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其实并不大,之所以有一些人会成功,有一些人会失败,最主要的原因是他们面对逆境的心态不同。一些人把逆境看作了世界末日,而一些人却看到了即将降临的彩虹。
人生难免会遭遇逆境,能够在逆境中应对自如,也需要很高的情商。所谓的逆境情商,指的是一个人在逆境中将不利局面转化为有利条件的能力,它能从侧面反映出一个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不管是生活中还是工作中,我们时常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逆境,这时,我们需要学会勇敢乐观地去面对它。通常,逆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工作中的失败或失误;进步、发展的愿望受挫;有才能找不到施展的机会;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承认;人际关系紧张而导致孤立;生活中的波折等。这一切归纳起来,不外乎两个方面:一是客观因素,二是主观因素。
客观因素是指现实中存在着的影响、阻碍个人达到某个目标或实现某种需要的外部环境。一般来说,如果我们的目标和需要超出了现实环境许可的限度,或实现某个目标缺少适宜的客观条件,就有可能遭遇来自客观环境方面的逆境。我们通常讲的“天灾”,就是造成逆境的客观因素。客观因素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
自然因素是指自然对人类行为的干扰。如洪水、地震、干旱,人的生、老、病、死,这些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及天灾地变等因素,使人的行为无法达到目标而造成逆境。它往往是人力所无法控制和避免的。另一类是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环境的限制而引起的逆境。由社会因素引起的逆境,情况比较复杂,较之自然因素造成的逆境,对人们的心理与行为影响更大。社会性的逆境,几乎伴随着人们呱呱落地之日起就出现了,因为人是社会性的,必然产生各种各样的社会需要,但其中总有一部分不能获得满足,这就会形成逆境。对来自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限制而引起的逆境,应该分析情况区别对待。对待社会性逆境,正确的做法是在条件许可的范围内争取,而客观条件暂不具备时,就应该积极做好准备,耐心等待。
许多人都会因为自己的心理因素而为自己带来不少困扰,这种困扰有时候会成为自己前进路上的“绊脚石”。其实,只要换一种心态,就能够将心中的困扰去除。如果将生命中遇到的障碍当成是一种对自己的考验,那就不会形成逆境。只有当一个人觉得自己难以抵抗的某种压力之后,才会感到有逆境。
产生逆境的主观原因来自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个体生理条件的限制。这里是指个体生理上的缺陷、疾病以及容貌、身体等方面对达到目标所带来的限制。
第二方面是动机冲突。我们知道,动机是一个人发动、维持或抑制某个活动,导致该活动朝着一定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因或动力,它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人有多种多样的需要,也就有多种多样的动机。动机冲突,是指同时产生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动机,都是人急需达到的,在几个动机并存而又难以取舍时,会形成心理矛盾,矛盾持续太久、太激烈,或是其中一个动机得到满足,而其他动机受阻碍,这时就会造成挫折。
第三方面是能力与期望的矛盾。在现实中,往往一些人对自己的能力估计太高,其期望个人所欲达到的目标大大超过个人的能力。一旦个人制定的目标或计划终因能力不足而无法达到,而自己又不能从自己身上找原因,认为怀才不遇,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就会怨天尤人,产生强烈的身陷逆境的感觉。现代社会的人往往崇尚自我,过于自信,最容易出现能力与期望的矛盾,也最容易因此产生挫折感而陷入逆境。
不可否认,逆境是客观存在的,人们在工作、学习以及整个人生旅途中总会遭遇这种或那种不顺利的境遇,碰到各种挫折和失败。要冲出逆境,有赖于自己正确认识、分析陷入逆境的原因,采取正确的对策,改变错误的行为,克服对逆境的不适应现象,突破困境,实现目标。
无论哪一个人在他的整个生活中都有可能出现失误或失败,特别是进行一项新的工作,掌握一门新技术,其失误或失败的概率就更大。要“吃一堑,长一智”,善于总结、及时总结,找出原因,在失败中站起来,放下包袱,轻装上阵,消除恐惧、不安的情绪。
在一个群体中,人们都有上进心,人皆求发展。不同的是有的人表现明显,有的人表现隐蔽;有的人表现很强烈,有的人表现很平静。但进步、发展的机会对每个人来说并不均等。有的人也许其才能被埋没,一辈子也难为人发现。
在管理中有一种公平理论。这种理论认为,一个人不仅关心其本人的收入和付出,而且还关心自己的收入付出与别人收支的关系。如果和别人比较,付出相等而收入不等,便会觉得付出的劳动得不到应有的回报或承认,便会觉得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产生一种逆境感,并因此导致工作积极性的下降与工作效率的降低。
怎样引导陷入逆境者宣泄自己压抑的情绪呢?当人们陷入逆境时,需要将自己的压抑情绪进行迁移,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一)目标替代
要学会冷静客观地分析,能够在稳定陷入逆境者情绪的基础上,分析现实,重新审定目标,并设立新的目标来替代原来的目标。
(二)情境转移
要学会转移自己的情绪,就是摆脱不良情绪的困扰和困难情境的纠缠,参加使自己愉快的活动,暂时避开困难情境,从而把注意力从引起不良反应的刺激情境上转移到其他事物上。可以让其回顾生活中一些愉快的往事,传播自己感兴趣的喜悦,或外出旅游,或听听音乐,看看喜剧,以转移自己的情绪,冲淡自己的苦闷。
(三)环境调节
要学会调节自己所在的环境,进而改变自己的心情。在身处逆境时,可以考虑改变环境,减少环境中的困难因素;换个新环境,让自己在新天地里重新有作为。如果你在一个地方陷入逆境后,换个环境说不定就能够重新崛起。
此外,还可以运用矛盾意向法:就是使陷入逆境者努力去做他最害怕发生的那些事情,甚至不惜用强制的手段让他去做。这一方法使人以先发制人的方式,克服对困难的预期焦虑,以便从容镇静地对付面临的局面。新兵上战场前总是恐惧的,害怕流血、害怕死亡,但军令如山倒,迫使他们真正面对流血和死亡时,他们也会变得从容镇静起来。
战胜困难,突破逆境,最终还是要靠当事者自己,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通过自我意识对失败心理进行控制和调节,防止和克服消极的情绪,进而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
身处逆境时,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为脱离逆境而奋斗,有的人却会因无法克服逆境而堕落下去。当然,能成功的一定是面对逆境而不改初衷,并能勇往直前的人,自暴自弃毁灭自己的人必然是向逆境屈服没有采取任何改变现状的行动的人。
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曾这样激励人们:“你一生中最光辉的日子,并非是成功那一天,而是能从悲叹和绝望中涌出对人生挑战的心情和干劲的日子。”
成功并不仅仅是一个结果,它更是一种能在逆境中保持继续奋斗努力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