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知及人,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莅之①,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莅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
【注释】
①莅(lì):临,到。
【译文】
孔子说:“凭聪明才智可以谋得官职,但如果不用仁德去保持它,那么即使得到了官职,也一定会失去它。凭聪明才智谋到了官职,又能用仁德保持它,但不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百姓,那百姓对当权者也不会尊敬。凭聪明才智得到官职,用仁德保住了它,又能用严肃认真的态度去对待百姓,但不能用合乎礼节的态度动员,使用百姓,这也还不够完整。”
七
【原文】
师冕见①,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
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②。”
【注释】
①师冕(miǎn):名叫冕的盲人乐师。②相(xiàng):帮助。
【译文】
师冕来见孔子,走到台阶前,孔子告诉他说:“这是台阶。”走到坐席旁,孔子又告诉他说:“这是坐席。”等大家坐好后,孔子对师冕说:“某人坐在这里,某人坐在那里。”师冕告辞走了。子张问孔予:“这也是一种同乐师说话的方法。”孔子说:“是的,这就是一种帮助乐师的方法呀!”
季氏第十六
一
【原文】
季氏将伐颛臾①。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②,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冉有曰:“夫子欲之③,吾二臣者皆不欲也。”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④:‘陈力就列,不能者止⑤。’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⑥?且尔言过矣,虎兕出于柙⑦,龟玉毁于椟中⑧,是谁之过与?”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⑨。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注释】
①颛(zhuān)臾(yù):附庸于鲁国的小国,相传是伏羲之后,风姓。故址在现在山东省费县西北。②东蒙:即蒙山,在山东省蒙阴县南四十里。③夫子:指季康子。④周任:古代有名的一个史官。⑤陈:摆出来,施展。力:才能。就:居,充任。列:职位。⑥相(xiàng):辅助的人。⑦兕(sì):独角的犀牛。柙:关闭猛兽的笼子。⑧龟:占卜用的龟甲。玉:祭礼用的玉。椟(dú):匣子。⑨疾:憎恨。舍曰:避而不谈。辞:托辞,辩解之辞。远人:指本国以外的人。萧墙:国君宫门内当门的照壁。此暗指鲁国内部。
【译文】
季氏将要兴兵攻打颛臾,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氏将对颛臾采取军事行动。”孔子说:“求呀!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吧!那颛臾,从前先王封他做祭祀东蒙山的主祭人,再说他在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臣属啊,为什么要攻打他呢?”
冉有说:“我们主公要这样做,我们两人都不主张这样做。”孔子说:“求呀!从前周任说过:‘能施展自己的才能则就其职位,不能这样做就辞职。这样如一个辅助瞎子的人,如果瞎子要跌倒了但他不去抱持,瞎子跌倒但他不去搀扶,那么还要用帮助瞎子的人干什么呢?况且你的话实在是错了。凶恶的猛兽从笼子里出来为患,贵重的东西毁坏在匣子里,这是什么人的过错呢?”
冉有说:“现在那颛臾,城郭坚固,离季氏的封地费又很近,如果现在不夺取它,将来一定成为后代子孙的隐忧。”孔子说:“求呀!君子厌恶那种不说自己愿意去做而编个诳言来搪塞的态度。我听说,一个国君或一个大夫,不怕财富少却怕分配不均匀,不怕贫困却怕不安定。财富均了,就无所谓贫;上下能和好共处就无所谓寡,上下既相安无事那么国家就无有倾覆之患。正因为这样,所以如有国外的人不归顺,就整治礼乐和仁义之政来招引他们来;既然招他们来了,就使他们生活安定下来。现在你们两人,帮助季氏,国外的人不归服,你们无法招他们来,国家不统一,分崩离析,你们不能好好保全,却想要在国内使用武力,我担心季孙氏的忧虑并不在颛臾,正在我们国君的庭院之内呀!”
