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702600000021

第21章 高宗武粉墨登场

战争爆发后,高宗武与周佛海走动更勤了,周佛海结交广泛,朋友中有文人,也有武将。北大教授胡适、陶希圣,蒋介石侍从室主任陈布雷,江西省省长熊式辉,抗战前曾任江苏省江宁实验县县长的梅思平,南京行政院前任秘书罗君强;武的则有号称黄埔系“八大金刚”之一、时任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西安行营主任顾祝同等等。这里消息灵通,来客也皆是有能量之人。和这些人交往,对自己宦海官场的生涯有益无损。

在常来的客人中,高宗武与陶希圣最谈得来。因为胡适名气之大,已是学术界的泰山北斗,高宗武自然要执弟子礼甚恭;而陈布雷,虽为天子近臣,口衔天命,巴结犹恐不及,但陈为人狷介方正,正色立朝,有古大臣之风,轻易不可热络;而梅思平,抗战前不过为一县令,虽有“政绩”,但九品芝麻官毕竟官阶太低;罗君强则是一个寡信善变,吃喝玩乐的浪荡公子。高宗武对此人犹瞧不上眼。

至于顾祝同、熊式辉,或者文人与武人的气质不同,或者过于圆滑让人难以捉摸。他们发迹早,官味足,颐指气使,对他缺少重视、礼貌,因此也就熟而不亲,气味不投。

只有陶希圣,高宗武与他有相见恨晚之慨。陶毕业于北京大学法科,曾任商务印书馆编研所编辑。在这个位置上,他结交了学术界不少文人,也有了一点影响,以后又在上海复旦、暨南大学、劳动大学、上海法学院、中央大学、北京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蒋介石举行庐山谈话会,陶也作为名流在被邀之列。

陶希圣长就一副阴鸷刻薄的脸,面部肌肉是从来不作笑的运动的。但此人心思极灵活,虽以学者面目出现,但官瘾极大。自古以来,归隐林中,就列为升官的“终南捷径”这一途,只不过要看你机会的把握。陶希圣正是这样一个窥测时机,等待别人钓他的大鱼。因此他察言观色,耐心钻营,投其所好,有人送他一副对联:

见汪主和,见冯言战,见蒋委员长和战皆好;

遇国骂共,遇共骂国,遇法西斯蒂国共都骂。

他初见高宗武,即感到这位官场新贵前途不可限量,有心接纳,把他一贯端着的学者架子一抛而光,平辈论交,说了不少奉承的话。

年轻气盛、骤然得势的高宗武也自以为遇到了知音,把盏而谈,酒逢知己千杯少,遂引为莫逆之交。从此,俩人几乎天天在周公馆见面,大有一日不见、则一日不欢之感。

这帮人的聚会,绝不是品茗清谈,他们每日讨论的都是当前所发生的中日大事,论点也都趋于一致:“中国必败。”

周佛海气急败坏地说:

“前几天,蒋先生召开庐山座谈会,现在各党各派的朝野人士大唱高调,但是调子越是高唱入云者,越是居心叵测。除了头脑极简单的糊涂虫以外,没有人不明白继续打下去,中国绝不能侥幸成功。”

高宗武一击掌,十分赞同。

“中国的人的要素、物的要素、组织的要素,没有一件能与日本比拟,打一个比方说,如果战争扩大并延长下去,日本自然也感到困难,可是日本感觉到痒的时候,中国已痛不可忍了。”

他这个比喻很形象,加上又是公认的日本通,因此,这番话很有份量。

周佛海更像占住了理,他越发放言无忌,语存讽剌:

“蒋先生是绝顶聪明的人,当然晓得服从舆论,既然朝野上下,都是高唱持久的全面战争,他老先生就不能不附和,而且还要唱得比别人高。只有这样,才能压服反对派,争取舆论的支持。可惜啊,蒋先生用心固然良苦,但种瓜得豆,作茧自缚,最终逼他走上他不愿走的路。”

“佛海兄,”陈布雷皱着眉头止住他,这些话在忠于蒋介石的陈布雷听来,未免有点过份,有点刺人了。

周佛海脖子一梗,似有不服:

“这些都是实话嘛。”

江西省主席熊式辉脸色也严肃起来,他是位老官僚,圆滑得水火不侵,知道这些话被传出去有多大影响,警告周佛海说:

“布雷先生是为你好。说话要注意分寸,已经有人说你是非战集团的主谋,还称这里是‘低调俱乐部’,专门散布失败言论。今后,我们大家也要少聚在一起,恐引起非议。”

周佛海果然有点惊惧,但嘴仍强硬,他对熊式辉一揖到地:

“多谢熊主席关照,佛海无以为报。只是国难当前,不忍坐视国家沦亡。叹只叹,中国人只知自爱,而不知爱国。如果是我们认为于国有利的主张,为什么藏在心中而不说出来呢?”

