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美西部的山岳地带有一种蜘蛛,每到7月至9月,成熟的处女蜘蛛便在巢上散布信息激素,等待“心爱人”的到来。最先来访的雄蜘蛛,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把带有信息激素的巢丝团成圆而硬的一块,并用自己分泌的粘液包裹起来。对此,美国康耐尔大学生物学家教师瓦耳逊经过多年观察和实验得出结论,雄蜘蛛将巢丝团成圆块是防止信息激素扩散,用自己的粘液将圆巢丝块包裹起来,是通过粘液释放气味告诉同性,“她”是我的,从而达到独占“恋人”的目的。类似这样独占“恋人”的还有甲虫、蛾、蜂、蛇等,但蜘蛛的这一行为却是罕见的。
鸟是环境探察员
观察飞鸟,除了使千百万人得到快乐,还另有个重要的目的。北美鸟类现已派上用场,正如一位名鸟类学家所说,成为“环境探察员”。
譬如,大家知道,滴滴涕使许多鸟类的蛋壳变得极薄,会在孵化时被母鸟的体重压碎,初生雏鸟若吃了含铅毒或其他有毒化学品的食物,很快便会死亡。
八年前,康耐尔大学的鸟类实验室始创电脑控制鸟巢纪录卡片计划,探查全美国受各种氯化烃和痕量金属的污染情形。现有卡片12万张,都是根据阅鸟者观察廓下结巢的知更鸟和树丛间结巢的猫声鸟的报告制成的。
一位实验室技术员说,鸟类出生率是环境状况的准确指标。可以很快发现自然环境的恶化情形,在未成大患前加以遏止。好几次可能发生的灾害都这样避免了。
乌贼有三项贼本领
乌贼是海洋中最常见的头足类动物。它长得像个橡皮袋子。乌贼的行动奇特,别的动物前进的速度快,乌贼却是后退的速度快。乌贼靠肌肉收缩,把外套腔里的水从漏斗管中喷出,由于水流的反作用,使它飞快地向后离去。
乌贼还能施放“烟幕”,当遇到敌害时,它就把墨汁喷出来,把海水染黑,自己便逃之夭夭了。这种墨汁里有麻醉剂,可以麻痹敌人的嗅觉,更可以麻醉小鱼虾,以便捕食它们。
乌贼的另一项本领是变色。靠体表的色素细胞伸缩,它能改变颜色。在明净的海水里乌贼身上的颜色浅,当进入海藻褐色的环境里,又呈现出深褐色。它总是尽量地把自己打扮得与周围环境色调一致,以此来隐蔽自己,便于捕食。
章鱼有强大吸力的脚
章鱼的名字虽有个“鱼”字,但它并不是鱼,而是一种软体动物。因为鱼是终年生活在水中的脊椎动物,用鳃呼吸,用鳍运动,有真正的上下颌,同时符合这四个条件的动物才能称为鱼。章鱼没有脊椎骨,它的身体全部由柔软的肌肉组成,所以它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软体动物。章鱼有8条像带子一样长的长脚,所以渔民们也叫它为“八带鱼”或“八带蛸”。
章鱼的长脚上长满了吸着力很强的吸盘,章鱼利用它的8条长脚和脚上的吸盘捕食鱼、虾、蟹、贝。捕时先用长脚把食物团团围住,使它窒息,然后用似鹦鹉嘴状的硬颚将食物咬死。章鱼吞食贝类时,则用长脚把它包围起来闷死,然后再用脚上的吸盘将贝壳拉开,最后用硬颚食之。
有趣的是,章鱼休息时从不全身一齐休息,而是留一条或两条长脚值班。长脚不断转动,其他动物如果触动了它值班的脚,章鱼就会立即跳起来逃走。
章鱼体内有装墨汁的墨囊,遇到敌害就放出黑墨把水搅混,自己乘机隐匿起来。另外,章鱼有最快地改变自己体色的变色系统,章鱼在害怕时变为白色,愤怒时体色变为红褐色,有时还变成棕色或周身出现斑点。
因为章鱼具有强有力的长脚、吸盘和坚硬锐利的硬颚,又能施放“烟幕”,所以它不惧怕任何敌人。