二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九种情况要考虑:看的时候,要考虑是否看清楚了;听的时候,要考虑是否听清楚了;脸色考虑是否温和;容貌态度,要考虑是否庄重;说话,要考虑是否忠诚老实;做事,要考虑是否严肃认真;遇到疑问,要考虑怎样向别人请教;欲发怒,要考虑会有什么后患;看见可以得到的东西,要考虑自己是否应该得到。”
三
【原文】
孔子曰:“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①。吾见其人矣,吾闻其语矣。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吾闻其语矣,未见其人也。”
【注释】
①汤:沸水。
【译文】
孔子说:“看见善良的,就好像赶不上似的奋力追求;看见邪恶的,就好像要把手伸到沸水那样赶紧避开。我见到过这样的人,我听到过这样的话。避世隐居来保全自己的意志,据义而行来实现自己的理想。我听到过这样的话,却没有看见过这样的人。”
四
【原文】
陈亢问于伯鱼曰①:“子亦有异闻乎?”
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
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注释】
①陈亢(gāng):名元,字子禽。伯鱼:姓孔,名鲤,字伯鱼,孔子的儿子。
【译文】
陈亢向伯鱼问道:“您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些特别的教导吗?”伯鱼回答说:“没有啊,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恭敬地走过。他问我:‘学诗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不学诗,就不会说话。’我退回去后便学诗。又一次,他独自站在庭院中,我又恭敬地走过那里。他问我:‘学礼了吗?’我回答说:‘还没有。他说:‘不学礼,就不会立足于社会。’我退回去后便学礼。我听到的就只这两次。”
陈亢回去高兴地说:“我问一个问题却得到三点收获:一是知道了该学诗,二是懂得了该学礼,三是了解到君子对自己的儿子并不偏爱。”
阳货第十七
一
【原文】
阳货欲见孔子①,孔子不见,归孔子豚②。
孔子时其亡也③,而往拜之。
遇诸途。
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④,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⑤。”
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注释】
①阳货:又称作阳虎,季氏的家臣。此时他掌握了季氏的权柄,后在争权斗争中失败,逃往晋国。②归(kuì):同“馈”,赠送。豚(tún):小猪。古代礼节,大夫赠礼物给士,如果不是在家里当面接受,士就应该去大夫家登门拜谢。阳货送礼给孔子,目的是让孔子回拜时与他相见,来劝孔子出仕。但孔子不愿见,所以孔子趁阳货不在家时回拜。③时:同“伺”,窥伺。④亟(qì):屡次。⑤岁不我与:即“岁不与我”,意思是岁月不等人。与:在一起,有等待的意思。
【译文】
阳货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不去,他就送一只蒸熟的小猪给孔子,使孔子非得去他家拜谢。
孔子打听到阳货出门去了,才去他家拜谢。
不巧两人在路上碰见了。
阳货对孔子说:“来!我有话跟你说。”接着说:“自己身怀本领,却听任国家迷途失道,这能叫仁吗?”他继续说:“不能算作仁。”“一个人想参政,却屡屡错过机会,这能叫做聪明吗?”阳货接着说:“不能。”“光阴一天天过去了,岁月不会等人呀!”
孔子说:“好,我准备出来做官。”
二
【原文】
子之武城①,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②,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③:“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
【注释】
①之:动词,去,往。武城:鲁国的一个小城。②莞(wǎn)尔:微笑的样子。③子游:姓言,名偃,字子游,孔子的学生。
【译文】
孔子去武城,听到弹琴唱歌的声音。孔子微微一笑,说:“杀鸡何必用宰牛的刀呀!”
子游回答说:“以前我听老师说过,做官的学习了礼乐的道理后,就会有仁爱之心;老百姓学习了礼乐的道理,就容易听使唤。”
孔子对学生们说:“弟子们!子游的话是对的!我刚才说的话不过是同他开玩笑罢了。”
三
【原文】
公山弗扰以费畔①,召,子欲往。
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②?”
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注释】
①公山弗扰:即公山不狃(niǔ),季氏的家臣。畔:通“叛”。谋反。此指公山弗扰伙同阳货在费邑反叛季氏。②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即“何必之公山氏也”的倒装,前一“之”为助词,后一“之”是动词,去、往的意思。
【译文】
公山弗扰占据费邑为据点图谋叛乱,他叫孔子去,孔子打算去。
子路不高兴,说:“没有什么地方可去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到公山氏那里去呢?”
孔子说:“那个叫我去的人,难道会白白召我去吗?如果有人肯用我,我也许会使鲁国成为东方周王朝,使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复兴。”
四
【原文】
佛肸召①,子欲往。
子路曰:“昔者由也闻诸夫子曰:‘亲于其身为不善者,君子不入也。’佛肸以中牟畔,子之往也,如之何?”
