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好,请你看看我这可以登记不?”一个瘦弱而高挑的老者,颤抖着来到我的面前,将一张烈士证明书递给了我。我停下手中的活,接过证明书看了看,知他来自一个偏远的小山村,看他一身不住地抖动,以为走路走累了,便叫他先坐下,并给他倒了一杯水。他感觉到了我的疑惑,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说“让你见笑了,人老了,手脚也不听使唤了。”我也笑了笑,然后指着烈士证上执证人的姓名问他:“这个名字就是您吗?带了身份证吧?”“是的是的,带了带了”老者小心地放下还没来得及喝的水,慢慢的从上衣口袋里摸索着掏出了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白色塑料袋。我接过塑料袋,里三层外三层的展开了,仔细核对后,感觉没有错,便告诉他可以登记,只是还要把这些东西复印。老者有点茫然,我也就不好使唤他了,正好有个熟悉的年轻人来找我办事,我便把东西交给了他:“你去帮这个老者复印吧,费用记在我的账上。”年轻人倒也没有推辞,接过东西就去了。
这样的工作我已经重复了十多天,烈士证也看过不少了,但像老者这样保存完好的没几个,便忍不住问他:“您这烈士证有些年头了,怎么保存的这么好呀?”老者说“我父亲为革命牺牲了,留给我的就这么一张纸,这是他的荣誉,也是我的骄傲,我当然要好好保管了。”老者喝了一口水,接着说:“记得十年前儿子改建房子,拆房子时候我正有病住院了,千叮咛万交代着儿子一定要把贴在墙上的烈士证揭下来。房子拆了一半了,我还是不放心,便偷偷回家看个究竟,一问儿子还真没揭下来,我便不顾一切跑进去找寻,结果把那些帮工拆房子的人吓了一跳。还好,要是晚回几分钟这烈士证就没了。”我有点惊异于老者对这份荣誉的固执,久久地看着他,心生一种莫名的感动。
像老者这样珍惜这种名誉的人,时下已经不多了,正当我想称赞一下老者,一个中等个头中度发胖的中年男子走进了我的办公室,打断了我还没有说出口的话语。他一进门便扔给我一支烟,随意地问道:“办理烈士子女登记是找你吧?”我谢绝了他的烟——因为我压根儿就不抽烟。“是呀,你也要登记吗?”“是的,听说登记了政府会发给抚恤金,你看我这些材料够不够?”他一边说话一边递给我几张卷成一卷的纸张。我看了看材料,又看了看他,有点好奇地问他:“你是烈子?多大了?”“是呀,已经四十岁了呢。”“哦,那你不符合登记条件。”他有点急了。“怎么不符合条件呀,不是说继子也可以登记吗?我是继子呀。”“呵呵,继子也可以登记,但必须要有确凿的过继手续,还要对烈士或烈士配偶尽了赡养义务,你这么年轻,怕是难以和烈士扯上关系吧?”“我家族修谱时把我修在烈士名下,每年我都会在七月十五给他烧纸钱的,这些都不算吗?”“可以说你也对烈士尽了心吧,但绝对没有尽力。再说了,文件规定要在六十岁以上,你太年轻了。”他看我执意不办理,又给我递来了一支烟,并说:“要不你先给我登记了,也是我的一份名誉呀,至于抚恤金的事以后再说。”“呵呵,我看你就是冲着这份抚恤金来的吧,其实,国家还没有出台发给抚恤金的政策标准,即使给你登记了,等你到了六十岁的时候,这些政策说不定也废止了。”“哦,这样呀,那就算了,没钱还登记个鸟呀,我不图虚名。”中年人悻悻然离开了。
老者在旁听着我们的对话,看着中年人有些激愤的表情,大惑不解,不无感慨地说:“搞不懂了,我们那辈人把名誉看得比生命更重要,现在倒好,就是为了钱。”
