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35200000064

第64章 给罗太写信

(一)

三月一日,我(和拍档陈米记)给教统局局长罗范椒芬写了一封信。约五千字的信——算不算长呢?答案要问收信人才知道。

写的时候,我并不担心罗太没有耐性把它读完,但我不希望她会觉得眼前一片字呀字呀的,不过是领着她“游花园”。更不想让她感到内容乏善可陈,明明是第一次读到却有如看过了一百零一次一般的空泛、重复、主观——毕竟,我写这类信件是新手,罗太的工作(之一)则是把每篇揭示香港教育问题的文章都要看得很仔细。

但,信还是写出来了,我用钢笔起草,同事们在我潦呀潦的同时以中文打字把字体重新执拾成四平八稳,而陈米记就负责把它再次画成大花脸——在欠发展和阐述不够清晰的段落旁以原子笔加上批注。改了数次,还要再改,因为当大家拿着二稿、三稿讨论,还是发现有些地方应该修正。写着写着,开始问自己:这可该是一本书,而不是一封信?

整个过程当然是吃力的——对我来说,“制度”与葡文法文日文无异,若不是只懂几只单字,便是鸡同鸭讲,而当我明白到生活是不能尽靠别人翻译或瞎子摸象,提起笔便有如学讲外语的第一步——最好是争取与讲这种语言的native speaker直接沟通。我之所以会想到给罗太写信,便是出于同样的理由——想学习。

生活是由不同的制度组合而成,而负责管辖及统领的人士均有义务面对公众——如果要你写信给其中一位,你的选择是?

(二)

给教统局局长写信,最难处理是“开场白”。这是我在平常工序里必须经常面对的题目——如何向不认识我的人道明来意及介绍自己?通常在这种时刻,“林奕华”三个字可以全无意义:先不说书面上的陌生感,有几次要劳烦秘书小姐通传,话筒那边传来一而再的反问:“林乜华?林旭华?”

就是电话被接进了校长室、政府官办公室,或到了任何一位我认识他而他不认识我的人士手上,也不代表目标已经在望——远得很哩。这使我想起今早忽然收到的来电,对方一串爆竹般的话在我耳畔烧起来:“恭喜你,我是某酒店至尊会员计划的代表,幸运的阁下已被‘抽中’为我们的至尊会员,你现在有两分钟时间让我向你解释这计划的优惠吗……”——一个上门来向你“要”某些东西的人,却反过来把语调装成有很多很多的可以“给”,怎不教人继续聆听不是,粗暴把谈话(其实是对方的独白)打断中止也不是?简单的说,如果你想推销的并不是我感兴趣的——起码在目前不是——那么,一切唇舌都将是白费的。

说回写给罗太的信。我并不担忧她对我的认识是多是少——只要我有信心“我关心的也是她所关心的”,所以我开门见山地写出题旨:“寻找理想学校”。然后,我写:“罗范椒芬:你好吗?我是林奕华。一直都想跟你联络——去年当《明报周刊》记者陈晓蕾访问你之后,马上在教统局打了个电话给我,很兴奋地说:‘罗太说你应该去搞小学……’”

在写信给教统局局长时,我不能假设她知道我是谁。所以我写:

容许我先简略介绍自己。

我是‘进念·二十面体’创始团员之一,在八十年代,它经常被标签为‘前卫’,从文化的角度来看,它可能是最早借着新意念和新形式来‘教育’群众的先驱。我把教育放在引号之内,是因为相信‘进念’并不是刻意地要去教化社会,只是,它有一定的影响力,最起码,它‘教育’了我。

