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学习型班组的方法
学习型组织的内涵特点
人不可一日不学习,不学习则会落后,知识能够改变命运,未来因学习而灿烂。构建学习型组织是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不断提高核心力,才能在竞争中赢得主动,才能在新经济浪潮中获得优势。
近几年来,社会大力推广“学习型组织”,如今,“学习型组织”已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概念。政府官员也讲,公司经理也讲,几乎到处都能听到。关于学习型组织的基本概念,历来有多种表述。从理论源流看,阿吉里斯是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奠定者,圣吉是学习型组织实际运用的设计者。
还是在20世纪50年代,阿吉里斯就敏锐地感受到组织和个人的冲突。他的观点很独特,他认为,各种正式组织存在一个十分巨大的不足,就是它阻碍个人的成熟。个人的发展,总体趋势是从不成熟走向成熟,但组织却会把人阻断在不成熟状态。比如,人的成熟标志之一是独立,但组织总是培养人对它的依附性,或者说组织在某种意义上鼓励“弱智”。所以,要使个人和组织取得和谐,就必须对组织进行改造。自此之后,阿吉里斯开始寻找重新设计组织的出路,即从个性和组织的矛盾与冲突出发进行研究,提出了学习型组织的概念。
根据阿吉里斯的分析,学习型组织的宗旨,就是消除组织和个人之间的冲突,使人的发展与组织目标的实现完全吻合,使个人在组织中真正达到自我实现。到了20世纪90年代,麻省理工学院成立组织学习研究中心,彼得·圣吉的《第五项修炼》对学习型组织的实务进行了多方面的设计,其中,他在《第五项修炼》的开篇中指出:“这本书提出的构想与工具,就是要打破这个世界是由个别、不相关的力量所创造的幻觉。奠基于此,才能建立不断创新、进步的‘学习型组织’;在其中,大家得以不断突破自己的能力上限,创造真心向往的结果,培养全新、前瞻而开阔的思考方式,全力实现共同的抱负,以及不断一起学习如何共同学习。”在这段话中,彼得·圣吉将他所理解和创造的学习型组织核心诠释殆尽,这些学习型组织核心包括: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系统思考。
这些年来,专家学者们纷纷从不同视角对“学习型组织”的理论进行了描述,并形成了不同特色的观点。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台湾学者吴明烈对该理论进行的描述,他认为学习型组织的含义具有以下五大要素。
(1)是有效的学习途径与具体措施:在学习途径方面,能运用多样化的方法,协助组织成员从事有效的学习活动。
(2)是终生学习的习惯:当组织中的每个成员都养成终生学习的习惯时,学习型组织的规模于是形成。
(3)是激发个人生命潜能并提升人生价值。
(4)是形成良好的组织气候与组织文化:在学习过程中,增进成员相互间的交流,促使人与人、人与组织之间建立深厚的友谊,进而形成和谐的组织气候与组织文化。
(5)是促进组织顺应变迁与永续发展。
另外,还有上海学者张声雄的观点,他将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含义概括为六个方面:
(1)是拥有终生学习的理念与机制。
(2)是建立有多元回馈和开放的学习系统。
(3)是形成学习共享与互动的组织氛围。
(4)是具有实现共同愿景的不断增长的学习力。
(5)是工作学习化使成员活出生命意义。
(6)是学习工作化使组织不断创新发展。
学习型组织,就是指通过创造或培养弥漫于整个组织的学习氛围,充分发挥员工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而建立的一种有机的、柔性的、扁平化的、符合人性的、能持续发展的组织。这个概念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强调要营造一种浓郁的、开放的、自觉的学习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人人能够学习、想要学习、相互学习;二是通过学习能够调动和激发每个员工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三是通过学习和创造,打造一种与传说组织迥然不同的新型组织,进而实现组织的变革和发展。
在学习型组织中,学习力应该被着重强调。如果从树根理论的视角来分析,企业组织好比一棵大树,学习力就是大树的根,也就是企业的生命之根。一个企业在本质上是否有竞争力,不是看这个企业取得了多少成果,而是要看这个企业有多强的学习力,而企业学习力培育和形成的基础就存在于班组之中的每个员工。构建学习型班组是打造学习型企业的根基,是保持企业活力的动力支撑。众所周知,班组在企业中的地位与作用,突出体现在班组即是企业组织生产进行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员工日常生产、工作、学习的场所,又是企业进行专业管理和民主管理的结合部。
要想提高员工的素质,落脚点必然是班组建设整体水平的提升,学习型班组作为学习型组织的基本单元,应该达到以下八个目标要求:
(1)学习型班组是各种技术专长和业务专长人员的组合。
(2)班组内可以实现高度的人性化管理及自主管理。
(3)班组内具有柔性的规章和弹性的制度。
(4)班组成员拥有共同的理念和价值观。
(5)班组内形成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宽容的工作环境,特别是要形成互动共进的学习环境。
(6)成员之间充满和谐与信任,充分交流与沟通。
(7)班组成员有各具特色的创新思维与创造性才能。
