为。他上一世本就没经历过感情,这一世却经历了太多感情,入世修行的路上越来越多的美女陪着他,让每一个男人嫉妒。
  • 惊鸿趣闻录

    惊鸿趣闻录

    虚实变换谁人知,千古英雄谁知罪。红颜易碎谁为怜,惊鸿一现在人间。人间正道曲切长,邪道妖魔正猖狂。伏魔除妖趣事多,朝廷内外人飞扬。总有历史遗忘处,惊鸿趣事你来瞧
  • 致命遗物

    致命遗物

    我本是一个普通人,过着平淡娴静的小日子。不料我的生活被一封信给打破了。符箓,古书,守密人,还有家族陨落之谜。在一栋老宅中,我触碰到了那些隐藏在历史和黑暗中令人生畏的可怖遗产。从那时起,我就过上了另一种人生。
  • 萤晔梦

    萤晔梦

    真真假假假假真真,谁又能完全理清这世上的一切?人活一天是一世,百天亦是一世,谁又能永远存活于世?爱了便大胆去爱,不爱了便主动放手,谁又能保证自己能够永远守住爱情?一切,随心吧!
  • 我的学生是神仙

    我的学生是神仙

    完了,完了,完了,周小道觉得自己的人生彻底变了。太白金星托梦给告诉自己,仙界已经被熊孩子给霸占了,他们无所事事,整天就是成群结队打架斗殴,今天没事去偷偷蟠桃,明天没事想吃狗肉,就打哮天犬的主意。为了让这群超级仙二代能有所改正,天庭任命周小道同志为天庭教师。每个月定时派送几名超级仙二代下凡,让周小道循循教导,没事就抽两鞭子,不开心就饿他们几顿,上头发话了,只要能教育好,以后就位列仙班,前途不可限量。“你是二郎真君的儿子?八九玄功能传给我吗?我就是那种万中无一的天才。”“你是镇元子的侄子?下次记得给为师带点人参果来,为师穷苦命还没吃过这种果子。”“你是大圣的儿子?小圣兄,那帮人欺负我,帮我揍他们。”“什么?你是妲己的女儿?咳咳咳,为师帮你检查下身体……”周小道一脸严肃道。
  • 我的世界:使命之旅

    我的世界:使命之旅

    在一个平凡城市里,有一个小小的实况主播,一天,他正在和同学玩mc的生存游戏,突然,一道光劈中了他们,眼前便是一片白色的光……
  • 那年,花开如盛夏

    那年,花开如盛夏

    林柒,一枚小小的学渣,叛逆,张狂。苏浅,中考市里第一,表面温润,实则腹黑。安子辰,帅帅哒学霸,标准男二,永远追不上女主的那种。“你爱我吗?”“爱。”“……那好,我会出席你的婚礼的。”“谢谢。”
  • 粉黛未央

    粉黛未央

    夏千翡这辈子就是个笑话辛辛苦苦赚钱养家,夫君却让旁人貌美如花最后让偷养在外的外室失手误杀噩梦醒来,仍旧二八年华风华正茂,又何必急着谈婚论嫁只是,撕开端庄贤淑的面具,竟然还能惹草沾花?“行行行,你好看你先说。”“日后赚的银子都给你花。”“……成交!”
  • 异世傲天

    异世傲天

    身具混沌之体,拥有混沌神魂的袁杰,偶获逍遥神尊的传承,重生异界,为了亲人和整个大陆一步步地踏上异界的巅峰。一个征程的结束预示着另外一个征程的到来,且看袁杰如何重回地球,翻云覆雨,转战修真界,大战仙界,称雄神界!
  • 追爱女王:猎杀首席鹿BOSS

    追爱女王:猎杀首席鹿BOSS

    她是呆萌傻的霸气女王,一直以为自己霸气侧漏所有的男人都拜倒在自己的石榴裙下。他是超人气明星,到任何地方都仿佛如星星般闪耀,他是所有男人的完美化身。她恋上他了,她默默暗恋了他五年。她以为他从不知道自己这个小粉丝的存在。直到一切的骗局变成一张爱情的网!她慌了,懵了。谁能告诉她怎么回事?☆很简单,其实这一切都是他干的!她以为他不认识自己,只是一面之缘而已!可谁曾想,起初那个完美的男人只是为了配上她这个脆弱的娇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