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569—618年),是历史上暴君的典型。他给人的形象是:心狠手辣、挥霍无度、滥用民力、穷兵黩武,并亲手毁掉了大隋江山。那么,真实的杨广是什么样子呢?他真的如此毫无顾忌的自毁长城吗?对此,许多人也产生了疑问,隋炀帝成为人们关注的历史人物。让我们回到隋炀帝的时代去分析历史的细节,去体会真实的隋炀帝吧!
处心积虑弑父登基
隋炀帝杨广生于权贵世家。爷爷杨忠是西魏的十二大将军之一,曾被赐鲜卑姓普六茹氏,北周时官至柱国大将军,封随国公。外公独孤信是西魏“八柱国”之一,地位更加显赫。爷爷死后,杨广的父亲——日后的大隋开国皇帝杨坚袭爵随国公。后来,杨坚的女儿、杨广的大姐嫁给了周宣帝宇文赟为皇后,周宣帝在位一年就传位给太子宇文阐,即周静帝。于是,杨坚成了太上皇的岳父、皇帝的外公,杨广也成了皇帝的舅舅。权贵家庭的背景,使得杨广很小就接触到了政治,伴随他的成长,政治对他的影响日益增大,他对政治产生了兴趣。杨广不断地向父辈们学习经验。北周大象元年(580年),掌权的太上皇驾崩,幸臣郑译、刘昉等人认为:宇文家族气数已尽,杨坚有才干、有地位,可以借机拥立,这样才能保住自己的荣华富贵!就这样,郑译、刘昉假传遗诏,命杨坚入朝,掌握军政大权。杨坚平素沉默寡言,但却有鸿鹄之志,早已遭到北周皇帝的猜忌,甚至险些丧命,他见到北周诸帝不思进取、骄奢淫逸,想到自己的危险境遇,于是决心除旧布新,改天换地。因此杨坚掌权后,打击北周宗室,将北周皇室中能够对自己构成威胁的人全部除掉,平定了地方势力尉迟迥、司马消难、王谦等人的叛乱,巩固了自己的统治,于北周大定元年(581年)二月称帝,建大隋政权。13岁的杨广被封为晋王。
杨广亲历了父亲掌权、登基的全过程,这场巨变触动了他幼小的心灵。他看到了争权夺利的残酷与血腥,而看到父亲成为一国之君,掌握数以千万计的百姓,拥有不计其数的财富,杨广感到获得政治胜利的幸福与满足。他开始向往权力。不久,杨广被任命为河北行台尚书令,坐镇并州(今山西太原),负责抵御北方的强敌突厥。开皇九年(589年),隋朝举兵南下灭陈,杨广出任统帅。灭陈后,杨广留驻扬州10年,负责新占领区的军政。这一段人生经历,使杨广得到了许多历练,增长了不少政治经验。他开始做起了君临天下的美梦。而这时,朝廷内部、宫廷上下的政治变化,给杨广创造了机会。
原来,当时的太子杨勇已经逐渐失宠。杨广的父亲文帝与母亲独孤后开始不满意太子的行为,一时间宫廷上下已经传出了太子即将被废的声音。杨勇是在文帝即位后就被册立为太子的,相当一段时间里,父子关系融洽。开皇六年(586年),有人上书要求杨坚传位太子,但这并没有破坏父子的感情。可是后来的冬至,百官朝贺太子,太子举行气势宏大的仪式受贺,这让多疑的文帝非常恼火,并勒令停止此类活动。之后,文帝对太子的恩宠就大不如前了。而太子杨勇生性率直,不擅掩饰,依旧按部就班,做自己喜欢之事。这更引起文帝的不满。但废立太子是国家的大事,不可轻举妄动,文帝在犹豫着、思索着。
杨广已经有了谋求皇位的梦想,按照正常程序,他必须先成为太子,待皇帝死后,才能称帝。杨广见到太子已经逐渐失宠,还不采取措施补救,心中窃喜,感觉自己的机会来了。杨广决定求助于两个人,实现废杨勇、使自己为太子的心愿。这两个人就是当朝皇后、杨广的母亲独孤氏和文帝的宠臣、宰相杨素。独孤后与杨素都是文帝最信任的人,文帝对他们的话可谓言听计从。事实证明,杨广找对了人。