他转向胡适和陶希圣:

“二位德高望重,学界泰斗,自然有一言九鼎之力,明日委座设宴款待社会贤达,两位都在被邀之列,如能借此机会,直言而谏,则国家幸甚,人民幸甚。”

胡适:“你是蒋先生亲信,说话的机会比我们多。”

高宗武插嘴道:“佛海兄以部属之地位进言,自然不比二位以嘉宾身份量重。”

胡适点点头,自认此话有理,他注意地打量了高宗武,觉得这个年轻人的胆量与见识都有过人之处。

未想到在宴席上胡、陶二人根本插不上话,蒋介石神情很兴奋,他刚刚向全国发表了《告抗战全体将士书》,在座的南开大学校长张伯苓连连称赞这篇文章声情并茂,悲鸣声中透露出一种雄壮的慷慨。

“这几年来的忍耐,骂了不还口,打了不还手,我们为的是什么?实在为的要安定内部,完成统一,充实国力,到最后关头,来抗战雪耻。”

“现在,和平既然绝望,只有抗战到底,那就必须不惜牺牲来和倭寇死拚。我们大家都是许身革命的黄帝子孙,只有齐心努力杀贼,驱逐万恶的倭寇。”

“写得痛快!”张伯苓击节赞赏:“有理有节,不卑不亢,宛如哀兵之沉吼,令人动容,令人同情,令人感奋,令人欲罢而不能。凡有血性者,势难坐视。”

蒋介石洋洋得意:

“政府既然决定应战,自然全力以赴,目下正组织力量,准备进行会战,以振军心,以奋民气。”

胡适、陶希圣面面相觑,那一番妥协救和的说辞在此气氛下实在难于和盘托出。胡适几次欲言又止,因为陶希圣暗暗拉住他,告诫说:

“此时不宜在蒋先生面前作扫兴之言。”

直至午宴结束,蒋介石送客时,落在后面的胡适才抓住机会进言曰:

“委座适才之言极有见地,但不妨多准备几个方案,外交路线切不可断。”

陶希圣抓紧时间插嘴说:

“外交事应找高宗武一谈,此人能负责任,也有见识。”

许多人这么看重高宗武,蒋介石心思一转,立即表示,说他了解高宗武,是要找他谈话的。

宴会一结束,周佛海已领着高宗武等在外面,他迫不及待地打听消息。

陶希圣直摇头:

“委员长固执得很,他正在兴头上,现在围绕着他的都是主战分子,我们的话他听不进去。”

周佛海脸色顿呈苦相:

“大事不妙!共产党、桂系以及一切的失意分子,都很明白地知道,抗日是倒蒋的唯一手段。他们因为要倒蒋,所以高唱要打持久的全面战争。”

“蒋先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他本想以更高的调子压服反对的人,而这些人正好顺水推舟,利用蒋先生的高调,逼着蒋先生钻牛角。调子越唱越高,牛角就不得不越钻越深。”

因此,他下结论说:

“弄假可以成真,玩火适足烧身,前途是未可乐观的。”

连陶希圣也感到周佛海说话太放肆了,实怕传到蒋介石耳中对他不利,连忙推说还有活动,匆匆告辞。

还剩下高宗武站在一旁,周佛海仰天长叹:

“浊浊尘世,世人皆醉我独醒。”

高宗武劝道:

“佛海兄不必悲观,清醒的人多着呢,汪先生不也是和我们同此忧愁吗?”

