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样一幅漫画:一个挖井的年轻人,在水源上方挖了三四个井,都因挖得不够深而报废,他认为下面没有水,就又换个地方挖去了。
不知怎么,看到这个外表显得聪明强干的小伙子,我不禁想到了愚公——这个被人称“愚”的“年且九十”的老翁,把这一“智”一“愚”,一老一少作个比较,或许能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首先,他们一个挖井,一个挖山,应该说前者容易得多,但成败结果却恰恰相反,容易的事情反而没办到。为什么呢?这需要抛开现象,从本质上去比较,去找出结论。
一件事情办成功,需要多方面的条件,比如像挖井,应该有水源,有工具等等,这些条件挖井人都具备,他缺少的是什么呢?愚公移山的精神。
愚公移山,靠的是坚定的信心,坚信只要“子子孙孙”一代接一代干,任凭太行、王屋高“万仞”,也定能铲平。而这个挖井人却缺乏自信,暂时未成,就怀疑动摇,自己给自己泄劲,以为地下没有水,半途而废。
愚公挖山,还靠人的思想,对如何挖,挖出土来运到哪里,心中有数。而挖井人却相反,不加思考就干,干之前不进行周密调查,对有水没水心中根本无数,这当然不会成功。
愚公移山,最主要是靠顽强的毅力,坚韧的意志,年年挖,天天挖,“挖山不止”,而挖井人最缺乏的正是这点,没有长期艰苦奋斗的准备,企图一蹴而就,抱着这种侥幸心理去干事情,必然遇难而止,功亏一篑。
总之,通过以上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愚公的成功在于他的信心充足、善于思考、意志坚定;年轻人失败的原因也就不言而喻了。
不光挖山,挖井,干任何事情都必须有信心,有科学态度,有顽强毅力,它是我们成功的三大要素,这就是我们从“智人”和“愚人”的对比中获得的启示。
由此,我又想到我们的现代化大业,现在全国不正在搬掉阻止我们现代化步伐的大山吗?不正在开凿通往幸福之泉的井吗?让更多的人具备愚公精神吧!这样,我们才能在通往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开脚步,越走越有力量,走向富强,走向幸福灿烂的明天。
这篇文章运用了对比论证法。全文围绕“信心、科学态度和顽强毅力”这个中心论点,在对比中展开议论。作者从漫画的画面,自然引出了对立面——愚公。进而从现象到本质进行层层对比,先从现象对比,“挖井”和“挖山”一易一难,而成败却恰恰相反;从实质比,结论是“智人”缺少愚公精神。这一对比并未结束,进而深入一层,从信心、思考、意志三个方面进行对比,揭示出愚公成功的原因在于他信心充足、善于思考、意志坚定,而年轻人呢?年轻人恰恰缺少这些素质,他缺乏信心、心中无数、抱侥幸心理。最后,从“智人”和愚公的对比中获得启示,即为本文中心论点。纵观本文,对比具体分明,分析层层深入,说理深透且令人信服。
我们说,运用对比论证,可以使读者更清楚地明辨是非,使论证无可辩驳,雄辩有力。运用对比法,对比的双方要有鲜明的差别,能形成明显强烈的对照效果。同时,对比的双方,要有相同的对比点和对等性。只有这样,对比效果才能更加鲜明。
四、喻证法。那么,又何为喻证法呢?顾名思义,就是用比喻来论证道理的方法。人们往往用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不容易理解的深奥的事物或道理。用这种方法,会把深奥的道理讲得通俗形象,容易被人接受且有一定的感染力。例如《谈生和死》:
有人说,生命就像一支蜡烛,当婴儿呱呱坠地的时候,就是它燃起火花的那一刹那。有人的火焰,微弱欲熄;有人的火焰,烛影摇红;有人的火焰,静静发光;有人的火焰,灿烂耀眼。然而,它总有蜡炬成灰,归复平静的一刻,惟一不同的是——所留下来的赞叹。
“生存”是生物的本能,就连蝼蚁都尚且贪生。但是,这并不是真正的“生”,一个没有目标,醉生梦死的人,就仿佛是个拖着臭皮囊走路的“行尸走肉”,跟“植物人”又有多大的区别呢?世界上有许多的人怕死,中国古代的皇帝,都千方百计地想求得长生不老之药,可后来,他并没有长生不老。其实,死亡并不可怕。这是因为他们并不了解,生命的真正意义——生活的目的,在增进人类全体之生活;生命的意义,在创造宇宙继起之生命。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是否曾好好活过?不要等到年老发白,才为蹉跎时光而伤悲,甚至临死前,才觉悟到自己虚走一遭,而留不下什么。这样,就算是长命百岁,在时间的长流里,也不过是一粒小尘埃。只是过客,泛不起任何涟漪。
“生”要生得有意义;死要死得有价值。我们应努力地充实自我的生活,让我们生命的蜡烛烧得五彩缤纷。
这篇谈“生和死”这个人生哲理的重大命题,如不用喻证法,只在理论上绕来绕去,读者必然感到乏味。正是本文用了喻证法,才为事和理之间架了一道桥梁,使文章形象生动,道理集中,在喻体的描写与道理申发中射出理性的光芒。
在运用喻证法论证时,往往先用设喻引出论题,然后再由此及彼,由浅入深进行论证。从而把严肃的问题分析得生动活泼,深刻的道理阐述得浅显明白。运用喻证法,设喻的事物与被论证的事物在主要特征上要相似,要能鲜明、准确地说明被论证事物,绝不能牵强附会。运用喻证法,用来作为喻体的事物,一定是大家熟悉的、具体的、浅显的事物,这样才能生动、具体地说明较深奥的事物。如果喻体抽象难懂,就无法说明本体。
