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贵家宜宽厚,而反忌刻,是富贵而贫贱人行矣!如何能享?聪明人宜敛藏,而反炫耀,是聪明而愚懵其病矣!如何不败?
一个富贵的家庭待人接物应该宽大仁厚,可是很多人反而刻薄无理,这种人虽然身为富贵之家,可是他的行径跟贫贱之人却完全相同。这样又如何能长久保持富贵的身份呢?一个才智超群出众的人,本来应该保持谦恭有礼不露锋芒的态度,可是很多人反而夸耀自己的本领如何高强,这种人表面上看来好像很聪明。其实他的言行跟无知无识的人并没什么不同,那他的事业到头来又如何不失败呢?
富贵不足骄傲,才智不可仗恃,只有宽厚仁慈的人才能成功。假如富贵而为人刻薄寡恩,就会陷入终日勾心斗角与人争利的苦海中,如此就完全丧失富贵的崇高身份与生活乐趣,时间一久便会丧失周围所有的亲友,到头来落得孤立无援空虚寂寞。俗话说“聪明反被聪明误”,因此聪明人要有自知之明,如果聪明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这样的人岂有不失败之理?可见我们为人应该虚怀若谷,遇事不要锋芒太露才行。
杨翥,字仲举,为人忠厚朴实,不会骗人,仁德宽厚的心,超过一般的人,又能够安住在别人不能忍受的环境中。例如:隔壁的邻居盖房子,檐溜(指屋檐间落水处)超过杨家,所以遇到下雨天,屋檐的雨水便流注到杨翥家,他的家人为此愤愤不平,他劝解说:“我们这里晴天多,雨天少啊!”邻居家生小孩,他怕所骑的驴子嘶叫声惊吓到小孩,就把驴子卖掉,出入都步行。祖先的墓碑被农夫的小孩在游戏时推倒,看守坟墓的墓丁,急忙向杨翥报告,杨翥却问:“小孩是否受伤?”墓丁回答说:“没有!”杨翥说:“幸好!幸好!”并告诉那个农夫:“好好照顾孩子不要让小孩吓着了。”有人侵占他的土地,他曾写诗说:“普天之下都是国君的领土,再过来一些也没有关系!”他曾经梦见偷吃人家两颗李子,醒来时深感愧疚地说:“我一定是白天的时候,义利的心分辨不清楚,才会这样。”于是三天都不吃饭。
还有一个叫刘宽的人,字文饶,性情仁厚又能宽恕别人,虽然处在急促匆忙之间,也不曾语言躁急,一直都是从容不迫的。有一次,有人丢了一头牛,误以为刘宽驾车的牛是他的,便把牛牵回去。刘宽遇到这种情形没有说什么,就下车走回家。隔了一会儿,把牛牵走的人,找回了自己的牛,就将刘宽的牛送回,并且向他赔不是。刘宽说:“东西会有相类似的,事情也难免会有错误。你已经把牛归还给我了,何必说抱歉呢?”有一天,他穿戴整齐,正准备上朝觐见皇帝,婢女端来肉羹,不小心弄脏了他的朝服,刘宽脸上不但没有怒色,反而语气温和地问婢女:“肉羹有没有烫伤你的手?”他后来宫做到侍中,被封为逯乡侯。
俗语说:“有量就有福。”无非是在说明宽恕的好处。“宽”就是宽厚包容,包容对方的过失,体谅对方的心情。“恕”就是推己及人,从自己的苦乐去推想对方的苦乐。宽恕在人际互动中是一帖润滑剂,可以弥补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裂缝,并且增进彼此融洽的情谊。
杨翥的性格特征是仁厚绝俗,所以他处理事情,没有站在自我角度,完全站在别人的立场考虑。他看问题能从自己的立场转换到对方的立场,这样才能一起分享别人的苦乐。最明显的例子是:祖坟的墓碑被小孩推倒,一般人会认为这是破坏风水的大事情,绝对不肯善罢甘休,因此墓丁又气又急跑去向他报告,杨翥听了第一个念头则是关心小孩有无受伤,完全不去想墓碑被破坏得如何,对他的家庭有何影响。当他知道小孩没受伤后,又跟对方说好好照顾小孩,不要让他恐惧。
现在的人遇事就自我保护,希望得到一切好东西,远离一切坏事情,完全以自我中心为考量点,强调自我的权利,容不得别人有一丝丝的侵犯,却很少考虑到别人内心的苦乐,对立冲突也就因此产生。凡事分你我,遇事先保护自己,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花许多力气去争取,得到了又须日以继夜地防护,以免人家的侵犯,这样的辛苦,不一定快乐。
人努力赚很多钱,买很多土地,盖大房子,惟一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得快乐。可是在赚钱时,若对金钱、物质的态度很执著,执著这是我的,凡事不肯吃亏,反而被这些金钱、物质绑死,种种冲突对立就产生,心情也不见得舒坦。若能看开一点、牺牲一些、多为别人着想、多体谅别人,由此换取心情上的愉快,不也是调适自己的一种方法?