独孤后是西魏、北周重臣独孤信的女儿。她14岁嫁给了杨坚,杨坚的所有儿女都是独孤后所生。史书记载,独孤后贤惠,是杨坚的贤内助,杨坚每天上朝,都与独孤后同乘一车,文帝前殿听政,独孤氏就在后殿等候,散朝后,两人再一同回宫,内外称之为“二圣”。但晚年的独孤后性格发生了变化,她飞扬跋扈、干预朝政,在文帝面前屡进谗言,使许多忠臣良将无辜获罪。而文帝杨坚虽为一国之君,拥有海内,统驭四方,但却对独孤后言听计从,甚至说有些惧内,这更导致独孤后的肆无忌惮。
皇后与太子之间的矛盾由来已久。原来,独孤后为太子亲自选了一位门当户对的太子妃,可太子不喜欢,偏偏喜欢年轻貌美、地位卑微的女子,太子曾经宠幸5名女子,生了10个孩子,其中有两名女子都是宫女。此后,太子妃的暴亡,更让皇后对太子产生了怀疑。独孤后最不能容忍男人用情不专、拈花惹草,她的想法大有女权主义的色彩,但这在封建社会里是行不通的。太子的婚姻和家庭问题成为母子交恶的核心。杨广深知母亲的性格,所以他表现得极为“正派”,只与妻子萧氏同处,讨母亲的欢心。开皇十九年(599年),杨广从扬州回京拜见父母。临别时,他在皇后面前上演了一出好戏。杨广临行前来向母亲告别,一阵欢笑后,杨广突然表情痛苦起来。独孤后立刻询问杨广是不是身体不舒服。杨广摇头说道:“儿臣并非身体不舒服,而是想到与母亲相隔千里,下次见面不知在何年何月?自己还能不能活着见到母亲?”独孤后连忙问道:“何出此言?”杨广此时已是泪流满面,说道:“我们兄弟五个都是母亲一人所生,从小情同手足,不想大哥成为太子后,对我等兄弟情谊日薄,甚至还想加害于我。我生性驽钝,不知什么地方得罪了兄长,现在每天都担惊受怕,不知哪天就性命不保了!”听到这里,独孤后拍案而起,大骂道:“这个杨勇太让我伤心了,我给他娶个好媳妇他不要,非要一些下贱的丫头,还生了那么多孩子,真是给我们杨家丢脸!他与我作对,现在还跟你们兄弟作对,他想干什么?你父皇的江山怎么能交给这种人啊?”说完,母子俩抱头痛哭。杨广的这次亮相可谓漂亮,既明确了母亲对太子的态度,又表明了自己的忠孝。多年的政治经验,使杨广成为一名出色的“演员”。紧接着,他开始联络戏中的另一角色——杨素。
杨素,字处道,弘农华阴人,祖辈都是西魏、北周显贵。他本人也因平齐之功,被周武帝封为县公。杨坚掌权后,杨素便投靠到他的门下。隋朝建立后,先后拜御史大夫、纳言、内史令、尚书右仆射,被封为越国公,杨素多次参加战争,屡任主帅,几乎每战必克。杨素有很高的文化修养,博览群书,擅写文章。他为人聪明,善于察言观色,办事稳妥。杨素的这些优点让他得到了文帝的宠信,成为朝廷炙手可热的人物。杨广通过自己的亲信找到了杨素的弟弟杨约,杨约将晋王的态度传达给了杨素。杨素常年侍奉在文帝与独孤后周围,早已听到废立太子的风声。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地位,杨素开始与杨广接触,在文帝面前屡进谗言,诬告太子在宫中兴符咒之术,暗藏铠甲,图谋造反。“忠臣”杨素的上奏,加上独孤后的策应,使得本已有废太子之念的文帝最终废除了杨勇的太子名位。不久,杨广如愿以偿地入主东宫,成了杨隋的储君。
杨广继续谋划着他的皇帝梦。在做太子期间,他小心谨慎,甚得信任,文帝经常在大臣面前夸奖太子仁孝,有治国之才。直到临死前,文帝才看到杨广的真面目。仁寿四年(604年),年迈的文帝病重,住在城外的仁寿宫养病。杨素、柳述、元岩等大臣与太子杨广侍驾。杨广估计文帝的时间不多了,就与杨素商量文帝的后事,不巧的是,杨素给太子的回信被错误地送到了文帝手中。这时文帝的宠妃陈夫人,哭着跑到文帝床前,说太子要非礼她。老皇帝看到眼前的一切,回想起当年的一幕幕往事,才看透杨广的不择手段与处心积虑,他虚情假意所做的一切完全是为了皇帝宝座而来的,想到这里,病重的老皇帝不禁大骂道:“这个畜生,我怎么能将江山交给他啊?