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实在是个怪皇帝,作为系天下安危于一身的天子,却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身处中华帝国权力之巅,似乎对权力运行的兴趣远不如对淫巧奇技制造的兴趣;他的日常生活和行政能力诸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弱智,唯独在木器制作方面表现出异乎寻常的才华;身为皇太孙、皇太子,甚至是至高无上的帝王,他既不能保护自己的生身母亲,也不能保护那些端庄秀丽的皇后和妃嫔,却可以能听任一个年长自己18岁的贪权、残忍女人的胡作非为;他不愿亲理朝政,又听不进大臣的中正之言,却愿意听由宦官为所欲为,心甘情愿地担当一个有名无实、任人摆布的“名义”皇帝。明熹宗天启皇帝,大明历史上政治最黑暗的、寿命最短的、心态最畸形的另类文盲皇帝。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年幼的孩子失去学习的机会,并最终导致没有能力处理政务;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年轻人只能在嬉戏游乐中打发光阴;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他不保家室、不保忠良却听任恶女奸阉无法无天……让我们走进熹宗及其时代,去揭示其荒诞另类生活背后的故事。
扭曲的童年
明熹宗朱由校,父亲光宗常洛(年号泰昌),在位时间恰好只有一个月,后人称之为“一月天子”。他在位时间短,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他的父亲,即熹宗的爷爷神宗翊钧,他在位时长达48岁,是明代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老子不死,儿子自然无法继立。关键是,由于祖孙三代之间复杂的恩恩怨怨,最终铸造了光宗、熹宗两代怪胎皇帝,铸造了朱氏王朝家、国、天下最后的悲惨结局。
神宗万历皇帝去世时58岁。执政的前10年,在首辅张居正和母后的辅佐下,他倒也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亲政后就贪恋起骄奢淫逸的生活,弄权,荒政,敛财,纵欲……他放纵的是肉体和灵魂,最终毁掉的是大明的基业。
帝王家国天下,家事也是国事、天下事,神宗在家事处理方面既不敢为所欲为,又以个人兴趣爱好抵制传统礼治,导致两败俱伤,帝国统治大厦风雨飘摇。
神宗的家事在大明帝国后期是政坛一件极其重要的事件,事情主要围绕常洛的身份和地位之争而展开,并由此引发了常洛的生身母亲的身份和地位之争,并最终影响到由校的地位。
常洛的生母本是神宗母亲李太后身边的一个地位低下的服伺宫女。明代的下层宫女大都来自华北地区应诏入宫的贫苦之家,被称为“都人”。万历九年(1581年)初冬的一个中午,20岁的万历皇帝到母亲慈宁宫去,母后不见,却看到了楚楚动人的都人王氏就动了心,就肆意地发泄了欲火。王氏后来便生下了常洛,而且竟然是神宗的长子。起初,神宗不愿承认,在李太后的一再追问下,神宗才认下了地位低下的“都人”王氏和“都人子”常洛,但他打心眼里厌恶出身低微的都人母子。这一对母子及其后裔也注定了一生的卑贱、屈辱和无奈。
生下了皇长子后的王氏被打入冷宫,没有人身自由,甚至不能见到自己的亲生儿子常洛。长夜孤灯,最终忧郁成疾,身染重病,双目失明。死后像平民百姓一样被草草地安置了。
