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并没有什么猛禽的踪迹时,它们也会发出警告声。听到这种警报声的同群鸟类不辨真伪,立刻放弃业已捕获的猎物,逃之夭夭,弄虚作假的“警戒员”则乘机坐收渔利,把别人的猎物吞而食之。事后,那些上当受骗的鸟儿对于同类那种不光彩的行为却并不耿耿于怀,或许在它们看来,损失一顿美餐总比惨死于鹰爪之下要好得多。
鸟类亦有外语
任何种类的动物,对于它耳朵听到的声音,只选择其中一部分予以注意。某一种声音对某一种动物是否有意义,是和该种动物的本能及其一定的经历有关。如野生的乌鸦和海鸥与其同类通讯是用声音,这种声音近似于一种语言。
美国宾夕法尼亚州佛令斯博士及其夫人,发现许多乌鸦和海鸥能听懂同类鸟儿的叫唤声。他们发现,在美国的乌鸦若发出特别的告警声调,其他美国乌鸦闻之则飞去。他们以高度原音的录音带,把宾夕法尼亚州乌鸦的告警叫声录下来,然后对着法国的乌鸦播放出来,它们听了不仅不飞走,反而聚拢来,或者毫无反应。把美国海鸥的警叫声录下,再对法国海鸥播放出来,法国海鸥亦无反应。法国的鸟儿,似乎听不懂这种外语。
美国柏立克市加利福尼亚大学博物馆的米尔博士,发现野生的小鸟,对大猫头鹰的叫声不理会。而较大的鸟,由于大猫头鹰在它一生中的某一阶段对它有危害,对大猫头鹰的叫声就会产生反应。但对远方外地的大猫头鹰的叫声却置之不理,对于本地较小的一类猫头鹰的叫声,亦无动于衷,因小种的猫头鹰多数不袭击它们。
鸟具有完美的飞行器
飞鸟的骨骼既柔韧又坚强,大部分是“充气”的——较大鸟类的骨骼尤其是这样。一只7千克的鹈鹕,它的喙、头骨、腿和其他骨骼合起来不过650克。鸟的全身充满气囊,连接着肺,在飞行中共同发挥功能。气囊中的空气在鸟体内循环,成了散热器或冷却系统,排出过量的热和水分,又以飞快的速率易二氧化碳为氧。
这冷却系统不是奢侈品,而是鸟类的飞行所必需的。飞行要求气力强度大于动物的任何其他行动方式,因此鸟类的心脏要每秒钟跳动许多次,呼吸也相应加速。像高速引擎一样,鸟类的体温都很高:苍鹭是摄氏41度,鸭42.8度,雨燕44度。
鸟类的主要飞行发动机是胸肌。较大的胸肌把翼在空气阻力中拉下,使鸟能升高向前;较小的胸肌从下面通过精巧的滑轮组腱,使翼扬起。
观察一下鸟的颈部,便可以看到脊椎的柔性在这里如何接近极限。它使鸟喙能轻易接触身体的任何部分,同时使鸟在飞行中全身能保持平衡。连矮小的麻雀,颈部椎骨的数量(14块)也比最高的长颈鹿(7块)多1倍。
鸟的最具特色的部分是羽毛,分量极轻而特别有力。鸟飞时,双翼实际的动作有类八字,与飞行线垂直,在副翼控制或者滚动控制方面,鸟类明显地远胜于飞机。降落时,为了减速,鸟类不但张开双翼,更张开尾部以作襟翼。蹼足鸟类,如雁,通常又能以脚来控制方向和制动,又伸展长颈协助操纵方向和平衡。鸟尾部的根本用处也在于操纵方向——上下及左右。尾部效能好的鸟,有些能翻筋斗,脚朝天飞,或作后胸翻。鸟尾卷成棍状,或作一百八十度的扇形展开,或斜飞向不同角度时,能发挥从稳定叶片到降落伞的作用。
翼的形状明显是飞行效果的基本因素。窄长端尖的翼,是属于快而强壮的飞鸟;弯肘节的翼,属快速滑翔鸟类;阔而分叉的翼,属高而慢飞的鸟;短而圆的翼,属林中飞得很快的鸟。
挖地自囚的犀鸟
春天,生活在云南热带密林中的犀鸟成双结对,开始了它们的新婚生活。
