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3400000019

第19章 探寻戈壁化石

有一个古老的传说:如果你能赤身站立在咆哮的沙暴中,你将获得无尽的勇气和生命力。就像是被注入了神力,强壮得足以应付所有的痛苦和敌人。有人认为,这个古老的传言或习俗是从13世纪曾一度成为亚洲统治者的蒙古皇帝成吉思汗时代流传下来的。据说,大帝和他的勇士们正是在沙暴中沐浴才获得了无敌的战斗力。为了实现称雄世界的霸业,这支强壮的马队一举穿越了世界上最为广袤的大陆,从而传奇一世!

“经典回放”

(一)

为了寻找恐龙的化石,一支由28名成员组成的探险队来到广袤的蒙古戈壁中。他们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艰难地跋涉了近805千米,横穿戈壁滩,直抵发掘地点。在这一周里,几乎一半的时间都被耽搁在路上,车辆总是抛锚,不是轮胎放炮,就是机械故障。每当他们检修发动机时,狂风就夹杂着砂砾,象一张粗糙的砂纸,打磨在队员们的脸上。在狂风的袭击下,维修工作显得异常艰难,大家在万般无奈中,只好眼巴巴地注视着司机。希望他能进展顺利,以便使他们摆脱困境。

探险队已经深入到了面积约为50万平方千米的荒漠腹地。追溯沙漠探险的历史,自1992年至今,已有数支探险队涉足这一领域,其中颇为著名的便是由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思率领的队伍,他是美国纽约自然博物馆的一名学者,也是第一位到达这片不毛之地的西方探险家,由于意义重大,他们的探险活动得到了大量资金支援。而与之相比,米歇尔率领的这支队伍从资金到装备都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但为了寻找那些古老的巨兽化石,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仍然顽强地向目的地进发。

这片恐龙化石的聚集地叫做乌卡图高,是一片连绵5千米遍地赤色沙砾的盆地。说起来真是令人不可思议,谁能相信这被风沙侵蚀得斑驳陆离的不毛之地在白垩纪晚期曾是一片沼泽,在8000万年前,恐龙、哺乳动物、和各种晰蜴生活在这里,它们主宰着一切,是真正意义的统治者!

“白垩纪晚期是恐龙、哺乳类动物、还有鸟类进化的高峰期,”米歇尔解释道。“而丰富的化石沉积可以帮助他们更好的找出那些古老的动物家族之间的联系。对于他来说,每一片残破的化石都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能发现并研究它们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它可以帮助他们追溯现代生命的起源。”

经挖掘后鉴定,这是一只生活在中生代晚期的食肉类原角龙的胚胎化石,这只酷似鸵鸟的恐龙同鸟类一样生长着坚硬的嘴并附有一个骨质的头冠,它靠粗壮的后腿支撑身体行进,而前爪则尖锐而弯曲。这块化石的形象十分生动,不谙世事的小原角龙似乎刚刚破壳而出便遭受了灭顶之灾!在它那幼小的骨骼周围还残留着一些蛋壳的碎片。(二)

1993年的探险活动收获颇丰,米歇尔等还发现了一具身长2.44米的成年原角龙的骨骼化石,并把它制成了标本带回国内。看起来,这只成年恐龙正蹲坐在一圈至今保存完好的蛋上孵育后代。这证明恐龙的某些习性与鸟类孵化方式有所类似。除此之外,探险队还获得了大量保存完好的蜥蜴类和小型哺乳动物的头骨及骨骼化石。

1993年的探险经历使米歇尔获得了大量的经验,因此在事隔两年后的1995年,他仍然显得信心百倍。经过一夜的休整,探险队员个个精力充沛。恰好天公也做美,沙暴已经远去了,这是一个很晴朗的早晨。营地就座落在一片隆起的小山后面,爬上去,刚好可以俯视这片广阔却早已干涸了的盆地。远处,那连绵不断的被淡紫色的晨曦所笼罩着的群山,便是海拔2073米的吉文特乌山脉。