“我在香港出生,受教育的整个过程基本上都在本地完成。然而学校教给我的,绝对比不上我的兴趣所教给我的——虽然我在中五毕业时,也对自己说要去念会计,但我心里十分清楚知道,我最喜欢的是人与人的沟通,而不是人与数字之间的:加上当年十分幸运,巧合地遇上了我的启蒙老师荣念曾,使我在十九岁便知道了戏剧形式不止于电视剧和香港话剧团,还有简约主义的、超现实主义的、印象主义的形式等等。在和他谈天、合作时,我的眼界逐渐扩阔,我的世界也与之前大不相同了。为了延续向他学习,我和一班同学组成了‘进念·二十面体’,所以开玩笑地说句,‘进念’是因为‘自学’而成立,后来却成了推动社会改变的一种动力。我在八七年离开进念,也是第一次一个人去欧洲。本来只是一个月的短假,结果留了八个月才回港,之后我便有了清楚的目标:我要试着一个人在外地生活。先后得到两个奖学金的赞助,我终于在伦敦落脚。”

(三)

在我写信给罗太的同时,无法不想到罗太写给名校校长们的信——乍看两件事并无直接关联,但我认为它们之间,可以有着一个极具关键性的共通点,那便是写信人与收信人的“位置”问题:谁写给谁?彼此的角色、身份,有多少(不)对等?

一封信之所以是一封“信”,其实端赖写的人跟收的人有多少意愿把信任建立在字里行间,而信任的多寡,又视乎彼此怎样处理“位置”上的差距——假如我和罗太不是存在着极其明显的对比:她是官,我是民;她代表正统,我是“非常”人;她有被确认的专业资格,我是半途出家再半途出家——当我写信给她的时候,便不会那么自觉到我在下而她在上。换言之,出于某些原因——如写信者有太多或太少的自信——而随时失去平衡,致使一封信失去了它原有的意义。诚然,令人一边看一边觉得自己没有被公平对待的信,也许便不是“一封信”了。

所以,我才会在交代完大段自己做过的事情后,还要心虚地补上一句:骤看这些履历都与教育无关,你可能会奇怪我怎么变成现在的‘我’?

这个问题的答案,可以说是既有远因,亦有近果。前者在先前已有提及:‘进念’的作品不排除娱乐性,但更注重的是思考性和实验性。而这些元素,其实都包含了启发自己和别人的精神,所以由‘进念’过渡到‘非常林奕华’,我想这种精神仍然跟随着我。近果,可能跟我的性格有关……。

我在某程度上是个很‘孩子气’的人,身边周围的事情,几近每一样都觉得有趣,因此常想发掘它们有趣的原因,亦即是说,我很喜欢想并喜欢问:为什么?

我的戏剧也都在问:‘为什么?’如果观众看完了又问:‘为什么?’对话/互动就开始了。但我发现香港好多人都不会/不敢/不想/不知道如何去问‘为什么?’,尤其在每天都应有无数‘为什么?’诞生的学校环境里,学生原来都因为怕麻烦、怕突出、怕被孤立而不敢发问。于是,一个新的目标又走进了我的脑袋:我要找一群志同道合的人,找出有效(有趣)的方法来分析这现象,改变这观念,打破这成规。

我在九七年前排了一出由二十五个年轻人主演的《智取扯旗山》,当中提出了‘我玩完了’的讯息——不是对香港和它的年轻人消极悲观,而是我对我的创作模式的告别。同年十月,我在舞台上呈现了沉静的《爱的教育》,这作品后来不单是一出戏,还成为了我替香港大学通识教育部策划兼主讲的课程。

“在主持课程的经验里,我发现了(大)学生竟然可以如此‘被动’。在大学那‘自由’的环境里,本来正好让学生积极利用各方面的资源来塑造自己,但我看见的,却是对学习只有‘守’,没有‘攻’。从上课的入座情况已可见一斑,学生大多选择后排和通道两旁的座位,因为‘安全’;又只期望导师‘给’他们东西,而不主动发问,不‘给’同学听到彼此的意见和想法。”

(四)

较为认识我这个人,包括我的剧场作品的读者,读了这几天连载的文章,也许会嫌我说来说去三幅被——毫无“创意”。有这想法,其实也没什么不妥——自去年演出《爱在考试的季节》、《我×学校》,到设计一千在港大、科大、中大,及近期在各中学进行的工作坊,我都是在“重复”着一个母题:鼓励大家不要老是执住“答案”的传统定义不放。因我相信依赖“答案”会使人失去对独立的诉求,反过来看,“问题”有时才是答案的所在。(如果我们愿意反问自己为何会问那样的问题。)