有所恶,必有所好。神宗瞧不起“都人”出身的常洛母子,却深深地眷恋着另一对母子——郑氏及皇三子常洵。神宗一心想立爱妃郑贵妃之子常洵为太子,但却遭到饱受儒家经典影响的众大臣的强烈反抗。同样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神宗没有像他的先祖宣宗瞻基和武宗厚照那样拿出义无反顾的勇气,他以自己特有的拖延战术、消极倦怠来对抗满朝文臣和发泄内心的不满。拒绝让常洛出阁学习,拒绝给他加封太子名位,拒绝给王氏加封贵妃的名号。这种拖延与拒绝不仅给常洛母子带来了极大的心理伤害,也给大明帝国国统的继立埋下了隐患。同样,作为常洛长子的朱由校也深受其害。
爹不疼、没娘爱的常洛整日生活在心惊胆战之中,到13岁时才第一次接触到老师和书本,但不久又辍了学。20岁时被册立为皇太子,又时断时续的学了几天,一生加起来不过读了几次书,基本上是一个大字不识的文盲。
作为长子常洛的教学尚不受神宗的重视,作为孙子辈的由校的学习自然更提不到议事日程上来。由校出生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他9岁那年,大学士方从哲曾上疏神宗,请求让由校与父亲常洛一并出阁学习,但遭到拒绝。直到神宗于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去世时,已经16岁的由校竟然没有读过一天书,这对于古代中国出生于帝王之家的皇子皇孙来讲,本身就是不可思议的,正是这种不可思议,造就了后来的不可思议的文盲皇帝。
对没有机会读书,自然没有什么机会参与政事的常洛和由校父子来说,在凶险的皇宫里生活,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件。生活在尔虞我诈的深宫,长期处于深宫血雨腥风的政治斗争之中,父子二人都选择了以玩乐来打发光阴、排解内心的压抑和惆怅。于是皇宫里多了两个游荡鬼混的男人。
年长的父亲常洛生活失意,精神苦闷,面对来自父亲神宗对自己的冷淡和郑贵妃的咄咄逼人,他深感无力自保,常寄情酒色以自晦,给人留下暗弱昏庸和懦弱无能的印象。郑贵妃投其所爱,常常进献一些美女给常洛,一半是讨好,一半是陷害。正是由于精神上的压抑和肉体上的虚脱,光宗常洛成为明代在位时间最短的帝王。
年少的由校差不多天天在小宦官和保姆客氏的陪同下混日子。在宫廷里游荡玩耍,爬高上低,掏鸟窝,挖蛐蛐,养猫斗鸡,荡秋千,捉迷藏,来打发光阴。随着年龄的增长,由校的玩兴也越来越大,像爬山、赏花、采草、划船、溜冰、演戏、骑马、打猎之类的娱乐活动他越来越多地投入了更大的热情;而类似于今天小孩子手工制作之类的木工、泥工、瓦工、雕刻、油漆和制造各种机械制动玩具也都成了他的最爱。这些游艺活动既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一个少年儿童探索未知世界的乐趣,也少了监管与教化下的束缚,这是任何一个懵懂之下的孩童最乐意的事情。
没有了文化的浸润,没有了责任的传承,一个贪玩成性的顽童长大以后,自然谈不上什么胸有大志。这恰恰是作为未来皇位继承人最可怕的品格。没有任何的迹象,没有任何的准备,在由校似乎准备一直生活在这么一个无拘无束的嬉戏世界里的时候,大明帝国却在悄然发生着巨大的变革。
迷失的母爱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亲朱常洛既是一个懦弱无能、自命不保的人,母亲就显得非常重要,但由校的几位“母亲”在他的生命里徒增几份悲情,少年时代的由校迷失在“错位”或“缺位”的母爱里。