动物中的神射手——射鱼
射鱼体格不大,约长20厘米,生活在浅海中,在印度、印度尼西亚和澳大利亚北部沿岸都有。
印度尼西亚人很喜欢射鱼,几乎每户人家、花园或水族馆的水池里都可以找到它的身影。人们在放养射鱼的水池中央竖立一个顶端装有十字架的木柱,十字架上置上一些小昆虫如蝇、蚊和小甲虫之类。射鱼看见小昆虫后,立即警觉起来,脊鳍呈扇形撑开,小心地向木柱游去。起先它毫无声息地在木柱四周游来游去,像在选择最适宜的射击阵地。然后就伫立不动,把嘴脸稍稍地抬出水面,最后开始射击。如果射击奏效,射鱼立即向坠入水中的猎物扑去,把它吞食掉。
射鱼百发百中的本领不仅是因为它的“经验”丰富,而且在于它嘴部的特殊结构,所以它“射不中”的事是很少有的,射鱼的腭上有两个很深的沟槽,当腭被舌紧压时,这个沟槽就会变成一个直径1.5毫米的“枪膛”,在射击的一瞬间压紧鳃盖,在鳃盖的压力下水即通过枪口猛力喷射出来。这种奇特武器是全自动化的,能分别以短射、连发或点射等不同方式击中目标。
射鱼的高超射击本领使人佩服,泰国首都曼谷还为它建造了一座神庙。
动物的再生之王——海绵
海绵是最原始的多细胞动物,因其身体比较柔软,所以称为海绵。它们像泡沫塑料一样,全身千“窗”百孔,所以又称之为多孔动物。每一个小孔都是它们的“嘴巴”,海水从这些孔洞进入海绵,水在流经海绵体内时给它带来了丰富的食物和氧气,带走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废物。
使人惊讶的是海绵的再生能力。众所周知,海参为了御敌把肚肠吐出之后,不久能重新生出新的肚肠。海星被人撕成碎块抛入海中后,不久每个碎块又能重新长出失去的部分,形成若干个完整的海星。它们的再生本领可算是很强的了。但是海绵的再生本领还要比它们还略胜一筹。若把海绵切成许许多多的块,抛入海中,非但不能损伤它们的生命,而且它们中的每一块都能独立生活,并逐渐长大形成一个新海绵。这还不算,即使把海绵捣烂过筛,再混合起来,在良好的条件下,只需几天的时间又可重新组成小海绵个体了。
海底天文学家——鹦鹉螺
在台湾海峡、南海和马来群岛300米左右的海底,生活着一种非常珍奇的软体动物——鹦鹉螺。
鹦鹉螺的壳,在灰白色的衬底上,缀着橙红、浅褐的花纹。壳内分隔成许多小室,最末的一个房间是它居住的地方,称为“住室”,其余的小室可贮存空气,叫做“气室”。鹦鹉螺在慢慢地成长着,小室的数目也在不断增加。每个新的小室筑成后,鹦鹉螺都抽出其中的海水充入空气。它正是通过室内的水分使身体浮沉在海里的。
当人们研究现今生活在海底的鹦鹉螺时,发现其小室壁上有一条条清晰的环纹,这就是它的生长线,并且每个小室壁上都有30条生长线。但是当人们研究埋藏在地下的鹦鹉螺化石时,发现虽然在同一地质年代地层里的鹦鹉螺,它们的生长线数目是一样的,但随着地质年代推向远古,鹦鹉螺上的生长线却越来越少。例如距今6950万年前的鹦鹉螺在腔内有22条生长线,三亿二千六百万年前的鹦鹉螺化石则只有15条生长线。现在生活在海中的鹦鹉螺每月制造30条生长线,恰好记录着月亮绕地球一周的日数,以鹦鹉螺每天长一条生长线来计算,三亿二千六百万年前,月亮绕地球一周只需15天。
奇特的闪光鱼——光脸鲷
1964年,海洋生物学家戴维·弗里特曼在红海首次发现一种十分奇特的闪光鱼——光脸鲷。
