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21800000009

第9章 腧穴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气血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腧”与“俞”、“输”义通,有转输的含义;“穴”是孔隙的含义。在历代文献中,腧穴有“砭灸处”、“节”、“会”、“骨空”、“气穴”、“气府”、“孔穴”、“穴道”、“穴位”等不同名称。共361穴,分为十四经穴、奇穴和阿是穴,具有近治作用、远治作用和特殊作用。

一、定位方法

(一)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

体表解剖标志定位法,是以人体解剖学的各种体表标志为依据来确定腧穴位置的方法,也称自然标志定位法。可分为固定标志和活动标志两种。

1.固定标志指不受人体活动影响而固定不移的标志,即各部由骨节和肌肉所形成的凸起或凹陷、五官轮廓、发际、指(趾)甲、乳头、肚脐等。如腓骨小头前下方1寸定阳陵泉;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定三阴交;眉头定攒竹;脐中旁开2寸定天枢等。

2.活动标志指需要采取相应的活动姿势才会出现的标志,即各部的关节、肌肉、肌腱、皮肤随着活动而出现的空隙、凹陷、皱纹等。如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听宫;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当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取颊车;屈肘,在肘横纹外侧端凹陷处取曲池等。

(二)骨度折量定位法

骨度折量定位法,是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的长度和宽度,定出分寸,用于腧穴定位的方法,又称“骨度分寸定位法”。即以《灵枢·骨度》规定的人体各部的分寸为基础,结合历代学者创用的折量分寸(将设定的两骨节点或皮肤横纹之间的长度折量为等分,每1等分即为1寸,10等分为1尺)作为定位的依据。不论男女、老少、高矮、胖瘦,均可按这一标准在其自身测量。常用的骨度折量寸。

(三)指寸定位法

指寸定位法,是指依据患者本人手指所规定的分寸来量取腧穴的定位方法,又称“手指同身寸取穴法”,常用的有以下3种。

1.中指同身寸以患者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拇、中指屈曲成环形)之间的距离作为1寸。

2.拇指同身寸以患者拇指的指间关节的宽度作为1寸。

3.指同身寸(又名一夫法)是令患者将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标准,其四指的宽度作为3寸。

二、十四经穴

(一)手太阴肺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②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③通过横膈,属于肺脏;④从肺系横行出来,向下沿上臂内侧;⑤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⑥进入寸口,经过手掌大鱼际边缘,出拇指桡侧端;⑦手腕后方的支脉,从列缺处分出,沿着臂侧走向食指的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少气不足以息,咳血,伤风,胸部胀满,咽喉肿痛,缺盆部及手臂内侧前缘痛,肩背部寒冷、疼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喉、胸、肺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

1.中府

“定位”在胸壁之外上部,平第一肋间隙,距胸骨正中线6寸,仰卧取穴。

“主治”①肺部病证:咳嗽,气喘,胸中烦满,胸痛等。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

2.云门

“定位”距胸骨中线旁开6寸,当锁骨外端下方,凹陷中取穴。

“主治”①咳嗽,气喘,胸痛,胸中烦热。②肩背痛。

“操作”向外斜刺0.5~0.8寸。

3.尺泽

“定位”微屈肘,在肘横纹上,肱二头肌腱的桡侧缘。

“主治”①肺系实热病证:咳嗽,气喘,咯血,潮热,咽喉肿痛,舌干、胸部胀满。②肘臂挛痛。③急症:急性吐泻,小儿惊风,中暑等。

“操作”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

4.孔最

“定位”在尺泽与太渊的联线上,距太渊7寸。伸臂仰掌取穴。

“主治”①肺系病证: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失音,热病无汗,头痛。②肘臂挛痛。③咯血。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5.列缺

“定位”在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侧掌取穴。简便取法,两手虎口相交,一手食指压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端到达的凹陷中是穴。

“主治”①肺系病:咳嗽,气喘,咽喉痛。②头项病:牙痛,半身不遂,口眼歪斜,偏正头痛,项强,惊痫。③掌中热。

“操作”向肘部斜刺0.5~0.8寸。

6.太渊

“定位”仰掌,腕横纹上于桡动脉桡侧陷中取穴。

“主治”①肺系病:咳嗽,气喘,咳血,呕血,烦满,胸背痛。②经脉所过病:喉痹,缺盆中痛,手腕无力疼痛,掌中热。③无脉症。

“操作”避开桡动脉直刺0.3~0.5寸;可灸。

7.鱼际

“定位”仰掌,在第一掌指关节后,掌骨中点,赤白肉际处取穴。

“主治”①肺系热性病:咳嗽,咳血,失喑,喉痹,咽干,身热。②所过病:肘挛,掌心热。③小儿疳积。

“操作”直刺0.5~0.8寸;治小儿疳积用割治法。

8.少商

“定位”在拇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①肺系实热证:喉痹,咳嗽,气喘,鼻衄,心下满,热病。②急救:中风昏迷,癫,狂,中暑呕吐,小儿惊风。③局部病:指腕挛急。

“操作”浅刺0.1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二)手阳明大肠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食指末端,沿着食指桡侧缘向上;②通过第一、第二掌骨之间,进入两筋(拇长伸肌腱和拇短伸肌腱)之间;③沿前臂桡侧,进入肘外侧;④再沿上臂外侧前缘,上走肩端;⑤沿肩峰前缘,向上交会到第七颈椎棘突下;⑥再向前下行到锁骨上窝,络于肺,通过膈肌,属于大肠;⑦颈部支脉,从锁骨上窝分出,上行颈部,通过面颊,进入下齿中,回绕至上唇,交叉于人中,左脉向右,右脉向左,上行挟着鼻孔到鼻翼两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⑧大肠经之腑气下合于足阳明胃经之上巨虚。

