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41700000003

第3章 医院的人和事

我们经常能看到各种媒体报道医患之间的纷争,这种导向性的报道,把医患关系推向风口浪尖。医患关系的紧张,事实上是一把双刃剑,医院和患者都会受到伤害。我一直认为,医院是每一个人回归自然的地方,在这里,人们变得真实和理性,每天经历着生命的迎来送往,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感受和理解,当一个人真正面临疾病困扰的时候,看待任何问题就会真实和客观,也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真正地大彻大悟,人们才能变得更加平和与宁静。医患之间的真实感情并不能因为眼下的迷雾而遮蔽我们明澈的双眼,拨开医患关系紧张的尘埃,我们应当看到更加感人的、和谐的景象。人与人之间,只有相互理解、相互关爱,才能积小爱成大爱,化大恨成小怨,只要我们不断地接近这样的思想和灵魂,这个世界就会变得无限美好。

医者真谛

人的生命,只有走过,经历过,才能真正地成长并坚强起来。

每一个人对于生命的理解,正如淬火的钢,不断地在烈火与冰水中沐浴,才明白我们生活了这么多年,余下的日子应当怎样度过。但让我们稍显遗憾的是,大多数人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这个过程总是要漫长一些,值得我们庆幸的是,经过这些年,我们终于明白,一个医者的真谛是什么……

30年的从医生涯,和辉煌与荣耀无关,只是这样默默无闻地走过来,见证了这30年来祖国的医学变化,其中包括许许多多,医学水平、医疗环境、疾病变化、医患关系,每一个领域的变化都是深刻的。回过头来想一想,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这么多年,总的来说,大体上还是能对得住这件洁白的衣服,当然这只是自己对工作的态度和一颗因对生命的敬畏而时刻谨慎的心而言,倘若从学识和技术的层面上讲,我时刻在反省,自己还差得很远。

我读过王忠诚院士的事迹,王院士这样一个人,的确让我高山仰止、心生敬意,他的人格与成就需要我们仰视。王院士的一生苦难与成就相伴,他的成就,大多数为医者难望其项背;他经历的苦难,我们无法想象。王院士面对困境而奋起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切实在鞭策我,教我反省、催我奋进。

记者在采访王院士的时候问道:“创造奇迹的过程是艰苦而漫长的,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毅力?”

“对我而言,贫穷就是童年的代名词。为了生计,父母什么都做,摆小摊、回农村种地……那时的生活实在是太难了。”

尽管已经相隔七十多年,回忆起童年的艰辛,王忠诚院士的话语中还是带着酸涩。正是目睹父母的无助和残酷的贫穷,小小年纪的他就真切地意识到:能改变人命运的只有知识。

王院士用自身的经历把生命的意义诠释得像一块透明的玻璃板,他所经历的坎坷和今天所取得的成就对我们每一个医务人员都是一个活着的样板。

我过去是一名儿科医生,每天接诊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类患儿,儿科医生工作很繁琐,因为孩子们都很小,不懂得配合,一天到晚哭声不断,家长的焦躁之情可想而知,我自己也常常为此而心烦意乱。那时,年轻的我,只是尽职尽责地为这些患儿认真地诊治。后来,当我初为人父的时候,突然之间,我若有所悟,一个父亲的头衔似乎让我一夜之间成熟起来。我虽然是一个医生,但我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孩子,一个需要呵护、需要照顾、需要帮助的幼小生命,其次,才是病人。我深深地感觉到孩子躺在病床上,父母亲那种焦躁不安是多么的深切。因为,伴随我做父亲的那些个漫漫长夜,我为孩子的各种事情难以入眠,夜不能寐。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悟愈发强烈,许多时候,我有一种不安和愧疚。那时候,年轻的我热情有余而成熟不足,虽然也会为一个个孩子的康复而激动和开心,但更多的时候,那只是一种工作的成就感,一种事业成功随之而来的喜悦感,而没有真正理解一个幼小生命对于一个家庭、对于他的亲人那就是天。

一名儿科医生的经历,是我生活到今天最为骄傲和欣慰的阅历,那些幼小的生命教会了我太多太多,在此,我要感谢那些孩子,那些可爱的花朵,是他们让这个世界充满更多的爱和欢乐,是他们让一个年轻人从青涩一步步走向成熟。

