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三人拜师
当守仁到达南昌的时候,他从一些朋友那里得知,就在他离京南下不久,其父王华也果真被打发到了南京,任南京吏部尚书一职。
守仁赶紧到南京去见父亲,才数月不见,守仁由于经历了这些波折,竟顿生恍如隔世之感。王华因为见到了活生生的儿子,心头的疑云顿释,也感到分外的喜慰。
“云儿,你可速归家见祖母,然后转告她老人家,为父这里一应事情办理妥当,便回家来见!自古忠孝难以两全,为父又本非热衷于功名之人,不多些时日,为父便要致仕还家,奉养老母以尽其天年……刘瑾这厮,倒是成全了为父的孝道,呵呵!”
守仁记住了父亲的叮嘱:“上次见祖母他老人家已经三载,孩儿细观其精神,恐怕活百岁也是不难!幸而她老人家看得开,孩儿此番回家探望,自当小心应对,父亲放心!”
“云儿,你要想着,你为国尽忠,便是尽孝了!为父不求你每日承欢膝前,你但凡能为朝廷和百姓分忧,便是对为父最好的告慰了……”
守仁默默点头,他从家乡到贵州的旅途还要再经过南京,父亲于是又叮嘱道:“下次你再打南京经过时,勿要来看我了,免得叫你分心!”
守仁回到余姚老家时,已经到了十二月,从他离京之日算起,也已近十个月了。
当该见的亲人都已见过,该交办的事情都已交办,守仁便怀着一番慷慨赴难的情怀准备去往龙场——想当年,孔子欲居九夷,弟子们认为那里鄙陋,孔子反问道:“君子居之,何陋之有?”其实再鄙陋的地方又算得了什么?只要是君子的所在,那里便是传播文明的道场。
不过就在这时,徐爱、蔡宗宪、朱节三个年轻后生来访,他们有意向守仁请教。但眼见去日将近,守仁一时倒焦虑起来。
这三个年轻人都是新科举子,且都是二十左右的年纪,他们风华正茂,以天下事为己任,但又不知从何做起;他们先前都曾听闻过守仁的大名,仰慕已久,故而特来拜见。
其中,徐爱还是守仁的妹夫,比守仁小十六岁;他对自己的内兄崇拜已久,只是无缘得见,这一次趁着守仁在家的机会,他便带上蔡、朱二人来一齐拜会守仁。
三人在知悉了守仁的事迹之后,又感于守仁之才学与人品,遂决定拜其为师,并坚持要在他赴龙场前行拜师礼。
“曰仁、希颜、守忠,你们三个快起来!非是我王守仁谦虚,我半生好为人师,难道还在乎多在几个人跟前献丑吗?实在是我此行生死未卜,若空有为师之名,也让我心中难安……”
“先生,您的高风亮节已足以教我等,若他日有蒙垂训,更是我等幸运!先生勿要再推迟了,请先生受我三人一拜!”在这里,师道是重于亲友之道的。
“我实难生受你等厚意!”
“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最后,守仁深为三个年轻人的情义所打动,遂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其实,这还是守仁平生第一次正式接受弟子,昔日他与一班学者彼此讲授,虽听者甚众,亦不乏执弟子礼者,但却未见有以出身承当、以圣学为己任者,徐爱等三人奋然有志于学,倒先教自己刮目相看了。
守仁向来自信自己正心诚意,乃是不折不扣的圣贤之学,便是自己学力不够,只要方向对了,就不怕误人子弟;况且教学相长,自己也从中受益。只是今番在自己身遭贬谪、前路未卜之时,空负为师的虚名,倒叫自己内心不安。
但有感于三个年轻人的诚意,患难之中他们对自己的这番推重之情,更是难能可贵!好在还有一个湛元明,他可以代自己担负起为师的重托。
三位弟子明春就要入京参加会试,于是守仁便推荐他们先到湛若水湛甘泉先生处请教。
在分别之前,守仁便给三位弟子写下了一份赠言:
“自程、朱诸大儒没而师友之道遂亡。《六经》分裂于训诂,支离无蔓于辞章业举之习,圣学几于息矣。有志之士思起而兴之,然卒徘徊咨嗟,逡巡而不振;因弛然自废者,亦志之弗立,弗讲于师友之道也。
夫一人为之,二人从而翼之,已而翼之者益众焉,虽有难为之事,其弗成者鲜矣。一人为之,二人从而危之,已而危之者益众焉,虽有易成之功,其克济者亦鲜矣。故凡有志之士,必求助于师友。无师友之助者,志之弗立弗求者也。
自予始知学,即求师于天下,而莫予诲也;求友于天下,而与予者寡矣;又求同志之士,二三子之外,邈乎其寥寥也。殆予之志有未立邪?盖自近年而又得蔡希颜、朱守忠于山阴之白洋,得徐曰仁于余姚之马堰。曰仁,予妹婿也。希颜之深潜,守忠之明敏,曰仁之温恭,皆予所不逮。三子者,徒以一日之长视予以先辈,予亦居之而弗辞。非能有加也,姑欲假三子者而为之证,遂忘其非有也。而三子者,亦姑欲假予而存师友之饩羊,不谓其不可也。当是之时,其相与也,亦渺乎难哉!予有归隐之图,方将与三子就云霞,依泉石,追濂、洛之遗风,求孔、颜之真趣;洒然而乐,超然而游,忽焉而忘吾之老也。
今年三子者为有司所选,一举而尽之。何予得之之难,而有司者袭取之之易也!予未暇以得举为三子喜,而先以失助为予憾;三子亦无喜于其得举,而方且憾于其去予也。漆雕开有言:‘吾斯之未能信’,斯三子之心欤?曾点志于咏歌浴沂,而夫子喟然与之,斯予与三子之冥然而契,不言而得之者欤?三子行矣,遂使举进士,任职就列,吾知其能也,然而非所欲也。使遂不进而归,咏歌优游有日,吾知其乐也,然而未可必也。
天将降大任于是人,必先违其所乐而投之于其所不欲,所以衡心拂虑而增其所不能。是玉之成也,其在兹行欤!三子则焉往而非学矣,而予终寡于同志之助也!三子行矣。‘深潜刚克,高明柔克’,非箕子之言乎?温恭亦沉潜也,三子识之,焉往而非学矣。苟三子之学成,虽不吾迩,其为同志之助也,不多乎哉!
增城湛原明宦于京师,吾之同道友也,三子往见焉,犹吾见也已。”(《别三子序》)
虽然是临别赠言,守仁也在其中阐明了自己接受弟子的始末和宗旨,又专门写了一封推荐书给若水。将来能得同志之助,从而赞成圣学之业,这是守仁最大的希冀。
三人后来都中了进士,接着又外放做官,向若水当面请教的机会也并不多。加上守仁,彼此间还是多以书信往还。
就在应试之前,守仁还以书信示徐爱道:“君子穷达,一听于天,但既业举子,便须入场,亦人事宜尔。若期在必得,以自窘辱,则大惑矣。入场之日,切勿以得失横在胸中,令人气馁志分,非徒无益,而又害之……”其谆谆教导之意溢于言表。
自己当初“以落第动心为耻”,以这样的心境来教导弟子,难道不是最适宜的吗?
好了,诸事皆已处理妥帖,守仁如今可以安心上路了。
于是他告别亲友,西向龙场而去……
No.2 同命相怜
守仁带着三个仆人,从年底便出发,一路风尘仆仆,远涉江湖,到达贵阳附近的龙场驿的时候已经是正德三年的春末了。
贵州地理险远,交通闭塞,开化也最晚。历来入黔都要经过湖南或者四川两条道路,甚至为了安全、顺利起见,还会选择由湖南而广西、由广西而云南、由云南再到贵州这样一条曲折的道路。守仁等一行人由长江入江西,由江西再入湖南,跋涉数千里,终于顺利到达目的地。
自正德元年底朝廷下了贬谪文书,到三年春才到达龙场,守仁这一路走了足足有一年多。好在当时并不会太追究犯官何时到达贬所,所以守仁一路也不须那么仓促,他倒有了些游山玩水的心情。
想当年,韩文公韩愈因为一道《谏迎佛骨表》,而被唐宪宗贬到了远在岭南的潮州,他是一路行程一路文章,“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苏东坡当年先贬岭南的惠州,又贬天涯海角的儋州,则是一路行走一路诗词,“三年瘴海上,越峤真我家”,“坎坷识天意,淹留见人情”。
