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提问:您提到思想启蒙的问题。在我们中国的现有条件下,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启蒙运动中的一些经验,我们是不是可以借鉴?我们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对我们的启蒙有没有帮助?从个人到民间组织再到国家,在现有的条件下,它们分别可以做些什么工作?
邱震海:启蒙是很沉重的话题。如果我们套用西方过去的模式,中国还需要几百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启蒙的契机。有了宽松的政治氛围,才能有启蒙运动的产生。显然在今天的中国没有这种氛围。近代史上我们浪费了两个启蒙的合适时机,一个是五四运动——本来是个很好的训练,但是被迅速政治化、革命化,被革命的浪潮吞没了。
另外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整个80年代是很好的启蒙时机。80年代的模式,套用在今天是很不现实的。而今天的启蒙肯定不能以运动的方式展开。当网络进入Web(网页)3.0时代,当每个公民都是参与者的时候,其实启蒙已经尽在不言中。
其实启蒙只需要每个稍微有点知识的人,有这么一点自觉思考的意识就够了。因为我们每个人发一条微博是很容易实现的。每个人都是公共事件的参与者,在网络事件的参与过程中,在日常的行动中,我们只需要做出一点点带有自觉意识的思考,同时把这种思考付诸行动,让周围更多的人产生思考。
我认为一个民族成熟的标志,不在于一个现场有多热闹。当我们进行演讲的时候,我们发现用一种煽动性的语言,可以赢得很多笑声、掌声,但这是在煽动一种情绪。而真正体现成熟的是,你听完演讲或者看完一场电影后,久久不愿意起身,大家甚至说不出一句话来,那时候大家的思考开始产生了,精神的成熟就开始了。
比如1994年我在德国的时候,当时很多德国人是很傲慢、很深刻的,对许多肤浅电影不屑一顾。但在《辛德勒的名单》放映那天,电影放完,电影院灯光亮起的时候,没有一个观众站起来,也没有一个观众说话。有那么一两分钟不约而同的、集体的沉默。那种沉默,比任何掌声、笑声、骚动来得更强烈,是一种心灵的震撼,一种心灵的冲击。
当我们每个人在微博上表达观点时,并不是要博得掌声和关注。如果我们在做激烈举动、发表激烈言语之前,能迟疑一两秒钟,这都是人慢慢成熟的表现。谁又能说这不是一种思想启蒙的进程。
所以我们不要期待思想启蒙——古典式的,五四运动、80年代那种。今天我们有那么多社交、网络手段。其实中国人民在生活中享受的自由已经远远超过了在最高政治层面受到的限制。我们为什么不去利用日常生活中享有的超乎寻常的自由?很多领域里绝对的自由,难道是最高层面的政治上的高压可以限制的吗?我们不要把思想的不成熟,归结于我们受到了一点点限制,于是我们所有人都不要去成熟,于是所有人遇到一点点事情就都可以去砸汽车,冲击花园酒店。我认为这要么是精神的懒惰,要么是思想的无知。先进的互联网手段已经给了我们很多可能,我们为什么不去利用?这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启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