后来,我离开儿童医院,到了另外一所医院任职。

离开儿童医院许多年里,有两个儿童像烙印般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在漫长的岁月里,久久地让我难以平静。两个同为12岁的男孩,两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也像我们的孩子一样,为他们的爸爸妈妈带来了无尽的欢乐,为这个世界增添了一抹美好。但是,他们还没有来得及认识这个世界就匆匆走了,永远地走了,带着对这个世界美好的眷恋走了。为什么这两个孩子对于我来说记忆如此深刻呢?因为第一个孩子离世的时候,家属与医院发生了纠纷,我时任医务处主任,这起纠纷是我亲自协调处理的,当时孩子因为患急性阑尾周围脓肿而离世。而事隔十多年后,又一个12岁的男孩离开人世,同样是因急性阑尾周围脓肿,家属过度悲伤也和医院闹起了纠纷。这两个孩子的离世让我们非常地惋惜,这并不是什么不治之症,他们完全有理由重新恢复健康,重新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走进校园。然而,悲剧终究是发生了,两起事件深深地震撼了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何能承受如此之痛。但是残酷的事实就这样活生生地摆在我们的眼前。行医者,也为人父母,人同此心,情同此理,如何让天下的父母都不要经受这种切身之痛呢?

今天,回想一下走过的这段路,感触颇多,为医者,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地去做,我们面对的是生命,唯以认真的态度去工作,以求真的精神去做事,才可担负得起社会寄予我们的重托。

阅尽人间万象,尝遍世间苦辣,不论身处何境,始终有两点思路最为清晰,第一就是如王院士所为,尽心尽力地学习,克服一切困难钻研业务。第二就是尽职尽责,敬畏生命。这两点做到了,为医者便无愧于天地、无愧于良心、无愧于养育我们的人民,这就是医者的真谛!

作者所在医院举行“汶川赈灾”事迹报告会

平凡的感动

有些事情常常会令我们感到愧疚和不安,我们会被电视剧里那些生离死别、哀怨情愁的镜头感动得涕泪横流,但对于现实生活中那些真真实实、触动心头的感动却无动于衷、漠然视之,而也正是这种心态,让我们疏远了患者,疏离了医患情感,我们忽略的恰恰是人性中最柔软、最温情、最有价值的东西。

事实上,真正体现人性美好的,不一定有多少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正是这些平凡而真实的感动,积聚起来成就了人性的真善美。

我接触过许许多多的人,有农村人、有城里人,有富有的、有贫穷的,但无论是哪一个阶层的人,与我交往,大都是因为看病,有自身患病的,也有陪侍患者的,有些患者或其家属很多成了我的朋友。坦率地讲,与各色各样的患者朋友交往,我都是以一个强者的姿态示人,在这些患者面前,他们恭恭敬敬的态度似乎给我一种高高在上的“理由”,他们祈盼的眼神让我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类似于救世主的优越感,并且这种感觉伴随了我许多年,直到今天,当人们都在探讨如何缓解医患矛盾的时候,我才若有所悟,医生和患者不能拥有一颗平等的心,是在思想上,医患沟通的一个巨大障碍。心与心的交流,首先得摆在同一个位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心。

记得我刚刚工作不久,接诊过一个5岁的患儿,是个非常可爱的小男孩,从农村来的,当时因患肺炎住院。来医院时,孩子发着高烧,可想而知,父母亲都急坏了,孩子住院了。孩子的父亲、母亲轮流陪侍着孩子,父亲大多在晚上陪侍。那时我属年轻医生,值夜班较多,和这位陪侍人就慢慢地熟悉了,他是一个非常憨厚、朴实的人,病房里住的四位病人,每天打开水的时候,他都会主动的把别人的也打满,还经常主动给别人买饭,把病房的地板也擦得干干净净。总之,只要他在,病房里总会是整整齐齐。小家伙很快就康复了,他们一家三口高高兴兴地离开了医院,走的时候,他和病友们一一道别,互相传递一些鼓励和祝福。

在与这位农民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他身上的那种善良和诚恳深深地感染了我。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就像诊治过的所有病人一样,这位朋友也就在记忆中慢慢地消逝,如同茫茫人海中每一个擦肩而过的行人。

