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卜生和玩偶之家
易卜生出生于挪威海滨一个小城斯基恩。少年时期,因父亲破产,家道中落,没有进成大学,不满16岁就到一家药店当学徒。社会的势利,生活的艰辛,培养了他的愤世嫉俗的性格和个人奋斗的意志。在繁重而琐碎的学徒工作之余,他刻苦读书求知,并学习文艺写作。1848年欧洲的革命浪潮和挪威国内的民族解放运动,激发了青年易卜生的政治热情和民族意识,他开始写了一些歌颂历史英雄的富有浪漫色彩的剧作。接着,他先后在卑尔根和奥斯陆被剧院聘为导演和经理,达十余年之久。这段经历加深了他对挪威社会政治的失望,于是愤而出国,在意大利和德国度过27年(1863~1891年)的侨居生活,同时在创作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晚年才回奥斯陆。
易卜生的整个创作生涯恰值19世纪后半叶。在他的笔下,欧洲资产阶级的形象比在莎士比亚、莫里哀笔下显得更腐烂、更丑恶,也更令人憎恨,这是很自然的。他的犀利的笔锋饱含着愤激的热情,戳穿了资产阶级在道德、法律、宗教、教育以及家庭关系多方面的假面具,揭露了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的虚伪和荒谬。《玩偶之家》就是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下的婚姻关系、对于资产阶级的男权中心思想的一篇义正辞严的控诉书。
玩偶之家
《玩偶之家》(又译《娜拉》或《傀儡家庭》)是3幕话剧。女主人公娜拉美貌善良,丈夫海尔茂原是个律师,新年以后就要当合资股份银行经理。海尔茂爱妻子,亲昵地叫她“小鸟儿”“小松鼠”。他们有3个孩子,一家人表面上过着欢乐和舒适的日子。
娜拉的女友林丹太太来访,她们八九年没有见面,娜拉把自己隐瞒丈夫干的一件大事告诉了女友:娜拉结婚后一年,海尔茂当时地位低,收入少,为了多挣钱,他拼命工作以至害了重病。医生私下对娜拉说只有让他到南方去疗养,否则有生命危险。娜拉为了给丈夫治病,又不想让重病缠身的父亲增加烦恼,在百般无奈之下,瞒着丈夫,伪造了父亲的签名向银行职员柯洛克斯泰借了一笔钱,全家到意大利去。海尔茂病愈后,全家回到挪威。娜拉为了还清债务,除了节省家用,还找零活干,默默地分担家庭责任。
海尔茂到银行上任前,因为不满柯洛克斯泰而解雇了他。他求娜拉劝海尔茂把他留在银行,娜拉认为自己难以做到,他为此怀恨在心,把娜拉伪造父亲签名瞒着丈夫向他借钱一事写信告诉了海尔茂。娜拉本以为,丈夫爱她,说过“常常盼望有桩危险事情威胁你,好让我拼着命,牺牲一切去救你”之类的话,现在一定会不假思索地挺身出来,独揽罪责。可是这一“奇迹”没有出现。海尔茂知道真相后大发雷霆,训斥娜拉下贱无耻,是个罪人,撒谎的人,毁了他前途的人。甚至对娜拉要寻死也不表同情,反而指责她装腔作势。后来债主自动退回借据,海尔茂知道自己没有风险,才又恢复往常对娜拉的温存。娜拉由此认清了丈夫自私、虚伪、渺小和怯懦的市侩本质,认识到自己在家中8年来没有一天做过同海尔茂平等的人,只不过是一个泥娃娃,一个玩偶。她觉醒了,再也“不相信书本里说的话”,也不相信过去崇拜的偶像——宗教、法律、家庭和伦理道德。她说:“国家的法律跟我心里想的不一样,可是我不信那些法律是正确的。”
她要弄清楚“究竟是社会正确,还是我正确”。为了学做一个真正的人,娜拉毅然走出这个“玩偶之家”,全剧在从楼下传来砰的一声关大门的声音中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