周佛海同意这句话,他评论说:

“自战争开始,蒋先生有点不能自主了,这也难怪,以他的地位,不能轻易言和。但他这种言论,却会给共产党钻空子。听说不久,政府还将与苏俄签定互不侵略条约,如若如此,则赤祸蔓延将不日可见了。唉,当朝诸公,能担待大事的,恐无出汪先生其右者。”

“汪先生对佛海兄也很推重,我曾对汪先生提起过佛海兄对他的景仰,他很感动,说到日久见人心。只是过去的往事还不能完全释怀。”

“汪先生怎么说?”周佛海急着追问。

“他说佛海兄一向是蒋先生的亲信,言听计从,中日之间这么大的事,纵然有不同意见,恐怕也不便逆着蒋先生的调子。”

“良禽择木而栖,君子择贤而交。佛海当然从善而择。”周佛海这番话也有向汪精卫靠拢之意,他还想逢源于蒋汪之间。

“宗武兄,上次联床夜谈,实在还有许多话未说,因为那时交情还未到今天之份上,所谓交浅言深。今天不妨直言我这几年胸中块垒。蒋先生何许人也?当世之枭雄。只可我负人,不可人负我。我等也不过是他棋盘上一颗棋子,供其调遣而已。”

当年周佛海脱离中共后,即立誓与中共为敌,先投身于西山会议派,并被派为“宣传部部长”之职,只因欲赴日本完成毕业论文答辩,他才未正式就职。

周佛海是精明的,他看到西山会议派实际上只是个反共的小团体,势单力孤,没有什么发展余地,因此央求戴季陶写了封推荐信,直接投靠蒋介石,未想到他兴致勃勃赶到汉口时,蒋介石已前往江西,指挥军事去了。是邓演达接待了他,并征得蒋介石同意,留他在黄埔学校武汉分校担任秘书长兼政治部主任。

宁汉分裂后,周佛海设计逃离汉口,未想船刚抵上海,就被四位密探候个正着。当时上海正进行大规模的清党活动,周佛海有“红帽子”之嫌,当然在搜捕之列。这场虚惊多年后也让周佛海想起来就后怕,因为当时执掌上海国民党特务处的是嗜杀成性的杨虎,撞到他的手中,无疑是一脚已踏进了鬼门关。

幸亏周佛海的妻子闻知消息后急忙奔走,终于请去了张治中,总算是化险为夷。不仅如此,还得到了蒋介石的接见,并委任他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政治总教官,从此紧紧靠上了蒋介石,蒋进亦进,蒋退亦退,操刀撰文,拉旗呐喊,追随左右。蒋介石对他也极信任、极重视,国民党两大秘密组织,军统和中统,本来水火不相容,蒋介石也有意分而治之,互有界限,但周佛海却一身兼跨,既为中统主要负责人之一,又是军统的核心复兴社的领导人之一。这一份信任是其他人不具备的。此外,他还身兼侍从室副主任一职,与陈布雷一起共事,陈布雷为人宽厚,一般小事都礼让三先,因此,周佛海的极限简直是可以通天了。天子近臣,有谁敢不巴结。

但是,周佛海也有不如意处,内官虽然威风,究竟不上品味,人人争相逢迎,但内心总不吃劲,算一算跟随蒋介石这么多年来,也只外放到江苏省做了几年教育厅长。好容易熬到汪精卫被刺,汪派要员相继辞职,陈公博将国民党中央党部民众训练部长挂冠而去,留下来的遗缺蒋介石赏给了周佛海,从而进入了中央领导机关,补了一个实缺。

谁知这个位置还未坐热,西安事变爆发,汪精卫枪伤痊愈,又匆匆赶回来企图取蒋地位而代之,这一目的尽管未能实现,但民众训练部长本来是陈公博的,陈重整袍笏,自然顺理成章,周佛海只得悻悻然让出座位。

这件事给周佛海刺激很深,说实话,区区部长一职他并非十分望在眼中,只是蒋介石连句安慰话也没有,自己犹如一枚棋子,弃东置西;瞧人家汪精卫对底下人多厚道,为其争权夺利,不让分毫。两者相较,冷暖立判,难免今日周佛海言语之间对蒋就有大不敬了。

周佛海将手一摆,似要赶掉这些不愉快的回忆,又将话题绕了回来。

“宗武,蒋先生要接见你,必然征询你对中日战争的看法,你可是一言系天下安危,万望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宗武自然知道分寸,当据实而陈。此外,你与汪先生的关系,你最好登门解释,这也说不上负荆请罪,总之他是党国元老,你去道个歉,也不算丢脸的事,联络了汪先生,也许有助于我们这些人主张的实现。”

