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治世宜方,处乱世宜圆,处叔季之世当方圆并用;待善人宜宽,待恶人当严,待庸众之人当宽严互存。
生活在太平盛世,为人处世当严正刚直,生活在动荡不安的时代,为人处世应当圆滑老练。生活在衰乱将亡的时代,为人处世就要方圆并用;对待心地善良的人应当更多一些宽容,对待凶恶的人应当更加严厉,对待那些庸碌平凡的众生则应当根据具体情况,宽容和严厉互用,恩威并施。
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现实生活中,“忍”字常常被好多人奉为自己的座右铭,他们有的在家中挂一幅写有“忍”字的字画,有的佩戴一个“忍”字的钥匙链,更有甚者将“忍”字像文身一样刻在手臂上,他们用“忍”字的各种形式来勉励自己,以此提高自己的涵养。当然,这种形式上的对“忍”的刻求不能说没有功效,但在实际生活中要真正做到“忍”,必须要有一种含忍的精神,还要有一定的付出和牺牲。
所以,我们要想做到“忍”,首先要努力去培养自己的忍耐性、容忍性。忍可以息事宁人,忍可以去帮助人渡过难关,忍也可以让一个基督徒更好地去履行自己爱的诫命,但要做到忍往往会让人觉得很难很难,德训篇里也说“沙盐、铁堆虽重,但比忍耐一个无智糊涂而不虔敬的人,更容易担负”。培养自己的忍耐性必须要从小事做起,“常言道:小不忍则大乱谋”,同时也要带有一种爱心、坚信、宽容的信念去不断要求自己。
在一本杂志上曾看到这样一个很令人感动的含忍的故事:有一个日本高僧,德行很高,常为好多人钦佩和尊重。但有一天在他所在的小镇上一位未婚先孕的少女却一口咬定孩子是他的,面对这样极大的耻辱,这位涵养极高的高僧只说了一句“是这样啊。”便平静如水地留下了孩子并精心去抚养。他不仅付出了艰辛,同时也遭到了很多人的白眼和冷嘲热讽,但他都默默地忍受了。
一年后诬陷他的少女终于受不了良心的煎熬,向人们说明了事实真相并向高僧道歉抱回了孩子。当人们都为此愤愤不平时,高僧仍旧说了那句“是这样啊”的话。
其实,他的言行已说明了一切,他用自己的忍耐和宽容感动了那位涉世未深的少女,也用他的莫大爱心挽救了那个即将被遗弃的婴儿。虽然他损失了一年的名誉,但他却给人们留下了无价的东西,他将更被世人所尊重。正如圣经上说的“忍耐的人暂时容忍,最后必有喜乐的酬报。他暂时缄默不言,以后许多人的唇舌,却要称扬他的明智。”
还有一个描写一位耐心爸爸的故事,读来虽然有点儿好笑,但让人觉得这位爸爸的精神很值得我们去借鉴。一个年轻的爸爸推着一部婴儿车,在拥挤的人行道上匆匆走着,车里面坐一个看似刚满周岁的小孩,正挥舞着双手,放声大哭。年轻的爸爸则急得满脸通红,汗流浃背,不知所措,他一边推着车子,一边不停地说道:“大宝,不要发脾气,马上就到家了,千万不要生气,顶多再过五分钟就到家了,忍耐、忍耐,拜托忍耐一下哦!”路人纷纷停下来,观看这温馨的一幕。
有一位中年妇女对这位年轻的爸爸说:“你真是一位伟大的爸爸,我从没见过像你这么年轻这么有耐心哄小孩的爸爸。”“你是说我……”“是啊!只要小孩哭闹不休,年轻的爸爸都会跟着发脾气。”“这位太太你弄错了,我不是在哄孩子,大宝是我的小名,我在哄我自己,免得自己受不了。”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忍不住要发脾气时,是否也能像文中的这位爸爸一样对自己说“忍耐、忍耐,拜托忍耐一下”呢?
