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病因不同、病理变化多样的慢性肾小球疾病。临床特点表现为病程长,病情逐渐发展,有蛋白尿、血尿及不同程度高血压、水肿和肾功能损害,于患病数年或数十年后,终将出现肾功能衰竭。
“病因”慢性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但始动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导致病理变化的机制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因素占重要作用,仅有很少数的慢性肾炎是由急性肾炎迁延而来的。
“临床表现”慢性肾炎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青中年为主,男性多见。
1.起病方式不一。有些患者开始无明显症状,仅于查体时发现蛋白尿或血压高。部分患者起病后即有乏力、头痛、腰部疼痛,浮肿可有可无;少数患者起病急、浮肿明显,可伴有高血压,尿中出现大量蛋白;也有始终无症状直至出现呕吐、出血等尿毒症表现方就诊者。
2.部分病人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多为轻、中度,持续存在。
3.慢性肾炎患者常常会出现尿量改变和尿检异常。多数病人尿量在正常范围,少数可出现尿量减少,常伴有浮肿。尿检有蛋白尿、血尿等异常。
4.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可有头痛、头晕、失眠等,这与高血压、贫血、某些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紊乱等有关。
5.病程缓慢迁延,逐渐进展。病人可持续存在上述症状,或时轻时重,可因感染、劳累或用肾毒性药物而加重,经及时去除诱因和适当治疗后病情得到缓解,但也可能会逐渐进展到不可逆的肾衰竭阶段。
“实验室检查”
1.尿液化验:尿蛋白微量 ~ 不等,定量多在1~3克/天,尿中常有红细胞增多及管型(颗粒管型、透明管型)。尿比重可偏低,多在1.020以下,疾病晚期常固定在1.010.
2.血常规检查一般无贫血。
3.肾功能检查肾小球滤过率或内生肌酐清除率可正常或降低,血尿素氮及肌酐正常或轻度升高。
4.双肾B超提示正常或皮质回声增强(弥漫性病变)。
5.血清免疫学方面的指标均正常。
“诊断”
1.尿化验异常(蛋白尿、血尿、管型尿),伴或不伴有水肿、高血压。
2.病史达到或超过一年。
3.经检查除外其他原因(如糖尿病、病毒性肝炎、红斑狼疮等)和遗传性肾病。
“治疗”迄今尚无满意的根治方法,多为对症施治。治疗应以防止或延缓肾功能的进行性恶化、改善或缓解临床症状及防治严重的合并症为主要目的,而不要以消除尿红细胞或轻微尿蛋白为目标。
1.积极控制高血压和减少尿蛋白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类药物:多年的研究证实,此二类药物除具有降压作用外,还有减少尿蛋白、延缓肾功能恶化和保护肾脏的作用。这类药物市售的有贝那普利、福辛普利纳、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等。如血压允许,应用剂量应大于常规量,需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肾功能不全的病人应用时要警惕出现高钾血症的副作用。
(2)目标血压应该控制在125/75mmHg以下;尿蛋白小于1克/天时可以放宽到130/80mmHg以下。
(3)凡血压高的病人须限制钠盐的摄入,每天小于3g氯化钠,如果钠盐摄入过多可能会造成血压难以控制或降压药作用被削弱。
(4)其他的几类降压药(参见肾病综合征章节)都可以应用,以血压达到目标值为目的。
2.肾功能不全者,则应给予优质蛋白质(所谓优质蛋白是指动物蛋白质,尤其是鸡、鱼、虾),并要限制蛋白的量,每天0.4~0.6g/kg体重。总热量应在146.44kJ/kg(35千卡/公斤体重)左右。除高脂血症者外,应给足够维生素。
3.对症处理,消肿利尿。轻度浮肿不必给利尿剂,中度以上浮肿者可按病情选用噻嗪类药物、保钾利尿剂(安体舒通、氨苯喋啶)或速尿,可单独或联合应用,剂量宜由小到大,逐渐消肿,以防止电解质紊乱。
4.抗凝疗法的应用。如双密达莫、小剂量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有一定降尿蛋白的作用。
5.部分慢性肾炎的病人需要应用激素及环磷酰胺等细胞毒药物。由于激素及环磷酰胺等药物毒副作用较大,需在肾病专科医生的指导下应用。
6.避免损伤肾脏的因素。如感染(最常见)、劳累、妊娠及肾毒性药物。
“预后”慢性肾炎病情迁延,较难治愈。病情进展的快慢主要与本身的病理类型有关,也与治疗是否恰当和是否避免恶化因素有关。
“生活护理”
1.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信心,防止焦虑抑郁的情绪影响病情和病人的生存质量。
2.不要刻意增加肉类的摄入,过多的蛋白质反而会增加肾脏的负担,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避免强体力活动,可以进行适当有益的活动。不应过度强调活动对病情的影响,以个人能够耐受、无明显劳累疲乏感为度。
“门诊指导”慢性肾炎的病人需要每月复查一次尿常规、肾功能,每3个月复查一次24小时尿蛋白定量。如果病情稳定可以延长复查的时间。注意保存好化验单,以备病情进展情况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