这种小鱼只有7至10厘米长,生活在红海和印度洋的不到10米深处,或者在较深的珊瑚礁上面,发出十分明亮的光,使其他动物在水下距离鱼18米处就能发现它。而一条光脸鲷所发的光能够使离它两米远的人在黑夜看出手表上的时间。海洋生物学家认为,到目前为止,光脸鲷是陆上、海上所有发光动物中发光亮度最高的一种发光动物。
尤其使人感兴趣的是,光脸鲷的眼睛下缘不仅有一个很大的新月形的发光器官,而且还具有一层暗色的皮膜,附着在它的发光器官的下面。皮膜一忽儿上翻遮住了发光器官,一忽儿又下拉,好似电灯开关一样,一亮一熄,闪耀出蓝绿色的光。这种奇妙的闪光现象,在鱼类中是十分罕见的。
昆虫的气味语言
蟋蟀、蝼蛄的雄虫,靠翅膀振动、摩擦发出声音;雄蝉腹部有两片薄膜,进行鼓动鸣叫;有些蚁类用头部敲击巢穴产生音节,这是它们的“声音语言”;蜜蜂不但会用“声音语言”,还会用“舞蹈语言”——飞行轨迹,与家庭成员进行通信联系。然而,更多的昆虫是靠体内的腺体分泌一种微量化学物质进行通讯联系的。这种微量化学物质称为信息素。信息素常有特殊气味,在空气中扩散迅速,如某一昆虫释放之后,同种的其他昆虫通过感受器官接收,接收到的昆虫,就能知道对方所在的方位和要求,这是昆虫的“气味语言”。
目前,人们已经查明100多种昆虫不同行为特征分类。如引起同种异性产生性冲动与配偶行为的性信息素;帮助同类寻找食物、迁居异地指引道路的示踪信息素;通知同种个体对近敌采取防御和进攻措施的告警信息素;召唤同种昆虫聚合过冬的集合信息素等等。
坚比钢丝的蛛丝
蜘蛛的丝是由一个称为丝囊的器官分泌出来的。蜘蛛用一种粗的干丝造成蛛网的基础结构,再用粘丝织成捕捉昆虫的大网。此外,还用几根干丝作成道路,以备自己能从中心基地走到各处,去察看被网住的猎物。蜘蛛还会制出一种粗而颜色鲜明的丝,来小心封藏蛛卵。
目前已知的蜘蛛丝共有7种,每只能织网的蜘蛛至少能制出3种蛛丝,大多能制出4种,而且吐丝自如,随时可以改变丝的种类。
蜘蛛的种类多达4万,并非都能织网。结网技术最好的,多数是雌蜘蛛。
迷人的萤光
萤的光不含热,是大自然的一种伟大奇迹,人类在近年来才研究出像萤这么完美的照明。不可思议的是,萤的体温比夏夜气温低,发出的光跟萤光管的光最为接近,却只须耗用其身体百分之二弱的能量,实在是最有效的照明,非一般火光可比。
萤的发光器是由两层组织合成。近表面是一层很细的颗粒物质,光即发源于此,其中有网状的神经和许多小气管。底层是具有反光作用的晶体细胞。萤发光时,小气管张开,氧经过那些粒状物体,产生闪光。这跟我们吹煤炭余烬,令其发亮光一样。
萤的发光频率和亮度随品种而异。西印度群岛的扁甲萤是发光最高的动物,所发出的光辉,堪与最明亮的星光媲美。它胸部有两个眼睛似的明亮器官,发出绿光,腹下又有一个橙红色器官,在飞翔时才能看见。1898年,美军在古巴作战,著名的哥加斯医生为伤兵施手术时灯灭了,他就借一瓶扁甲萤的光亮成功地完成了手术。据估计,37到38只扁甲萤发出的光相当于一只蜡烛的光。
蚊也挑食
只有雌蚊才叮人,因为它需要血来繁殖,但它并非任何时候都叮人。约2700种蚊中,有的只在白天叮人,有的则在黄昏或黑夜。
夜间吸血的蚊黑暗中看不见,所以要靠它那对触须和一对腿上的传感器才能找到人,它可以“顺风”嗅到人睡梦中呼出的二氧化碳气味,然后迂回盘旋,飞到气味的来源——睡梦中的人。
蚊在你上边营营盘旋时,便依靠传感器感应湿度、温度和汗的成分来决定你是否是合适的对象。经过详细观察,它可能觉得你不对胃口,而选择你的枕边人。蚊子做这样的选择要根据它对你身体的化学成分反应如何而定。