然而,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大概过去了几个月,应该是一个秋天的下午,他突然出现在我办公室门口,看到我,样子很兴奋,似乎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脸上还淌着汗。我也很快记忆起这个熟悉、憨厚的“农民”面孔,我当时以为是孩子有什么事,就问他孩子的一些情况,他说孩子很好,此次来是为了给我送些新碾的小米。随即,拉着我的手下楼,在住院部的院子里,他的妻子和孩子站在那里,脚下是一个鼓鼓囊囊的编织袋,他妻子看到我也很高兴,笑着迎了上来,他们告诉我,孩子出院后,一直想表示感谢,但又不知道城里人喜欢什么,终于等到秋天,就背了一袋自己种的新米送上来了。说实话,我当时很感动,他们肩扛一袋小米,走这么远的路,额头上的汗水、脸上憨实的笑容、拉着我的粗糙的手,他们的诚恳与善良,让我不忍拒绝,这个画面永远地定格在那个秋日的下午,也永远地定格在我的内心深处。有时候,成全别人的善良也是一种善良。作为医生,我只是做了自己分内的事,然而,却有一颗颗感恩的心在记着你。

这件事情过去了许多年,在我的记忆中却很深刻,也许是平生第一次收这么“贵重”的礼物,也许是那种感恩与善良本就是人与人息息相通,那位农民朋友真真正正地给我上了一课。我们应该感谢这些患者,是他们让我们成长、成熟,是他们让我们体会到了存在的意义,并且认知人性的美好。

今天,我已从事医院管理工作二十多年,在最近的十年中,医院的社会地位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各种矛盾显得非常突出,多层次、多方面的矛盾十分复杂,在这二十年的管理中,我深深感到,许多时候,事物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不是一帆风顺的,但作为医院存在的两个主体——医生和病人,如果彼此拥有一颗平等的心、感恩的心,医患和谐是值得我们期待的。

作为一个医生,我们不能忘记自己的职责,这些卑微的感动其实对我们是最大的嘉奖。一个人要想获得人们的尊重、认可,不是看你聚集了多少财富,不是看你的地位有多高。恰恰是看这些平凡的人是否把我们珍藏在心里,这是最值得我们在意的。

医患同舟

有些生命没有谁能留得住。

这个世界我们向往美好、和平,每个人都渴望健康、幸福,人类在追求文明进步的路途中,不得不面对许多我们无法左右的事情,残酷的战争、无情的灾难、泛滥的疾病,似乎死亡的阴影一刻也没有离开过我们。在医院,虽然医生与病魔进行艰难的抗争,但仍会有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在无助的眼神中悄然逝去。

这个世界上,可能面对死亡最多的是医生。

电视剧《医者仁心》里,一个心外科医生这样讲到:“你以为医生愿意看到死亡吗?医生比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死亡。”

真的出现死亡,医生首先是最难过的。

我有一个朋友是心外科医生,有一次为一个8岁的小男孩做手术,孩子的病情很严重,手术风险很大,家属的意见是坚持要手术,有一丝希望也要争取。最后,经专家研究,冒险手术。手术前,这位外科医生和家属进行了详细的交流,把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一一地给家属作了解释。当时,孩子的家属有十多人,一个个表情沉重,可以看出他们内心深处的害怕与不安。孩子的母亲拉着这位朋友的手,哀求着一定要救活自己的孩子,朋友说,那时候心里真的特别难受,感觉到强大的压力,不知道怎么来劝慰这位可怜的妈妈。手术如期进行,虽然他们请了北京最好的专家,把所能做到的一切都做了,这个孩子还是离开了人世,手术进行了6个小时。朋友说,他真的没有勇气迈出手术室的门,他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怎样面对门口那十几双焦躁的眼睛。但终究要面对这个残酷的现实,可以想象那是一种怎样的悲痛。

有些时候,在正常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也会面临诸多的困惑。

如果医患之间缺乏基本的信任,就会让医生的救治缩手缩脚。

《健康报》上曾经有这样一篇报道,在一所医院,有一天,急诊室来了一位因车祸而受伤的患者,当时,患者浑身是血,医务人员很快进行急救处理,清创、缝合、补液,好一通忙乎,病人一切安排妥当,医生坐下来正要写抢救记录,这时,身旁的护士轻轻地推了医生一下,医生抬头一看,在急诊室的窗户上正架着一台摄像机!可想而知,医护人员是如何的生气,深感屈辱,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态呢?这样的遭遇在我们身上也时有发生,医患之间的不信任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出来。