我是愈来愈觉得一切创意都应源自个人对内在的发掘——在给教统局局长的信里,我写:我和我的同事一直在筹备一个艺术和教育融汇的计划,计划的目的,若按现今的潮流来定位,它可以被笼统地称为‘创意教育’,但我想‘创意’二字近一年来已有被滥用,甚至被异化的迹象。基本上,一般人如果不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肯定它——政府及商人尤其喜欢把它等同为商机——就是把它当成解决现存各种社会问题的灵药。所以,大学、中学纷纷挪用更多资源搞(被架空了的)‘创意培育’,而不是把‘创意’灌注在日常的教学方法里。上班族下了班也要花上数百元买票去听有关‘如何才有创意’的讲座,目的是替自己‘增值’。也即是说,仿佛是给香港人提供了一条出路的这个名词,背后的意义,有可能仍是‘钱’。由此可知,香港人在面对不同形势时,多么懂得改变口风,观念却丝毫不变。

我认为,‘创意’已变成了一个(被我们)借来转移视点的工具。大家可以假设它是一种新的东西,需要时间才能掌握,才能学会,而一日未有这能力之前,所有个人或社会问题,都是欠缺‘创意’之过,而不是自己的思想、人格和价值观值得商榷。

试想想,最近发生的许多事件中,有多少是因为香港人缺乏?创意教育?所致?譬如说,十七岁和十二岁中学生在公众场合‘行为不检’,难道是因为十七岁的那一位没有创意?抑或十二岁那位?又抑或,目睹了整个过程才采取行动拘捕两个少年的警员最明白‘创意’的实用价值?因为,如果不是透过他的描述,传媒便没有机会制造巨细无遗的头条报道,大众也就不能以安全的方式代入偷窥的位置,同时抹去当事人的背景与事件的前因后果,并在获得快感之后,再对两个少年进行道德批判。

又譬如,如果九八年没有金融风暴,假定香港社会继续繁荣下去,那目前困扰我们的问题如中学生跳楼自杀、青少年服用毒品,以至上一代的包二奶和各式各样的‘道德沦亡’等,是否也就不会发生?这些问题现在天天见报、上电视,然后被大众习以为常地消费掉,又是否应该归咎社会上的普遍没有受过‘创意教育’?

“事实上香港人并不是完全没有创意。以主流传播媒体小报化的现象为例,其实亦不失为‘成功’的赚钱手法。问题是‘创意’也可以是双面刃,它既会使人长远受益,亦可叫人变得短视、投机。”

(五)

《卧虎藏龙》捧走四枚奥斯卡,对于感到与有荣焉的香港人来说,本来也是很好的一课——新派武侠片的浪潮,早在九三年《东方不败》便兴起了,我记得在柏林影展的午夜场与全院满座的德国观众一同看它,场内气氛一片鼎沸,但是甫散场便鸟兽散了。而在发祥地的香港,以至台湾,一时间便出现了一股武侠片热,但是能在卖座上追得上《东方不败》的,印象中一出也没有,赔本的、拍了却上不成戏院的倒有许多。

除了类型本身缺乏新鲜感外,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是投资拍摄这些电影的人都太相信“方程式”了。若说他们的信仰是来自《东方不败》的成功,那便难怪之后一窝蜂的武侠片都要找林青霞当主角,还要永远的东洋式古装,然后每出电影都坚持用上相同的美指、武指。就算这些“指导”有意主动破格,导演还是会以老板的意旨为依归:最好“像”《东方不败》。

就像某本老字号电视周刊,忽然在报摊上隐没了——不是它停刊了,而是改版之后,由封面到内容,它已变成众多看来差不多一样的周刊的其中一本。

在给教统局局长的信里,我问:“为什么我们常会看见一种方程式被证实受到欢迎之后,其他人便一窝蜂地抄袭?真是因为不知如何动脑筋,还是情愿坐享其成,贪舒服贪方便?假若真是贪(现成)和懒(不想思考),那便是一个”人“的问题,而非关大家知不知道何谓”创意了。