假如那蚊觉得你合口味,它就会轻轻地停在你的肌肉上,这时你大概不会发觉,因为蚊的脚步特别轻盈,就是它灵巧的喙尖刺入你的皮肤,你也不会觉得。
有几种蚊喜欢叮象,也有的看中老鼠,还有种蚊竟能钻进龟壳里去叮龟一口。另一种非洲蚊专在勤劳的蚂蚁身上打主意,从蚁口吸出蜜糖而非血液。也有一种蚊,都是雄性的,只吃花蜜为生,对传播花粉可能起重要作用。
蝴蝶也会咬死人
一支由十人组成的科学家考察队,从巴黎出发到巴两北部山区进行动物习性考察。一个雨后天晴的下午,有个名叫哈尔德的队员在途中掉队。到吃晚饭的时候同伴在路边草丛中找到他的尸体,周围飞翔着一群颜色艳丽的蝴蝶。经医生检查,哈尔德是被蝴蝶咬死的。为此,考察队员走访了当地山民。
这种美丽的蝴蝶为巴西北部山区所独有,以食动物肉为生。遇到兔子、山鼠时,它们就三五成队追啃蚕食。碰到牛或羊等大野兽,它们则数以千计地联合起来,进行围攻叮咬,直到把对方咬死,分食完毕为止。生活在这一带的山民们,不穿保护衣是不敢进山的。
蝴蝶咬死人,这的确称得上奇闻。考察队员们捉住了几只蝴蝶,将它们和老鼠关在一起。当蝴蝶进攻老鼠时,他们就对被啃过的鼠皮进行化验,终于把这个谜揭开了。原来,这种蝴蝶的唾液里含有一种剧毒物质,可以使被咬的人和其他动物失去知觉而死亡。考察队员把这种蝴蝶叫“吃人蝴蝶”。
海中的“变色龙”——海兔
陆上的兔子,活蹦乱跳;海里的兔子慢慢吞吞的,大不相同了。其实,海兔并不是海洋里的脊椎动物,而是一种软体动物,它和贝类中的各种蛤蜊是本家,只是那贝壳长久不用,多少世代以后就退化成一片薄薄的透明的角质层,包围在外套膜里边。
那为什么叫它海兔呢?原来海兔的头部长着两对触角,前面一对是专管触觉的,比较短小些;后面一对是专管嗅觉的,比较细长。当海兔静止时,那对细长的嗅觉器官就伸了出来,很像兔子的耳朵,而那蜷曲的身体则活像只兔子趴在地上。
海兔,对周围环境的颜色有惊人的适应能力,当它食用某种海藻之后,不久就能很快地改变成为这种海藻的颜色。例如,一种海兔幼小时以红藻为食物,体色为玫瑰红色。长大以后,它又以海带为食,体色就变为褐色。以墨角藻为食料的海兔,体色则变为棕绿色。
海兔除用改变自己体色的消极办法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来防御敌害的侵袭外,它们还有一种积极的防敌本领。它们的体内有两种腺体,一种叫紫色腺,位于外套膜边缘的下面,这种腺体能分泌一种红紫色液体,将周围海水变为紫色,借以逃避敌害。另一种腺体叫毒腺,位于外套腔前部,受到刺激时,即能分泌一种略带酸味的乳状液体,带有一种使人恶心的气味,用以防敌。
形形色色的动物语言
动物之间确实能够互相“交谈”,它们能够借助声音信号来传递信息,表示求偶、觅食、划界、告警等意义。
鱼鳔的轰鸣——鱼类借助鱼鳔发出的声音最为复杂也最为响亮。鱼体遇到剧烈推动、敲击或挤压时,鳔体开始振动并发出一种声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人曾模仿鱼鳔发出的声音作为掩护,在水下施放鱼雷,于加罗林群岛附近炸毁了美国的军舰。
鸟鸣种种——鸟鸣种类之多实在惊人,各种各样的鸟声汇成了森林的晨光奏鸣曲。鸟的主要发声器官是气管末端的鸣管。鸣管结构的简单与复杂,导致了有的鸟只会发单一的音,有的鸟会唱很复杂的曲调,甚至会学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