这两个事件对我触动很大,在我经意不经意间想起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

摄像机镜头深深地刺痛了我,作为一个医务人员,读到这则报道的时候,我真切地感受到一种屈辱。然而,走到今天,再回过头来想一想的时候,这种感觉已不复存在,我已能平静思索,是什么导致医患如此地不信任,有几点问题值得我们思索:第一,医疗费用过快地增长,老百姓认为医院唯利是图,医院无外乎也就是一个盈利机构,看病贵的现象已完全掩盖了医院的公益性;第二,一些医疗事件和事故通过媒体的频繁曝光,一定程度上误导了公众的视线,对医院的信任度下降;第三,红包、回扣药等不正当谋利手段在百姓间广泛流传,使得老百姓对医院各种行为极度敏感。医院的信誉度在社会公众当中已经严重受损,医院面临如此尴尬境遇,我们应当照自己的镜子,对于社会公众的任何“不良”行为,认真地反省原因在哪里。

两个事例告诉我们什么呢?有两点启示:

其一,在面对生命和病痛的时候,医患的目标是一致的,医生在救治患者生命的过程中,一定是心存敬畏和善良之心,在生命的存亡面前,人性的良知、医生的职责和内心深处的道德底线我们依然坚信像一把利剑高高地悬在其心灵之上。

其二,医患之间的隔阂不可否认地存在,医院在面对患者的责难和不信任的目光时,痛定思痛之余,更需要理解和反省。而患者一方,在医生诊断和治疗时,需要冷静面对,切勿过度敏感,把医生假想为不共戴天的仇人,时时处处防范。

医患本同舟,医患双方没有哪一方独立存在,同舟就需共济,我们需要冷静与理性,医患共同坚守一份宽容与信任,正如一首歌里唱到的:我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相信风雨过后,就是明媚的春天。

非典与赈灾

我的一生与医院结缘,也可以说为之奋斗了生命的多数时光,我深知自己为医学事业的贡献只是沧海一粟,但也因为对事业的深深热爱而抑制不住心中时常萌动的自豪感,特别是在我所处的年代,经历了两件让我们的民族深刻记忆的伤痛之事:非典和汶川地震。而这两件事在悲痛之余让我有一丝欣慰,那就是和我一起战斗的同道们在民族受难之时,向世人证明了中华民族依然是有脊梁的。

我是一个医院管理者,也许在此提非典和赈灾有邀功标榜之嫌,但不可否认的是,医院在这两个事件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带给我们的震撼是巨大的,这其中深含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社会所能看到的表象,以至于世界各国被我们的民族所表现出的大爱无疆精神深深折服。

2003年的抗击非典和2008年的汶川赈灾,我都参与其中,积极地进行组织和动员。2008年的抗震救灾,我所在的医院参与了第一批医疗救护队,从出发到归来一共是28天,支援四川省的平武县,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对于此次出征的全体队员,山西省卫生厅进行了嘉奖,医院也进行了嘉奖,我认为这是有必要的,这是对正气的弘扬,对奉献的肯定。

非典疫情虽然已经过去了近10个年头,但是抗击非典的这场战役依然历历在目,我们的医务人员也因此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时任山西省人民医院急诊科的一位姓梁的主任,就牺牲在了非典的战场上,这位主任平时身体就不好,但他坚持奋战在前线,直到最终倒下。当时,我们非常感慨和悲痛,同样是生命,他选择了牺牲自己,这种精神和勇气不是能用简单的责任和道德标准来评判的,这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奉献精神、革命精神。

作者所在医院医疗队伍为汶川灾区儿童治疗

全世界都有目共睹,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的大无畏和团结的精神是在一代一代的绵延传承。至今仍深刻记得一些感人的镜头,在非典肆虐的时候,一些平时看起来非常柔弱的小护士表现得十分勇敢,她们义无反顾地奔赴危险的前线,有的是新婚不久,还有的尚在哺乳中。大家可以想象一下,在盛夏季节,平均气温都在35℃以上,非典病房的医护人员穿着至少四到五层隔离衣,从头到脚捂得严严实实,为了防止病毒的扩散,病房内不许开空调,整个人全都泡在汗水里,有许多护士因为严重虚脱晕倒在岗位上,晕倒了,另一班护士再顶上去。事情过去了,我经常在想,人的坚强更多地表现在一颗坚强的心,柔弱的外表下,一颗坚强的心支撑着,我们应当向她们致敬!