有时我会想,政府这边厢通过教育改革高调强调‘创意’的重要性,那边厢在长期低迷的房地产市场前,最终还是以无奈的方式如放宽楼市来纾缓压力,这种手法引证了香港人纵有长远的计划,也是要向眼前的现实妥协。而由政府带头的实际行动,往往胜过空口讲白话(如政策)的千言万语,难怪普罗大众都学晓了讲一套做一套,常常口不对心。

长期的言行不一,可以令一个人从自我抽离变成人格分裂。事实上香港现正盛行各式各样的‘抽离’和‘分裂’。以学生为例,当他们明知上学不是为兴趣而只是担心将来赚不到钱,交朋友不是为了沟通,而交流只是为了解闷或利用异性朋友来炫耀,他们自然会把自己的情感从肉身抽离,把责任感从学习、工作和恋爱的过程中抽离,把自己从环境中抽离,最后造成情绪归情绪、脑袋归脑袋、言论归言论、行为归行为、身体归身体、道德归道德、效率归效率、理想归理想,以至一个人只是为了‘效果’、‘功能’、‘利益’而生存——是单求存在,而不是生活。

“对我来说,‘存’和‘活’的比较,反映出生命的不同层次:‘存’较被动,‘活’则是不断变化、追求。我们不说‘要生存得好’,却说‘要生活得好’,说明了生命的珍贵不在乎我们对自己及别人的要求有多低限,而是可以有多么高。对自己有‘要求’,本来可以是提高(社会整体)生活素质的原动力,可惜得很……”

(六)

我很幸运,过去一年有机会与一个对自己很有要求的人共事,他便是我现在的拍档陈米记。陈自己经营两家商店,同时与我合伙搞有关学习的“实验”:inspiring learning。他给我的最大启发,乃言行合一:要给别人竖立模范标准(set standard)。

乍听,是会叫人皱眉的吧?“你算老几呢?凭什么当自己是把人人适用的尺?”但上述反应若只是情绪上的而不是理性的,我认为任何人都会在想深一层后回心转意——香港的确需要有人站出来拍心口,以实力来印证承担。

故此,我们不宜把一句话随便架空。对我来说,陈米记若是口头上随便说说,如开出数字甚大却原来不可能兑现的期票,那就是大言不惭。但,我每天看着他如何以“要给别人竖立模范标准”作为目标,做每件事时都先去要求自己,而且是以认真地、严厉地、不怕挫折自己和别人(例如合作者我)地去摸索、寻找、肯定之后再敢于否定的“标准”。

写信给教统局局长是我的主意,在信中就“(自我)要求”这一点向罗太提问,则是他给我的灵感。信中,我写:“对自己有‘要求’,本来可以是提高(社会整体)生活质素的原动力,可惜得很,香港却选择以不去要求别人来达到不用要求自己。又或,对别人要求得过分严苛,来达到同样无须要求自己的目的。但,不论是哪一种的不去要求自己,其实都是因为不敢/不愿意/不懂得/没信心把自己看清楚。”

(七)

写给教统局局长罗范椒芬的五千字长文,我是这样作结的:写到这里,我想大胆地作出假设:香港教育的失败,不是没有把‘创意’——和其他外在化的科目,有可能包括‘艺术’教给学生,而是它有着太多‘目的’、‘名目’和‘前提’,单单就是没有空间给学生一小步一小步地尝试‘做人’的滋味,由‘认识自己’开始。

《课程发展议会艺术教育改革咨询文件》里倡议以艺术教育来提高学生九种共通能力如‘创造力’、‘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是否终于又会变成外化了的技能训练呢?我的意思是,一个人可以有全了九种共通能力,而且把它们驾驭得随心所欲,然而这个人不一定就会有同理心、同情心、慈悲心、幽默感,和宽容、忍让、慷慨、为他人着想等精神。总而言之,他可能有很高的能力,只是更像(计算周到的)计算机和机械人,多于是一个‘人’。