说话间,帮他复印材料的年轻人进来了,一起进来的还有两个老同事。刚好听到了这句话,大家也就就着这话题说开了。一个同事说:“毛泽东思想教育出来的人重名,一张小小的奖状就是宝贝,邓小平理论教育出来的人重利,只有白花花的钞票才有吸引力。”另一个同事说:“现在人们的名利观实在是个问题,为了蝇头小利闹纠纷,父子翻脸,兄弟成仇者不在少数,世风不古了。”这时候恰好又来了一对母子,儿子大约三十岁,进来就问昨天是不是有个叫xx的来办烈士子女登记了。我回想了一下,是有这么个人,好像是两兄弟,都是烈士的继子。他说:“那两个人是他的叔叔,他们凭什么办登记呀,他们自己都是我爸爸带养大的,我爸爸才是烈士的亲骨血,应该给我爸爸登记。”“哦,你爸爸?听他们说你爸爸好像过世了吧?”“我爸爸过世了还有我妈妈呀。”“哦,对不起,你妈妈只是烈士的儿媳,按规定不能登记。你叔叔虽然与你爷爷没有血亲关系,但可以算是你爷爷的继子,而且,你叔叔是你奶奶所生,和你爸爸还是有血亲关系的,他们和你爸爸一起赡养了你奶奶—也就是烈士的配偶,按规定可以登记。”虽然我感觉已经说得够明白了,但是母子俩还是不理解,儿子说:“要是他们登记了而我妈妈不能登记,可能就会有纠纷,我们会上访。”对他们的偏执我有点不解,随意的问他们:“你们这么强烈要求登记是不是争抚恤金呀。”“是”,儿子一点也不含糊的告诉我。我笑了笑说:“你妈妈年纪大了,可能也没上过学,她的固执可以理解,但你很年轻,应该明事理,政策规范不是针对哪一个个体,我办事只能依政策。如果只是为了抚恤金的事,你们可以家庭内部协商,而且我也可以告诉你,现在还没有出台抚恤标准,也不知道钱多钱少,要是多,你们自己可以协商一个分配办法,如果很少就没必要计较了。这样争也太伤兄弟或叔侄感情了。”话到这个份上,母子俩都有点难堪,两个同事,还有那个老者也说他们不应该这么纠结。说透了还是一个“利”字,为了一点蝇头小利,弄得亲情都没了。
烈士子女登记,表面上是挣回一份名誉,实质上还是冲着那点可能的利益。
名利之心人皆有之。“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也”。孔子认为,人活一辈子,没有可称道的名声是最可悲的!而利往往与名连在一起,功名利禄,自古皆然。“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这是陆游对于功名的急迫与执着,由此也可见一斑了。名与利,两者不同却相通。名可以是利的阶梯,利可以为名开路。所以司马光说“汲汲于名者,犹汲汲于利也!”“士重名轻利,吏重利轻名”,庄子也说:“小人以身殉利,士以身殉名”。在一般意义上讲,追名逐利不是坏事,而是一种社会发展所需要动力,但是,如果发展到见利忘义,不知廉耻的地步,那就是可怕的病态了。毋庸置疑,时下趋于这种病态的人不在少数。
我忽然想起了前不久十多个参战退伍人员聚在我办公室要求办理低保的事。我对其中一个比较熟悉的担任村主任的人说;“你还是不要办,一个村主任吃低保让村民们怎么看你?要说你能吃低保,大家都可以吃低保了。”他说:“我办低保是政策规定可以办的。”“呵呵,政策规定了吗?”“反正领导说了可以办。”原因是有一次他们那些参战退伍人员上访到了县委书记那儿,要求提高待遇,书记没奈何交代民政局长允许他们享受低保。就这样拿了鸡毛当令牌,低保局只好照办。因为熟悉,我又笑他:“你觉得你享受低保光荣吗?”这时候他也有点不自在了,说:“是有点不妥。”没想到其他人为他说话了:“没什么不妥,你看开着小车住着别墅吃低保的人不是也很多吗?如今面子名誉不值钱,只有钞票才是实打实的。”“是咯,现在国家有的是钱,几多钱都不明不白落入了众多贪官腰包,我们拿这一点点,算个鸟毛呀。不要白不要,管什么名誉和面子!”面对他们的起哄,我竟无言以对。
一个人们根本不在乎名声好坏的社会,将是一个非常可怕的社会。范仲淹说:“举世不好名,则圣人无所用其权。”再有本事的“圣人”,也没办法治理一个人人“不好名”的社会!
人生一世,始终会与名利相伴,选择什么样的名利观就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选择贪婪就选择了低俗,选择淡泊就选择了高尚。若想不为名利所累,其实也简单:视之越重,害处愈大;视之越轻,益处愈多。君子应酌之。
2011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