此次西行,守仁已大半将生死置之度外,他们一路上走走停停,观览美景,倒也悠然自得,守仁也由此写下了不少令自己颇为自得的篇章。
在守仁一进入江西地面时,他便遇到了一位故人,此人名叫严星士,也是一位方外之人。
守仁当年沉溺佛老,曾请严为自己占过卜,现在自己的行藏进退已经非常明确,便无须再多此一举了:“行藏无须君平卜,请看沙边鸥鹭群。”(《玉山东岳庙遇旧识严星士》)
正是元宵佳节的时候,守仁等一行人到达了娄谅先生的故乡广信。广信知府虽早已见刘瑾等人所公布的“奸党”名单,但他仰慕守仁的为人,遂不避嫌疑,亲自到船上来探望之。
此举令守仁颇为感动,乃作《广信元夕蒋太守舟中夜话》一诗:
“楼台灯火水西东,箫鼓星桥渡碧空。
何处忽谈尘世外,百年惟此月明中。
客途孤寂浑常事,远地相求见古风。
别后新诗不如惜,衡南今亦有飞鸿。”
守仁自然也忘不了二十年前娄先生对自己的教诲,故人虽已逝,他特作诗以缅怀之。
后来他到了湖南境内,路过屈原投水之处,遂写长文祭吊了一番:
“正德丙寅,某以罪谪贵阳,取道沅、湘。感屈原之事,为文而吊之。其辞曰:山黯惨兮江夜波……”(《吊屈平赋》)
见三位仆人皆有愁色,守仁于是开导他们道:“我们此一去贵州,虽说人地生疏,语言也多有不通!可是你等晓得吗,就在国初时,颍国公曾率三十万众收服云南,他老人家走的就是我们今天走的这条道路的!”
“少爷,那又如何?颍国公他们当年多热闹,哪里就像咱们这区区几个人……”
“呵呵,他们是热闹,而且黔宁王(沐英)还被留下永镇云南。不仅如此,当时的南征大军也多被留下镇守。”
“少爷,可云南也不是贵州啊!”
“呵呵,云南被收服以后,这些军人及其家属大都被安置在了贵州安顺场方圆两百里的地方,自然去我们所要前往的龙场不远!而且后来朝廷又实行‘调北填南’之策,百姓、商人到那里屯垦的也不少,这样说来,咱们可不算孤独的。”
经守仁这么一说,仆人们心里敞亮多了。
等来至湘西地面的时候,已可见各民族杂居的情状;在地处湘黔要道的沅州,守仁见到这里熙熙攘攘、热闹非凡的集市情景,倒也别有一番风味。
当守仁等一行人进入到贵州地界后,先后在几家小饭铺就食,结果居然只有两种东西可以下饭:一碟盐巴,一碟干辣椒!
不是没钱买,而是根本买不到任何东西,因为当地几乎什么粮食、蔬菜都不出产。这一回守仁算是亲身体会了一番贵州的赤贫之状,真是叫人终身难忘!
后来,他们在万山丛中见有一茅屋,便准备前往投宿。
不想这简陋的茅屋中仅仅住着一个中年的妇人,守仁起初觉得有所不便,还欲他往,不想那妇人倒兴冲冲地把守仁等一行人迎到了家里。
待刚刚安顿下来,那妇人也不等守仁问她,她便自己讲起了悲惨的身世:原来是这妇人的丈夫有了新欢,便将她赶出家门;她娘家已没有了亲人,无处安身,只得到这荒山野岭之中暂时存身。
“我那个男子,硬硬地撇了我,我不怨他,谁让我长得丑来!可他不该把我赶出家门,我给他们当牛做马也情愿……我那儿子他们也不让我再见,没了儿子,我这辈子还有啥子依靠?”说着说着,妇人又流下泪来。
守仁常年在京师,见多识广,所以勉强能听懂妇人的口音,他试着安慰她:“那你就去向你男子求情,让他把你留在家里,就是干活,你还能见着孩子!”
“都是那个女人坏!我的儿子还小,她不想让孩子记得有我这个娘,就远远打发了我……我那男子也无法,我不怨他!”
都到这般境地,这妇人居然还想着替自己的丈夫说话。
突然之间,守仁竟觉得自己与这妇人是何等的同病相怜,而那新妇岂不是刘瑾之流,而那男子又岂不是当今圣上?便是圣上再有不是,做臣子的又焉有抱怨之辞?
