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不敌其力,而消其势,兑下乾上之象。译文
不能迎击敌人的正面进攻时,应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消灭事物存在的基础,事物就难以发展了。“按语”
水沸者,力也,火之力也。阳中之阳也,锐不可挡;薪者,火之魄也,即力之势也,阳中之阴也,近而无害。故力不可挡而势犹可消。尉缭子曰:“气实则斗,气夺则走。”而夺气之法,则在“攻心”。昔吴汉为大司马,尝有寇,夜攻汉营。军中惊扰,汉坚卧不动。军中闻汉不动,有顷乃定。乃选精兵夜击,大破之。此即不直档其力而扑消其势力。宋薛长儒为汉州通判。戍卒开营门,放火杀人,谋杀知州、兵马监押,有来告者,知州、监押皆不敢出,长儒挺身出营,谕之曰:“汝辈皆有父母妻子。何故做此?然不与谋者,各在一边。”于是不敢动。惟本谋者八人突门而出,散于诸村野,寻捕获。时谓非长儒,则一城涂炭矣,此即攻心夺气之用也。或曰:“敌与敌对,捣强敌之虚,以败其将成之功也。”“按语译文”
水的翻滚沸腾,是由于它有力量,是火使它产生这股强猛的力量。强大力量中的最强力,其正面是锐不可挡的;柴草,正是烈火的源泉,正是所谓强大力量产生的根源,它容易受摆布,不会有害于人。所以,正面的锐力不能抵挡却可以消灭产生这种力量的源泉。尉缭子说:“力量有来源时,可攻斗。失去依靠时就要回避逃走了。”克灭敌人力量来源在于对敌“攻心”。东汉时,吴汉被任命为大司马,有一次敌人夜袭军营。营内惊慌措乱,吴汉却静卧,态度从容。官兵听说吴汉镇定自若,不一会儿,也就安静下来。这时,吴汉便挑选精锐勇士连夜反击,把敌人打得大败。这就是不直接抵挡敌人的猛势,而是消灭锋锐来势的根源。北宋薛长儒做汉州通判,守卫的士兵叛变,打开营门,杀人放火,妄图杀害知州和兵马监押。有人前来禀报,知州、兵马监押吓得都不敢出来了。当时薛长儒挺身出营来,劝告叛兵说:“你们都有父母妻子,为什么如此铤而走险?凡是没有参加谋反的,站到另一边去!”于是随从叛乱的都站在一边不动了,只有首恶的八个人冲出营门逃跑,分散躲藏到野外的村庄里,但不久都被捕获归案。当时人们说,若不是有薛长儒在,一城生灵都要被涂炭啦!这就是从士气心理上瓦解敌人势力。有人说:敌对双方,捣毁强敌的虚弱之处,就是能够战胜敌人,获得成功的机会。“计语出处”
此计语出自北齐魏牧所写的《为侯景叛移梁朝文》:“抽薪止沸,剪草除根。”“计语详解”
水烧开了,再兑凉水进去是不能让水温降下来的,根本的办法是把火退掉,水温自然就降下来了。此计用于军事,是指对强敌不可用正面作战取胜,而应该避其锋芒,削减敌人的气势,再乘机取胜的谋略。釜底抽薪的关键是要抓住主要矛盾,很多时候,一些影响战争全局的关键点,恰恰是敌人的弱点。指挥员要准确判断,抓住时机,攻敌之弱点。比如粮草辎重,如能乘机夺得,敌军就会不战自乱。“范例解析: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7月,曹操在成功地伏击了袁绍以后,退守到官渡。
官渡是南北交通的咽喉,如果官渡失守,许都就失去了屏障,因此曹操要力保官渡。
在袁绍兵力还处于优势的情况下,曹操跟荀彧等谋士研究后,决定采取防御的策略:筑起牢固的营垒,挖掘长长的壕沟,坚守不出,等待战机。