抗震救灾的队员归来的时候,我们组织队伍去迎接他们,山西省领导和山西省卫生厅领导也去迎接这些凯旋的英雄们。他们一身疲惫却笑容满面,有一种壮士归来的豪迈感,他们身着迷彩,背着行囊,像一个真正的战士,脸是黑的,四川灼热的阳光把白衣天使烤成了“黑肤战士”。

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们在全院范围内组织了一次抗震救灾事迹报告会,这次报告会对我们全院的职工是一个深刻的教育。报告会上,抗震救灾医疗队的队员们剪辑了他们一个月来的工作和生活的照片,这些照片深深地震撼了我们的心灵。此前,对他们艰苦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仅仅是听说和自己的一些想象。照片上,一幅幅真实的画面让我们有一种想要流泪的感觉,白天最热的时候有近40℃的高温,他们睡在帐篷里,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下雨后,那里的黏土会踩出深深的坑,抬脚非常困难,等太阳出来的时候,晒干的黏土像刀子一样竖立在那里,一不小心,脚上、腿上就会裂一道血口子;他们没有卫生间,就是野外围起来的一个空地;他们没有洗澡间,就是营地旁边的一条河。照片中,有一张关于腿的照片,这条腿几乎没有一处皮肤是完好的,全是铜钱般大小的红疙瘩,据他们说,这是一种不知名的小虫咬的,每个队员都被咬过,疼痛、奇痒,但当时的条件又无可奈何,只有忍。

整个报告会在一次次的沉默与掌声中结束。

作者所在医院赴汶川赈灾医疗队伍合影

非典和赈灾已成为我们的记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在大灾大难面前无所畏惧的表现博得了世人的尊重,在这里,我们也应当记住这些可爱的医务人员,他们也是勇敢与智慧的战士。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一切仁人志士是中国的脊梁,革命先烈是中国的脊梁,无数英雄是中国的脊梁,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更是中国的脊梁!今天,我们可以这样自豪地说:我们也是中国的脊梁。

作者所在医院医疗队伍为汶川灾区儿童治疗

作者所在医院医疗队伍为汶川灾区人民治疗

作者所在医院赴汶川赈灾医疗队伍合影

生命的色彩

每个清晨鲜红的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都会照例开始一天的工作,或喜悦或烦躁。

迈入医院的大门,看着来来往往穿梭的患者家属,还有那些在院子里小花园中进行康复锻炼的患者朋友们,心里总会滋生出一些莫名的感动。我们的这些患者朋友,他们为了重回健康努力与病魔抗争,有的倾家荡产,有的债台高筑;有的母亲陪伴孩子,也有子女陪伴父母,在命运的不幸面前,这些人顽强而执著地守望着自己的亲情,不抛弃、不放弃,正是这种坚强的信念构筑了人性最温情的一面。

看着患者们逐步走向康复,内心顿感欣慰,我们的价值在他们身上得到了体现,是他们给了我们生存的空间和希望。

在我们医院里,有两种患者让我感触最深,一类是白血病患者,一类是尿毒症患者,也许大家在想,这两个都是“绝症”,能不感触吗?令我们深感遗憾的是,在这两类患者当中,有相当比例的儿童和青少年。虽然相对于生命而言,无论男女老少在生物学意义上都是一样的,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无论什么年龄我们都不能漠视,但是在多数人的心灵深处,对于这两种特殊的患者有一种别样的思想感情,他们真的太年轻、太幼小了,父母赋予他们生命,而他们体验生命的意义似乎就是由疾病开始并由疾病而终。对于他们,我们该同情,该怜悯,还是别的,真的无以定论。

我们的护士说,这些白血病患儿都特别的聪明。我是一个唯物主义者,但有时也会想,这难道是公平的上帝这样安排的吗?给他们聪明就要剥夺他们的健康,我经常能接触到这样的小孩,我们医院血液科就和我的办公室相邻,在我的办公室门口经常有一些白血病患儿拿玩具在玩耍,有时候看小书,很淘气也很可爱。这些孩子因化疗掉光了头发,脸也因吃激素变得虚胖,许多时候,妈妈或爸爸陪在他们的身边,这些家长默默地关爱着他们天真、不谙世事的孩子,默默地流着眼泪,有时候孩子问一些问题,稚嫩的声音会传进我的办公室,真的让人有一种心酸的感觉,天底下的父母可以承受多少的苦难,但何尝能够面对这样的悲伤,只有他们心里清楚,眼前自己的骨肉在某一天会随风而去。但纵然如此,他们依然忍受着巨额的医疗费用,忍受着无望的结局,在绝望中放飞希望,这就是爱,这就是生命。

