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很多管理者从早忙到晚,还感觉时间不够用,恨不得把一个小时掰成两个小时来用,于是不断抱怨:“我快累死了。”其实这怨不得别人,要怨就怨自己舍不得或者是不敢对下属授权。本来是下属该做的事情,管理者也要亲自去做,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不累才怪!如果自己的下属很轻松,自己却累得要死,那一定是自己的管理方式出了问题。
组织或团体要想发展壮大,必须在选拔人才这一环节上给以高度重视。选拔人才应打破“门户之见”,本着“不拘一格”“选贤任能,唯才是举”的选拔原则。如果让原则出现了弹性,企业面临的将是停滞不前或发展缓慢,甚至出现破产、倒闭。
“能用人者,将无敌于天下”,这不只是古代帝王将相的成功法则,也是商人应该借鉴的,对于商人来说,能用人者,将无敌于商场。
中国有句老话:“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是各种各样的,相信在世界上很难找到两个完全一样的人才。对于商家来说,赢得人才往往就意味着赢得市常如何赢得人才呢?“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中,如果把君子视为人才,那么意思就是说:“天下的人才是各式各样的,追求人才不能只有一个标准。因为一个人才往往只能在他能够发挥作用的环境中立下奇功。”
胡雪岩也是深知这点的,他说用一个人,供他好吃,供他好穿,即使什么也不做也没什么,因为来日只要他做成一件事,自己所做的一切便是值得的。这也说明了一个“不拘一格用人才”的道理。
在战国时期,赵威后掌管赵国国事之初,齐王田建派遣使臣到赵国进行友好访问。赵威后一见来访使臣便问:“齐国收成如何?百姓怎样?齐王身体可好?”使臣不悦,反问赵威后:“威后不先问齐王,却先问年景与收成,这不是先问卑贱,后问尊贵吗?”赵威后莞尔答曰:“一个国家无收成,怎么能养活百姓呢?如果没有百姓,哪里还有国君呢?如果先问齐国君主,岂不是舍本求末吗?”这便指出了一个以人为本的道理。从政也罢,经商也罢,周围没有一群可以帮忙的各种人,料其也终难成大事。
古往今来,世界就像一个充满竞争的角逐常政治上的争斗,军事上的对抗,经济上的较量,思想上的渗透,文化上的影响,科学上的挑战,从未止息,争天下必先争人才。诚如《诗经》所言:无竞惟人。因为得人是最有力量、最具竞争力的。
“山川不改仗英雄,活气能排岱麓松。”综观几千年的文明史,可以看到,成就任何伟大的事业,都离不开一大批杰出人才;任何时代的繁荣兴盛,也无不有赖于人才的繁盛。国家如此,企业亦是如此。一个企业如不尽力致人才于自己麾下,亦会被掌握人才的对手打败。
当然,以人为本,不止包括那些有杰出才能的人才,亦包括那些几乎可说是默默无闻的小职员。尊重、爱护、关心员工,善于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亦是企业成功的重要条件,“红花仍须绿叶衬”,毕竟他们的作用是不可小视的。
《孙膑兵法·战略》说:“问于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意思是说天地间,没有比人更宝贵的了。人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因素,人是企业最宝贵的资产。如果企业经营见物不见人,只问生产,不以人为本,那将很难有大的发展。那么,企业管理者究竟如何才能选对人?对此,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有如下总结:
第一,及时纠错
如果一个职位接连使两个人栽了跟头,领导者就不要再去乞求“伯乐”发现新的“千里马”,而应该取消这一职位。除非有所改变,否则它还会像击败前两个人那样,击败第三个上任者。
第二,要冒险给新来的干部安排新的重要工作;
第三,仔细推敲任命,尤其要把握好任命的核心和性质;
第四,着眼于一定数日的候选人并扬长避短;
第五,与几个曾和候选人一起工作过的人讨论每一位候选人;
第六,确保被任命者了解其职位。
第一、二、六条执行起来最难,教训也最多,国内众多“空降兵”的失利大都与此有关。很多职业经理人正是被放在了错误的位置上,不仅不能提升企业执行力,反而会造成不必要的管理“冲突”。
执行箴言
一个总是感觉累的领导者,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不敢对下属授权。本来是下属该做的事情,管理者却常常亲自动手,这就是不能选拔人才、选贤任能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