主要病候:腹痛,肠鸣,泄泻,便秘,痢疾,咽喉肿痛,鼻流清涕或出血,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疼痛,热肿或寒冷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面,五官,咽喉病,热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个穴位。

1.商阳

“定位”在食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①五官疾病;②急证。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合谷

“定位”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约当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取穴。

“主治”五官病;外感病;妇产科病。

“操作”患者手呈半握拳状,直刺0.5~1寸。孕妇不宜针。

3.曲池

“定位”屈肘,在肘横纹桡侧端凹陷处取穴。约当尺泽(手太阴肺经)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之中点。

“主治”胃肠病;神志病;头面五官病热病;皮肤、外科病;上肢病;高血压。

“操作”直刺0.5~1寸。

4.肩髃

“定位”在肩峰前下方,当肩峰与肱骨大结节之间取穴。上臂平举时,肩部出现两个凹陷,前方的凹陷(约当三角肌上部中央)就是此穴。

“主治”上肢病;瘾疹。

“操作”直刺或向下斜刺0.8~1.5寸。

5.迎香

“定位”鼻翼外缘中点旁开,当鼻唇沟中取穴。

“主治”口鼻局部病;胆道蛔虫症。

“操作”略向内上方斜刺或平刺0.3~0.5寸。

(三)足阳明胃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鼻翼旁,上行到鼻根部;②与旁侧足太阳经交会;③向下沿着鼻柱外侧;④进入上齿龈内,回出环绕口唇,向下交会于颏唇沟处,再向后沿着口腮后下方;⑤出于下颌大迎处,沿着下颌角上行耳前,经过颧弓,沿着发际到达前额;⑥颈部支脉,从大迎前下走人迎,沿着喉咙,进入锁骨上窝部;⑦向下通过横膈,属于胃,络于脾;⑧胸腹部直行的脉,从锁骨上窝向下,经乳头向下挟脐旁,进入少腹两侧气冲;⑨胃下口的支脉,沿着腹里向下到气冲会合;⑩再由此下行经大腿前侧直抵伏兔部;[11]下至膝盖,沿胫骨外侧前缘,下经足跗,进入第二足趾外侧端;[12]小腿部的支脉,从膝下三寸处分出,进入足中趾外侧;[13]足部支脉,从跗上分出,进入足大趾内侧端,与足太阴脾经相接。

主要病候: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热病,发狂,以及本经循行部位的疼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胃肠病,头面、目、鼻、口齿痛,神志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个穴位。

1.承泣

“定位”正坐,两目正视,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取穴。

“主治”目疾;中风口歪。

“操作”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2.地仓

“定位”巨髎之下与口角水平的交界点,约口角旁0.4寸取穴。

“主治”口面局部病。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可向颊车透刺。

3.颊车

“定位”开口取穴,在下颌角前上方1横指凹陷中。上下齿咬紧时,在隆起的咬肌高点处。

“主治”口齿面等局部病。

“操作”直刺0.3~0.5寸,或平刺0.5~1寸。可向地仓透刺。

4.头维

“定位”额角发际上0.5寸,头正中线(神庭穴)旁开4.5寸。

“主治”头目疾。

“操作”平刺0.5~1寸。

5.乳根

“定位”在第5肋间隙,当乳头直下,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乳疾,胸肺疾患。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

6.天枢

“定位”仰卧,在脐中——神阙穴(任脉)旁开2寸取穴。

“主治”胃肠病;妇科病。

“操作”直刺1~1.5寸。

7.梁丘

“定位”屈膝,在髂前上棘与髌骨外上缘连线上,髌骨外上缘上2寸。

“主治”胃病;下肢病;乳疾。

“操作”直刺1~1.2寸。

8.足三里

“定位”在犊鼻下3寸,胫骨前脊外侧1横指,当胫骨前肌上,屈膝或平卧取穴。

“主治”胃肠病;下肢病;神志病;外科病;虚损强壮穴。

“操作”直刺1~2寸,强壮多温灸。

9.丰隆

“定位”外踝尖上8寸,条口穴外1寸,胫骨前嵴外2横指(中指)处。

“主治”头疾、神志、痰症、下肢、胃肠。

“操作”直刺1~1.5寸。

10.解溪

“定位”足背踝关节横纹中央凹陷处,当拇长伸肌腱与趾长伸肌腱之间。

“主治”下肢、头疾、神志、肠胃。

“操作”直刺0.5~1寸。

11.历兑

“定位”第2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五官病、热病、神志。

“操作”浅刺0.1寸。

(四)足太阴脾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末端,沿着大趾内侧赤白肉际;②经过大趾本节后的第一跖趾关节后面,上行至内踝前边;③再上小腿内侧;④沿胫骨后交出足厥阴经的前面;⑤经膝股部内侧前缘进入腹部;⑥属于脾,络于胃;⑦通过横膈上行;⑧挟食管两旁,连系舌根,散布于舌下;⑨腹部支脉,从胃部分出,上过横膈,流注于心中,与手少阴心经相接。

主要病候:胃脘痛,食则呕,嗳气,腹胀便溏,黄疸,身重无力,舌根强痛,下肢内侧肿胀、厥冷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脾胃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隐白,止于大包,左右各21个穴位。

1.隐白

“定位”在足大趾内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脾胃病(腹胀暴泄、各种出血症);妇科病(月经过多、崩漏等);神志病(癫狂、多梦、惊风)。

“操作”浅刺0.1寸。

2.公孙

“定位”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l寸。于第一跖骨基底前下缘,赤白肉际处取穴,距太白l寸。

