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其实我们的教育问题,除了撒谎,还有很多问题。比如说温家宝到他的母校考察,还引用了一句话,学校里应该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也是我们缺少的一个重要因素。
朱大可:这个就是指大学里基本的人文精神,独立和自由。我所在的学校还好,我在学校亲眼看到同济大学党委书记跟学生说要追求“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我觉得这个很了不起,今天这已经非常罕见,温家宝敢在他的母校说出这样的话,这也是以前很难想象的。为什么要说这个话?本来这些东西不需要说,但是现在完全变了,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校园现在有个说法叫行政化,就是党委书记凌驾于一切。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同学试图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但是他在整个校园体系里面是不被认可的,大学里有很多系统来管理学生的思想,最终的结果是什么呢?最终结果是没有独立的思想,这造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毕业出来的学生思想被奴化,进入工作岗位以后,他们没有原创的意识,没有充分的自我表达和创新精神,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所以马上就看到中国制造面临的问题。例如,我现在的手机,这是真的Apple(苹果牌手机)。以前,我还想支持一下国产,花了1500块,买了一个中国移动的天翼手机,跟苹果做的一模一样,背后还打着苹果的记号,看不出任何的区别。找了很多人看,都看不出区别,外形没有区别,唯一的区别是不能用。触屏点击,点半天没反应,这就是它的品质——只能模仿苹果的外表,不能模仿苹果的品质。这里问题在于,我们已经失去了原创的能力,我们现在只能跟在别人后面爬行,变成别人的三流模本,这是制约我们未来文化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瓶颈。缺乏原创,这个只能归咎于我们的教育。
从小学开始,从基础教育开始,我们就没有自己独立思考的空间,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主持人:推荐大家看一篇朱老师的文章,这篇文章在他的博客上就有,里面讲了很多让人觉得匪夷所思的例子。比如有一道题,三国的时候最聪明的是谁?回答说:孔明。我们都以为很正确,但这个答案是错的,因为标准答案是诸葛亮。类似还有很多,您给大家讲讲。
朱大可:我举个例子,这是上海市有家小学一年级的题目,问熊猫、蜜蜂、鸟和兔子这四种动物,有哪一个动物和其他几种完全不一样?
观众:熊猫。
朱大可:对,这是标准答案。为什么说熊猫呢?
观众:国宝。
朱大可:对了,标准答案就是这个。但是实际上可以有四种答案,因为每个动物都和其他动物有显著的不同:蜜蜂是这四个当中唯一的昆虫,鸟是唯一长羽毛的,实际上应该是多元的一个答案。这是个好题目,是诱发儿童思维、想象力和逻辑能力的很好的题目,但是一设定标准答案,这个题目就变成一个垃圾。还有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我听过一堂课,一个优秀小学老师在上一堂模范课,我去听。这个老师在讲春天,“同学们,大家看窗外。”大家就看窗外,“请问大家看到什么?”小朋友踊跃举手,我看到蓝天、白云、柳树、小鸟,什么都有。老师说全错,标准答案是“我看见了春天”。从某种意义上你可以说看见春天这确实是比较好的一个答案,只能说你这个答案比别人高明,但没有对错之分。凭什么说别人看见的是错的,你说的就是对的,难道别人不是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所以文科,无论是文学还是什么,除非个别语法题可能有标准答案,其他的没有标准答案。
现在小学语文课经常做什么样的题目呢?把几个词串在一起做句子。现在所有的小学语文课都这样,串词你可以有不同的串法,只要符合语法都是对的,可是它只有一种串法是标准答案,结果导致家长全体崩溃。我的几个朋友都是。有一个叫叶开(音)的编辑部主任,他应该是著名作家,结果他女儿的作文和语文题他都做不来,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说明中国整个教育出现了严重的问题——学校用这种所谓的标准答案,彻底地阉割了儿童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这不是一个个别的现象,而成了教育的基本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小学的教育成为以高考为目的的应试教育的直接反映,从一年级就开始,结果导致了学生思维能力的萎缩。因为你要做的只是给出符合老师要求的答案,只是想尽办法去揣摩老师的意思,而不是去寻求真理。于是整个社会没有自己寻找真理的可能性,这种空间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被扼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