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以为,周亚鹰先生的《我是城管》这篇长篇散文就是一盆地道的重庆火锅,沸腾腾、红彤彤,能把读的人辣出一身大汗,倘使读的人之前得了伤风感冒,经了这身汗,结果,便好了。不是吗,汗,本来就是有解毒之功效的。
曾几何时,一说起城管,人们立即会想起一群如狼似虎的恶人,他们“踢(担子)、翻(摊位)、踩(菜篮)、拗(杆秤)、抢(物品)、打(小贩)”。城管,在人们心目中已沦落成一个连流氓也不如的社会群体。可是,周先生的《我是城管》,却用他的践行充分展示了城管另一面。城管也有可爱可敬的一面,而且,读完周先生的这篇文章,掩卷,我竟还突然产生这种感觉——城管原来也是需要人们理解需要人们支持的一个弱势群体!
周亚鹰像是一位做火锅的高手,往里头投进了各种各样的调料,首先是辣,邓登铭的女儿、环卫所的工人、街边的“大侠”……这种辣,辣得让人睁不开眼,辣得读者后背丝丝缕缕地发凉,城管的无助,城管的不被理解,城管的委屈、城管的无奈,成了四川独有的那种尖椒,不但辣出了读者的汗,也让汗后的读者在心头突然一阵震撼,这种辣,不仅仅是舌蕾上那点味道的感觉,它更像从冰窖里挣扎出来的受冻者,经了这辣,终于暖和起来。
重庆火锅里的另一特色是麻。在《我是城管》这篇文章里,讲面子的人大代表、想在绿化带开口的政协委员、某某某某是我姐夫的嫂子的哥哥的小舅子的什么什么亲戚的领导……这些,则是亚鹰先生下得一大把花椒。这些形象,无法不让读者头皮发麻。城管是什么,是城市形象的守护者和创造者,既然有守护之说,那么,就一定会有一股或者多股破坏力量。在《我是城管》里,破坏城管的力量约略来自三股,一股是因为生活逼迫而不得不要想方设法与城管“作对”的摊贩,一股是城市意识不强的市民,另一股是权势支撑着的豪强。我觉得,破坏尤其大的是最后那股力量。
《我是城管》里,亚鹰先生对摊贩着笔不多,他将更多的篇幅留给了与那些有权有势的官商较量上,我想,这是亚鹰先生刻意而为。读完《我是城管》后,我曾有过一个猜测,猜测他所以会避轻就重来写官商,其实是一种暗示,暗示所以会有那许多无辜的摊贩们成了城管的丑恶形象的陪衬,其本质源于上层建筑的不作为甚至是腐败作用结果。城管没有权利让那些迫于生活而不得不充当起城市形象破坏者的角色改变什么,但城管又肩负着装靓城市的使命,所以,城管别无选择!相反,原本有能力使那些摊贩不再奔命街头的权势人物们,他们不但没有好好行使他们的权利,反而利用权势把自己的权势和金钱累积的越来越多,这种前提下,只会使城市形象破坏者的队伍越来越大——他们需要生活啊!
设若硬要从亚鹰先生这篇文章里挑出点问题,我觉得,那就是亚鹰先生的花椒过猛了,太麻,麻得我们舌头都厚了,于是,先前那股值得砸吧的麻味居然有点苦了,苦涩涩,在嘴里很不是滋味!可惜,读的人没法去诘责厨师的手艺,要怪,只能怪自己的舌蕾太于矫情而不能接受更重的味道。
无论如何,周亚鹰的这盆火锅都绝对的上品,作为散文,虽然洋洋十几万字,但读起来一点也不嫌烦嫌长,越读,还越兴奋,越觉着有回味,越觉得痛快。这种感觉,不正如火锅里的主料毛肚一般耐人回味么?