五、引申法。那么,又何为引申法呢?引申法又称之归谬法,是由反面论点引出错误结论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它为了证明对方论点是虚假的,先假定它是真的,然后以它为前提,合乎逻辑地推出非常荒谬的结论,以证明对方论点的错误。引申法是一种以退为进的方法,常用于驳论文章。我们来看鲁迅先生的《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一文中反驳封建复古主义:
例如民国的通礼是鞠躬,但若有人认为不对的,就独使他磕头。民国的法律是没有笞刑的,倘有人以为肉刑好,则这人犯罪时就特别打屁股,碗筷饭菜,是为今人而设的,有愿为燧人氏以前之民者,就请他吃生肉;再造几千间茅屋,将在大宅子里仰慕尧舜的高士都拉出来,给住在那里面;反对物质文明的,自然更应该不使他衔冤坐汽车。这样一办,真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我们的耳根也就可以清净许多罢。
鲁迅先生就是按照对方的观点去对待对方,对方自然不会愿意这样做,对方的理论自然也就不攻自破、站不住脚了!
引申法一般是先承认对方的观点是正确的,在这个观点的基础上进行引申。引申必须合乎逻辑,其结果又是十分荒谬的。不言而喻,其前提也必然是十分错误的。
我们列举了五种论证的方法,这是从常用的、容易掌握的角度来说的。其实,论证的方法还有因果、反正等等,掌握一定的论证方法,绝不是为了摆花架子,而是为了论证更加充分,说理更加明晰、透彻。只有掌握了这些论证技巧,才能写出观点明确、说服力强的论说文来。
议论文的语言要富有文采
我们说,写议论文,不仅要求观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严密,还要要求议论文的语言读之顺口,听之悦耳,品之有味。那么,又怎能做到这一点呢?我想应该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讲究议论文语言的修辞美。同学们写议论文,常常不善于修辞。其实,在议论文中巧用修辞,却常常会达到有助说理的效果。
1.巧用比喻,增强语言的形象美。我们说,议论的目的是宣传一种观点,讲清一种道理,而某些观点和道理,往往很抽象,很深奥。比喻的作用恰恰是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深奥的道理浅显化,从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联想,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我们来看冰心的《谈生命》:
生命又像一棵小树,他从地底聚集起许多生力,在冰雪下欠身,在早春润湿的泥土中,勇敢快乐地破壳出来。他也许长在平原上,岩石上,城墙上,只要他抬头看见了天,呵!看见了天!他便伸出嫩叶来吸收空气,承受阳光,在雨中吟唱,在风中跳舞。
这篇议论文,用了大比喻包孕着一组小比喻的结构法。上面一段话,是大比喻里包孕的一个小比喻。这种形象思维法,将抽象的、艰深的、复杂的道理具体化、浅显化、简明化,使阐释更明白、更透彻,使理解更轻松、更愉悦,以期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从而加深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和理解。
2.巧用引用,增强语言的哲理美。在议论文中,巧妙地引用名言、警句、格言、俗语等进行说理,往往会使所要阐述的内容高度凝练,言简意赅。这种充满哲理的语言,不仅具有极大地说服力,而且撞击人们的思想,开启人们的心智。我们来看黄玉萍的《只有开拓,才会有路》的一节:
“地上本来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这是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末尾留下的一段名言。它告诉我们,任何道路都不会天赐神授,只有靠我们自己去开拓。
这段话引用了鲁迅的话,不仅鲜活有趣,还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读来有一种哲理美。
3.巧用排比,能够增强语言的气势美。排比这种修辞方式,可以突出表现作者的情感和行文气势,既能加大信息量,又能使文章结构紧凑。我们来看培根的《谈读书》里的一组排比: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
这组排比循循善诱,快语连珠,让你在书香四溢的氛围中感受读书之美,读书之乐,读书之好。
4.营造疑问,能够创造文章的波澜美。语言贵有波澜。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论说文的内容要一层层地推进,语言也要富于变化。营造疑问句,是制造波澜的有效方法。我们来看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的《培养独立工作和独立思考的人》:
这样一种学校要求教师在他的本行成为一个艺术家。为了能在学校中培养这种精神,我们能够做些什么呢?对于这一点,正像没有什么方法可以使一个人永远健康一样,万应灵丹是不存在的。但是还有某些必要的条件是可以满足的。首先,教师应该在这样的学校成长起来。其次,在选择教材和教学方法上,应当给教师很大的自由。因为强制和外界压力无疑也会扼杀他在安排他的工作时所感到的乐趣。
