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看完前面几课,已经可以自行修炼“理财大法”了,然而,如要将所学所得传给子女,令子女也懂得理财,关键在于有否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一、不问回报的付出:伟大的爱
帮助别人是人的天性,对不认识的人,尚且不问回报地付出,那么,父母和子女之间,是否也存在着这种不问回报的付出呢?
我有一位做老师的朋友,父母是平民百姓,在他高中时已离异,父亲一去不返多年,最近回港与儿子见面,交谈间父亲吸了多口烟,儿子关心地问他何时染上烟瘾。父亲告诉他其实在婚前已吸烟,只因为要做个“好榜样”,从来不在儿子面前吸烟。儿子听罢,十分感动。
然而,很多家长明知自己的消费模式有问题却依然故我,喜欢凡事用钱解决问题,又或者盲目地在股票市场投资,然后在子女面前侃侃而谈等……
你是否愿意为了子女树立良好榜样而做出一些改变呢?例如,和子女一起做消费记录,又或者早十分钟起床,以换取和子女独处的时间?
二、复息效应:建立亲子关系,愈早开始愈好
小孩子是很聪明的,他们年纪很少时(即使是小于1岁的婴孩)已能分辨哪一个照顾他起居饮食,哪一个是玩伴,哪一个可以撒娇,所以家长们应当从孩子还是婴孩时便开始建立关系。
曾经见过一些家庭,父母为了工作,把孩子交给家中长辈或家佣照顾,以致亲子之间关系疏离,日后父母即使用双倍努力,也补偿不了错失了的时光。
三、先求知,后投资:用心了解你的子女
各位家长,你是否了解子女的喜好?你是否知道子女的需要?当子女要求买一些东西时,有没有单纯因为价钱贵而否定了子女的要求?又有没有因为不用花太多钱而买下很多不必要的东西给子女?有没有时常以金钱鼓励子女,又或者以扣零用钱作为阻吓的手段?
当子女的行为出现问题时,很多家长都会失去耐性,没有先花时间了解问题所在,便指责子女。例如,子女读书成绩不好,一些家长的反应会是:“都叫你勤奋点读书啦!”“你几时才生性!”“为何你这样懒!”……
无论子女遇到什么问题,切记好好控制自己的情绪,谩骂可以帮助发泄怒火,但无助解决问题,而且绝对是破坏关系的行为。
当问题发生时,请耐心聆听子女的心声,然后与子女站在同一阵线,面对挑战。这时父母的立场是“我们”可以怎样怎样,而不是“你”应该怎样怎样。
另一句极之有用的话是:“我可以怎样帮到你?”
以下是一个例子:当子女学业成绩不好时,家长可以告诉子女(以无比爱心和忍耐配以平静的心情,请自行演绎),对他的成绩感到失望,但希望日后的成绩可以改善:“你觉得我们可以做什么能够使你下次的成绩好些?”
四、平均成本法:有纪律地持之以恒
平均成本法可以有效地减低投资风险,进而在反复向上的投资环境中获利,而平均成本法最大的作用是帮助我们养成有纪律地投资的习惯。
建立亲子关系,亦需要运用平均成本法的概念,在关系好的时候,要投入“亲子时间”;在关系紧张的时候,更要投入更多“亲子时间”,并持之以恒地让子女感受到家长的关怀。
五、Latte effect:善用时间
投资创富,成本是金钱;而投资在亲子关系的就是“亲子时间”。投放在子女身上的“亲子时间”愈多,收效愈大。
有些家长以为放假时一家出外旅游,便是付出了“时间”。大家有没有碰过这些场面:假日在酒店,一家人饮茶,父亲看报纸,母亲看周刊,子女独自或各自打游戏机,一餐茶饮完了,大家没说过一句话。“亲子时间”不单指亲子间共处的时间,而是用于彼此关怀、互相沟通的时间。
亲子时间,贵精不贵多,只要用心安排,以下这些时间都会变成宝贵的“亲子时间”。
◎每天等校车时的5~10分钟,或提早5~10分钟去等校车
◎睡前5~10分钟的故事时间。
◎每星期一次超市购物乐。
◎一起吃饭,但切记要关上电视。
◎协议一段亲子时间(或独处时间)。
◎每星期一次饮茶,切记不要看报纸。
Tips
一起吃饭时,切记要关上电视
如把电视剧录下来,待饭后再一起看,可减去广告时间,每1小时的电视剧只需约45分钟。
如能把握以上的时间,跟子女讨论时事或一些他们喜欢的话题,或者可以说说名人故事、成语故事、《心灵鸡汤》,还有这本书提供的所有故事,如有宗教信仰,一起祈祷也可以,但切忌“审问”子女的过失或私隐。
如果想带出一些道理,可说别人的故事;如果想了解子女的生活,叫子女分享他们的故事。不过,其实谈话内容不是最重要,最重要的是和子女养成一个在愉快气氛之下交流的习惯,到时,便无话不可说了。
六、分散投资:多方面沟通
亲子理财教育最需要沟通。很多家长的“沟通”是“你听我说”。后来有关的电视宣传片出现后,进了一步,除了“你听我说”之外,多了“我听你说”,这算是稍为完整的沟通。但最理想的沟通,应该要再加上“我知道你明白我说了什么”和“你知道我明白你说了什么”。能够彼此了解,自能互相尊重。家长的言行,自然会成为子女学习的榜样。
道理说了一大堆,如何运用,在乎一心。最后,和大家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
朋友的孩子今年中学三年级,常抱怨香港的教育环境不适合他,使他读书很辛苦,他要求父亲让他在中四开始到英国继续学业。朋友的家庭状况不算差,但也不是那种随时可以拿出一百几十万的人。为了应付孩子的要求,他正考虑提取人寿保险单的现金价值。倾谈间,得知他的孩子并不知道父亲正为筹措学费四处张罗,我便建议他不妨跟孩子“讲钱”。
当孩子知道父亲正为自己的学费烦恼时,他便立即决定:“我明白了,那么我考好会考后再去英国吧。”
“你不是说在香港读书很辛苦吗?”
“不用担心,你的儿子很聪明,我有办法应付的。”
自此,孩子比从前更积极读书。父母不再为子女读书操心,孩子亦明白了父母的心意,感情自然更进一步。
“讲钱”,的确可以得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