同情之余,守仁还在竭尽所能去安慰那妇人:“新人也有旧的一天,你就好好的活,别让那个坏女人的心思如愿!孩子都向着亲娘……”
妇人听罢,倒真的欢喜起来:“大人,您是读书人,有道理!哪天您要当了官,可要为我做主,千万千万别忘记了!”
有感于此情此景,守仁便又作了《去妇叹》五首,这个妇人的不幸遭遇确实触动了守仁的内心深处。
临行之前,守仁为略表心意,还给妇人留下了些钱物。那妇人将他送出好远,没有人听自己诉苦了,她还真有几分舍不得。
“依违出门去,欲行复迟迟。邻妪尽出别,强语含辛悲。”
守仁想着,这山中屡有毒蛇猛兽出没,说不定哪天妇人就会送命!哪里还能等到丈夫回心转意的一天?那些自己想见的亲人,此生也许再难相见了。
想到这里,守仁竟暗自下泪,自己难道不也是这样的吗?
No.3 阳明小洞天
贵州是明朝十三布政司中设置最晚的一个,直到永乐十一年,它才单独建省。由于开化最晚,所以这里最不宜中土之民居处,对于初来乍到的守仁等一行人,简直就是绝地。
龙场在贵阳以北约八十里的地方,此地在万山丛棘中,蛇虺魍魉,蛊毒瘴疠,随时都有生命危险。且此地多以夷人为主,守仁与他们语言不通,因此甚是苦恼。好在这里有不少来自中原的各种寻求避难的亡命之徒,他们的出没好歹让守仁减去了几分孤独之意。
龙场驿是洪武年间所设,当时一共在贵州境内设了九个驿站,以便于贵州方面北上进贡,同时也用以接待朝廷派来的使节和传递公文,对于过往的客商也能提供些方便。
小小的龙场驿,是从贵阳北上的第一站,不过设有驿丞一名、书吏一名、驿卒若干人、马二十三匹、铺陈二十三副。但这还是早先的规模,等到守仁此时到来时,驿站早已破败得不成样子,马匹亡毙,房屋倒塌,几个仅剩的驿卒也整天打不精神来。
不要说官舍,守仁起初连一座暂时栖身的草房都没有,甚至都不如来时路上所遇到的那位弃妇。于是,为了存身,他们也就学着那妇人的样子,开始自己动手,搭建了几间草屋聊以遮风挡雨。
附近的夷人对他们都很好奇,居然都跑来问候;虽然彼此交流不太方便,但守仁感到这些人并无恶意,相反还不无善意。
安顿下来以后,守仁还不忘作诗以抒怀:
“草庵不及肩,旅倦体方适。
开棘自成篱,土阶漫无级。
迎风亦萧疏,漏雨易补缉。
灵濑向朝湍,深林凝暮色。
群獠环聚讯,语庞意颇质。
鹿豕且同游,兹类犹人属。
污樽映瓦豆,尽醉不知夕。
缅怀黄唐化,略称茅茨迹。”(《初至龙场无所止结草庵居之》)
担任这个驿丞,其实并没有多少差事,因为贵州与内地的来往已经不像以前那么多,所以几同赋闲的守仁便每日带着仆人四处游逛,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一天,守仁突然在附近的东山坡上发现了一处石洞,此洞和当初自己的那座“阳明洞”非常类似,这不禁让守仁大喜过望。
此山名叫栖霞山,山势不高,平冈逶迤。山上岩石嶙峋,古树招风。那座山洞要比阳明洞宽大,其中可容百人,洞内钟乳石累累下垂,且有一小洞直通后山。
草房虽然好,但难挡风雨,这下好了,有了这样一处所在,不仅可以让守仁找回过去的感觉,也解决了他们的居住问题。守仁特意用“阳明小洞天”命名该石洞,“洞天”就是仙道所居之意。
可刚安顿了没两天,问题又来了:贵州地高且湿热,由于水土不服,加之思乡情切,同来的三个仆人居然都病倒了。
其实,他们主仆之间经过此番艰难行程,早已亲密无间得如同骨肉兄弟一般。守仁的身体虽不强健,但他已能大致看开,所以凭着信念的力量他暂时还没有倒下,不然这一关就越发难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