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在您的许多作品中,如《二姐》、《流水人生》中,都谈到了您对亲情的眷恋,亲情在您的创作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能谈一谈亲情对您创作的影响吗?或是一两个亲人间的小片段!
周亚鹰:亲情对我的影响很大,亲人从很多方面都给与我帮助,尤其是精神上的寄托。我的散文中关于亲情的不少。举例吧,除了改拍电视剧的《二姐》之外,还有《母亲》系列,例如《母亲的算命爱好》,母亲本不迷信,却多次去算命,为的是带头施舍点钱财给算命先生。这让我学会做人要善良。还有《美丽的谎言》,妻说她钱掉了,我本不撒谎的,可是为了不让妻子难过,我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钱给我了,后来妻找着了。
记者:每个作家都有一个文学偶像,您的偶像是谁?或者说谁对您的文学创作影响最大?
周亚鹰:我没有固定的偶像,但凡好的作品,其作者都是我的偶像。我很难说某个作家对我影响有多大,但有一本书对我影响很大,那就是《古文观止》。这本书不仅影响了我的文学创作,还影响了我为人处世和为官从政。
记者:《二姐》这部作品非常感人,它能吸引读者也能吸引导演和演员,您觉得哪些特点是它成功的秘诀?
周亚鹰:二姐具有吃苦耐劳、坚强坚韧、善良贤淑的品质,她身患绝症而不惊不乍,顽强活着,仍然孝上尊老相夫教子,非常感染人;二姐的创新、智慧、能干使自己成为乡里首富,让人记忆深刻;二姐对病夫悉心照顾倾其家产为其治病,丧夫后含辛茹苦哺育子女直至成长成才,这种不离不弃富有大爱的精神让人振撼。以上这种种都能在情感上引起读者的共鸣。当今时代这些优良品质看似缺失了,但实际上它们仍然沉睡在人们心中,而《二姐》这篇作品恰恰唤醒了人们心底的善念与良知,我沉得这是它成功的原因吧。
记者:一千个读者的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一部作品都有其自己的特点,您的作品最大的特点是什么?
周亚鹰:借用下著名作家阿成老师对我的评价,说真话,写真事,谈真情。从社会审美的角度,用文学的语言,抒发最真实的情感。这是我作品的特点,也是我努力的方向。这一点,在我的系列散文《我是城管》、《政府杂记》中尤其明显。
记者:您的文学作品前后呈现出不同角度,如《二姐》和《我是城管》,前者展现了人性的真善美、坚强、朴素,笔法温存细腻;后者却反映了小市民城市意识的薄弱,笔法尖锐深刻。而且这些作品的出版相隔数年,这是不是意味着您的创作方向发生了转变,由抒情式风格转为批判性的风格?
周亚鹰:这样说吧,创作来源于生活,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工作境遇和不同的生活方式,相应地,创作的对象也会发生变化,对事物的认知和看法会也发生化变,因而写作的笔法也就会发生变化,表现出来让人觉得创作方向变了。但实际上没有变,因为我总是写自己最熟悉的工作和事物,对不同的创作对象肯定要用不同的表现手法,但创作宗旨与方向不会因此改变,比如,我写《二姐》,用温婉细腻的笔法直接赞扬人的真善美,而《我是城管》用的却是批判手法,粗砺而豪放,与《二姐》手法完全不一样,但是,批判不是我的目的,我的目的是想通过批判达到教育的目的,呼唤真善美的出现与回归,所以从本质上讲,两者的目的是统一的,创作的方向没变,只是表现途径不一样而已。
记者:您的作品大多是纪实性的,有没有想过朝其他文学方向发展?比如写一写长篇小说之类的?
周亚鹰:当然有过,长篇小说是每个作家都想到过要写的,但是不是每个作家都可以去写的。比如我,除了水平不够的因素外,我还受到时间的限制,我一直从事基层一线的行政管理工作,我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做本职工作,我找不到一块足够的时间安静下来,我甚至连节假日和双休日不不能完整的有,你说我怎能写得出长篇?而散文不一样,短平快,只要我合理利用零碎时间便可以,所以我的作品多半是散文了。
记者:您在文学道路上已经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那么您接下来有什么打算?有没有在进行新的文学创作?能给我们透露点吗?
周亚鹰:如果我在城管局工作的时间还长,我有可能会写《我是城管》第二部。如果换了工作岗位,我会以新环境为背景进行创作。当前,我很想借用散文这种体裁写一写信访题材和法律题材的作品。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各种社会矛盾纷繁复杂,而现存的信访制度和法律官司可能很好地反映出转型阶段的体制问题、机制问题、人性问题、行政问题、社会问题,我总觉得其中大有问章可做。我可能会介入其中,写点东西。
记者:中国有一个传统叫“学而优则仕”。您现在既是作家又是官员,既要文学创作又要处理行政工作,您是如何处理两者关系的?
