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传统思想中,有“难得糊涂”一说。然而,它不仅对西方人来说是困惑难解,即使是对大多数的中国人来讲,也是如此。
但是,就是在这句话中,却蕴含着最为深刻的含义,体现了一种深层的人生哲学,它是中国哲人所总结出来的一种人生观——它包括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领略了生命含义的豁达和由吃亏退隐而带来的安稳与宁静。于是,与这样貌似消极的哲学相比,一切所谓积极的哲学都会显得幼稚与不够稳重。
中国人总结出来的这条规律,能够经久不衰,是缘于它是建立在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和对人生沉浮的深切体会,它是帮助人们从困苦中解脱出来的一条成功之路。理解与否,不过是年龄上及经历上的问题而已。
圣贤教导人们说:只有愚者才能得福。因为只有愚者,才是世界上最幸福与最快乐的人。
一般人都爱做聪明人,其实,只有善于糊涂、不怕糊涂的人才是真正的聪明人。难得糊涂的人总认为“吃亏是福”。可能有人会问:吃亏就是吃亏,占便宜就是占便宜,怎么能说吃亏反而是福呢?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考虑这个问题:吃点亏,一是内心平静,不七上八下;二是得到旁观者的同情,落个好人缘;三是这次虽吃点亏,但因获得了道义上的支持,下次可能会得到更多,何亏之有?反之,占了他人的便宜,发点不义之财的人心理上能安静吗?一是失去人缘,落个坏名声;二是因为占一次便宜而堵了自己以后的路,得不偿失。所以,吃亏表面上是祸,其实是福;占便宜表面上是福,其实是祸。
善于吃亏的人一般平安无事,而且终究不会吃大亏,正所谓善有善报;相反,总爱贪便宜的人最终贪不到真正的便宜,而且还会留下骂名,甚至因贪小便宜而毁灭自己,正所谓恶有恶报。
要做到不计较吃亏,甚至主动吃亏,就需要忍让,需要“难得糊涂”。既然认识到吃亏是福。就不要斤斤计较、患得患失了。
想讨巧,怕吃亏,恐为人之常情。巧为何物?得多利也。商战中算计了对方,假劣商品使顾客受骗,贪小便宜者遇到卖主算错了账,官场上置政敌于败地,殴斗中多打到对手两拳……这时,似乎没有不觉讨巧而高兴者。生活在今天的某些人,由于生活现实的一点点无奈,竟会时常学习起如何占些便宜、讨些巧,至少也要防备怎样不吃亏。
某家庭,男方是县处级干部,整日不沾家;女方本是教师,由于她的管教、辅导,儿子小学、初中成绩拔尖。后来丈夫利用职权,将妻子调入政府机关,提了科长,妻子也整日工作、应酬,几乎没有时间管儿子。现在儿子学习成绩下滑到考大学根本无望的程度,夫妻俩整天为儿子会不会违法犯罪而提心吊胆。望着别人的子女进了大学,做母亲的于是省悟:以儿子的命运前程为代价,换个科长及一时的荣耀,实在不值。
也不奇怪,事情总是有得必有失的。
贪官污吏的贪污没有不是从讨巧开始的。开始讨小巧,吃吃喝喝,小占小得;继而讨大巧,巧取豪夺,受贿勒索。人云:“巧不可占尽,福不可享尽,权不可用荆”总要讨巧,习惯讨巧,无巧不讨,倘到“颈时,灾祸便随之而来。招来的是辱门之羞,牢狱之苦,杀身之祸,吃了“大亏”。
透辟地看,人世间无巧可讨。人生只有生存方式的不同,没有本质的区别。人一生只能吃自己的一份粮、睡自己的一张床、活自己的一份寿、忙自己的一份活儿。什么是自己的呢?说行政职务吧,“一张纸”而已;说功名吧,似若浮云;说钱财吧,乃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历经数千年推敲,最终结论竟是:千里来做官,为的吃和穿。按说吃到肚里该是自己的了,可这也经不起推敲。君不见官爷、款爷、大爷们盛宴不断,山珍海味,哪知肠胃吸收有限,大多排泄掉了,白忙活一番;吸收稍多一些,身体消耗又有限,营养会在身体的各部位,尤其是腹部积存起来,反成累赘,闹出病来。
要善于糊涂,学会吃亏。就“吃亏”而言,上代人和下代人比较,历代人和当代人比较,上代人、历代人总是吃亏的,有了这种“吃亏”,人类社会的财富才会不断增加,人类社会才会发展、进步。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孝顺父母、歌颂祖先、赞美历史。倘若“吃光用光”,断了子孙的生路、种粮,不只要遭后人怨怪,连当代人也要责骂的。
“埋头苦干”“拼命硬干”“为民请命”“舍身求法”均要吃亏,连亏也不愿吃的人永远不能成为社会的脊梁。
我们可以说,“讨巧”是在挥霍财富,而只有学会“糊涂”才能够最终寻得人生的宝藏。
给予是快乐的源泉,给人快乐,自己也得到快乐。快乐是可以分享的,你给别人带来了快乐,别人也会让你增添新的快乐。你给别人以幸福,别人也会给你带来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