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去信誉,等于失去了谈生意的筹码。
——《塔木德》
18世纪德国的法兰克福有一条脏乱不堪的犹太街,漂泊流浪到此的犹太人在这里受着苛刻的“贱民”待遇。德国政府禁止他们随意走出他们的居住区,出门时必须佩带犹太人的黄色星形标记。其他市民见到犹太人,不是露出鄙夷的神色,就是做出恨不得拿石头砸他们的模样。罗斯柴尔德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备受歧视的犹太人居住区。他家境贫困,更深切地体会到人生需要忍耐、忍耐、再忍耐。成年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了古钱币生意当中。
尽管几年的时间一晃而过,他的生意并没有什么起色;尽管人世间道路崎岖难行,失望总是占据了他绝大多数的时光,但他依然雄心勃勃地争取着一切机会。
针对他的顾客都属于上流社会这一特点,他为他的古币生意开拓了一条独特的途径,并精心策划了一个一般商人无法模仿的噱头。他将古币以邮购的方式有计划地推销给各地的皇亲贵族;把各种稀奇或来历不凡的古币编印成精美的目录,并一一附上亲笔书信,寄给那些有希望购买的顾客。
罗斯柴尔德对于制作目录力求做到尽善尽美。他独具匠心地采用略具古风的文体来遣词组句,以突出商品的古雅质朴。他不但反复斟酌每一个句子,对印刷也十分讲究,达不到理想效果的一概作废,重新印制。到后来,连那些编印精品书籍的人都不得不为他精益求精的态度所感动。凭着这种忍耐的韧劲,他逐渐提高了知名度,生意也步入佳境。
普利策是一位犹太人,21岁时获得律师开业许可证,开始了他独自创业的生涯。作为一个有抱负的年轻人,普利策觉得当个律师创不了大业。经过深思熟虑,他确定进军报界。
古希腊物理学家阿基米德说过:“只要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地球。”这给普利策很大启发,他决心先找一个“支点”,有了“支点”才去实现移动“地球”的壮举。据此,他千方百计寻找进入报业工作的立足点,以此作为他千里之行的起点。他找到圣路易斯的一家报馆,老板见他颇具热情,机敏聪慧,便答应留下他当记者,但有个条件,以半薪试用一年后再商定去留。
普利策明知老板对自己不那么信任,但仍乐意屈就。他在报馆期间,充分利用犹太人“善于忍耐”的优势,顶住老板的百般刁难和同事不屑的白眼,虚心研究报馆的各环节工作,最后老板高兴地提前吸收他为正式职工,第二年还把他提升为编辑。随着他的署名文章增多,影响力扩展,1869年当选为密苏里州议会议员。1871年至1872年,他牵头筹组密苏里州自由共和党,声望大增。地位和声望常常与经济相关,普利策的收入也开始增多。
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多,普利策又收购了《纽约世界报》,这家惨淡经营的报纸一举跃升为全美最有影响和利润最丰的大报。正是凭借“忍耐”和“不断进缺,普利策最终成为美国的报业巨头和大富豪,实现了他创业之初的目标。
希望是坚韧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携带它们,人可以登上永恒之旅。斧头虽小,但经多次劈砍,终能将一棵最坚硬的橡树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