杨翥关心别人的苦乐,能设身处地代人着想,可以安处于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因此不容许自己有一丝侵犯他人的行为,即使是晚上做梦,梦到偷吃别人两个李子,就责备自己“义利心不明”。“义”就是行为符合生命的准则,人我互动中能用仁德的心情互相观待,关顾别人,代人着想,表现在行为上就有明确的准则,不会去侵犯别人。所以当杨翥察觉自己义利心不明,就三天不吃东西,不只是惩罚自己,而是心里觉得有愧于众生,没有资格吃这顿饭。民初弘一大师也是如此,他的弟子犯了错,他不去责罚他们,反而是自己不吃饭,他的弟子就很恐慌,很努力寻找自己的问题在哪里,直到改过来,弘一大师才肯吃饭。弘一大师不是绝食抗议,而是认为自己没有把弟子教好,不够资格受用信施,所以就不吃饭,杨翥不吃饭也是同样的道理。
刘宽的心性仁恕。“恕”就是推己及人的心情。什么是推己及人?只要把自己遇事时的感觉、做法认识得更清楚,再去推想别人遇事时的感觉反应,答案就很明显。例如:看到别人把饮料空罐摆在自己的机车上,就会很生气,也想把它放到别人的机车上,但是想到他人也会产生与自己一样的苦恼时,就不会这样做了。回过头来还要原谅前一个乱丢东西的人,因为我也想要解决我的苦乐问题,对别人的过失比较容易原谅。宽恕就是一种推己及人的想法,这就是恕道。所以邻人认错,推想他不是故意的,我们也有仓促之间把事物认错的经验,所以刘宽体谅邻人,还怕他过意不去,委婉地安慰他。
有一种“宽以待人”是嘴里讲原谅,其实内心并不原谅,言语上还要损对方两句,来表现自己的清高,让他觉得很羞愧,这样子并没有真心原谅对方,刘宽以“物有相类,事容错误”来安慰对方何须谢罪,他经常能设身处地、为人着想,才能自然讲出这种话。婢女端肉羹拨洒弄污他的朝服,普通人遇到这样的事一定非常生气,刘宽却先关心婢女的手有没有烫伤,这在一般人来说是很难的。以我们的功力,通常会很生气骂完后,才反省觉得不应该对她这样;好一点的情况是刚骂完后就后悔了;更难得的是话一出口,觉得不应该这样,就止住不说了,这都是从自我修忍辱的功夫来谈。刘宽则是从观待对方的立场来下手,他不假思索立即反应,真心关怀对方,这点就更不容易,所以他的名字也很巧妙叫“宽”。
“宽”若没有真心去想别人的困难之处,没有站在别人的立场去想问题,以“我对你错”但是“我原谅你”的方式,将使对方惭愧至无可容身,这种令人怖畏的宽,反而不是很宽厚了。相反的,若能代人着想,包容对方的过失,全然没有察觉到有何不对之处,这才是最好的。
宋神宗元丰六年冬天祭祀,群臣送驾,神宗皇帝尚未进入轿子,就发觉保暖的毯子没有拿来,他佯装不知道,故意与大臣谈论其他事情,直到毯子送来,皇帝才进轿子,这时负责的官吏就不会有罪;如果是一个不好的皇帝,遇到这个情况,就开始骂人,若是昏君可能就会把官员撤职查办,但是宋神宗看到了,装作还有事情要谈,宽厚到让对方没有感觉你在宽厚,这种原谅人于无形的功夫,实在令人值得效法。
内在的执取越强烈,越是以自我为中心,碰到事情只考虑自己,无法包容他人,并不会比较快乐;如果以关爱别人的心取代关爱自己的心,多代人着想,对人宽厚包容,内心宽阔有如无云的秋空,“心宽天地宽”对人对事无所罢碍,是多么怡然自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