“如果我能批评该份文件的倡议,我会说,它亦是有着追求功利的预设——‘艺术’应该成为提升学生的‘能力’的工具——因而继续重复原来教育制度中把学生的生命(力)从考试、学习和教学模式中抽离的弊病。更令人担心的是,把问题轻率地推落在‘因教师/学生缺乏创意’,又同时假设‘每个艺术家都有创意’,所以最佳的(或权宜的)解决方法,便是由艺术家来担起‘创意教学’的责任。这种想法,忽略了本地艺术家的取向、志趣、眼界以至个人修养及艺术水平可以完全不同,甚至情况参差的事实。”

2001年3月20日3月31日

同类推荐
  •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当代北京评剧史话

    评剧是中国众多戏剧中的一种,在华北地区深受人们喜爱。北京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政治和文化中心,评剧在北京同样也拥有众多忠实观众。本书从评剧的起源和初步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到“文革”前、“文革”时期、改革开放以来等四个阶段较为系统的梳理了评剧在北京的发展概况,重点介绍了在评剧发展历史中涌现的众多名角和名戏。
  •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20世纪中国名曲鉴赏

    本书属于赏析性的通俗音乐读物,介绍评析了20世纪一百年间中国作曲家创作的九十多首优秀音乐作品,包括歌曲、小型器乐曲和交响乐作品等,按年代分为五个时段,并对作品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作品结构和音乐风格等方面作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评介。本书文字通俗易懂,面向广大的专业和业余音乐爱好者。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理解作品,书中还配有作曲家珍贵的生活照、手稿等大量图片。本书对了解20世纪中国音乐史大有裨益,亦可作为音乐评论爱好者的入门读物和范本使用。
  • 静观的艺术

    静观的艺术

    本书共11章,内容包括:静观的基本概念、静观的基本程序和注意事项、静观与其修炼方法的关系、我们的静观的特点、先天本我和后天自我、观念、意愿、意象、给没有修炼意识的朋友们的话等。
  • 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画像石·画像砖鉴赏及收藏(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

    《中国民间收藏实用全书》所涉及的鉴赏及收藏内容包括碑贴、鼻烟壶、古代茶具、古兵器、乐器、古代瓷器、古代家具、古代酒具、古代书画、玉器、古金银器、古钱币、古青铜器、古铜镜、古砚、银币、古董、钟表、古化石、画像石画像砖、甲骨、牙角器、偶像、连环画、名石、扇页、石雕、唐三彩、陶器、陶俑、铜鼓、图书、古代瓦当、文房四宝、印章、玺印、古今邮品 纸币、票券、珠宝、竹刻、木雕、漆器、紫砂等,介绍了与之相关的各种知识。图书内容翔实,通俗易懂,是广大古玩鉴赏及收藏爱好者的最佳入门书籍。
  • 打开艺术学之门

    打开艺术学之门

    艺术与生活息息相关,但艺术到底是什么,和流行有没有关系等问题让我们困惑不解。让我们打开艺术学之门,由绘画、音乐、影视等领域生动有趣的事例,形象理解艺术的含义,深刻认识艺术的功用,感受艺术的独特魅力,做懂生活,有品味的人。
热门推荐
  • 都市之极品系统

    都市之极品系统

    失恋后的萧宇轩,在一次见义勇为之后,激活了他意外得到的一枚戒指,启动了一个来自外星系的系统,从此他的人生不再平凡,校花?护士?明星?一个个都要被我萧宇轩征服,看萧宇轩如何在这混乱的都市之中,闯出属于他自己的传奇!
  • 张清与辅导员