接见高宗武的地点是在丁家桥中央党部会议厅附设的一间休息室中,蒋介石端坐在一张硬木雕花靠椅上,汪精卫则背着双手,颇有兴趣地品赏墙壁四周的字画。

高宗武按觐见礼数中规矩做完那一套后,垂手站在一侧。

汪精卫满面温和,礼貌地请他坐下谈。

高宗武不自觉地看了一眼蒋介石,对方只是简单地示意一下,他这才放心地落座。

汪精卫的语调和缓平稳。

“今天请你来,不仅因为你是亚洲司司长,是中日交涉的主管。更主要的,是因为你在日本长期生活,对中日问题素有研究,希望你能从总体角度,从国策高度,为最高决策提供意见。”

高宗武是个善于辞令的人,略一思索,一篇长篇大论已在胸中打好腹稿。

“委员长,汪主席,职属见识浅薄,虽恐有辱清听,但事关国家大计,仍不揣冒昧贡献一愚见。纵观中日大势,彼强我弱乃不可争之事实。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国近百年整军经武,进取奋发之心深入国民素质,扩张侵略之想笼罩官兵意识。悍勇好战,鲜少败绩。反观我国之国民,颓唐难振,连年内战,国力已耗。虽近年来,蒋委员长与汪主席同舟共济,戮力同心,国事稍有起色,但毕竟一曝十寒。欲想与日本争雄斗长,还要假以时日。因此,此时之战,非其时也。”

言罢,观察二者反应,只见汪精卫大点其头,似乎此番话深合他的意思。蒋介石则脸色愈见寒冷。

“照你如此言,中国必败无疑?”

高宗武有些惶恐,但仍硬着头皮回答:

“请委员长明察,抗战爆发前,委员长一直强调,‘安内为攘外之要着’,此乃至理名言,宗武犹在耳边。现在既然战事已不可避免,组织抵抗,纵为不示弱于人,也属必要之举。只是需适可而止,不妨一面抵抗,一面交涉。既可向国民所交待,也可通过外交途径,寻求转圜之道。”

这番话说得十分婉转,蒋介石脸色的逐渐缓和下来。

汪精卫赞赏之情早已溢在脸上。

“不错,一面抵抗,一面交涉,不失为两全其美。”

高宗武这才稍稍安下心来,他向蒋介石、汪精卫介绍了日本陆军内部的矛盾分歧,表示仍有挽救的办法。

汪精卫急不可待地建议蒋介石,外交解决的途径切不可中断。

蒋介石终于同意让高宗武去试试。

高宗武激动地站起身,夸下了海口:

“感谢委员长、汪主席对宗武的信任,当此非常时期,宗武责任攸关,对日最后折冲,请交给宗武,我当以热诚,说服近卫,藉其政治力量,使事变圆满解决。”

不啻痴人说梦,一厢情愿。

汪精卫却大抱希望。

蒋介石则怀疑事情并非如此简单。

接见应对完毕,高宗武被领了出去。他长舒一口气,步履轻快地走出整座建筑物,外交部的汽车停在大门外。

他正急着和周佛海见面,一想到整个中日交涉的重担将落在他的肩上,就不由兴奋异常。他可以想像到,在今后的历史典册中,他的名字将一定留在某一章某一节上。

司机已经看到他出来,将引擎发动,缓缓地向他滑来。

一个人疾趋而至,抬头一望,是蒋介石的侍卫官唐纵。

唐纵彬彬有礼:

“高司长请留步,委员长还有话要吩咐,请随我来。”

高宗武一脸愕然,机械地随着唐纵转回。

约半小时后,高宗武二见蒋介石。

休息室只剩下蒋介石一人,反常的是,他那一脸的肃杀换成了春天般的和煦,热情地招呼他坐下。

蒋介石的宁波官话说得软绵流畅,高宗武也逐渐自然起来。

“高司长是浙江温州人,可知贵乡在南宋年间出过一对贤人俊才。”

“委员长指的可是永嘉、永康的叶适、陈亮。”高宗武博闻强记,历史知识并不陌生,但不知蒋为何问这个。

蒋介石点点头,扬了扬手中一叠公文。

“有关部门转来了当地民众的申请,要为他们塑像祭祀,以彰贤者。”

望着高宗武茫然不解的神色,蒋介石接着说:

“叶陈虽为浙东事功学派代表,但他们的学问并非为天下景仰,世人所重者,乃在于其矢志抗金,不屈不挠,忠心爱国。”

高宗武逐渐明白蒋介石提这两个人的用意。

“困难当前,是战是和,皆茫茫无绪,但为人立世之本,在于忠孝仁义信,在这几个字上痛下功夫,才能不贻羞人间,不辱没祖先。”

高宗武脸上已红一阵白一阵,蒋介石句句话都似有所指。

“听说你们最近常在周佛海家聚会,可有此事?”蒋介石终于问到了正题。

高宗武点头承认,明白了蒋介石再度召见他的原因。

“你们是否对政府现行的抗战政策有不满之意?”