探险队的到来显然为这片不毛之地带来了一丝生气。20几顶小帐篷在沙石滩上依次排开,俨然象是个途中小憩的游牧部落。当队员凯维斯·萨发里收拾好了野炊用具,米歇尔便催促着大家上路了。所谓上路,也只能是步行。往下的路程十分坎坷,探险队唯有的那几辆老爷车早已不堪重负了。好在路程不太远,所以大家只能背起沉重的帆布行囊,向着一驼峰状的山脉前进……。终于,他们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环形山谷,这里四周尽是红褐色的沙岩,气势苍凉而悲壮,让人不由想起了中世纪古罗马的竞技场。

卢易斯·查比是队里一位有经验的阿根廷考古学家,他建议在这里开始工作,并带头爬上一段2.44米高的沙岩,沿着倾斜的沙纹仔细地观察,开始寻找起线索。照一般的惯例,如果在沙岩的下部能发现一些细微的化石碎片,那么,继续向上寻找,便很可能发现较完整的骨骼标本。果然不出所料,不一会儿,便传来了卢易斯兴奋的声音:“嘿,看他找到了什么!”由于地形的原因,那声音竟然回荡了很久。这毕竟是个好消息,大家精神为之一振,于是分工合作,很快便发现了一恐龙骨骼化石。由于长年的风吹日晒,它已被侵蚀得很脆弱了。卢易斯立即对它进行了处理,他用一支柔软的毛刷蘸着药液细心地清理着化石表面,这种药液有特殊的固化作用,以防止其破碎。20分钟之后,一块恐龙前肢和另一块未完全发育成熟的脊椎骨被成功地分离出来。看来这是一条原角龙的化石,只不过它似乎保存的十分完好,各接合部位均没有遭到外力的挤压或破坏。在队长米歇尔的帮助下,卢易斯标出了位置,随后又划出了挖掘范围。

大家看来收获都不错,其它地方也陆续传来了喜讯。不到一个小时,探险队就发现了近30块化石,其中10块是禽龙骨骼,另外一些是类似兔子大小的小型哺乳动物。

(三)

对于初战告捷,米歇尔倍感欣慰:“他们很幸运,这么容易就发现了大量的化石,可并不是所有的考古学家都能象他们一样走好运,有人为之奋斗终身,才仅仅发现了几块颌骨或牙齿化石,大量的残缺部分还要凭借想象去复原,真是异常的艰难!而对于他们,这些问题都不存在了。他们在这里找到的是一副完整的骨架。那场沙暴来得如此之快,使动物们来不及逃散,而几千万年来,大地的变迁又丝毫没能撼动脚下这块戈壁。他们真是太走运了!相比之下,甚至有些不公平了。”

100年前,没有人会想到,在蒙古荒漠的腹地竟有如此大量的化石沉积。那时,一块在北美的西部荒漠中出土的恐龙化石曾使多少考古学家为之癫狂迷醉,从而掀起了前所未有的挖掘热潮。罗伊·查普曼·安德鲁思教授便是受到这股狂潮的影响而决定1922年的那次戈壁之行。这位后来曾被影片《印地安那·琼斯》列为主人公原型的美国学者,身穿短皮夹克,头戴毡帽,义无反顾地率队来到了蒙古大陆。

安德鲁思此行的本来目的并不是为了寻找恐龙化石,而是为了找寻几块古人类的头骨作为实物证据,以力求在人类起源这一领域有所突破。没想到的是,他的探险队却发现了世界上第一只原角龙的完整骨骼化石以及若干恐龙蛋化石,并以此而著书《中亚大陆的新收获》。另一件意义非凡的新发现则是一具保存完好的未知名的恐龙头骨化石,它长着一个类似鹦鹉喙,和一块坚硬的有如盾牌的护骨。后来,这只未知名的恐龙被学术界命为:安德鲁思鹦嘴龙。以纪念他为古生物学研究做出的杰出贡献。安德鲁思的探险活动直到1930年才圆满结束。在此后的数十年里,大批来自前苏联和波兰等地的考古学家相继深入戈壁,开展研究工作,并纷纷有所收获。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当属至今仍陈列在乌兰巴托自然博物馆中的两具格斗中的恐龙化石,它们于1971年出土,是一个蒙一波联合考古队在北距乌卡图高80千米的地方发现的。经考证,这是两具正扭缠在一起的迅猛龙和鹦嘴龙的化石,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保持着惊心动魄的撕杀场面!尤其是那条迅猛龙(比他们从电影《侏罗纪公园》中所见到的略小些)在凶狠地将鹦嘴龙击倒后,便猛扑上去用它那尖利的前爪抓挠对方的三角形鼻翼。而鹦嘴龙也不甘于束手待毙,只见它不停挥动腹下的钩状后肢,拼命砍向迅猛龙……7000万年过去了,戈壁巨兽的生命在那场毁灭一切的沙暴中湮灭了,而留下来的破的化石依然生动地记录着当时的情景。看来从地球上有了生命,大自然就为它们定下了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的游戏规则。在自然的伟力面前,一切生命都显得如此渺小,脆弱。