“主治”脾胃病;神志病;奔豚气。

“操作”直刺0.6~1.2寸。

3.三阴交

“定位”于内踝高点上3寸,胫骨内后缘取穴。

“主治”脾胃虚弱证;妇科病;生殖病;心血管病;下肢病;阴虚诸证。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禁针。

4.阴陵泉

“定位”在胫骨内侧髁下缘凹陷处取穴。

“主治”脾不运化水湿病证;膝痛。

“操作”直刺1~2寸。

5.血海

“定位”屈膝,在髌骨内上缘上2寸,当股四头肌内侧头的隆起处取穴。

“主治”妇科病;血热性皮肤病。

“操作”直刺1~1.5寸。

(五)手少阴心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心中,出属心系;②向下通过横膈,联络小肠;③上行支脉,从心系向上,沿咽喉至目系;④其直行主干,从心系上行至肺;⑤再向下浅出腋下;⑥沿上臂内侧后缘到达肘窝,沿前臂内侧后缘至掌后腕豆骨部;⑦进入掌内,沿小指桡侧至末端,与手太阳小肠经相接。

主要病候:心痛,咽干,口渴,目黄,胁痛,上臂内侧痛,手心发热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极泉,止于少冲,左右各9个穴位。

1.极泉

“定位”上臂外展,在腋窝正中,腋动脉跳动处。

“主治”心疾;肩臂痛;腋臭;上肢针麻穴。

“操作”避开腋动脉,直刺或斜刺0.3~0.5寸。

2.少海

“定位”屈肘,当肘横纹内侧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的中点处取穴。

“主治”心病;神志病;肘臂腋项部痛;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3.通里

“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挠侧缘,腕横纹上1寸。

“主治”心病(心悸怔忡等);腕臂痛;咽部病(舌强不语,暴喑)。

“操作”直刺0.3~0.5寸,不宜深刺,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留针时,不可作屈腕动作。

4.神门

“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

“主治”心胸病;神志病;高血压。

“操作”直刺0.3~0.5寸。

5.少冲

“定位”在小指桡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心胸病(心悸、心胸痛),神志病(中风、昏迷等),热病。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六)手太阳小肠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手小指外侧端,沿着手背尺侧至腕部;②出于尺骨茎突,直上沿着前臂外侧后缘;③经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沿上臂外侧后缘;④出于肩关节,绕行肩胛部,交会于肩上;⑤向下进入锁骨上窝,联络心脏,沿着食管,通过横膈,到达胃部,属于小肠;⑥颈部支脉,从缺盆上行,沿着颈部,上经面颊至目外眦,弯向后进入耳中;⑦面颊部支脉,从面颊部分出,上向颧骨抵于鼻旁,至目内眦,与足太阳膀胱经相接。⑧小肠经之腑气下合于足阳明胃经之下巨虚。

主要病候: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少泽,止于听宫,左右各19个穴位。

1.少泽

“定位”在小指尺侧,去指甲角0.1寸许取穴。

“主治”头面五官病;急、热证;乳疾。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孕妇慎用。

2.后溪

“定位”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握拳时指关节后的横纹头处。

“主治”头面疾(耳聋目赤等);热病(疟疾);神志病(癫狂);局部痛。

“操作”直刺0.5~1寸。治手指挛痛可透刺合谷穴。

3.小海

“定位”屈肘,当尺骨鹰嘴与肱骨内上髁之间凹陷处取穴。

“主治”神志病;癫痫;肘臂痛麻。

“操作”直刺0.3~0.5寸。

4.天宗

“定位”正坐,在冈下窝中,约在肩胛冈下缘与肩胛下角之间的上l/3折点处取穴,上与秉风直对。

“主治”肩局部病;气喘。

“操作”直刺或斜刺0.5~1寸,遇阻力不可强行进针。

5.听宫

“定位”在耳屏与下颌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穴。

“主治”耳疾;齿痛。

“操作”张口,直刺1~1.5寸。留针时应保持一定的张口姿势。

(七)足太阳膀胱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目内眦;②上额交会于巅顶;③头顶部的支脉;④从头顶分出到耳上方;⑤巅顶部直行的脉,从头顶入里联络于脑,回出项部分开下行;⑥一支沿着肩胛部内侧;⑦挟着脊柱;⑧到达腰部;⑨从脊柱旁肌肉进入体腔;⑩联络肾脏;[11]属于膀胱;[12]腰部的支脉,向下通过臀部;[13]进入腘窝中;[14]后项的另一支脉,通过肩胛骨内缘直下;[15]经过臀部下行;[16]沿着大腿后外侧;[17]与腰部下来的支脉会合于腘窝中;[18]由此向下通过腓肠肌;[19]出于外踝的后面;[20]沿着第五跖骨粗隆;[21]至小趾外侧端,与足少阴肾经相接。

主要病候:小便不通,遗尿,癫狂,疟疾,目痛,迎风流泪,鼻塞,鼻衄,头痛,项背腰臀部以及下肢后侧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头、目、项、背、腰、下肢部病证以及神志病,背部第一侧线的背俞穴及第二侧线相平的腧穴,主治与其相关的脏腑及组织器官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睛明,止于至阴,左右各67个穴位。

1.睛明

“定位”目内眦角稍内上方凹陷处。

“主治”目疾;急性腰扭伤、坐骨神经痛;心动过速。

“操作”闭目,轻推眼球向外侧固定,缓慢进针,紧靠眶缘直刺0.5~1寸,遇阻力不强进针。不捻转不提插,出针后按压针孔,以防出血。禁灸。

2.大杼

“定位”第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咳嗽;项背痛证。

“操作”斜刺0.5~0.8寸。(本经背部诸穴不宜深刺,以免伤及内部重要脏器。)