30、一只鹰飞翔的高度
——夜读周亚鹰长篇工作散文《我是城管》
陈剑
一看完今晚(2012年4月11晚)的焦点访谈《“城管打人”传闻的真相》,我马上给广丰县城管局周亚鹰局长发了个短信,大意是央视也在关注城管,从某种角度看也是在为城管的执法正名,故为他高兴。
若是看过网友“男妇联主任”在优酷网上传的名为《厦门城管暴力执法激起民愤》(2012年3月17日)的视频也许会对城管有很大误解,一段视频短时间内就引发近17万网友的点击!且视频被网友转到微博后,舆论几乎一边倒地指责城管执法“太过暴力”。但是这个事件是真是假呢?为此,央视焦点访谈的记者专程奔赴厦门,对事件真相展开了调查。
经过记者的调查了解和对当事人的采访,可以确定网上流传的视频称城管打人的说法并不能成立。而现场围观的群众所说的城管打人,是在没有看到城管整个执法过程下的一种猜测。
一次正常的城管执法检查,在围观群众的起哄、当事人的过激反应、网友不加分辨的传播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却演变成了一出城管、警察打人的闹剧。为此主持人张泉灵提醒人们,要维护一个正常的社会秩序,除了需要执法人员的文明执法,还需要网友少一些非理性的围观,公众多一些明辨是非的判断,这样才能共同净化我们的网络环境。
在网络谣言满天飞的当今,央视焦点访谈能为一段视频传闻寻求真相,让我感到高兴,尤其是为和城管有关的内容揭开其真相的面纱,让我由衷的开心!这也许和北京诸多媒体目前正在热播、热载的《我是城管》有关系吧?《散文选刊》(下半月)分别在三期里头条全文刊登《我是城管》及王宗仁、阿成等名家的评论文章,这就不能不让我联想到也许是这些文章对社会舆论有着正面的引导作用了吧,感谢亚鹰先生用手中的笔,既针砭了时事,又弘扬了主旋律。
《厦门城管暴力执法激起民愤》视频是一出不实的闹剧,无独有偶,在前段时间读亚鹰的《我是城管》也读到类似的内容,其第三十一节《她说城管打她,原来是她打了城管》也是类似一出有过之而无不及的闹剧。其中开篇写到:“邓登铭大队长来电,说江西电视台和江南都市报记者来到大队,说柴××举报我们打她,前来曝光……我还是不放心,觉得这年头真没道理可讲,由于城管的名声不好,只要城管与市民发生冲突,也不管谁是谁非,无论是官员还是百性,无论是民间还是媒体,无一例外地一边倒,城管就像极了那只可怜的过街老鼠,只有苦着脸挨指责垂着头挨臭骂的份……”幸好媒体记者采访到了真相后也说了实话:“她说城管打她,原来是她打了城管”。
看过长长的41节《我是城管》,深为亚鹰的为人和文章喝彩!任城管局长不到2年,好事实事做了几百件!当然人也得罪不少,但他从不遮遮掩掩,依然坦坦荡荡,文章大气磅礴,一如他的为人。
在人们对城管有着极大偏见的情况下,亚鹰先生理直气壮地站出来说:《我是城管》。他选材很好,第一次读到这标题就有令我想一直读下去的欲望,果真,一开卷,便放不下了!一气读完!感觉痛快淋漓,想必他书写时也是那么一气呵成的吧。
全国有成百上千的城管局长,他们也一样做了很多工作,可是,社会舆论却长时间地一边倒着!亚鹰看在眼里,也急在心里!他就不信这个邪!他要让自己的实际行动说话,也让自己手中的笔说话!
城管并非是流氓更不是什么“神狗”!城管也是有血有肉有素质的人呀!
虽然很多事似乎有些琐碎,但在他笔下依然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每件小事都体现了一个城管局长的真心爱心责任心!有时看着看着就会为他高兴,但同时也在替他捏把汗。他太写实!也许是做过记者的他职业习惯使然?也许是他的大爱情怀所致?