“相关链接”

蒙古荒漠中的“死亡之虫”

蒙古戈壁沙漠上流传着一个离奇的传说——在茫茫的戈壁沙丘中常有一种巨大的血红色虫子出没,它们形状十分怪异,会喷射出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此外,这些巨大的虫子还可从眼睛中放射出一股强电流,让数米之外的人或动物顷刻毙命,然后,将猎物慢慢地吞噬……大家把它称为“死亡之虫”。

但是,“死亡之虫”却似乎并不是一个荒诞的传说,许多目击者对它的描述都惊人地一致:它生活在戈壁沙漠的沙丘之下,长5英尺左右,通体红色,身上有暗斑,头部和尾部呈穗状,头部器官模糊。由于这种恐怖的虫子从外形上很像寄居在牛肠子中的虫子,也被称为肠虫。据目击者称,每当“死亡之虫”出现,将意味着死亡和危险,因为它不但会喷射出致命毒液,还可从眼睛放射出强电流杀死数英尺之外的猎物,而他们能够侥幸存活已是不幸中的万幸了。

同类推荐
  • 剥茧抽丝的侦探故事

    剥茧抽丝的侦探故事

    有时真实的比虚构的更让人感到陌生和震撼。希望这些故事可以启迪青少年朋友,让他们感受到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并能从中积累生活经验和科学常识,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扩大知识面,使精神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 爱因斯坦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第七辑)

    爱因斯坦传(语文新课标课外读物第七辑)

    爱因斯坦是可以与牛顿相提并论的伟大的科学巨人。《爱因斯坦传》是这位科学巨人追求、探索的一生的真实记录,它会带给人深刻的启迪,引发人无限的遐想!
  • 会展信息管理

    会展信息管理

    本书按照会展项目管理过程中的主要环节来介绍其信息化的建设和使用,同时对会展现场、会展场馆、客户关系管理与系统安全几个主要模块做了重点介绍。
  • 崇尚科学(1)

    崇尚科学(1)

    本丛书筛选内容主要遵循以下原则要求:(1)坚持批判继承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既不全盘肯定,也不全盘否定。坚持抽象继承、演绎发展、立足当代、为我所用。(2)坚持系统整体的原则。注意各历史时期分布;注意各民族的进步人物;注意各层面人物;注意人物各侧面。做到:竖看历史五千年,纵向成条线;横看美德重实践,横向不漏面。(3)坚持古为今用,为我所用原则。在发掘美德资源时,特别挖掘古代人物故事、言论,注重寻找挖掘各阶层、各民族的传统公德、通德、同德;注重人民性、民主性、进步性、发展性、普遍性、抽象性,不求全古代,不求全个体。
  • 感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感恩故事(语文新课标课外必读第五辑)

    国家教育部颁布了最新《语文课程标准》,统称新课标,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指定了阅读书目,对阅读的数量、内容、质量以及速度都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对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培养语文素养,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终身学习和终身可持续发展,对于提高广大人民的文学素养具有极大的意义。
热门推荐
  • 上古世纪:诸神黄昏

    上古世纪:诸神黄昏

    这是一个被称为光芒与玫瑰的时代,这是一段关于神与英雄的记载。生存与死亡相隔一隙,毁灭与存在悬于毫发。是原大陆的毁灭,还是诸神的黄昏?是一己私欲,还是舍身成仁?诸神冷漠,魔鬼狰狞,拯救与湮灭只在一念之间。吟游诗人千年的传唱,是他,拯救了这座大陆!
  • 灵童奇谭