周亚鹰:第一、我的主业是行政工作,副业才是文学创作。我会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干好自己的主业。只有把主业做好了,才能安心搞文学创作。但是绝不能拿没有时间作借口而荒废了副业。第二、我总觉得时间犹如海绵里的水,永远不要说没时间,忙只是借口,一个人不可能忙到没时间吃饭、上厕所。第三、行政工作为我的创作提供了大量素材,工作越忙,越能积累生活阅历,事实证明,抛开工作我便无法创作,我创作的高峰期往往是我工作最忙的时候。所以文学与仕途并不矛盾,反而是相辅相承的关系。
记者:文化人都有一种历史责任感、一种社会担当,鲁迅启发民智,余秋雨发掘历史文化,那么您觉得自己的社会担当是什么?
周亚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自然人,我要遵守法律法规,要有善行良知,遵法纪、讲诚信、重亲情,不做损人之事,不给社会添麻烦。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为民谋利、为民服务、勤政廉洁。作为一名作家,我的担当是呼吁与呐喊,我要赞扬歌颂真善美,批判鞭笞假丑恶,让人们通文学作品的洗礼,引发共鸣,获得教化。
记者:上饶是一座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文化底蕴相当丰厚,但现在,文化的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经济的发展速度,您能对发展上饶文化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吗?如何发展上饶的文化产业?
周亚鹰:经济发展不够迅速,文化发展又得不到应有的重视。这是上饶文化发展存在的最大问题。个人认为,要发展上饶文化,要着手做好以下工作:1.要做上饶大文化规划。2.要把发掘、整理、保护、抢救、宣伟、包装、推介、开发好上饶自然资源、历史积淀和文化遗存上升政政府的高度。3、要出台一系列促使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的崭新机制。4、培养一大文化组织和文化人,让懂文化的人做文化工作。5、开发传统文化的同时,更要大力发展现代文化,发展高雅文化。
记者:依您个人看,作家是一种什么样的职业,作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拥有怎样的品质才能成为优秀的作家?
周亚鹰:作家是一个塑造人的职业。作家雕塑的是人性,引导人回归本真,引导人做有意义的事情。作家应拥有大爱、大胸怀、大境界,还得有真知远见。
记者:现在的年轻人都比较浮躁,有点急功近利,而阅读或者文学创作都需要静下来,耐得住寂寞,您是怎么做到的呢?能不能给年青一代提一些建议,如何克服浮躁心理?
周亚鹰:最怕急于求成。要多积累知识、多积累生活、多读书,、多观察、多思考,要掌握十八般武艺,这样才能做到胸中自有百万兵,才能厚积薄发。不要怕苦、不要怕累,不要怕烦,不要有功利心,要耐得住寂寞,要经得起失败,否则写不出好文章,同样干不好别的事。
记者:写作这么多年,跟我们聊聊你对写作的体会和从中收获的东西吧,不论是精神上还是物质上的。
周亚鹰:收获挺大。第一,走过了很多地方,长了不少见识。第二,写作倒逼着我学习很多新东西。第三,因为写作,我结识了不少朋友。第四,我通过写作还获得了经济上的收获。当然,最大的收获是做到了心理上的安稳,写出了自己想说的话。此外,写作还影响了我的身性,对我如何为人处事做官从政等方面都有裨益。
记者:写作路上,有读者的支持也有一些人的责骂,尤其是《我是城管》出版后,您是如何慢慢适应,并且调整自己的?
周亚鹰:我现在已经很平静了,能看得开了。所有的指责来源于不了解,看过《我是城管》的人,大多都能理解我,理解我的工作,所以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多一份理解和宽容。
记者:在您众多的散文作品中,您最偏爱哪一篇呢?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
周亚鹰:每种题材都有我喜欢的。《我是城管》是我工作的“血泪史”,我喜欢是因为它的“真”;《二姐》是我心灵最柔软的部位,我喜欢是因为它的“情”;《博山和博山能仁寺》是我作为文化人的情结所在,我喜欢是因为它的“土”;《浪漫镇巴人》是我文化散文创作的转折篇,我喜欢是因为它的“博”。
记者:阅读是几乎每一个作家都具有的爱好,您应该也很喜欢阅读吧?您平时都喜欢阅读哪些刊物?能给我们的读者推荐一些您认为不错的的阅读刊物嘛?
周亚鹰:我比较喜欢中国的传统古籍,特别是国学文化方面的书,最喜欢宋词,最喜欢的书是《古文观止》。我不想推荐具体的作品,开卷有益,什么都要涉猎最好。别忘了读一些最新的作品,别忘了读一些外国优秀作品,同时要关注网络文化。
记者:您最想感谢的是什么?你最想对广大爱护你的读者说的话是什么?
周亚鹰:要感谢这个社会,这个时代,这个社会既让人民安居乐业,又处于大变革的时代,给广大作家带来不渴的创作源泉。要感谢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人,感谢生养我的父母和培养我的大姐二姐。我最想跟读者说的说是:如果读者们对我的作品有什么意见或看法,无论好坏,都请告诉我!谢谢!