3.风门

“定位”第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外感病;胸部项部痛证。

“操作”斜刺0.5~0.8寸。

4.肺俞

“定位”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肺疾;骨蒸潮热;盗汗等阴虚病证。

“操作”斜刺0.5~0.8寸。

5.心俞

“定位”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心及神志病证;胸肺疾;盗汗遗精等阴虚证。

“操作”斜刺0.5~0.8寸。

6.膈俞

“定位”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上逆证(呕吐,呃逆,气喘,吐血等);阴虚及贫血证;皮肤病(瘾疹,瘙痒)。

“操作”斜刺0.5~0.8寸。

7.肝俞

“定位”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肝胆病;目疾;癫狂痫;脊背病。

“操作”斜刺0.5~0.8寸。

8.胆俞

“定位”第10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肝胆病;肺痨潮热。

“操作”斜刺0.5~0.8寸。

9.脾俞

“定位”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脾胃肠腑病;背痛证。

“操作”斜刺0.5~0.8寸。

10.胃俞

“定位”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疾。

“操作”斜刺0.5~0.8寸。

11.肾俞

“定位”第2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肾虚病;妇科病。

“操作”直刺0.5~1寸。

12.大肠俞

“定位”第4腰椎棘突下,旁开1.5寸。

“主治”胃肠病证。

“操作”直刺0.8~1.2寸。

13.次髎

“定位”第2骶后孔中,约当髂后上棘下与后正中线之间。

“主治”妇科病;男子遗精疝气;腰骶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1~1.5寸。

14.委中

“定位”当腘窝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间,俯卧屈膝取穴。

“主治”腰下肢痛证;膀胱病;胃肠病;丹毒。

“操作”直刺1~1.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腘静脉出血。手法宜轻缓,以免伤及血管和神经。

15.承山

“定位”腓肠肌两肌腹之间凹陷的顶端处,约在委中与昆仑穴之间中点。

“主治”腰腿痛证;后阴病。

“操作”直刺1~2寸。不宜作过强的刺激,以免引起腓肠肌痉挛。

16.昆仑

“定位”外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

“主治”头项腰足痛证;癫痫;滞产。

“操作”直刺0.5~0.8寸,孕妇禁用,经期慎用。

17.申脉

“定位”外踝直下凹陷中。

“主治”腰腿痛证;神志病;头疾。

“操作”直刺0.3~0.5寸。

18.至阴

“定位”足小趾外侧趾甲跟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胎位不正,滞产。

“操作”浅刺0.1寸,胎位不正用灸法。

(八)足少阴肾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足小趾之下,斜向足心;②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后,分支进入足跟;③再向上行于小腿内侧;④出腘窝内侧;⑤向上行大腿内后缘;⑥通向脊柱,属于肾脏,联络膀胱。(腧穴通路:还出于前,浅出腹前,上行经腹、胸部,终止于锁骨下缘);⑦肾脏部直行的经脉,从肾向上,通过肝和横膈,进入肺中;⑧沿喉咙挟舌根旁;⑨肺部支脉,从肺部出来,联络心脏,流注于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接。

主要病候:咳嗽,气喘,舌干,咽喉肿痛,水肿,大便秘结,泄泻,腰痛,脊股内后侧痛,痿弱无力,足心热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妇科,前阴病,肾、肺、咽喉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涌泉,止于俞府,左右各27个穴位。

1.涌泉

“定位”足趾跖屈时,约当足底(去趾)前1/3凹陷处。

“主治”急证及神志病;头部病;肺系病;二便疾病;局

部病;奔豚气。

“操作”直刺5~0.8寸。头部疾用灸或药物贴敷。

2.太溪

“定位”内踝高点与跟腱后缘连线的中点凹陷处。

“主治”肾虚证(阴虚性五官病);胸肺病;月经不调;腰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0.5~0.8寸。

3.照海

“定位”内踝高点正下缘凹陷处。

“主治”肾膀胱病;五官热病;神志病;妇科病。

“操作”直刺0.5~0.8寸。

4.阴谷

“定位”屈膝,腘窝内侧,和委中相平,在半腱肌腱和半膜肌腱之间。

“主治”癫狂;肾虚泌尿生殖系病;月经不调;膝股内侧痛。

“操作”直刺1~1.5寸。

5.肓俞

“定位”脐旁0.5寸。

“主治”胃肠病;月经不调;疝气。

“操作”直刺1~1.5寸。

(九)手厥阴心包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②向下通过横膈;③从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④胸中支脉;⑤沿着胸内出于胁部;⑥当腋下3寸处向上到腋下;⑦沿上臂内侧;⑧行于手太阴和手少阴之间;⑨进入肘窝中,向下行于前臂两筋之间;⑩进入掌中;[11]沿着中指到指端;[12]掌中支脉,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到指端,与少阳三焦经相接。

主要病候: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掌心发热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天池,止于中冲,左右各9个穴位。

