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意兴作为者,随作则随止,岂是不退之轮;从情识解悟者,有悟则有迷,终非常明之灯。
一个凭一时感情冲动去做事的人,等到这五分钟热度一过,事情也就跟着停顿下来,这哪里是能维持长久奋发上进的做法呢?一个从情感出发去领悟真理的人,有时能领悟,有时也会被感情所迷惑,所以这种做法也不是一种永久光亮的明灯。
《菜根谭》的的这一番话告诉我们:在求学的道路上,一定要脚踏实地、持之以恒才能够有所成就。下面有一个故事,也许能够给我们更多的启发。
从前,有个楚国人,经常看到别人在河里海上驾驶着船乘风破浪,心里非常羡慕,认为能够在水上驾船行驶是一件非常惬意的事,于是他就决定去学习驾船技术。他来到江边,打听到这里船技最好的是一位老船工,老船工大半辈子都在驾船,经历过大风大浪,经验丰富,跟他学习应该是不会错的。于是就找到了老船工,拜他为师学习驾船技术。老船工本来不想教人船技的,但想到自己孤身一人,而这个小伙子看上去态度诚恳;人也很精神,说不定以后能继承他的事业,于是就答应了他的要求,收下了这个徒弟。
楚国人开始学习非常勤奋刻苦,为了掌握一个技术要领,把手上的皮磨掉了都不在乎,再加上师傅对他非常器重,教得认真仔细,楚国人在不长的时间里进步很快,虽然还不能独自驾驶,但却能在师傅的指点下驾船了,对于一些基本的驾船技术,比如:挥桨、掉头、转弯、加速、减速等等在师傅的指挥下,他都划得像模像样的,师傅对他的进步也赞扬了一番。
这就使楚国人心里得意洋洋,心想:“原以为驾船技术很难呢,现在看来也不过如此嘛。这么短的时间我就学会了驾船,真是个天才。不过老是在师傅指挥下驾船总是不那么舒服,要是自己能一个人驾驶该多好啊。于是楚国人就对师傅说:“师傅,我学了这么长时间,您觉得我学的怎样?”师傅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你进步得挺快,学得不错,我真没看错人啊。”听了师傅的夸奖,楚国人更是蠢蠢欲动,就对师傅说:“您觉得我一个人独立驾船能行吗?我想检验一下我的学习成果。”师傅思考了一会,同意了他的要求:“好吧,那么明天你就自己去驾船试试吧。不过要在那条小河里练习,那里水流比较平缓,你现在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千万不要到下游的激流中去,切记!”第二天,楚国人兴高采烈地来到小河里练习驾船,他施展出所学到的技术,真是得心应手啊,不管怎么操作都称心如意,感觉自己像一个驾船高手一样。
没有师傅在旁边指手画脚,楚国人觉得自己非常自在,迫不及待地把船驾到了下游河中央,得意地击着鼓,飞快地前进,谁知这里和他练船的地方大不一样,水流非常湍急,而且还有暗礁险滩,面对这样的境况,楚国人一下子就懵了,船也失去了控制,随着漩涡直打转,楚国人什么也做不了,船桨和船舵也被激流冲走了,他大声呼救,毫无刚才的得意之情了。
这则故事讽刺了那些在学习上浅尝辄止、盲目骄傲的人。它告诫我们:学习要脚踏实地,那种满足于一知半解,略有新知就骄傲自满,稍有进步就妄自尊大,以为已经掌握了所有知识,而不愿继续求学的人,最终就只有失败。而且,求学的道路永远也没有止境,我们应当克服那种五分钟热度的心理,保持一种长久奋发上进的精神状态。下面这个汝州老翁儿子的故事也许能够给我们更多的警示。
汝州农村有个老翁,以前家中一穷二白,不过这个还算是勤快的老翁开始学着做一些买卖,慢慢地有了一些积蓄,后来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可谓是家道殷实,十分富有了。可是他祖祖辈辈都是文盲,连“之乎者也”等最简单的字都不认识,有时候,连个账单也看不懂,还要请别人来帮忙,老翁渐渐感到,不识字干很多事都极不方便。尝够了苦头的老翁暗暗下定了决心:“我一定要让我的儿子读书识字。”
于是,老翁开始到处打听聘请教书先生的事情。终于有一天,邻居跑来给他介绍了一位楚国的老师。老翁看这个楚国老师满口“之乎者也”,像是个博学之人,所以就满心欢喜的答应了下来。
第一天上学,老师用毛笔在白纸上写了一笔,告诉他儿子说:“这是个‘一’字。”他儿子学得很认真,牢牢地记住了,回去后就写给老翁看:“我学了一个字——‘一’。”老翁见儿子学得用功,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第二天上学,老师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两笔,说:“这是个‘二’字。”这回,儿子不觉得有什么新鲜了,记住了就回家了。到了第三天,老师用毛笔在纸上写了三笔,说:“这是个‘三’字。”儿子眼珠一转,仿佛悟到了什么,学也不上了,扔下笔就兴高采烈地奔回去找到父亲说:“父亲,我看认字读书也没有什么难的,实在是简单啊,我已经学会了。现在不用麻烦老师了,免得花费这么多的聘金请老师,还是请父亲把教书先生辞退了吧。”见到儿子这么聪明,老翁高兴地准备了酬金辞退了老师。
过了几天,老翁想宴请朋友来喝酒,就来到儿子的房间对儿子说:“乖儿子,我最近打算请一些老朋友来我们家吃饭,你帮我写个请帖吧!”儿子见到父亲要自己帮忙写请帖,心想这也正是个表现的好机会,于是满口答应道:“行,这还不容易吗?您就看我的吧。”
老翁看到儿子蛮有把握,答应得蛮痛快的,心里非常高兴,接着说道:“我的这个朋友姓万,你千万记住了啊!”说完就放心地回去准备其他的事情了。时间慢慢地过去,眼看太阳都快偏西了,却述不见儿子写好,老翁不禁有些急了,等了又等,老翁终于不耐烦了,亲自到儿子房里去催促。
进得门来,老翁见儿子愁眉苦脸地坐在桌边,纸在地上拖得老长,上面尽是黑道道。儿子正拿着一把沾满墨的木梳在纸上画着,一见父亲进来便埋怨道:“天下的姓氏那么多,他为什么偏偏姓万呢?我借来了母亲的木梳,一次可以写二十多划,从一大早写到现在,手都酸了,也才写了不到三千划!万字真难写呀!”望子成龙的老父亲一心想让儿子学会读书识字,改变自己家祖祖辈辈是文盲的历史,可是,这个儿子太不争气,自以为已经掌握了全部的知识,结果上演了一场笑话。
知识改变命运。我们要重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们还需要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知识是无穷无尽的,如果对于任何知识都抱着一种满足于一知半解的态度,那和这个笨儿子又有什么两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