由校的亲生母亲因为父亲和爷爷的缘故,命运极为悲凉。明神宗万历皇帝不喜欢常洛,在政治上压抑他,但在生活上却投其所好,给他选了一大批美女“选侍”(专门侍候帝王而没有封号的宫女),让他整日沉溺于酒色之中。由校的生母是才人王氏,虽然生下了当时皇上的长孙,因为神宗不喜欢,并不按规定封她为“夫人”,常洛也就闷闷不乐,加之常洛整日纵情于美人怀里,他宠爱妃子西李选侍,对王氏万般冷落,西李选侍也对王氏又百般凌辱、甚至殴打。王氏甚至没有权力教育她自己的亲生儿子,年纪轻轻就死了。
王氏绝对没有想到,自己死后,神宗竟然将她的亲生儿子由校托付给凌辱自己的西李来照顾。西李是常洛最宠爱的妃子之一,在宫里相当活跃,也是一位很有野心的女人。西李认为由校身为长子,“奇货可居”,为了加强对由校的控制,她要求由校跟随自己同住,由校没有同意。西李又以抚养人的身份,要求由校每天向她请示问安,并借向她请安之际向他施压。西李还严格控制由校生母生前身边的人与由校往来。
常洛继基后,西李也随“太子”由校从东宫慈庆宫迁居乾清宫。一次,光宗上朝时,西李竟然拉着由校步入朝堂,让由校向他父亲给她请封“皇后”。光宗没有答应,西李竟然怒发冲冠地拉着由校退出去,大骂由校无能,众朝臣一时惊愕万端。
几天后,光宗去世,西李再一次看到了荣华富贵的希望,她知道,只要控制了少主朱由校,就可以达到目的。所以,光宗一死,她就命令她的心腹宦官把由校藏在乾清宫的暖阁内,不让他离开乾清宫参加为光宗守灵、参加哀悼仪式。最后大臣们想方设法才骗开西李选侍,把由校强行拉了出来。西李见上当后,当即带一帮亲信官宦去夺。双方甚至扭打在一起。经过了整整一天的你争我夺,一代新君朱由校终于逃脱了西李的控制,暂时住在慈庆宫里。
失去了由校的养母身份,西李也失去了居住乾清宫的权力。东林党人杨涟、左光斗等人联合正直的宦官在筹备由校登基大典的同时,加紧清除西李在后宫的影响。杨涟称:西李选侍既非生母、亦非嫡母,作为先帝之选侍和少主之养母的职责业已完成,不应当再居正宫乾清宫。更不可原谅的是,西李要挟少主,不让守礼,不让循制,必须马上移出乾清宫。
明熹宗画像
西李要挟由校,本想利用这颗最后的一个棋子,讨个太后、太妃之类的名号,以便到了晚年可以安安稳稳地过个舒心日子。但在杨涟等官员的强烈反对下,西李只好退居哕鸾宫,重新开始落寞、凄凉的生活。唯一让西李感到安慰的是,曾经在她手下做事的宦官魏忠贤后来得势,他在清除了东林党人后,顺利地从熹宗由校那里讨回了为她一个“康妃”的封号。
光宗去世五天后,历经激烈争斗之后的朱由校终于以皇长子身份御临文华宫,称皇帝,年号泰昌,号熹宗。
此后,一直伴随在这位“新”君身边的,还有一位“母”亲,那就是熹宗的乳母客氏。
由校的婴儿、童年和少年时代都是跟着这位母亲——“乳母”客氏长大的。客氏,名巴巴,出生在北直隶定兴(今河北定兴)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8岁时,客氏因人长得漂亮,奶水比较稠,又粗通文笔,应选入宫作由校的奶妈。客氏入宫两年,老实巴交的丈夫就死了,颇具姿色,性情淫荡的客氏开始在皇宫内打起了主意。因为“乳母”身份之故,客氏得以天天与由校一起,她把自己的命运赌在由校身上,天天带着由校在宫里游荡,想着各种方法逗由校玩儿,由校对她也很信任。由校年龄稍长一些,奶也该断了,按规定应该辞退客氏,但由校一离开她就又哭又闹,不吃不喝,客氏于是便在宫里一留再留。客氏深知,要想在宫里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机会,就要与宫里的宦官勾结在一起,他先与大宦官魏朝勾结,后又投入日渐走红的宦官魏忠贤的怀里,成为明末历史上最臭名昭著的一对男女。