1.曲泽

“定位”肘微屈,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尺侧缘。

“主治”心系病;胃疾;暑热病;肘臂痛证。

“操作”直刺1~1.5寸或刺出血。

2.间使

“定位”腕横纹上3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疾;胃病;癫狂痫;疟疾。

“操作”直刺0.5~1寸。

3.内关

“定位”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主治”心疾;胃疾;神志病;眩晕症;肘臂痛证。

“操作”直刺0.5~1寸。

4.劳宫

“定位”掌心横纹中,第2、3掌骨中间。简便取穴法:握拳,中指尖下是穴。

“主治”心神志病;胃火;鹅掌风;急症(中风昏迷,中暑)。

“操作”直刺0.3~0.5寸。

5.中冲

“定位”中指尖端的中央。

“主治”急症(中风昏迷,舌强不语,中暑,小儿惊风等)。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十)手少阳三焦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无名指末端;②向上出于第四、五掌骨间;③沿着腕臂上行;④前臂外侧;⑤桡骨尺骨之间;⑥通过肘;⑦上肩;⑧沿上臂外侧上达颈部,交出足少阳胆经的后面;⑨向前进入锁骨上窝;⑩分布于膻中,联络心包;[11]向下通过横膈,从胸至腹,属于上、中、下三焦;[12]胸中的支脉,从膻中向上;[13]出于锁骨上窝;[14]上走颈外侧;[15]沿耳后直上;[16]出于耳上方;[17]再屈曲向下至面颊,到达眶下部;[18]耳部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交叉于面颊部;[19]到达目外眦,与足少阳相接。

主要病候:腹胀,水肿,遗尿,小便不利,耳聋,耳鸣,咽喉肿痛,目赤肿痛,颊肿,耳后、肩臂肘部外侧疼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耳、目、胸胁、咽喉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关冲,止于丝竹空,左右各23个穴位。

1.关冲

“定位”无名指尺侧指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中暑。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2.中渚

“定位”手背,第4、5掌骨小头后缘之间凹陷中,当液门穴后1寸。

“主治”头面五官疾;热病;肩背肘臂手痛证。

“操作”直刺0.3~0.5寸。

3.外关

“定位”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头面五官病;热病;瘰疬;胁肋痛;上肢痿痹不遂。

“操作”直刺0.5~1寸。

4.支沟

“定位”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正中间。

“主治”五官病;热病;瘰疬;胁肋痛;便秘。

“操作”直刺0.5~1寸。

5.肩髎

“定位”肩峰后下方,上臂外展时,当肩髃穴后寸许凹陷中。

“主治”肩局部痛证。

“操作”直刺1~1.5寸。

6.翳风

“定位”乳突前下方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中。

“主治”耳疾;面口疾;瘰疬。

“操作”直刺0.5~1寸。

7.耳门

“定位”耳屏上切迹前,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凹陷处。

“主治”耳疾;齿疾。

“操作”微张口,直刺0.5~1寸。

8.丝竹空

“定位”眉梢凹陷处。

“主治”头目疾;齿疾;癫痫。

“操作”平刺0.3~0.5寸。

(十一)足少阳胆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目外眦;②向上到头角;③再下行到耳后;④沿着颈旁行于手少阳经的前面;⑤到肩上退后,交出手少阳经的后面,向下进入锁骨上窝;⑥耳部的支脉;⑦从耳后进入耳中;⑧出走耳前;⑨到目外眦后方;⑩目部的支脉,从目外眦处分出,下走大迎;[11]会合于手少阳经到达目眶下;[12]下行经颊车到颈部;[13]与前脉会合于锁骨上窝;[14]然后向下进入胸中;[15]通过横膈,络于肝,属于胆;[16]沿着胁里;[17]出于少腹两侧腹股沟动脉部;[18]经过外阴部毛际;[19]横向进入髋关节部;[20]缺盆部直行的脉;[21]从锁骨上窝下行腋部;[22]沿着侧胸部;[23]经过季胁;[24]向下会合前脉于髋关节部;[25]再向下沿着大腿的外侧;[26]出于膝外侧;[27]行腓骨之前;[28]直下到达腓骨下端;[29]浅出外踝前;[30]沿足背部,进入足第四趾外侧端;[31]足背部的支脉,从足背上分出,沿着第一、二跖骨之间,出于大趾端,返回来贯爪甲,出于足大趾背上毫毛部,与足厥阴肝经相接;[32]从足背分出的支脉,沿一、二跖骨间到达拇趾外侧端。

主要病候:口苦,目眩,疟疾,头痛,颔痛,目外眦痛,缺盆部肿痛,腋下肿,胸胁股及下肢外侧痛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侧头、目、耳、咽喉病,神志病,热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

本经腧穴起于瞳子髎,止于足窍阴,左右各44个穴位。

1.听会

“定位”在耳屏间切迹前,当听宫(小肠经)直下,下颌骨髁状突后缘,张口有空处取穴。

“主治”耳疾;口齿面疾。

“操作”微张口,直刺0.5~0.8寸。

2.阳白

“定位”目正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头目疾。

“操作”平刺0.5~0.8寸。

3.风池

“定位”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中,平风府穴。

“主治”内风证;外风证;颈项强痛。

“操作”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8~1.2寸,或平刺透风府,深部中间为延髓,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与深度。

4.肩井

“定位”肩上,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

“主治”颈项肩背上肢痛证;妇产科病;乳房病;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内有肺尖,慎不可深刺;孕妇禁针。