别看它们长着一付尖厉而长大的巨嘴,头上拥簇着钢盔样的顶冠,貌似凶恶,实则性情温驯,有一手构筑的好技术。它们扇动着双翼,发出“卡格——,卡格——”的叫声,从一棵大树飞到另一棵大树,从一片树林飞到另一片树林,不辞辛劳地选择养育后代的理想处所——高大的树干。
建筑地点基本确定之后,犀鸟在距地20米左右的树干凹陷处,开始艰苦地营造住房。先是你一嘴我一脚地清除树凹表层的腐木,接着是夜以继日地挖掘,直到深挖成足以容身的洞穴。尔后,雌雄犀鸟分工,雌鸟留在洞内打扫整修,将废物碎屑堆在洞口,而雄鸟在外面用大嘴衔来许多湿土和果实残渣等建筑材料,精细地堆砌起来。这样内外配合,用不了几天,一个外表光滑,内壁舒适柔软的卧室建成了。雌犀鸟安卧在里面,它的四周都是严实的洞壁,只在上部的中央留下一个不大的洞口,以供它孵卵时接食之用。
鲑鱼为何能千里迢迢返故乡
鲑鱼,是一种名贵的鱼类。它在淡水河中产卵,孵出的幼鱼只在河流中生活短暂的时间,就游向大海,在海洋“牧场”里觅食。到长大长肥、发育成熟时,又游回到出生的河流中来产卵。
大海是那样浩瀚,江河是那样漫长,鲑鱼是怎样在无数流入海洋的河流中,认出它们出生的河流,从而千里迢迢回家乡来的呢?
1953年,哈斯勒及其同事,开始了最初的试验。他们在各支流中捕捞了300条鲑鱼,将其中一半鲑鱼的鼻孔,用棉花堵塞,然后,在1英里多的地方放入水中。被堵塞了鼻孔的鲑鱼,很多都丧失了辨别方向的能力,走错了河岔;未被堵塞的,则几乎全部正确地游进了自己居住的支流。
海豚——聪明的动物
据科学家测定,海豚的大脑重量与身体重量的比例,远远超过黑猩猩的百分比。可以说除人类外,海豚的脑是动物中最发达的。
经过训练的海豚,能打乒乓球、跳火圈,就像杂技团的演员一样。有人曾对海豚和机灵的猴子同时进行训练,让它们学开电源开关,一般海豚15至20次就学会了,个别的海豚五次就能学会;而猴子要200到300次才能学会。
栖息在不同地区以及种类不同的海豚,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语言”。有人试验过,在同时饲养着巨头海豚和其他海豚的水池中,如果水平面降到1米时,身长6米的巨头海豚便搁浅了,它便发出求救的信号。这时,只见较小的巨头海豚和别种海豚同时闻讯赶来,聚集在搁浅的那头海豚的周围。这试验还证实了海豚求援的信号,由两部分组成——它受伤之后所发出的信号和“吱吱”声,起初声音很高,然后渐降。这种变化,肯定也有道理。有趣的是,救援者赶到后,总是先把受伤的同类推入水中,吸一口气,然后再在水中“交谈”。
海豚——也有自己的爱憎
在海豚王国里,没有强者或弱者的争斗。也没有这一群海豚与那一群海豚的争斗,海豚社会是个充满合作,充满友爱的社会,它们在水下经常发出充满友好的咕咕声,仿佛不停地互相问候着:“您好,您好。”
海豚会无私地帮助自己的同类。它对人类也充满了爱和信任。不过,海豚并非对一切都爱。有一次,一只小海豚在小安的列斯群岛附近突然遭到3条鲨鱼的袭击,它马上发出嘘嘘的呼救声。这是海豚王国的SOS。20多只海豚闻声马上用嘘嘘声、吱吱声、咯咯声予以响应,并以每小时40英里的速度,箭一般游向出事地点,勇猛地撞击鲨鱼。不一刻,鲨鱼就沉入海底而亡,小海豚得救了。
海豚对人类也是恩怨分明。在新西兰中部的夫伦奇巴海峡,暗礁密布,经常有船触礁沉没。有一只名叫“戴克”的海豚义务为各种船只导航,使船只安然度过险礁。但是,有一次,戴克为“企鹅”号海船导航时,船上有个船员竟开枪打中了它。戴克潜入深海,死里逃生。当“企鹅”号又一次经过海峡时,戴克又远远地在暗礁中引路,但是,这一次,它把船引向充满暗礁的地方。不久“企鹅”号触礁沉没,戴克望着它,随即消失在茫茫的大海中,似乎庆幸“恶人有恶报”。