(8)班组内工作与学习进程互相融合和互相促进,实现了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在长城开发科技公司刚成立的时候,精机加工部只是一个有12名技工,配备普通的一些机床,只能进行简单地粗加工设备的内部小工厂。公司80%以上的工装都要靠外协加工完成。当时这里也被人们称为“工房”,员工工作不积极,因此生产效益很低。1997年为了降低外加工费用,公司增强了加工中心慢走丝机高密度设备。计划两年内把外协加工率控制在10%以内,可是当设备运来后,大家都傻眼了,因为全车间没有一个人懂得数控加工。
精机加工部立即成立了攻关小组,共同探讨钻研一套成熟的慢走丝加工技术,大家一改往常的懒散作风,细心阅读说明书,认真参加供应商组织的培训,没日没夜地反复学习和实践,经过两个多月的奋战,大家终于摸索掌握了慢走丝加工技术。由于掌握了这种技术,生产效益飞速上升,到1999年,公司外增加费率被控制在10%之内,在掌握了先进技术的同时,公司开始推广内部客户服务。提出了“以客户为中心,打造精良产品,提供优质服务”的服务理念与班组愿景。并一直贯彻下来。
2003年,由于对技术的钻研和不断改进,对客户的关注和通力协作,使得原来的精机加工部工房,渐渐成长为一个深受大家喜爱的、能够做出比目前所有外协厂更精密可靠工装的加工中心,被内部客户评为服务质量第一名。
由于周围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身为其中的一员或者一个小组,必须不断学习、不断自我超越以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和组织发展的需要。不然,你就要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案例中精机加工部小组成功地实现了自我突破,满足公司发展的需要。
公司刚刚建立的时候,工房只是一个自我定位不高的小组,只承担一些简单的加工工作,员工没有意识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当面对不会使用“数控加工中心”类设备的时候,小组成员意识到学习的必要与重要了,接受挑战,做到了从一人学习到团队学习。
个人学习和成长的重要阻力不是能力,而是固化的心智模式,即个人或一个特定组织固有的看待周围世界的思考习惯。如精机加工部小组有“关起门也可以做好产品”的想法,以及不与客户交流的习惯,阻碍了小组成员向客户学习,提高自己的机会。
2.遵循创建学习型班组的原则
创建学习型班组,其本质就是要提高员工个人和团队学习知识的能力、运用知识的能力以及自主管理的能力,造就一些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为企业解决、克服各种困难贡献才智,以推动企业持续的发展。因此,在构建学习型班组时,一定要遵循以下原则:
系统思考的原则
系统用通俗的话来讲,就是指你所感觉到的整体。它的抽象意义是指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彼得·圣吉说:“系统思考——思考及形容、了解行为系统之间相互关系的方式。”系统思考是五项修炼的核心技术,是由片断看见整体的一项修炼,它是一个架构,能让我们看见相互联系而非单一的事件,看见渐渐变化的形态而非一闪即逝的一幕。
较长时间内,我们被灌输了太多的固守本职的观念,这些观念如“干一行、爱一行,像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等如此牢固,以至于人们更愿意埋头干好自己的事,“只管扫净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相当数量的人甚至认为自己对于整体只有很小或毫无影响力,他们往往在自己的岗位上埋头苦干,只把自己的责任局限于本职范围之内。考虑问题,制定政策,往往容易从局部出发,不顾全局。这样的例子在我们身边也并不鲜见,例如,国内常见的地方保护、行业壁垒、部门利益给全局带来的危害均属局限思考的产物。
在学习型班组创建过程中坚持系统思考的原则,应着重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1)把创建工作看做是一个整体来全面思考,认识到学习型班组创建与班组日常管理并不矛盾,而是一个有机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2)要将创建工作作为一个过程来系统地考察。
(3)要通过系统分析、系统思考,充分了解客户。企业对班组的要求是:看到当前班组工作的差距,找到改进班组工作的方法,确订创建的切入点,制定创建计划,精心组织实施。
共性与个性相统一的原则
班组是企业最基层的组织,班组与班组之间有着共同的属性,即班组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培养高素质员工队伍、建设精神文明的基本阵地,在创建实际中,又遵循着相同的理论体系。因此,学习型班组创建工作的开展应当有规律可循,这就是创建工作的共性。
当然,它们之间也存在着某种不同,例如在生产经营活动方面,人员的技术要求、专业背景等又都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区别,形成不同的特点。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在创建学习型班组的过程中,不同班组在任务目标、阶段重点、具体操作方法上的不同,这是创建工作的个性。创建学习型班组,就要将两者兼而有之,既要符合共性的要求,又要体现特色、体现个性的差异。
实践性原则
由于学习型组织理论本身就是关于实践的学问,因此,在开展创建工作时,既要学习和理解理论,更要强调积极地投身创建的实践,从实践中求得对学习型组织理论以及学习型班组创建的正确认识,从而总结、掌握规律,以便指导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