5.日月

“定位”乳头直下,第7肋间隙。

“主治”肝胆病;木克土证。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脏器。

6.环跳

“定位”侧卧屈股,当股骨大转子高点与骶管裂孔连线的外1/3与内2/3交点处。

“主治”腰腿痛证;风疹。

“操作”直刺2~3寸。

7.阳陵泉

“定位”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木克土证;膝关节及下肢痛麻等证。

“操作”直刺1~1.5寸。

8.光明

“定位”外踝高点上5寸,腓骨前缘。

“主治”目疾;胸乳胀痛;下肢痿痹。

“操作”直刺0.5~0.8寸。

9.悬钟

“定位”外踝高点上3寸,腓骨前缘。

“主治”髓虚(痴呆,中风等);痛证。

“操作”直刺0.5~0.8寸。

10.丘墟

“定位”外踝前下方,趾长伸肌腱的外侧凹陷中。

“主治”目疾;痛证;足疾。

“操作”直刺0.5~0.8寸。

11.足临泣

“定位”第4跖趾关节的后方,足小趾伸肌腱的外侧。

“主治”痛证;妇科病;瘰疬。

“操作”直刺0.5~0.8寸。

12.足窍阴

“定位”第4趾外侧趾甲根角旁0.1寸。

“主治”头面五官热证;痛证。

“操作”浅刺0.1寸,或点刺出血。

(十二)足厥阴肝经

①经脉循行起于足大趾上的毫毛部;②沿着足背到内踝前;③上行小腿内侧;④至内踝上八寸处,交足太阴经的后面;⑤上行膝内侧;⑥沿着大腿内侧;⑦进入阴毛中;⑧环绕阴部;⑨上达小腹;⑩挟着胃旁;[11]属于肝,络于胆;[12]向上通过横膈,分布于胁肋;[13]沿气管之后;[14]向上进入鼻咽部;[15]连接于“目系”;[16]向上出于前额;[17]与督脉会合于巅顶;[18]目部的支脉,从目系下行颊里;[19]环绕唇内;[20]肝部的支脉,从肝分出;[21]通过横膈;[22]向上流注于肺,与手太阴肺经相接。

主要病侯: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

本经腧穴起于大敦,止于期门,左右各14个穴位。

1.大敦

“定位”足大趾外侧趾甲根角旁约0.1寸。

“主治”少腹病(泌尿,妇科,疝,前阴等);

神志(癫狂,善寐)。

“操作”浅刺0.1~0.2寸,或点刺出血。

2.行间

“定位”足背第1,2趾间的趾蹼缘上方纹头处。

“主治”肝经风热;妇科病;泌尿系病;前阴病。

“操作”直刺0.5~0.8寸。

3.太冲

“定位”足背第1、2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中。

“主治”肝经风热;妇科病;木克土证;下肢痛痿等。

“操作”直刺0.5~0.8寸。

4.曲泉

“定位”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半腱肌和半膜肌止端前缘凹陷中。

“主治”妇科病;男科病;泌尿病;膝下肢痛证。

“操作”直刺1~1.5寸。

5.章门

“定位”第11肋游离端下际。

“主治”肝脾病(胁痛,黄疸,痞肿);胃肠病(腹泻,呕吐等)。

“操作”直刺0.8~1寸。

6.期门

“定位”乳头直下,第6肋间隙,前正中线旁开4寸。

“主治”肝胃病;奔豚气;乳痈。

“操作”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内脏。

(十三)督脉

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于会阴部,向后行于脊柱的内部,上达项后风府,进入脑内,上行巅顶,沿前额下行鼻柱,止于上唇系带处。

主要病侯:脊柱强痛,角弓反张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腰骶、背、头项、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病,部分腧穴可治神志病、热病等。

本经腧穴起于长强,止于龈交,一名一穴,共28个穴位。

1.长强

“定位”跪伏位或胸膝位,当尾骨尖端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处。

“主治”神志病(癫狂痫);局部痛证(腰脊和尾骶部疼痛);脏腑病(肠腑)。

“操作”紧靠尾骨前面斜刺0.8~1寸;不宜直刺,以免伤及直肠。

2.腰阳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4腰椎棘突下凹陷中,约与髂嵴相平。

“主治”局部病(腰骶痛,下肢痿痹);男、妇科病证。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3.命门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2腰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局部痛证(腰脊痛,下肢痿痹);男、妇科病证;脏腑病(肠腑)。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多用灸法。

4.至阳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局部痛证(腰背痛,脊强);脏腑病(肝,肺脏器异常)。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5.大椎

“定位”后正中线上,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

“主治”神志病;热性病;局部痛证;皮肤病。

“操作”向上斜刺0.5~1寸。

6.哑门

“定位”第1颈椎下,后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神志病(癫狂痫,癔病);局部痛证(头痛,颈项强);哑证(暴喑,舌缓不语)。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

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7.风府

“定位”正坐,头微前倾,后正中线上,入后发际上1寸。

“主治”神志病(癫狂痫,癔病);热病(外感热病);中风证(半身不遂)。

“操作”正坐位,头微前倾,项部放松,向下颌方向缓慢刺入0.5~1寸;不可向上深刺,以免刺入枕骨大孔,伤及延髓。

8.百会

“定位”后发际正中直上7寸,或当头部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交点处。

“主治”神志病;局部病;中气下陷。

“操作”平刺0.5~0.8寸,升举阳气可用灸法。

9.神庭

“定位”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

“主治”神志病(癫狂痫,失眠,惊悸);局部病(头面五官症状)。

“操作”平刺0.5~0.8寸。

10.水沟

“定位”在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主治”急救;神志病;口鼻病;闪挫腰痛。

“操作”向上斜刺0.3~0.5寸,强刺激。或指甲掐按。

(十四)任脉

经脉循行起于小腹内,下出会阴部,向前上行经阴毛部,沿腹内前正中线向上到达咽喉部,再上行环绕口唇,经面部进入目眶下。

主要病候:疝气,带下,腹中痞块等症。

主治概要:本经腧穴主治腹、胸颈、头面的局部病症,及相应的内脏器官病症,少数腧穴有强壮作用或可治疗神志病。

本经腧穴起于会阴,止于承浆,一名一穴,共24个穴位。

1.会阴

“定位”男性在阴囊根部与肛门连线的中点,女性在大阴唇后联合与肛门连线的中点。

“主治”急救;二阴病;男、妇科病。

“操作”直刺0.5~1寸;孕妇慎用。

2.中极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4寸。

“主治”泌尿系统病;男、妇科病。

“操作”直刺1~1.5寸;孕妇慎用。

3.关元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3寸。

“主治”壮元补虚;肠腑病;泌尿病;男、妇科病。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4.气海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下1.5寸。