袁绍见曹操不肯出战,每天派人到曹操军营外辱骂、挑战,但曹操部下的将士们不动声色,全不理睬。
这样,双方相持了3个月。
时间一长,曹操的军粮供应出现了严重困难。曹操这时也很忧虑,他写信同留守许都的荀彧商量,打算退守许都。
两天后,荀彧派人送来书信,他告诉曹操:“当前是战败袁绍、取得胜利的重要关头,曹军粮食虽然不足,但是还不至于毫无办法,只要坚持下去,战局一定会很快发生变化。”还劝曹操:“要努力争取最后胜利,千万不要退兵,失去机会。”
曹操认为荀彧的见解很正确,就坚定了同袁绍周旋到底的决心。他一面命令部队继续固守官渡,一面密切注视敌人动态,以便寻找有利时机,进行最后决战。
袁绍有一个叫许攸的谋士,因与袁绍不合前去投奔曹操。
曹操听说许攸前来投靠,高兴得光着脚奔到大帐门口迎接,拍着手说:“子远(许攸字子远)远道而来,我的大事一定可以成功了。”
许攸见了曹操,开口就问道:“袁绍军势很盛,你打算怎样对付他,目前还有多少存粮?”曹操说:“可以维持一年。”
许攸微微一笑说:“没有那么多吧?”
曹操忙改口:“半年还行。”
许攸直截了当地说:“你不想打败袁绍吗?为什么不说实话呢?”
曹操这才对许攸说:“其实军粮只够维持一个月了,你看该怎么办呢?”
许攸这才把袁绍屯粮地乌巢的情况详详细细地告诉了曹操,并且说:“守将淳于琼是个骄傲自大的人。他饮酒无度,防备不严,如果你用轻骑兵突袭乌巢,烧毁屯粮,袁军便不攻自破了。”
曹操拉住许攸的手,高兴地说:“你说的情况太重要了。”
当晚,曹操就布置荀彧、曹洪等留守大营,自己带着乐进、张辽及5000轻骑兵连夜出发。
为了蒙蔽敌人,曹操叫部队打着袁军的旗帜,从小路急速向乌巢前进。战马的嘴都被结扎起来,不让发出一点声音,每个兵士都随身带了硫磺、硝烟等引火物,准备到时放火。
半路上,突然遇到了袁绍的哨兵,他们问:“从哪儿来的?”
曹操的兵士回答:“袁绍怕曹操来袭击乌巢粮屯,派我们去增援。”
袁兵眯着眼看去,见果然打的是“袁”字旗号,便信以为真,闪到一边,让曹军顺利通过。
乌巢的袁绍守军,因为前段日子催促运粮,长途奔波,已疲劳不堪,再加接连几夜防守,并不见丝毫动静,所以今夜懒于巡逻,统统呼呼入睡,就连淳于琼也灌饱了酒,钻在被窝里做好梦。
曹操和将士在头遍鸡叫前已经混进乌巢,5000人马四下散开,有的把住要道,有的将粮屯团团围住,放起火来。袁军守军从睡梦中惊醒过来,只见粮屯周围浓烟四起,火光冲天,顿时乱作一团。
天亮以后,淳于琼好不容易把兵士集结起来攻击曹军,结果,被曹军打得大败,只得退守营屯。
此时,袁绍听说曹操进攻乌巢粮屯,反而认为这是攻下官渡、歼灭曹军主力的最好时机。只派出少数骑兵去救乌巢,自己则带大军去进攻官渡。
曹军击溃了袁军的增援部队,攻下了袁军营屯,杀死了淳于琼,烧了乌巢的粮草。
击败了袁绍的增援人马后,曹操迅速回师官渡,跟留守在官渡的曹洪、荀攸配合,前后夹击袁绍。
袁军主将张郃看到大势已去,同副将高览把全部攻城器材烧掉,投降了曹操。袁军粮屯被烧,军心已经动摇,这回又传来主将投降的消息,更加慌乱,一下子全都溃散了。曹操乘势领兵出击,袁军大败。袁绍只率领800名亲兵逃回河北。
官渡一战,袁绍的全部主力被歼,从此一蹶不振,于公元202年病死。“智谋小结”