子曰:“然,有是言也。不曰坚乎,磨而不磷②;不曰白乎,涅而不缁③。吾岂匏瓜也哉④?焉能系而不食?”
【注释】
①佛肸(bì xī):晋国中牟邑宰,大夫范中行的家臣。②磷(lìn):薄。③涅(niè):可作黑色染料的矾石,此作动词意思是染黑。缁(zī):黑色。④匏(páo):瓜,有苦、甜两种,味苦的不能吃,但可用来帮助泅水。
【译文】
佛肸召孔子去,孔子想去。
子路说:“从前我听老师说过:‘亲自做了坏事的人那里,君子是不去的。’佛肸凭中牟作为据点谋反,先生您却要去他那里,这怎么说得通呢?”
孔子说:“是的,我是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我不是也说过坚硬的东西,磨也磨不薄这话吗?不是也说过洁白的东西,染也染不黑这话吗?我难道是只匏瓜吗?怎么只能够挂在那里,不想有人来采食呢?”
五
【原文】
子曰:“由也,女闻六言六蔽矣乎?”对曰:“未也。”
“居①!吾语女。好仁不好学,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学,其蔽也荡;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②;好直不好学,其蔽也绞③;好勇不好学,其蔽也乱;好刚不好学,其蔽也狂。”
【注释】
①居:坐。②贼:害。③绞:尖刻刺人。
【译文】
孔子说:“仲由,你听说过六种品德与六种弊病的说法吗?”子路回答说:“没有听说。”
孔子说:“坐下!我告诉你。爱好仁德却不爱好学问,它的弊病是使人变得愚蠢;爱好聪明却不爱好学问,它的弊病是放纵无止境;爱好诚实却不爱好学问,它的弊病是容易受人利用反害了自己;爱好直率,却不爱好学问,它的弊病是尖刻而不通情理;喜欢勇敢却不喜欢学问,它的弊病是容易酿成乱子;喜欢刚强却不喜欢学问,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
六
【原文】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①。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荡;古之矜也廉②,今之矜也忿戾③;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诈而已矣。”
【注释】
①亡:通“无”,没有。②矜(jīn):自尊自大。廉:指人的行为方正有威不可冒犯。③忿戾(fèn lì):态度蛮横,不讲理。
【译文】
孔子说:“古代的人有三种偏激的毛病,现在或许没有这种毛病了。古代的狂人肆意直言,现在的狂人是放荡不羁;古代自尊自大的人威不可犯,现在自尊自大的人却是蛮横不讲理;古代愚蠢的人天真直率,现在的愚笨之人就只是狡诈无赖了。”
七
【原文】
宰我问:“三年之丧,期已久矣。君子三年不为礼,礼必坏;三年不为乐,乐必崩。旧谷既没,新谷既升,钻燧改火①,期可已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锦②,于女安乎?”
曰:“安。”
“女安,则为之!夫君子之居丧,食旨不甘③,闻乐不乐,居处不安④,故不为也。今女安,则为之!”
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二也!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夫三年之丧,天下之通丧也。予也有三年之爱于其父母乎!”
【注释】
①燧(suí):古代取火的器具。改火:古代用燧石钻木取火,所用的木头四季不同,一年轮一遍。②衣(yì):作动词,穿衣。③旨:滋味美,此指味美的食物。④居处:古代孝子服丧期间要住在临时用草、木搭成的棚子里,此指住在平常的房屋中。
【译文】
宰我问孔子:“父母死了,子女守孝三年,时间也太长了。君子三年不行礼,礼仪必定会废弃掉;三年不奏乐,音乐也必定会失传,陈谷已经吃完,新谷子又已经长出来,钻木取火的木头也都改换了一遍,守丧满一年就可以了。”
孔子说:“父母死了不到三年,你就吃白米饭,穿锦缎衣,对你来说心安吗?”
宰我说:“我心安。”
孔子说:“你要觉得那样做心安,你就去那样做吧!那有德行的人守孝期间,内心悲哀吃着美味食品也不觉得爽口,听见音乐也感觉不到愉快,住在舒适的家里也不觉得舒适,所以不像你那样做。现在你认为那样做心安理得,你就那么去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