有一个患尿毒症的小伙,18岁的年龄,他说过一句话,让我终生难忘。其时,我正在喝一杯水,他说:“我现在最羡慕的就是你们喝水”,这个小伙子,因肾功能衰竭每个星期都要进行血液透析,他的病情不允许他多喝水。这句话对我触动很大,我们每天坐在办公室里,喝了白水,喝茶水,真是奢侈啊。他已经能够正确面对自己的病情,和我交流也无所顾忌,他的治疗效果很好,态度也积极乐观,甚至看不出是个病人。他说,他得病时,还在上大学,当发现自己是尿毒症时,感觉整个世界都变了,天似乎要塌了,但最终不得不面对这个残酷的事实,他说他很庆幸现在还活着,活着就是一种幸福,活一天就干一天的事。

到这里,我们应该明白,幸福的底线是什么,就是健康。去问问那些白血病患儿的爸爸妈妈,去问问那个想喝水的小伙,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是什么?关于幸福有太多的解释,记不清哪位哲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很欣赏,他说:“幸福就是生长在一个和平的环境,生活在一个小康的家庭,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这句话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好好地品味一番。珍惜生命,珍惜健康,在物欲横流、名利纷争面前,多想一想我们已很幸福,多一分淡定从容,多一分平和谦让,给生命一个健康的空间,这个世界就会充满爱。

相对于生命和健康而言,我们每天拼命追求的东西都黯然失色,这就是生命的色彩。

收起抱怨的声音

2011年1月15日,材料科学家师昌绪,荣获2010年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第二天,在央视访谈节目中,大家看见他九十多岁了还能健步登台,毫无病态。于是,主持人问他这样健康长寿有何秘诀。师老坦然答道:第一是不抱怨;第二是运动,包括身体运动和大脑运动。我们不难想象,一个走过近一个世纪的老人所经历的风风雨雨,他们所处的那些年代,所面对的困难坎坷、人生不公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按照我们现在大多数人的思维,师老的命运也许完全是另外一种方向。但事实上,这就是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和普通大众的不同之处,当众多的人们抱怨世事无常、境遇不公、怀才不遇的时候,只有那么寥寥数人潜下心来研究学问,超然于尘世之上、喧嚣之外,成为亿万分之一的大师。

师昌绪老人的智慧和经历我们除了敬仰没有资格评判,一个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伟大科学家成功的信条就是不抱怨,令我惊讶的是“不抱怨”这样简单的三个字原来蕴含如此深刻的道理,却不被芸芸众生所略知一二,这是我们应该深刻思考的问题。

我再讲一个现代企业家的故事。

在中国的企业家中,有一个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马云。马云是阿里巴巴集团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现任阿里巴巴集团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马云的一生很成功,但是你如果仔细研读他的人生,在前37年里,他的人生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失败。37岁以后,马云的人生开始走向成功,秘诀是什么呢?四个字:永不抱怨。

不抱怨和永不抱怨有什么区别吗?成功的秘诀原来如此简单,事实上任何人的成功都没有什么秘诀可言,不抱怨反映的是一种人生态度,任何伟大的真理都实实在在隐藏在平凡的生活当中,只不过我们缺少的是明亮的双眼和睿智的头脑。

回到现实生活当中,不得不说,我们所处的这个时代是一个复杂而且矛盾的时代,为什么这样讲?最简单的一个事实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丰富了,但是大多数人的幸福感在降低。多数人在不停地抱怨,抱怨社会的不公正,分配的不公、待遇的不公。当今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政府在努力地推行各种各样的改革,其根本出发点也是要解决各种涉及民生的问题。反过来讲,我们整天一味地抱怨又能怎么样呢?