“主治”补虚强壮;肠腑病;泌尿病;男、妇科病。

“操作”直刺1~1.5寸;多用灸法,孕妇慎用。

5.神阙

“定位”脐窝中央。

“主治”壮元;肠腑病。

“操作”一般不针,多用艾条或艾炷隔盐灸。

6.中脘

“定位”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脐与胸剑联合连线的中点上)。

“主治”肝胆脾胃消化病。

“操作”直刺1~1.5寸。

7.膻中

“定位”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隙;或两乳头连线与前正中线的交点处。

“主治”胸肺病;乳房病。

“操作”平刺0.3~0.5寸。

8.天突

“定位”胸骨上窝正中。

“主治”肺病;咽喉病。

“操作”先直刺0.2~0.3寸,然后将针尖向下,紧靠胸骨柄后方刺入1~1.5寸。必须严格掌握针刺的角度和深度,以防刺伤肺和有关动、静脉。

9.承浆

“定位”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主治”口舌病。

“操作”斜刺0.3~0.5寸。

(十五)经外奇穴

头颈部奇穴

1.四神聪

“定位”在头顶部,百会前后左右各1寸。

“主治”头痛、眩晕、中风偏瘫、癫痫;失眠、健忘。

“操作”平刺0.5~0.8寸;可灸。

2.印堂

“定位”在额部,两眉头之中间。

“主治”头痛、头晕;鼻渊、鼻衄、目赤肿痛、颜面疔疮。

“操作”提捏局部皮肤,向下平刺0.3~0.5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可灸。

3.太阳

“定位”在颞部,当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主治”偏正头痛;目赤肿痛、目眩、目涩;口眼喎斜。

“刺灸”直刺或斜刺0.3~0.5寸;可灸。

4.牵正

“定位”耳垂前0.5~1寸处。

“主治”口眼歪斜;口疮,口臭,下牙痛。

“操作”向前斜刺0.5~0.8寸;可灸。

5.安眠

“定位”在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之中点处。

“主治”失眠,心悸,烦躁,癫痫;头痛,眩晕。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背部

6.定喘

“定位”大椎穴旁0.5寸。

“主治”哮喘、咳嗽;落枕、肩背痛、上肢疼痛;荨麻疹。

“操作”直刺或向内斜刺0.5~0.8寸;可灸。

7.夹脊

“定位”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棘突下两侧,后正中线旁开0.5寸。

“主治”上胸部穴位主治心肺、上肢的疾病;下胸部穴位主治胃肠疾病;腰部的穴位主治腰、腹、下肢疾病。

“操作”直刺0.3~0.5寸,或梅花针叩刺;可灸。

胸腹部穴

8.子宫

“定位”脐下4寸,中极穴旁开4寸。

“主治”子宫脱垂;月经不调、痛经;不孕症。

“操作”直刺1.5~2寸;可灸。

上肢穴

9.腰痛点

“定位”在手背,当第二、三掌骨及第四、五掌骨之间,当腕横纹与掌指关节处,一侧两穴。

“主治”急性腰扭伤,头痛;手背红肿疼痛;小儿急慢性惊风。

“操作”直刺0.3~0.5寸;可灸。

10.八邪

“定位”第一至第五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手背肿痛、手指麻木;止痛、咽痛、齿痛、烦热;毒蛇咬伤。

“操作”向上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11.四缝

“定位”第二至第五指掌侧,近指关节的中央。

“主治”小儿腹泻;疳积;百日咳;肠虫症。

“操作”直刺0.1~0.2寸,挤出少量黄白色透明样黏液或出血。

12.十宣

“定位”在十指指尖端,距指甲游离0.1寸。

“主治”昏迷、晕厥、中暑、小儿惊厥;热病;手指麻木。

“操作”直刺0.1~0.2寸,或三棱针点刺出血。

13.落枕

“定位”在手背,第二、三掌骨之间,掌指关节后0.5寸。

“主治”落枕;手背肿痛,手指麻木,五指屈伸不利。

“操作”直刺0.5~0.8寸;可灸。

下肢穴

14.膝眼

“定位”髌韧带两侧凹陷中。

“主治”膝关节疼痛。

“操作”向膝中斜刺0.5~1寸;可灸。

15.胆囊

“定位”阳陵泉直下2寸

“主治”胁痛;胆囊疾患。

“操作”直刺1~1.5寸;可灸。

16.阑尾

“定位”犊鼻穴下5寸,胫骨前缘旁开一横指。

“主治”急、慢性阑尾炎;胃脘疼痛、纳呆;下肢萎痹。

“操作”直刺0.5~1寸;可灸。

17.八风

“定位”第一至第五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

“主治”足跗肿痛,足趾青紫症;头痛,牙痛;毒蛇咬伤。

“操作”斜刺0.5~0.8寸,或点刺出血;可灸。

同类推荐
  •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

    由于人口的逐年增长及大量计划生育工作,妇产科门急诊工作任务繁重,临床医师要在有限的时间内,迅速做出诊断,且有效规范地进行处理。《妇产科门急诊手册(第2版)》第一版出版以来,在繁忙的临床工作中,为年轻妇产科医师的门急诊工作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
  • 艾滋病综合防控实践探索