高宗武连忙辩解:

“我们只是在一起作些研究性的讨论,以备最高当局咨询参考。”

“哼,还责备我蒋某人钻牛角尖,在玩火自焚,上了共产党和桂系的当。”蒋介石语调中恢复了以往的威严。

高宗武暗暗惊讶蒋介石消息的灵通,这是周佛海私下里的谈话,简直原封不动地都落进了他的耳朵,这些批评高宗武也赞同,也附和过,因此不能不解释一下。

“这也是周佛海一片忠心,出于对领袖的爱护。”

“周佛海走得太远了。”蒋介石根本不听这解释,他内心确实很气恼。不错,当初蒋汪合作,他是吩咐过周佛海多与汪精卫接触,以充当双方联络的桥梁,未想到周佛海肆无忌禅地与汪精卫大拉关系,企图脚踩两只船,并隐隐有捧汪之意。这种吃里扒外的行为是蒋介石平生最不能容忍的。现在,周佛海做得更加过火,甚至到处对他展开了批评。

见高宗武已经诚惶诚恐,蒋介石仍然敲打说:

“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当行非常之策,一个主义,一个信仰,一个领袖,不允许任何背离现行国策的举动。”

一字一顿,重若千钧。高宗武这才感受到一种无法形容的威慑力量。蒋介石不怒自威,双目精光逼人,已令他唯唯诺诺,不敢仰视。

大概觉得教训够了,蒋介石语调又和缓下来:

“高司长还年轻,今后有许多事要靠你们,眼下中日问题在外交上的处理,就有赖于你寻找途径。但切切记住,倭人性诡,极不可靠。这已为多年交涉经验所证明。至于对日交涉方针,我在庐山座谈会上已说得十分明白。”

高宗武方才明白,刚才蒋介石当着汪精卫的面作出的那份许诺是不算数的。他让高宗武只接受他一个人的指示,去上海,打探一下日本人的虚实。

同类推荐
  • 唐青

    唐青

    一人,一狗的穿越史!苏叶,一个因为荒野求生而倒霉的幸运儿!
  • 大秦争霸

    大秦争霸

    大道三千,作为一个刚刚从三流大学毕业的猪脚非常幸运地穿越了,他来到了异时空的秦国,作为一个年幼的小皇帝,国中内有权臣,外有叛将,且看他如何拳打刘彘、脚踩康麻子。
  • 师唐

    师唐

    他天赋异禀,不到三十就已是京华大学工科院院长,在一次探访老朋友的路上遭遇事故,意外地穿越到了唐朝,变成了一个年仅十二的风华少年。凭借丰富的学识和经验,他在东都洛阳建立了大唐第一所真正的大学。这里教天文地理,教物理化学,还教算术农学,唯独不教诗词歌赋!火药不只用来做鞭炮,还用来做火枪大炮;指南针也不再用来看风水,而用来征服海洋;造纸术和印刷术更是被用来延续中华文明!前世的耻辱这一世要用鲜血来洗刷,我要到北海牧羊,到帕米尔高原看星星,到澳洲掘金,到檀香山看日出……
  • 荣誉之心

    荣誉之心

    20世纪初,一场世界大战迫在眉睫,欧洲很不太平,在火药桶巴尔干,奥斯曼土耳其又一次遭受巴尔干小国的围攻。而在欧洲第一强德国,一个令人瞩目、天衣无缝的计划——施利芬计划出炉。不过,这个完美的计划却遭到了巴伐利亚军校第一和第二名两位高材生的反对。在参谋总部会议上,舌战一触即发。而故事的主角——伯尔特·冯·W·卡尔斯利少将和兰纳·冯·柯德尔上校也将就此登场。
  • 王霸三国

    王霸三国

    正所谓:小孩子才分对错,大人只看利弊。股票投机家出身的吕不为,重生成为三国的吕布后,又会有怎样的一番作为呢?是“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式的逐鹿争霸?还是发出“王侯将相宁有种呼?”的声音呢?
热门推荐
  • 魔君盛宠:弄弄夫君逗逗儿