我经常能听到抱怨的声音,这种声音来自四面八方。我想对广大医务人员说,收起我们抱怨的声音吧!把抱怨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工作和学习当中,抱怨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增加自己和听者的不良情绪。可能我们永远也达不到师昌绪老人成就的万分之一,也达不到马云那样成功的高度。但是,在自己的岗位上能做得足够出色就是成功的标志之一。我们是医务工作者,我们首先要建立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和姿态,这样才能更好地为患者朋友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生活赋予我们的已经足够多,如果我们抱怨收入不够多,再回头看看病床上的朋友,他们要花费多少财富和精力;如果我们抱怨房子不够大,再想想病床上那些朋友,纵有广厦千万间,他们也只睡一张病床。我们还拥有健康的身体、小康的家庭、可爱的孩子和明媚的阳光,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收起抱怨的声音、抛弃那些抱怨的情绪,把抱怨的精力和时间用在进步上,用在我们所从事的事业中,你的生活肯定会不一样。

同类推荐
  •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

    全书共分12卷128篇,全面概括了针灸史、脏腑经络、病因病理、俞穴、刺灸临床治疗各个方面,是一部既有系统理论又有丰富宝贵临床经验的精华。
  •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结缔组织疾病

    阐述结缔组织疾病的病因病理、免疫学基础理论及结缔组织疾病的诊断技术,使读者对结缔组织疾病的相关基础理论有一个概括的了解,为临床诊治疾病打下基础。郑虹,湖北省中医院(光谷院区)主治医师,2013年1月 辩证副型从肾论治强直性脊柱炎 CN42-1340/R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中华良方验方大全(中华传统医学养生精华)

    本书集华夏古老秘方于一体,是作者呕心沥血之作。书中诸多中医药方均具有实用性,是您居家外出的必备医学知识。
  • 中医自学百日通

    中医自学百日通

    全书共七篇,系统介绍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妇科学、中医儿科学、中医内科学、针灸学及推拿学等内容。本书详略得当、编排新颖,将内容按难易程度、知识多少分成100段,以便读者每日学习一段内容,利于自学者在短时间内掌握中医基础知识和临床诊治要决,顺利跨入中医之门。本书适合中医院校学生及广大中医爱好者阅读参考。
  •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病毒性疾病中成药的药理与临床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现代医学对不少疾病逐渐有了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康复手段,对于感染性疾病来说,现代医学疗效更是突出。但近年来新出现的一些感染性疾病如非典型性肺炎、禽流感、艾滋病等,由于病原体的变化、感染方式的变化等,使现代医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热门推荐
  • 侦探的失误

    侦探的失误

    那天,她第一次经历了背叛,从此与外界隔绝。直的那一次,她遇见了他。她以为这次不会再有背叛了,但是,事实就是如此。他伤害了她,并让她发现,她冤枉了那个少年··········
  • 金币金币

    金币金币

    世界上没有后悔药,当后悔时却无可奈何,新世界的出现,是新的开始。
  • 梨花盛开的地方

    梨花盛开的地方

    时光可以回到十年前,他会张踌会仅仅抓住她的手。她要走,他也不会留。至少现在相见,她不用痛哭流泪,一个人坐在宝马里。只是如果,时光可以回到十年前。
  • 道德真经次解

    道德真经次解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全能仙侠

    全能仙侠

    一支笔,一本书,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全知全能,大概说的就是我吧——聂岩
  • 伏魔神剑

    伏魔神剑

    一个穷人出身的少年,无意间获得修仙秘籍,因此踏入了一条修仙的不归路。在一次偶然的机遇,少年慢慢得知自己的前世与伏魔大神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 请对我,说爱你

    请对我,说爱你

    人的一生,遇到的人太多,爱而不得只是为了寻找更好。
  • 变身最强女演员

    变身最强女演员

    一次,我去应聘群演,影视公司居然让我演主角!我心里激动地不行。“什么你们让我演的是女主角?可特么老子是个男人啊!”是时候说明一下了,本文披着轻小说的外衣,其实是一个环环相扣的故事。第一卷《玩转儿情感》只是开始,相信细心的朋友就已经发现端倪,其实在欢乐恶搞的同时还充满着悬疑元素。
  • 人类始祖

    人类始祖

    这是一个什么世界,为何会有地球的影子,为何我会出现在这里,我却记不得我是怎么来到这里,无论是谁,我一定要回去……
  • 海上的纸鸢

    海上的纸鸢

    我和他的那一段缘起缘灭始于一只风筝,后来他在茫茫人海里找寻到了我,而我却已然忘却那段岁月。那个时候,他是还未博士毕业的网游公司BOSS纪少;而我还只是一个和他在同一城市里呼吸同一空气的金融系无名学生。在青葱岁月里,喜欢一个人和爱上一个人有时候就是容易傻傻分不清,幸好,趁我们还是最好年华时,我终于认定了你——纪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