由校对客氏怀着一种别样的情感,由于缺少生母的关心与呵护,客氏就成为他生活中最重要的女性。在光宗常洛即位后,客氏的地位实际上甚至高过了西李和东李两位选侍。
客氏以一个成熟女性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包括由校和宫中的弄权者。客氏公开的身份是由校的乳母,实际上全面负责他的生活起居。她的姿色和特殊的地位引起宫中宦官们的注意。在明朝,宫女与宦官之间的变态恋情被称为“对食”或“菜户”。据说,宦官值班期间无法生火做饭,只能准备一些冷食充饥,而宫女却可以生火做饭,于是一些宦官就找一些相好的宫女帮助热一热饭菜,或者提供饭菜,故私下相通交好的宦官和宫女被称为“对食”或“菜户”。客氏入宫不久就与负责由校日常生活起居的宦官魏朝勾搭在一起。此后,客氏又与魏朝的结拜兄弟魏忠贤结识。魏忠贤是一位虽拙于文墨,却精于心计的宦官,当时负责给由校的生母王氏提供膳食。
就在由校即位仅半个月时间,客氏就被封为“奉圣夫人”,她的儿子侯国光、弟弟客光先等封为锦衣卫正千户。次年正月,又赐给客氏护坟香火田20顷。此时的客氏依然与熹宗皇帝形影不离。只是到了天启元年二月,由于熹宗由校大婚,娶了张皇后,客氏与皇帝才不可能像从前一样如影随形了。但是,熹宗对她的优容与宠爱却没有削减。熹宗一朝,仅仅是一个乳母的客氏所受到的隆遇,是前所未有、后无所及的。每逢她的生日,熹宗一定亲自去祝贺。她以“天子八母之一”自居,每次出行,其排场都不亚于皇后。出入宫闱,一定要清尘除道,香烟缭绕,“老祖太太千岁”的呼声震天动地。更重要的是,她凭借皇权、勾结魏忠贤所形成的巨大的权势更是达到了明代各朝所未及的高度。
客氏为了协助自己的“对食”魏忠贤登上宦官队伍的最高峰,并达到影响外朝的目的,不惜利用与熹宗的情感关系,排除异己,打击政敌,扰乱朝纲。
客氏危害朝政,一是为自己,二是为魏忠贤,归根结底是为自己,为博取高高在上的奢华生活,她不惜以牺牲大明王朝的江山为代价。
为自己。客氏的乳母之名在宫中地位很低,她要想获取高高在上的荣华富贵,一是控制和利用熹宗的关系,二是自己主动出击,在打击张皇后的同时,加强自己在后宫的地位。熹宗大婚不久,御史刘兰等朝中大臣鉴于客氏与熹宗暧昧的关系,请求将客氏遣出皇宫。但不久,熹宗又下诏将她请回皇宫,并允准其自由出入宫廷。其中,是否有客氏主动向熹宗请求的因素已不得而知,但据熹宗自己讲,他自幼年跟随客氏生活,没有她在身边的服侍与照应,自己精神恍惚,寝食难安。皇帝出言如此,大臣们也不敢再加反对。
历此“劫难”的客氏深感提升和巩固自己在内廷地位的意义,她的权力,她的地位,她的一切一切都来自熹宗。因此,她不仅要牢牢控制住熹宗的心,还要掌控好熹宗的继承者。为此,她与魏忠贤合谋,玩熹宗于股掌之间,并试图控制储君的继立。
客氏以已婚之身入宫,自然不可能成为妃嫔皇后。熹宗的张皇后是一个品行端正的女子,她对客、魏奸邪野心颇为不满,甚至公开呵斥他们收敛收敛。客氏认为有必要清除张皇后。她宣扬说,张皇后出身不正,可能是私生或“野种”,请求熹宗改立魏忠贤侄子魏良卿的女儿为皇后。由于熹宗对张皇后还算有情感,经查实客氏所言全无根据,不同意废掉张皇后。于是客氏就想尽各种办法加害张皇后。天启三年,张皇后怀孕,客氏等人以“捻背”(推拿按摩术)为幌子,派亲信暗伤胎位而致张皇后流产,此后张皇后失去生育能力。此外,客氏只要听说其他妃嫔有身孕者,就痛下杀手,或将嫔妃处死,或逼其流产。熹宗一生御女无数,最后竟然落个无子可嗣,只好由自己的弟弟由检(后来的崇祯皇帝)继立,就与客氏从中使坏大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