    魔君盛宠:弄弄夫君逗逗儿

    穿越了,遇到一个坏蛋!坏蛋禁她在洞穴里做傀儡,不但为他端茶送水,宽衣解开,坏蛋还拿她做杀人工具。她逃啊逃,坏蛋追啊追,对她誓死不放手。她躺下,“上吧。”他疑惑,“何解?”她挥了挥手,赶苍蝇一样说,“别装了,要上就快点,上完走人。”他,气晕了。
  • 九阳烘炉

    九阳烘炉

    借体还魂,再世为人。却发现生活在一个修道的世界,上天入地,各施法门。身无灵根的东里长青,却身怀九阳之体,身化天地烘炉,融天地万道,纳天地万灵。看主人公是如何在这个神奇的世界走向巅峰。
  • 极限美漫

    极限美漫

    生与死在天秤上平等交换,厉锋手上逝去更多的生命,他就拥有更强的力量!他将一次又一次向这个世界的极限发起挑战,直至将命运掌握在手里!厉锋:征服所有敌人,占有他们的能力!书友群:486538288,欢迎大家!
  • 虐恋,我们终于是失去彼此了

    虐恋,我们终于是失去彼此了

    当感情被误会弄得支离破碎,一句对不起是否真的可以挽回......“墨凉,我终究是失去你了....”
  • 哥可不是好惹的

    哥可不是好惹的

    从小到大老师都告诉我们:今天的生活是多么的幸福美好啊:没有战争,没有饥渴,没有……哥说:屁!为什么不乱起来呢?越乱越好,就现在这么下去,哥就只有受人欺凌的份儿,哥的生活实在是平淡到了极点了!乱起来吧,乱世出英雄啊!要是给哥派来个救兵的话,哥告诉你:哥可不是好惹的!“你是外星人派来的救兵吗?”“哇噜哈晞!”
  • 圣师传说

    圣师传说

    之所以称之为传说,是先成了传奇。之所以称之为圣师,是先成了圣者。你打开的,就是一本传说。也是一本传奇之旅。……因为,多年之后,有人称他为白帝。
  • 苦乐新年华

    苦乐新年华

    《苦乐新年华》:“星火燎原势无挡,滴水穿石韧性强。一石激起千层浪,点滴之间耀光芒。春风化雨醉红尘,阳光普照新亮点。似梦非梦人彷徨,姹紫嫣红花正开。一人一马闯天涯,炼化凡心苦为佳。明朝饮得甘甜露,回家再诉路上花。”新世纪,新气象,新梦想。张郎,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用自己双脚,亦步亦趋地踏出了他人生的足迹,这些足迹里面,有血也有泪、有苦也有乐,也有绚烂多彩的新亮点,把这些足迹连接起来,汇成了他的“苦乐年华”。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人生感悟,感悟人生。相信吸引您的不是诱惑而是好奇,就让我们从好奇开始……
  • 九界称霸

    九界称霸

    这是一个仙王之后为了给自己的父母复仇,经过重重的磨难,经过重重的生死,最后投胎重新做人,他不为自己如妖孽一般的天赋而感到骄傲和自满,他总是坚信一句话,那就是一步一脚印,一步一修炼。最后经过顽强的毅力,无法撼动的道心以及强大的气运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终修炼到武道巅峰,成为一名受人敬仰的武道强人,他的修炼之路从这里开始…………
  • 暗语者

    暗语者

    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城市里,有灯火闪烁的霓虹,有金光灿灿的大厦,也有众所周知令人发指的罪恶这些人就充斥着这个光鲜亮丽的城市里,他们是老人,是小孩,是女人,是被定义为弱者的一批人,可是他们却成为了黑色的代名词,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当一个个诡异的案件呈现在人们面前,难免令人唏嘘不已(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
  • 陛下,教主招您侍寝

    陛下,教主招您侍寝

    她,易千紫。七岁时,不负从教徒的期望成为江湖一代魔女,众教徒人人自危。八岁,一根筋没搭对决定学医,魔教众教徒松了一口气。十二岁,学医归来,恐怖指数暴涨,众教徒惶恐度日。十三岁,决定闭关修炼,众教徒吓退教,已经这么凶残了武功再高点不是分分钟弄死你吗?十六岁,突然出关,吓死众教徒出关不到半月,便危声远扬,一时江湖,朝廷人人自危,可不到半个月后,便销声匿迹。相传魔女易千紫嫁人了!!!魔教众教徒都松了一口气,终于祸害别人去了。文武百官气急,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