    张清与辅导员

    本书讲述了一个少不更事的学生进入大学及初入社会的事。情节绝对真实,内容绝对精彩。
  • 我在地下城开挂的那些年

    我在地下城开挂的那些年

    本人水平不高,请勿乱喷,还有这本书纪念那些年我通宵玩过的掉线城与虚弱勇士....一次意外,让我穿越到地下城的这个游戏中,正当以为是一场梦境的时候,才发现一切都是那么真实的,正当我迷茫的时候才发现我原来我已经成为男主脚。
  • 腹黑校草,霸道独宠俏皮甜心

    腹黑校草,霸道独宠俏皮甜心

    当腹黑的他遇上俏皮的她。神助功的闺密,表示放开那个甜心让我来!虽然说是一见钟情,但是你们为什么要虐单身汪呢?!?
  • 潜妻成瘾:总裁的软萌小助理

    潜妻成瘾:总裁的软萌小助理

    天灾还是人祸,她竟成为他的助理,被他百般挑剔。“这点小事你都做不好!怎么当助理的。”就连他的女人都可以对她颐指气使。为了继续生活;为了这份薪水,她坦然面对一切挫折。“嫁给我,我会用一生来爱你。”她终于陷进了他的温柔。当沉浸在幸福里的她突然得知他还有一个正牌未婚妻时,她懵了。更令她吃惊的是,这个正牌未婚妻居然就是她的好朋友!闺蜜一脸不屑:“朋友?一切都是你自己一厢情愿,就像你和他之间的感情。”结婚,离婚,原来承诺只是一场欺骗,她潇洒转身,不再留恋再次见面,他霸道又无赖地揪住她:“孩子是我的,不准你嫁给他!”而她只是清冷一笑,“我的婚姻我作主!”
  • 拯救皇二代

    拯救皇二代

    皇家家门不幸,生了一窝不成器的败家子。皇后新丧,皇上左思右想,决定纳妃。他左瞧右看,这林家大小姐真真是不错,性格果敢坚毅,更是将自己五毒俱全的弟弟劝得归了正路……于是,年仅十六的林锦婷,忽然多了七个比自己还大的儿子……
  • 高血压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高血压病人食疗自疗与生活宜忌

    本书为高血压病人提供了全方位的食疗和用药指导。从食谱入手,渗透科学、合理的营养理念,要高血压病人保持正常体重、讲究心理卫生等。
  • 《过去的我在未来中消失》

    《过去的我在未来中消失》

    我从来不知道苏落落会经历这样一朵奇葩的爱情......苏落落,A大学生,一枚外貌中等、身材中等、智商中等、技能低等的高等逗比,可就是这样一个放在人群中一秒就不见的小角色居然毫无阻碍的俘获了A大“第一校草”萧景宸大帅哥的芳心(可怜我这么如花似玉,沉鱼落雁的美貌了,唉......),可恨的是,我的这枚小逗比居然不认为这是件好事,还整天跟我抱怨,说什么萧景宸太粘人,搞得她一点自由都没有,还说什么萧景宸太爱吃醋,搞得她不敢跟其他男生说话,一点男人缘都没了。一般来说,我只想扒开这家伙的脑袋,看看她是真傻还是假傻,是脑子进水了还是天生脑瘫,别人挤破头想得到的东西她居然嫌烦?这世界,无奇不有...
  • 魂傲三界

    魂傲三界

    是谁?掌控了我的人生!是谁?掌控了人世间的生死轮回!站在三生石上的宁玄天一片清明,看着自己九世行乞的人生,冥冥中感觉自己的三生被别人掌控,怒咒老天,遭遇九天神雷霹雳,魂魄被三生幻珠携带,穿越到恒天大陆同名的宁家三少身上,从而踏上了修仙的道路。历尽血雨腥风,经历无尽杀戮,…….且问,若走平常路,奈何天作弄,天道式微三界乱,我以我血溅九天!我以我魂傲三界!
  • 豆豆魔法师

    豆豆魔法师

    “主淫,我好爱你!”"主淫,我好想你!”“主淫······”“主淫!你在干什么!”“你猜啊!”满脸的不怀好意。“给我买礼物!”一脸陶醉!“送你上天!"“啊啊啊啊······”一道抛物线直冲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