鲸鱼自杀的真相
1970年1月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靠近皮尔斯堡的海面上,180多头小逆戟鲸突然冲上沙滩。海岸警备队试图把它们拖到海里去,可是鲸群仍旧硬往前闯,最后全部干死。
狼从声音上认同伙
1977年1月,一位名叫萨马罗斯的希腊乡村邮递员在途中和6头凶狠的狼遭遇。正当这群野兽准备围攻时,邮递员想起了一个救命的成语——与狼共嚎叫。他拿出邮号,极力模仿狼嚎声大吹特吹,狼群蓦然吃惊地胆怯起来,同时也跟着嚎叫,围着他走了几圈,然后悻悻离去,未伤邮递员一根毫毛。
欧洲成语“与狼共嚎叫”的延伸义即“同流合污”。当你突然落在一群不怀好意者的手里,要想安然脱身,你就必须首先与他们同流合污。
狼的嚎叫有多种意义,可惜人们至今尚未摸清这些含义的区别。一位专门研究狼的瑞典人发现,如果在狼群中产生了一种互相敌对的恶劣气氛,带头狼就会发出一种嚎叫声,这时所有的狼跟着合唱起来,同时围着转圈,但不能得意忘形,必须遵守等级制度。地位最低的狼将尾巴夹在腹中,表示对头头的尊重;中等地位的只需将尾巴下垂;地位高的尾巴翘得像根天线,在一片共同的嚎叫声中形成了欢乐和平的气氛。
看来,狼的嚎叫声中,“友好的集体主义赞歌”占很大比例。
老鼠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在所有的哺乳动物中,个体数量最多、分布范围最广的,可能莫过于老鼠了。尽管猫要捉鼠,人要灭鼠,蛇、黄鼠狼、猫头鹰等都是老鼠的天敌,还有其他危险时刻威胁着老鼠,可是各种鼠类依旧活得很好,在有些地方甚至越来越猖獗。
近几十年来,人们发明了各种各样的毒物来毒死老鼠,可老鼠已经具有了遗传性的抗药能力。
老鼠岂止能抵抗药害,它还能对付核放射呢。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太平洋埃尼威托克环礁的恩格比岛和其他岛屿上试验原子弹,炸出一个巨大的弹坑,炸断了所有的树木。几年后,生物学家来到恩格比岛进行调查,发现岛上的植物和礁下的鱼类以及泥土都有放射物质。但是岛上还有许多老鼠。这些老鼠既没有残废,也没有畸形,而且长得特别壮。
鸡、蛋“对话”与人类对动物语言的利用
据科学家研究,母鸡孵蛋时至少能发出25种声音。当蛋中的小鸡烦躁不安地鸣叫时,母鸡会发出“咕咕咕,咯咯咯”的叫声安慰小鸡。当鸡胚发出冷或热的声音时,母鸡会更紧地伏在蛋上加温,或翻动鸡蛋冷却,亦可暂时离窝散热。当母鸡发出报警的颤音时,鸡胚也会学着发出相应的叫声。看来母鸡也十分重视“胎教”。这样小鸡一出世就能听懂母亲的“语言”,认识母亲,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环境了。
小鸡出壳前两三天,先是轻轻地发声,后来越叫越响。在啄破蛋壳前夕,小鸡频频发出“吱吱吱”的叫声,母鸡则答以“咕咕咕”之声,对话持续数小时后,一窝小鸡几乎同时破壳而出。而在人工孵化器里,由于缺少母鸡与蛋的对话,小鸡出壳时间可相差二至三天,体质也较差。前苏联科学家根据母鸡与鸡胚的信息联系,研制出一种变频音响孵化仿生系统,刺激胚胎发育,可以得到出壳时间一致、体质健壮的小鸡。