    艾滋病综合防控实践探索

    本书的编写是为了进一步促进示范区工作经验的交流和推广,使各地广大艾滋病防治工作人员开拓思路,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真正起到示范作用,推动防治工作进一步深入,鹿城区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不但将工作经验进行总结,同时也对失败教训加以分析。希望本书能为广大正在和即将从事、支持艾滋病防治工作的人士提供有用的参考,为遏制艾滋病的流行发挥积极的作用。
  •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

    《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是在前面两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外科临床处方手册(第3版)》包括大外科各专科的常见疾病,有些疾病因病情、类型不同而处理不同则分别介绍。每一疾病均从“诊断要点、治疗程序、处方、警示”四大方面进行阐述。“治疗程序”集中体现了治病的理念,表述了治病的步骤和重点。“处方”是该书的重中之重,以临床应用的正规模式开列,既有药物的剂量、用法、疗程,而且还明确了用药的先后顺序,什么情况下该换药,什么情况下该减药,什么情况下要改变用药方法,如何联合用药等都一一作了交代。
  • 妇科良方

    妇科良方

    本书介绍了妇科常见的八种病症,并对这些病症进行了剖析,让你知道疾病病因,中医的治疗机理,并在药方中详细说明了药物组成、治疗方法、功效主治、临床运用以及经验体会等让你全方面理解每味药方,从中找到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让你远离妇科疾病,生活幸福安康。
  • 药理学

    药理学

    本书共分六篇,内容包括:药理学总论、神经系统药物、内脏系统药物、作用于内分泌系统的药物、化学治疗药物、其他药物。
热门推荐
  • 末日培养计划

    末日培养计划

    三个月的游戏经验,一只死亡重启时间的计时手环。对于张陌而言,这是一场末日,也是一场“游戏”。唯一的区别在于,存档重来的时候有点疼。嗯,对,就是这样。
  • 魔妃的逆天

    魔妃的逆天

    狂妄是帝潼昧的代名词,怎样?你不服,不服就把你打到服为止。我是谁,我怎么知道,我知道了也不告诉你,怎样。
  • 兵王复仇路

    兵王复仇路

    他曾经是一位佣兵传奇,无奈队伍中出现奸细,失忆后的他发生了一系列故事,随着记忆的重现,仇恨占据了他的人生,爱恨情仇,兄弟背叛,寻找亲人,寻找爱情,看兵王如何踏上血腥复仇之路。
  • 虚假的上帝

    虚假的上帝

    在魔法大陆上,有这样一个传说。他不是创世神,却拥有着创造世界的力量。他虽然不是神,却比神更加的强大。那么,他到底是谁呢?马甲重新更改很抱歉,请大家继续欣赏我的文章,
  • exo十二个星星般的梦

    exo十二个星星般的梦

    千金大小姐、第一才女、尊级杀手、帮派帮主…………无数的身份之谜一一破晓,让他们为之震惊。“我第一眼看到你就爱上你了,你信吗?”
  • 宇宙级大明星

    宇宙级大明星

    秦越意外间重生到了平行空间,却发现自己竟然悲催的变成了一个有着独特魅力的美少女!生存的危机接踵而至,无奈的秦越却只能看着天上的飞船,欲哭无泪:“我的地球呢!?”
  • GD权志龙,好久不见

    GD权志龙,好久不见

    首部作品,文笔欠佳,勿喷。六年的时光,让他们从稚嫩到成熟,让他们由原石被打磨成璀璨的钻石。这是两颗星星的重新较量。
  • 黎弑九方

    黎弑九方

    聚集八方器,可启上古冢……一个来自亘古的传说,激发着整个大陆的贪婪和欲望,经久不息……能者生杀予夺,视生命如同草芥,犹如蝼蚁。命运不握于己手,尊严如此可悲,翻手之间化为尘埃。为何变强,只是为了更好地活下去……然而,努力活下去的意义又将用何填充?……
  • 月色少女

    月色少女

    同窗几年,她一直是娇嫩的花,经不起风吹雨打。有闺密的关心,有爱人的呵护。一朝醒悟,却发现:她所在乎的人,为了她,被伤的鲜血淋漓。不!娇嫩的花不复存在,却而代之的是坚韧的草。以前伤害过她和她在乎的人,她必将十倍百倍的去奉还!家境贫穷的沫澈雪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省重点高中:迹佳高中。却在开学当天被闺蜜梁筱雨诬陷成考试作弊而被赶出学校。后来在学长萧逸枫的帮助下重回学校,并暗中调查诬陷她的人。没想到,那人并非梁筱雨,而是她的学姐-余雪霏。而在这背后,竟有一个天大的阴谋……《月色少女》QQ讨论群:366936074。(推荐精品好书:《卿露缘》)。本小说未经作者本人同意,请勿转载或进行改编创作。
  • 绝世惊华:鬼妃逆天下

    绝世惊华:鬼妃逆天下

    三年前,她为他负尽天下,大婚之夜,却得到他与贴身丫鬟的锥心背叛。“宫九歌,我想要的,不过是你背后的冰宫罢了。”武功被废,容颜被毁,此时她方知曾经种种不过是他精心布下的棋局罢了。“赫连沁华,我若不死,它日必将让天下人尽负于你。”抬头看着那个曾让她负尽天下的男子,宫九歌冷冷一笑,转身毫不犹豫的跳入万狼之谷。三年后,狼谷逃生的她变身鬼医残九,潋滟芳华,震惊天下。再度重逢,他求而不得,便设计陷害,让她成为人人得而诛之的乱世妖女“歌儿,既然他们对你不仁,我便陪你一起负尽天下,可好?”当天下人都辱她、嫌她、弃她,唯他愿倾尽所有,只为给她一世安稳。乱世沉浮,强强相对,谁才是她命中真正的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