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军队里的军人,有着关东、关西的派系。所谓关西人,也就是原来属于秦国的国民,他们剽悍勇武,历来骁勇善战;关东军人是指最早随刘邦打天下的那班将军统帅的军队。
现在,卫青、霍去病等一批外戚军人成了军队的最高长官,掌握指挥权:但每次在战斗中充当作战骨干的却是关西人,他们有战功却得不到封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李广将军。
李广是陇西成纪人(今甘肃静宁西南),他的祖先原来在秦朝就是将军,他的儿孙后来也都在汉朝为将,可以说是军人世家。
李广打起匈奴来,骑马奔跑像飞一样,箭又射得准。匈奴贵族和骑兵,知道李广的厉害也有好多年了。还是在汉文帝父子两代,规定打匈奴只把来犯的匈奴打出境,绝不打到匈奴的地界去时,匈奴只要知道李广在边界附近,就不大敢进来。朝廷叫他做过陇西太守,汉景帝时当过北郡太守。陇西、北郡,都是北方的边界地区。
◎武帝当时的宠妃卫子夫,就是卫青的姐姐。卫青靠着他姐姐的关系,被武帝重用,他的外甥霍去病也连带地被提拔起来。历史上把皇帝后妃的亲人都叫做外戚,而当时掌握军队指挥权的重要人物,就是这些外戚军人。
公元前129年,匈奴又来进犯,一直打到上谷(治所在今河北怀来东南)。汉武帝派卫青、李广等四个将军,每人带一万人马,分四路去抵抗匈奴。这四个将军当中,李广年纪最大。他在汉文帝的时候就做了将军。
汉文帝曾经对他说:“可惜你在我手里做将军不是时候,如果你在高皇帝手里,封个万户侯也算不了什么。”
有一回,李广带着一百个骑兵追赶三个匈奴兵,追了几十里地才追上。他射死了其中的两个,把第三个活捉了,正准备回来,突然前面来了几千个匈奴骑兵!怎么办?李广对士兵们说:“咱们离大军几十里地,回不去了。干脆下马,把马鞍子也卸下来,大伙儿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匈奴以为咱们是要引他们过来,一定不敢打咱们。”
李广他们就都下了马。匈奴的将军果然害怕了,马上叫士兵们上山,布置抵抗的阵势。有一个骑着白马的将军冲下山来,李广立刻上马赶过去,只一箭,就把他射死。李广一回来,又下了马,躺在地上。
天黑下来,匈奴认为前面一定有埋伏,提心吊胆地守着山头;到了半夜,他们趁着天黑,偷偷地逃了;天亮了,李广一瞧,山上没有人,大伙儿这才回到大营。
李广箭法好,行动快,忽来忽去,谁都摸不清他打哪儿来、往哪儿去,匈奴就给了他一个外号叫“飞将军”。
这一回。汉武帝派出四路人马去抵抗匈奴。匈奴的首领叫军臣单于,他把大部分的兵马集合起来,沿路布置了埋伏,要活捉李广。李广打了一阵胜仗,往前追去;他哪儿知道匈奴是假装打败引他进去的。这一下子李广可倒了霉了,他掉在地坑里,被匈奴的伏兵活活地逮住,匈奴的将士们高兴得没法说。他们一看,李广快死了,把他放在用绳子网成的吊床里,用两匹马驮着,送到大营里去献功。
匈奴的将士们一路走,一路唱着歌;李广躺在吊床上纹丝儿不动,好像死了似的。大约走了几十里地,他偷偷地瞅着旁边一个匈奴兵骑着一匹好马,就使劲地一挣扎,猛一下子跳上那匹好马,夺过弓箭来,把匈奴兵推下马去,掉过马头拼命往横里跑。
等到匈奴的将士们一起去追,李广已经跑到山里了。他一面使劲地夹住马肚子催马快跑,一面连着射死了几个追在最前面的匈奴兵;匈奴的将士们瞧着李广越跑越远,只好干瞪着眼看他逃回去。
李广因为吃了败仗,定了死罪。后来按朝廷的规定,交钱赎罪,回到老家做了平民。第二年秋天,也就是公元前128年,匈奴两万骑兵又打进来,杀了辽西太守,掳去青年男女两千多人和不少财物;汉武帝又起用李广,派他为右北平(治所在今辽宁凌源西南)太守。
李广做了右北平太守,匈奴吓得丢了魂儿似的,逃到别处去了。右北平一带没有匈奴了,可是那里野兽太多,常有老虎出来伤害人。