都是独孤(独孤后已经去世)害我呀!”并急忙对柳述、元岩说:“快叫我儿来!”二人以为是叫杨广,文帝喊道:“是杨勇!”柳述和元岩急忙出去拟诏。门外的杨素,通过柳述、元岩二人得知情况紧急,马上与杨广密谋,最后决定除掉文帝,控制局面。杨素立刻假传圣旨,将知内情的柳述、元岩逮捕入狱,将皇宫宿卫全部换为杨广的亲信,宫门也由杨广的心腹把守,将照顾文帝的宫女全部赶到别处。这时,杨素派自己的人进去“探望”文帝,不久文帝就驾崩了。权力欲的膨胀让杨广失去了理智,为实现梦想,他要清除一切阻碍,所以他不惜向自己的父亲痛下杀手。可怜的老皇帝,一生兢兢业业,克勤克俭,最终却落得个被亲生儿子害死的悲惨结局,这无疑是一场家庭悲剧。而这幕悲剧的上演,完全是文帝自己导演的,他好猜忌、听谗言,打了一辈子雁,最终反而被雁啄了眼!不久,杨广即位,隋炀帝时代到来了。
自欺欺人炫耀国力
605年,隋炀帝杨广改年号为“大业”。这一年号,反映了杨广“振国威,创伟业”的理想,他梦想着隋朝能够成为一个万邦来朝的大国。为此,他做出了不懈的努力。隋文帝为杨广留下了大量的财富、众多的臣民,这为杨广的大国梦提供了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
为了显示国家的强盛,隋炀帝在即位不久,就邀请突厥、西域诸国的首领到东都洛阳来欢度新年,借此联络各国、炫耀国威。隋炀帝的和平外交政策,自然有可取之处,但在实际操作中,未免过于铺张浪费、不切实际。
隋炀帝把接见诸国的地点选在了东都洛阳。这座都城是在隋炀帝即位不久兴建的。从大业元年(605年)三月起,每月役使200万男丁,经过10个月的紧张工作,一座崭新的都城落成了。建成后的东都,宫殿林立,道路宽敞,城外还建了供皇家休息游玩的西苑,极为壮丽。如此气势雄伟、金碧辉煌的帝都,体现了中原大国的气派,展示了华夏文化的气魄。新城刚刚落成不久,隋炀帝就迫不及待地邀请突厥启民可汗等少数民族首领到东都参观、访问。为了向外宾们展示中原的强盛与文化的繁荣,隋炀帝决定为大家奉献一场文艺表演。这场表演不是一般的歌舞,而是被称为“百戏”的大型综合性的文艺演出。表演包括杂技、魔术、杂耍、驯兽等多种形式。为了保障演出的顺利进行,隋炀帝亲自过问,负责寻找演员、筹备道具、搭建舞台等事宜。演出自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少数民族首领们纷纷赞叹隋朝国力强大、文化昌盛、能人辈出,启民可汗甚至还提出要让突厥人都穿汉人的衣服,行汉人的礼仪习俗,这让隋炀帝颇为高兴与满意,他觉得自己已经成为万国之主,自己的大国梦就要实现了。
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亲率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进行了一次西巡。这次西巡的目的主要是了解西北各少数民族部落的自然状况和政治动向,并展示国力,以图使他们归附大隋。在西巡的过程中,隋炀帝经常组织较大规模的围猎,以炫耀隋朝国力的强盛、军队战斗力的强大。西巡的最大成绩是以武力的方式迫使长期在西北地区称雄的吐谷浑归降隋朝。吐谷浑投降后,当地的政权纷纷投降隋朝。隋炀帝为了显示天朝上国的仁慈,没有对这些政权加以惩罚,还为各个头领举行了多场宴会,以示恩宠。
隋唐东都洛阳平面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