我们培养自己的忍耐性,就要常常将“忍”字深刻在心底,时时提醒自己要去忍耐。如圣经上所说:“弟兄们,直到主的来临,应该忍耐。看,农夫多么忍耐,期待田地里的宝贵的出产,直到获得时雨和晚雨。你们也该忍耐,坚固你们的心,因为主的来临已接近了。弟兄们,不要彼此抱怨,免得你们受审判;看,审判者已站在门前。弟兄们应拿那些曾因上主的名、讲话的先知们作为受苦和忍耐的模范。”我们不论遇到什么事都要能做到不骄不躁,多以主的训导去克制自己易动的情绪,多去效仿主耶稣和圣人们为我们留下的芳表,真正做到一个能含忍的基督徒,因为经上说“爱是含忍的”。
孔子也强调“君子群而不党”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那种以牟取私利为目的的人与人之间的交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一种比较固定的关系圈子,表面上看似乎是朋友,但是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为孔子及儒家所讲的朋友是以“道义”为基础的一种人际关系类型。
孔子并不否认交朋友要有自己的目的性。但目的是为了“辅仁”,即彼此促进德行的提高,而不是为了获得某种物质上的利益。所以,不以道义为基础的人际之“合”都不能算是“朋友”的范畴。
“道不同不相与谋””是择友的一个重要原则。朋友是要志同道合的,志不同道不合那也只会南辕北辙越走越远。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主相知,贵在知心。”
鲁迅和瞿秋白的友谊才是深交。有一次瞿秋白到鲁迅家做客,鲁迅并没有用鸡鸭鱼肉来款待他,而是几碟家常小菜。然而他们天文地理无所不谈,他们在乎的是交心。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友谊更是家喻户晓,有人称他们是“友谊之祖”,在对方陷入困境的时候可以伸出援助之手,在对方迷茫的时候能够用心开导,朋友就应当是这样的。在马克思无钱扶持家境的时候,恩格斯不顾一切地帮助他,把钱寄给他,马克思对恩格斯也是如此。培根说过:“财富非永久之朋友,朋友才是永久的财富。”
真正的朋友不会把友谊挂在口上,他们并不为了友谊而互相要求点什么,而是彼此为对方做一切办得到的事。在我们平时的生活中,不也是如此么?为了小事而斤斤计较,各自只会为了自己的利益,而不会想到别人的感受。至于普京似乎要显示自己与竞选对手们“道不同不相与谋”,拒绝与其他候选人同台亮相,就有失君子风度了。
心与心相交才会有真正的朋友。然而不相信任何人和盲目的相信任何人都是错的。德谟克里斯特说过:“不要对一切人都以不信任的眼光看待,但要谨慎而坚定。”
与交友最接近的有很多,比如对所谓风云人物崇拜。或是他在文艺界红得发紫,或是他钞票多得睡梦里发笑,或是他名气大过乔治·布什,总之无端就成为了偶像。在我看来也只能是一句话:道不同不相为谋。但我仍然要说,这些偶像崇拜者其实追逐的是一种虚幻的人生,说难听一点你就是白活了几十年。
但各人都有自己的道理,又何必争个你死我活?他做他的事情,我做我的工作,但我们最终都是一个普通的人,包括人的动物性。别人怎么活那是他的事,你有你的活法,只是形式不不同而已。
于是选择就成为了一个非常主观的东西。当然最后下决心选择的是你自己,凭借你一颗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心。为了选择正确,你必须做到胸有成竹,人云亦云是别人胸中之竹可不是你的“竹”,你的“竹”来自于你的努力,来自于凌驾于万物之上的心得到不断锤炼,来自于你以最真实的笑脸面对人生。当然选择之后还需要一段不悔且遥远的路程,这是另一番欲说还休的话。
道不同不相与谋,我说的也不过是一家之言,如有观点不同者,百家争鸣便是了,没必要一怒拔剑,流血五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