爱因斯坦是世界著名大科学家,他提出了著名的相对论。被誉为“只有牛顿勉强与他的名字并列。”他高屋建瓴对学校教育发表了精辟的见解。他认为,学校应始终把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力放在首位,启发学生创造性的心理才能,培养他们和谐的人格。在论述这一问题,爱因斯坦不时营造疑问句,以撩起读者巨大的兴趣,产生先睹为快、欲罢不能的感觉。
5.句式变换,能够增强文章的结构美。在议论文中,恰当地使用整句散句、长句短句,可以增加文章音节的美感。我们来看贾谊的《过秦论》中的一节:
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这段话整散结合,使语言既活泼、又严谨,既参差、又工整,读来跌宕多姿,铿锵悦耳。
二、要讲究议论文语言的个性美。写议论文时,要提倡语言多样化,充分展示语言的个性风采。你可以在文章中运用仿词、运用反语,你可以文白结合、优雅结合,你可以诙谐设喻、趣味横生,总之,你可以使你的文章语言幽默,富有自然纯正的精神味素。你也可以使你的语言散文化。例如:
诚信不是鲜花,它没有鲜艳的外衣;诚信不是珠宝,它没有耀眼的光华;诚信只是花蕊,隐藏在花中,吐露清芬;诚信只是一块朴素的玉石,未经雕琢却价值连城。
这段短文把议论和散文结合在一起,两者相得益彰,交相辉映。议论文还可以倾注自己的情感。例如《倾听自己的心跳》的最后一节:
倾听着自己的心跳,充实着自己的记忆,用自己的左手温暖着右手,穿过西风凋碧树的季节,穿过为伊憔悴的隘口,待一生走完,你会在蓦然回首之间发现,原来人生是这样变得完整而走向更文明。
这段文字,把深刻的哲理融入真挚的情感之中,读后让人深受感动。论说文还可以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议论文这种文体,是写作难度较大的一种文体。同学们要写好议论文,除了具有扎实的文字基础、较高的思想水平、较强的分析能力和较丰富的知识外,还要多读多写,俗话说:“熟能生巧。”只有多读多写,才是提高议论文写作的有效途径。我相信,只要坚持不解地努力,就一定会写出水平较高的议论文来。
思考与训练:
一、说说常见的议论方法。
二、怎样使议论文的语言富有文采?怎样使议论文的语言具有个性美?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追求奉献还是索取,这是人生价值高低的分水岭。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奉献。古今中外许多伟人英雄,他们生前无私奉献,为人类社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人们把他们刻在心里,千古流芳。同样,更多的是推动社会前进的、辛勤劳作的、像牛一样的普通人民,像工人、农民、教师、清洁工等,他们一生任劳任怨,默默奉献,不求名利。他们平凡而伟大,吃的是草,流出来的是奶,他们更值得歌颂、赞美。
请以“追求”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定立意,自拟文题,不少于800字。
四、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幸福,其实很简单。一杯淡水,一壶清茶,可品出幸福的滋味;一朵鲜花,一片绿叶,可带来幸福的气息;一间陋室,一卷书册,可领略幸福的风景。幸福,可以是柔风拂面的惬意,可以是玫瑰盛开的芳香,可以是饥饿时的一碗热面,可以是远在他乡时的一封家书。
请以“感悟幸福”为话题,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主立意,自定文题,不少于800字。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个富人去请教一位哲学家,为什么自己有钱以后很多人不喜欢他了。哲学家将他带到窗前,说:“向外看,你看到了什么?”富人说:“我看到外面有很多人。”哲学家又将他带到镜子前,问:“现在你又看到了什么?”富人回答:“我自己。”哲学家一笑,说:“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做的,区别只在于镜子多了一层薄薄的白银。但就是这一点银子,便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
请以“看到自己与看到别人”为话题,自定立意,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所写内容必须在话题范围之内。
第十八讲 怎样写好说明文(上)
说明文的概念
我们说,语言是人类社会交际最重要的工具。可以设想,人类社会要是没有语言,交际也就自然无法进行。人类社会在交际过程中,由于内容不同,目的不同,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方式自然也就不同,这就产生了不同的语体,从文章学的角度讲,也就是表达方式。
那么,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哪些呢?我们说,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谈到说明,同学们未免感到陌生。也许你们会问:何谓说明呢?我们说,说明就是用言简意赅的语言,把事物或事理的某些方面说清楚,表述明白,使读者了解或理解说明的对象。那么,人们通常把运用说明方式为主的文章称作说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