《我是城管》,以其务实的笔风,扎实的笔力,鲜活的事例,生动的情节,灵活的结构,翔实地记录了一个城管局长的工作。让读者从文中读出城管绝不仅仅只是管理小摊小贩,他们的工作涉及垃圾清理、绿化亮化、饮水排涝、菜场管理、河沟护栏、灯箱广告、娱乐休闲等等。可以说城市的方方面面都离不开他们的工作。只是干的工作越多,涉及的人群越广,受到人们的关注也就越多,因为这些都和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稍有疏忽或处理不当,就会撞上某些人利益的神经末梢,而引发怒怨。
所以,想做好一个尽职的城管还真不容易。
总之,依然为亚鹰高兴!能如此客观地反应当今城管的现状,除了他,还能有谁?《散文选刊》(下半月)如此重量级地推出《我是城管》,一方面是蒋建伟主编的慧眼识珠,另一方面,也看出作者和编者同样是极具社会责任感的热血男儿,都属于身体里钙质的流量特强的那种时代精英吧!更值得高兴的是,蒋建伟先生还以中国散文年会组委会主任我名义特地委托我们三清女子文学会为周亚鹰先生召开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本土文学作品研讨会,并发来热情洋溢的贺词,作为一位作协会员,也深为亚鹰君感到骄傲和自豪;作为一名读者,深为能读到如此情真意切的文章而兴奋;作为一个普通市民,又深为身边有如此尽心尽责的城管局长而高兴!
再次夜读他的这一组纪实性系列散文《我是城管》,从那朴实的词句中我读出了一片春意,此刻,夜色依然清宁,心中却似乎有无数小鸟在扑棱棱地飞,像一组组无法安放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忽然找着了轨迹,那么活力四射,异彩纷呈!
这些朴素的语言,用原生态的表述,把尘世的那些琐碎,修剪成干干净净的诗篇,能洗净人双眼,能涤荡去尘埃。城管的春天仿佛就那样在他的文字里破土而出!
我想国人应该会要改写一下对城管的偏见了吧。希望是哦。
读亚鹰的文章,不管文化散文、情感散文还是职场散文(或说是纪实散文)总会有启发,有收获。也期待能读到其更多更美的文章,并祝愿他在文字的天空中愈飞愈高!
31、亚鹰老弟
谢旭慧
认识周亚鹰是在二十年前。那是1993年秋,新生入学第一学期,因同事外出考察语言文字工作,有幸替他去周亚鹰班上代了一个多月的普通话语音训练课。为了熟悉了解新生情况,第一次课上我便设计了口语表达训练,话题是《我成长中的感人故事》,每人五分钟。记得第一个走上讲台的便是亚鹰,谈的是他贫寒的家境和苦难的童年。大方、自信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他的叙事演讲中,动情,感人,细节描绘精彩。五分钟过去了,十分钟过去了,亚鹰还在倾述。讲台下静悄悄的,女同学们早已红了眼睛,有的在悄悄拭泪。本该重点关注语音发声问题的我,不知何时眼里溢满了泪水,需不停地背转身去,才竭力抑制住失控的情绪。有真情,口语表达能力强,是这位大眼睛、细高个男孩给我留下的深刻第一印象。
但亚鹰成了我们家的常客不是因为我,而是因为我爱人。亚鹰大二那年,获得了上饶市委宣传部征文比赛一等奖,我爱人也是获奖者之一。两个爱好写作的人从此走到一块,惺惺相惜。那时候,亚鹰不仅是师院《流弦》杂志的主编,还是学校广播站的知名记者,在校级各种媒体中经常能看到或听到他写的新闻报道和优秀散文,作品也陆续被校外的报刊选录刊登。在课余时间他和我那同样喜欢思考问题、喜欢爬格子的爱人不谋而合。在18栋306我那简陋的家属宿舍里,在亚鹰住的杂乱不堪的学生宿舍,在校园僻静的林荫小道上,在学校后门醉仙小酒楼的餐桌旁,他们走到哪讨论到哪,坐到哪写到哪。