袁绍统兵10万来取许昌,曹操只有兵员3万,力量对比悬殊。而曹操看到了袁绍致命的弱点——粮草重地乌巢无重兵防守。粮草乃行军之本,断之则军心浮动。于是曹操采用“釜底抽薪”之计,引军攻下乌巢,烧毁粮仓,从而使袁绍十万大军丧失士气,一举击溃之。“兵法妙用”“盯人之术”战之必胜
争取顾客就等于争取市场占有率,谁拥有市场,谁就会立于不败之地。经营者想得到顾客就要像虎口夺食般地去争取他们,作为经营者应当了解紧迫盯人法。
1970年,京山英太郎兴建了一座游泳池,这座游泳池位于大阪电气化铁路线牧野站前方,这是一座可以同时容纳1万人游泳,既巨大又豪华的游泳池。
然而,问题是就在牧野站靠大阪方向的前一站牧方站,已有一个由京阪电铁自己经营的游泳池。对来自大贩的游客来说,英太郎的游泳池比牧方站游泳池远了一站。这还不说,最伤脑筋的是,京阪电铁利用车上的播音设备,大力宣传:“下一站是牧方站,牧方游泳池就在那里。”于是乎,旅客自然而然地在牧方站下车。
京山英太郎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扭转地理上的劣势,从虎口夺走京阪电铁的旅客,惟一的办法是使游客知道牧方站的下一个站牧野,有一个比牧方站还好的游泳池。要达到这个目的,最有效最简捷的办法是在游客最多的京阪电气火车车站内多做广告。那么,即使车长一再宣传“下一站是牧方游泳池”,也会有人产生“到牧野游泳池看看”的念头。
可是,京阪电铁当局拒绝接受做车厢广告。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英太郎只好不惜花血本,亲自带上12名职员,在一个星期天的傍晚,到牧方站,在由牧方游泳池中尽兴而归的人群中,散发牧野游泳池的免费入场券。
免费入场券的分发,真可说是立竿见影,从第二天开始,来英太郎游泳池的人直线增加。即便这样,英太郎也没有放松他的行动速度。第二个星期天,他继续带领职员,在牧方站向那些刚从游泳池出来的嬉水客们,散发他的免费入场券。
这个战术的效果非常理想,京阪电铁的车长们,尽管声嘶力竭地宣传:“下一站是牧方游泳池!”游客们大都充耳不闻,牧方游泳池的游客锐减,而英太郎的游泳池则门庭若市,热闹非凡。
终于,京阪电铁受不了了,要求英太郎停止发放免费入场券的活动。英太郎想,如果这时候提出车厢广告的建议,对方仍会感到犹豫。于是,他绝口不提车厢广告的事,改用漫天要价的手法,他说:“可以考虑你们的建议,但是希望你们今后不要在车内广播‘牧方游泳池’的词句,作为互惠条件。如果无意改变播音内容,那么,在车抵牧野站前,希望也能替我们广播一下,以示公允。”对于这个建议,电铁方面当然大摇其头,哪有代替商场对手做广告宣传的傻瓜呢?于是,英太郎装出一脸委屈的神态说:“既然你们有困难,我也无意强人所难,但最低限度,你们应该同意让我在车厢把手上做些广告。”不得已,京阪电铁方面怕节外生枝,立即接受了这个建议。从那以后,牧野游泳池的泳客与日俱增,一年接近25万人次,这个数字相当于整个夏季到富士山观光的总人数。
“釜底抽薪”是商业竞争中的一种常用手法,英太郎采用盯人办法,将宣传广告具体到人,从而扩大本企业的影响,战胜竞争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