人类掌握了动物“语言”的秘密,就可以有目的地利用这些“语言”,科学地管理动物,让它们更好地为人类服务。比如在田间播放害鸟报警的声音,可以驱赶啄食庄稼的害鸟;把益鸟求偶、合群的叫声录下来播放,又可招引益鸟。美国海军利用白鲨的召集声音来吓唬潜水员,为战舰护航。相反航海家却利用白鲨的警告信号驱赶其他鲨鱼,以救护落海者的生命。
雌鸟择偶的标准
鸟类的婚恋十分有趣,雌鸟择偶时,虽不讲门当户对,但也有四条标准:雄鸟要有一间舒适的“新房”,健壮的身体,鲜艳的羽毛,能提供足够的食物,以保证后代健康成长。
鸟类学家研究发现,大凡雌鸟在选定配偶之前,总是仔细地逐个察看并比较雄鸟建造的“新房”如何,谁的新房建得最宽敞、最漂亮、最舒适,它就嫁给谁。为了博得雌鸟的欢心,雄鸟总是要花不少时间和精力来修饰装点自己的“新房”,同时还千方百计地破坏情敌的“新房”,以便使自己的“新房”胜过对方。
美国鸟类专家萨梅尔在瑞典发现一种燕子,其雌燕最喜欢与尾巴特长的雄燕结为“夫妻”,因雄燕的尾巴越长越健康。而那种尾巴短小的雄燕却很难得到雌燕的爱心,从而终生难娶,当一辈子光棍。
雌鸟择偶也不忽视雄鸟的外表。那些羽毛鲜艳美丽的雄鸟比羽毛暗淡无光彩的雄鸟,更能吸引雌鸟。其原因是羽毛艳丽的雄岛,身体更健康,身上没有寄生虫。雄雉的冠和肉垂的大小及颜色也是其身体好坏的标志。体格健壮的雄雉,冠和肉垂高大鲜艳,保卫领地的本领高强,雌雉很愿意与这种雄雉结为百年之好。
爱情的冷光
小小萤火虫,昆虫学家喜爱,文学家喜爱,顽皮的孩子更喜爱,爱它什么呢?无疑是爱那神秘的冷光。冷光用途何在?日本横须贺市自然博物馆大场信义博士潜心研究了一种形体虽小而异常美丽的萤火虫,揭示了其利用冷光联络感情的奥秘,因而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之为“爱情的冷光”。
夏日黄昏时分,便是萤火虫大放光彩、寻找“知音”的黄金时期,它们纷纷从各自的居室、泥土中爬出,随之成群结队地低空飞行,玩耍嬉戏,不时发出一些不规则的爱情之光。当周围变得一片漆黑时,它们便开始以光传情,每秒一次地发出强烈耀眼的光芒,兴奋而达到高潮期。有趣的是,这种萤火虫的雌性,翅膀虽已退化,在无法主动接触异性的情况下,却另有绝招。此时它们会发出一种专门引诱雄性的暗号——脉冲光,每3至4秒便发出一次。雄性萤火虫一旦接收这种引诱信号后,迅速飞临其周围,恭候“情人”对自己的光信号所作出的反应。如果同时有几只雄萤火虫求爱时,求爱者还得进行“以光取胜”的决斗,谁发出的光最强谁就有资格成为“丈夫”。最后当雄性的反应信号达到高潮时,雄性便加快发光频率,一旦达到同步时,雄性便扑向“情人”的怀抱,结成“伉俪”。
蜻蜓的恋情
蜻蜓之间的约会时间很短暂。雌性蜻蜓产卵后,对其曾狂恋一时的雄性求婚者很快便失去了兴趣。但在两只蜻蜓交配后一小段时间内,雄蜻蜓却留在雌蜻蜓周围不走。美国动物学家约翰·阿尔科克分析认为,雄蜻蜓这样做可能是出于嫉妒,以防其他雄蜻蜓向其求爱,因为与雌蜻蜓进行交配的最后一只雄蜻蜓才最有可能使其蜻蜓卵受精。
为证实这一观点,阿尔科克用推迟雌蜻蜓产卵的方法使雄蜻蜓的守候时间延长。他让雌蜻蜓选好一产卵地,在它开始产卵前用一块石头盖住。不出所料,雄蜻蜓一直守卫在雌蜻蜓身边。
独占“恋人”的蜘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