那两年他俩合作发表了不少文章,其中印象最深的是《大学生请假为何越请越假》。这篇文章题目新颖,选题角度好,反映的问题普遍且突出,先后上了《上饶晚报》、《上饶日报》和《江西青年报》等报刊杂志,社会反响较大。他看问题视角独特,文笔精练老到。有思想,书面表达能力强,我对亚鹰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随着交往的不断深入,他和我爱人几乎到了无话不谈的地步。他恋爱受阻,心情苦闷,我爱人亲自陪他去见未来的岳母娘,做说客,给他壮胆、鼓劲。1996年,亚鹰毕业了,口才笔才俱佳的他开始在上饶日报社和广丰报社工作,不久便考上了广丰县文化局副局长一职。丈母娘那关就不用说了,早已到了“越看越喜欢”的地步。1998年12月12日,亚鹰结婚了。结婚那天,我爱人出差在外,特地电话嘱咐我一定要去参加婚礼。我带着年幼的儿子赶赴广丰,看到了西装革履的他和打扮得天仙般的新娘子,还有那装修一新的洋房,真是打心眼里为他高兴。后来他又换了好几个岗位,不时听到他升迁的消息,还经常收到“来做客”的邀请。毕业后有两次偶遇,让我对亚鹰又有新的认识。一次我们全家请客,同桌的还有以播新闻见长的现任上饶电视台副台长杨绍伟,亚鹰大学时的室友,绰号为“美半截”。好友相聚本该畅饮,可豪爽的亚鹰席间竟滴酒不沾,问他才知,那天他献了400CC血,医生嘱他一周内不可沾酒。听说这已是他N次献血了。“亚鹰心中有大爱”,我口里没说,心里早已充满敬意。再一次是在上海创办旅行社的大学同班同学来饶办事,亚鹰请大家K歌,请来了母系的老师。亚鹰的一首《神奇的九寨》,高亢、粗犷、激越,如他之真性情。只知道他能说会写,从没发现还擅长风月高歌。
和他见面是件愉快的事,可惜平日里俗务太多,见面的机会总是不多。但他每次到那东市居委会主任的大姐家来时,总会拐过来看看我们,因他大姐家就与我家隔一条小弄堂。每年过年,无论多忙,亚鹰都会亲自提着广丰特产来给我们拜年。吃着绵软香甜的广丰糖糕,燃放着轰响绚烂的五彩烟花,我们的心里总是充满浓浓的暖意和感动。其实,在我和我爱人的心里,此时的亚鹰早已不是什么学生,不是一般的普通朋友,而更像是我们可亲可爱的小老弟,一个能经常带给我们温暖和感动的亲人。
让我吃惊的是近几年不时收到亚鹰的作品,用“井喷”来形容他的创作状态一点也不为过。他曾先后送给我们厚厚的两本书:《红土地黄土地黑土地》和《流水人生》,还有他主编的《铜钹山》。好消息不断传来,《二姐》、《流水一日》、《浪漫镇巴人》等散文作品纷获大奖。在欣赏阅读他的作品时,心里总有个大大的问号,惊诧于他何以能挤出这么多时间,何以有如此大的能量,在如此繁杂的行政事务中创作出如此之多之优的文学作品?两年前被任命为城管局局长实在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总觉得一个文化气息挺浓的文人书生,怎会去这么一个没文化的单位。可两年后的今天,亚鹰在这个看似没文化的单位所成就的文化事业更是我们所始料未及的。《我是城管》以独特的视角,全新的文体样式,纯写实的表现手法,通过他这位“城管局长”的所见所闻所感,展示了城管人员鲜为人知的优良品质以及窘困的生活境遇,改变了人们对城管一直以来的偏见。“有胆量、有见地,敢于直面社会,直面人生,敢于说真话,说实话的好文章”,这是著名作者阿城对此文的评价。我觉得它更像是一篇优秀的报告文学,具有及时性、纪实性的新闻性特征,又具有形象化表达的文学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