注:本为《江西晨报》专访,2013年月日刊发。《悦读》、《大江网》、《新华网》等媒体转载。《中国作家网》新闻
8、上饶本土作家周亚鹰作品研讨会举行
中国作家网(王柳报道)2012年4月7日下午,受《安徽文学——长篇小说》、《散文选刊·下半月》主编蒋建伟先生委托,“上饶本土作家周亚鹰作品研讨会”由上饶市三清女子文学会主办,在上饶紫晶大酒楼隆重举行。
上饶市政协主席程建平、《安徽文学·长篇小说》和《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主编蒋建伟、江西省作家协会对研讨会的召开分别致信祝贺。
研讨会上,来自上饶的学者、专家、作家和文学爱好者畅谈了对周亚鹰作品的感受。上饶作家汪茶英说:“周亚鹰的文章总体上极具平民色彩,是生动的现实和理性的凝重相结合,而职场散文代表作《我是城管》揭开了一个职业的迷雾,直逼现实,视角新颖,写作创新,快感和痛感中,浓缩了真性情。”文史专家郭汉才说:“作家是社会的良心,要说对社会有用的话,我对周亚鹰诚实的写作态度表示赞赏。”
周亚鹰现为中国国际作家联合会会员、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散文选刊·下半月》签约作家;上饶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饶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丰县作家协会主席、纯文学期刊《铜钹山》主编。
周亚鹰曾在《广丰报》、《上饶晚报》、《上饶日报》、《江西青年报》、《江西日报》、《长安报》、《汇安人力报》、《三清媚》、《铜钹山》、《辽河》、《创作评谭》、《江南晚报》、《东方散文》、《检察日报》、《中国农民报》、《城市风》、《时代潮》、《戏剧电影报》、《散文选刊》、《海外文摘》、《人民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文章。出版《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和《流水人生》两本专著,其中《流水人生》获“第五届海内外文学创作散文类二等奖”。长篇亲情散文《二姐》荣获“2010年中国散文笔会一等奖”荣登“2010年中国散文排行榜”,同榜有梁晓声、刘庆邦、陈奕纯、阿成等著名作家,并被选入《2010年我最喜爱的散文》,目前正在筹拍三十集电视连续剧。散文《流水一日》获“2010年度中国散文年会百篇散文奖”。文化散文《浪漫镇巴人》获“2011年中国散文年会百篇散文奖”,登“2011年度中国散文排行榜”,同榜有李存葆、梁晓声、苏叔阳、迟子建、余秋雨、陈奕纯等著名作家,并被选入《2011年我最喜爱的散文》之中。《南昌日报》新闻
9、“海内外华语文学笔会”江西作家获一等奖
本报讯(记者徐蕾报道)近日,由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海外文摘》杂志社、《散文选刊》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第七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在上海结束并颁奖。江西作家周亚鹰创作的长篇散文《我是城管》荣获“海内外华语文学笔会”一等奖。
“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从2007年开始设立,旨在繁荣当代华语文学创作、推举新人新作,至今已成功举办6届。本届笔会共收到海内外华人作家各类文学作品8000多篇(首),一批具备高质量、大情怀的散文作品引起评委关注和好评。周亚鹰创作的长篇工作散文《我是城管》荣获一等奖。
注:本消息由刊载于《南昌日报》(2012年6月11日),被《大江网》、《南昌新闻网》、《网易网》、《新浪网》、《中国网络电视台》、《上饶之窗》等众多媒体转载或播报。《人民日报·海外版》新闻
10、第七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举行
本报讯:由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主办的第七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日前在上海举行,作家阿成、赵丽宏、蒋建伟等40余名作家、评论家就当代小说和散文创作难点等话题展开了研讨。主办方先后接到海内外华人作家各类文学作品8000多篇(首)。在征文颁奖会上,陈奕纯的散文《月下狗声》、安谅的长篇散文《援疆日记》和周亚鹰的长篇散文《我是城管》荣获一等奖,20余篇作品分别获得了二、三等奖。
注:本消息刊载于《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年6月19日第7版),被《中国作家网》、《人民网》、《解放网》、《新民网》、《光明网》、《凤凰网》、《华龙网》、《文学会馆网》、《网易网》、《搜狐网》等众多媒体转载。《新民晚报》(2012年5月31日夏琦报道)、《解放日报》(2012年6月4日甡民报道)、《中华读书报》(2012年6月13日鲁大智报道)及等媒体也有报道。《文学报》新闻
11、“第七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颁奖
本报讯由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海外文摘》、《散文选刊·下半月》杂志社等单位主办的“第七届海内外华语文学创作笔会”日前在上海举行,导演翟俊杰、作家阿成、赵丽宏、蒋建伟、高尔纯和40余名获奖作家代表、评论家欢聚一堂,就当代小说和散文创作难点、军事题材影视剧的时代使命等话题展开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