狭义的带下,是指女子阴道的分泌物而言,古有“十女九带”之说。它有生理性带下与病理性带下之分。生理性带下正如王孟英所言:“女子生而即有,津津常润,本非病也”。病理性带下,指阴道内分泌物异常增多,或色、质、味发生改变,或伴有某些症状,即所谓带下病。
●白带
白带是指从阴道里流出来的少量带黏性的液体,它是由阴道黏膜渗出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宫颈黏液、白细胞和少量的前庭大腺分泌液组成。正常的白带为乳白色,无气味,无刺激性,呈蛋清样或稀糊状。白带内含有一种乳酸,可以抑制部分细菌的生长繁殖;对生殖器具有保护作用。
白带主要来源于以下几方面:
①正常的子宫和卵管所分泌的少量液体。
②小阴唇内丰富的皮脂腺所分泌的少量皮脂。
③前庭大腺开口处所分泌的黏液,尤其是在性欲冲动时,分泌量会增多。
④子宫颈内的黏液腺体所分泌的黏液(这是白带的最主要来源),这种黏液的性状、黏度很像蛋清,分泌量及黏度常随雌激素水平的高低而变化,激素水平高,分泌量就增多了。
⑤阴道黏膜下的毛细血管渗出及其所混杂的脱落上皮细胞。
白带是女性生殖器官有益的“防御线”,正常的白带不仅对健康没有损害,而且有益。平时阴道内寄生着大批的“阴道杆菌”,这类细菌能分解阴道上皮细胞中的糖原,使阴道保持酸性,使外来的致病菌在这里没有生存之地。但阴道杆菌无法在干燥的环境里生存,必须保持湿润才能生长旺盛,而白带可不断地涂布阴道四周,使阴道保持一定湿度,所以能有效地防止致病菌的入侵。而子宫颈口平时也糊着一层稠厚的碱性液,这也是预防感染的一道“关卡”,有些不怕酸的病菌即使侥幸地通过了阴道,也会在这里遭到覆灭。
●病理性白带
如果白带量很多,颜色及性状发生改变,甚至有很浓的腥臭味就不正常了,医学上称为病理性白带。
病理性白带增多可以根据白带的色、质、量及伴有症状等特点来初步推测其病因。妇女也可以根据白带的性状进行自我观察,以便及早发现病理性白带,及时治疗。为了便于白带的自我观察,建议不要穿着颜色深的内裤,特别是深红色、紫色内裤,而穿着浅色或白色内裤,这样不仅能反映白带的量,还能显示出白带的颜色变化。
常见的几种病理性白带性状特点如下:
①蛋清样或白色水样白带。此种白带与正常阴道分泌物较难区别,但白带量很多时,常提示有子宫颈糜烂、卵巢功能失调;在应用口服避孕药等性激素类药物后,也会出现这类情况。此外,凡能使盆腔及子宫充血的情况如子宫后倾、盆腔肿瘤、盆腔充血症,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力衰竭、肺结核、贫血、糖尿病,或是身体虚弱的妇女也会出现这种白带增多的情况。
②血水样白带。也称洗肉水样白带,有恶臭味,量很多,往往是由于病变组织的坏死或变性所致,常发生于子宫黏膜下肌瘤脱出阴道合并感染者,或晚期子宫颈癌、子宫体癌有宫腔积脓者,少数也可因输卵管癌引起。
③乳白色豆渣样白带。这种白带量不一定很多,呈白色厚糊状或凝乳状,是真菌性阴道炎所特有的一种白带。常伴有严重的外阴瘙痒或灼痛感。多见于孕妇、糖尿病或长期应用抗生素的患者,一些有手足癣的患者也会并发。
④血性白带。一般常见的原因为重度子宫糜烂、子宫颈息肉、老年性阴道炎及恶性子宫肿瘤(如子宫颈癌、子宫体癌等),有时阴道异物刺激也可出现血性白带,并伴有恶臭。
⑤黄色或黄绿色稀薄脓性白带。这种白带大多为化脓性细菌感染引起,伴有臭味和外阴瘙痒,常见于滴虫性阴道炎、老年性阴道炎、阴道异物感染、慢性子宫颈炎、子宫内膜炎及子宫腔积脓患者。
病理性白带,即所谓带下病,古籍分类甚多,有白带、黄带、赤带、赤白带、青带、黑带、五色带、白崩、白浊和白淫等。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带、赤白带为最多见,青带、黑带、五色带则往往是生殖道恶性肿瘤的特有症状。
●带下病的预防
①注意调理饮食。饮食不当可造成脾虚而致带下,如过食辛辣(姜、椒之类)、刺激性较强的食物,或饮烈性酒类,脾经湿热蕴结损伤任、带二脉,以至黄色秽浊之液下注;相反,若过食生冷,损伤脾胃,不能化湿,水湿之气也陷而为带。
②节欲益肾。房事不节,纵欲无度,是产生肾虚带下的重要原因,故本病的预防首先应节制性生活。一般以每周1~2次为度。
③调摄情志。赤带的产生与肝郁火旺关系密切,而导致肝郁的最主要因素是情志不舒。女子与男子相比,心胸较窄,多好计较小事,邻里的语言、公婆的表情、丈夫的态度等,都可引起女子的情绪变化。明白了情志不舒可以致病的道理后,应胸怀宽阔,识大局,顾大体,以理智控制自己的感情,这样肝郁而导致火旺的因素即可以消除。
④夫妇同治。原因是有的带下病是因滴虫、真菌性阴道炎所致,丈夫的生殖器及尿道中存留的滴虫及真菌,可以通过性交而进入女子阴道,从而引起滴虫、真菌性带下病,故除夫妇的内衣均应常洗换外,每次性交前,双方应先将生殖器官用肥皂水洗净后,方可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