有一天,李广回来晚了,天色半明半暗,正是老虎出来的时候。他和随从的人都很小心,唯恐山腰里突然跳出一只老虎来伤害他们,一面走着,一面提防着。
李广忽然瞧见山脚下草丛里蹲着一只斑斓猛虎,拱着脊梁正准备扑过来;他连忙拿起弓箭来,使劲地射了过去,射中了。手下的人跑过去逮虎,他们走近一瞧,全愣了,原来中箭的是一块像老虎的大石头!箭进去很深,拔也拔不出来,大伙儿奇怪得不得了,李广也有点纳闷儿:一块石头箭怎么射得进去呐?这个消息传开,匈奴更不敢来侵犯右北平了。
公元前119年,飞将军李广做了郎中令(宫廷的守卫官),经常在汉武帝左右。他要求派他去打匈奴,汉武帝说他太老了,不让他去。
李广再三说:“匈奴屠杀我们的老百姓,我实在不能再在京师里消消停停地住下去了。”汉武帝就叫他带一队兵,由大将军卫青统领,一同出发时,汉武帝嘱咐卫青说:“李广年老。不可让他独当一面。”
可是卫青派李广往东绕道进兵,指定日期到漠北(蒙古大沙漠以北地区)会齐。李广要求打先锋,因为他不熟悉东路的情况,卫青不答应。
后来卫青的大军回到漠南(蒙古大沙漠以南地区),才碰到李广的军队,卫青责备他误了日期,李广气得连话都说不出来。卫青派人审问李广行军误期的案子。
李广流着眼泪对将士们说:“我自从投军以来,跟匈奴打仗,大小七十多次,有进无退。这次大将军不让我跟他在一起,一定要我往东绕道儿;东路远,迷了道儿,耽误了日子。我还能说什么?我已经六十多岁了,犯不着再上公堂。”说着,就自杀了。
李广一世盛名,威震天下,却不料英雄末路,竟以自刎抗议命运对他的不公,部将们不禁齐声号啕痛哭。消息传出,军营陷入一片哭声中。
“李广延误军机。畏罪自杀了!”
听到这个从朝廷传出的消息,身为郎中的司马迁简直无法相信。自李广随军出征后,司马迁就热切地盼望着听到他为国争光的捷报。另一方面,他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心思,就是想看看李广立功后皇帝是不是重用他,如果不是的话,那就应了父亲的那句话:皇帝是歧视关西人的。
所以司马迁几乎是把李广出征当做自己命运的试金石一样。当李广自杀的消息传来,司马迁几乎傻了:怎么回事?这是真的吗?
接着,皇帝下诏命令李广最小的儿子李敢继任他父亲的职位——郎中令。
肯动脑筋的人都发现这事不寻常,因为照理说,皇帝对一个犯罪的人,不把他的家属连带治罪,就已经谢天谢地了,怎么可能会让他的儿子继任他的官位,这太不可思议了。
许多人都暗中猜测,有人说李广死得其所,死得应该,有人说李广是被奸人所害,冤深似海。
李广的死讯,很快就被塞外陆续传回来的喜讯给冲淡了。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所领的两支大军终于把匈奴赶走了。
不久后,卫青、霍去病双双凯旋,武帝亲自为他们摆下盛大的庆功宴。
司马迁为李广凄惨的遭遇而伤心,为李广这样壮烈自刎而感慨!
叹息之余,司马迁也深深省悟到,李广虽然死了,他的一生却为世人留下了动人心魄的事迹。这样感人肺腑的故事该如何记录下来呢?
司马迁和父亲讨论李广的遭遇,司马谈沉吟一会儿,说:“李将军的死,固然是冤屈的,我们做史官的人在记录的时候,却不能因为这件事而说皇上和卫青的坏话。”
司马迁听了,感到很意外。
“如果你只看到李将军的可怜遭遇,就看不到卫、霍两位将军把匈奴赶出北方边境的功劳,也看不到是皇帝发动战争,达到了拓宽国土的目的。做史官的人,不能只站在李将军那边来指责皇帝,也不应站在皇帝这边来隐瞒李将军的事。换句话说,史官的笔下,没有个人的感情,只有事实!”
司马迁终于懂了,也明白了父亲为什么在《六家要旨》中那么称赞道家了。原来只有道家那种自由而兼顾大局的看法,才是一个史官应有的胸襟呀!
司马迁问:“父亲,照您这样说,该如何记载李将军和卫将军之间的事呢?”
“很简单,你只要不动私心,不偏向任何一方,把事实写下来就行了,让事实说话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