    灵童奇谭

    三十年前,万妖攻山。三十年后,陈道,一个小道士,寻找着三十年前的线索,揭开一幕一幕震撼人心的真相。
  • 灵使之花灵使

    灵使之花灵使

    自从物灵尊者嫁于天帝之后,每天除了陪自家天帝以外,最大的乐趣就莫过于替自家的五个灵使物色好的男神仙,使其自家的灵使也能像她一般幸福快乐。可是,自己有五个灵使呢,要先从哪一个开始呢?要不就找下自家夫君,看看他有什么注意……啊哈哈,还是自家夫君聪明,我怎么没有发现花灵使与医神他们两个已经“暗中勾搭”,呸,是两情相悦。不过,他们两个怎么这么令人着急,不行了,看不下去了,医神,你就从了我家花灵吧……
  • 锁仙骨

    锁仙骨

    风水?我不懂,但是我却知道哪里是风水宝地。看相?也不懂,但是我却知道你是不是要走霉运。别惹我,否则我一个屁就能崩死你!根据幼时所听的传说改编,纯属闲谈,过路大仙勿怪!
  • 大明名相徐阶传

    大明名相徐阶传

    他历仕嘉靖隆庆两朝,死后毁誉参半;他是张居正的恩师,张居正却对他诸多不满;他对海瑞有大恩,却几被海瑞家毁人亡;他是严嵩的对头,却手下留情严嵩终老;他砍了严世蕃,却引来世人无数诟病;他知人善任,却被高拱逼出内阁;他情深意笃,青丝白发一生相随;他生于斯葬于斯,充满宿命轮回。他就是大明名相徐阶。历史的尘埃湮没不了他的光辉,一生的是非功过任凭他人评说。本书是第一部翔实记录徐阶生平的人物传记,第一部全景展示大明历史的扛鼎之作!
  • 跑赢通胀:通货膨胀下的理财之道

    跑赢通胀:通货膨胀下的理财之道

    本书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剖析了人们现在所面临通货膨胀成因以及财富保值增值之道,并结合普通百姓的生活特点,讲解了各种战胜通货膨胀的投资理财手段和技巧。
  • 妖孽小渔民

    妖孽小渔民

    我有七个兄弟一只智慧的猫咪一只凶残的电鳗两只活泼的金鱼还有三只神奇的乌龟我们意识相通、八位一体,在都市里纵横捭阖、翻云覆雨,走出了一条非同凡响的终极渔民之路!各位都市里的公子大少邪魔坏蛋们注意了,妖孽小渔民上场了,你们准备躲在被窝里颤抖吧!
  • 探究考古发现(科学探索的真相)

    探究考古发现(科学探索的真相)

    科学是人类进步的第一推动力,而科学知识的普及则是实现这一推动的必由之路。在新的时代,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为我们读者的科普教育提供了新的契机。抓住这个契机,大力普及科学知识,增强科学探索精神,这是科学普及的关键。
  • 安入她心

    安入她心

    她,一直是一个安静的女孩子,学习的时候认真,课余也很文静。如果没有身边的死党闺蜜,她甚至能再安静些。他,一直都在暗恋着她,却一直不敢说出口,只能默默的放在心里。但故事却不在他们两个人之间发生。他,是省城的公子哥,学习成绩还算过得去,没有谁知道他为什么来到这个学校,但能从省城“下放”过来,肯定不会是什么好学生。但就是这个公子哥,给一直都很文静的她带来了变化,以至于,老师也不得不另眼相看。还好,有暗恋她的那个他,以及一直在她身边叽叽喳喳的闺蜜。故事没有什么好坏,谈情说爱也没有什么对错,校园里也不会有什么是非。青春就是这样,说走过了,也就走过了。重要的是,回想起来,记忆里是否有一个人。
  • 爱情滴在心口

    爱情滴在心口

    现在生活中,都言薄情郎,可是男人的情感就是这样,爱了会深爱,像个孩子,不爱了,又有什么可以挽回。感情的后面包含了现实,分开了,也许就是永远的分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