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由于引进了市场原理,因而承认经营形态及所有制的多样化。在此过程中,外国对华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持续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推动力。“入世”后,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大潮中。
但是现在的中国,仍存在许多计划经济遗留下的问题。国有企业改革、金融、财政改革陷入困境。城市失业者、农村剩余劳动力急增,地区差距问题严重。为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引进现代经营理念,推进制度改革,同时,避免过大的财政支出。以前,中国由于财政制度不健全,征税体制不完善等原因,不能确保足够的财政收入,而以发行大量的国债来弥补。中国中央政府财政的债务依存度已经上升到65%,财政赤字进一步扩大。2000年,中国国债余额对名义GDP的比达到14.6%,尽管在除香港外的NIES、ASEAN八国中仍然是最低的,但却从1997年的7.3%后开始急剧上升(BIS年报,2001年)。
这意味着财政赤字问题已经成为比较严重的问题。今后,中国政府的中长期发展战略是要实现7%的经济增长目标。以积极的财政政策刺激内需,但这种依存财政的增长是有限度的。与此相比,更积极地引进外资,提高国内企业的竞争力,对持续增长更是必须的。
近年来,日中间的经济关系通过贸易和投资急剧密切起来。2001年,在日本的进出口方面,中国均列第二位。从中国方面看,日本列为出口第二位,进口第一位。由于对中国“入世”后的市场开放度有着很高期待,因此估计日本对华投资会强劲增长。2000年度(2000年4月~2001年3月),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与上年度比呈两位数下降,而对华投资却创下增长31%的记录。
日本的“中国威胁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涨的。劳动成本差距大引起中国商品的进口激增,这成为日本经济恶化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是引起国内产业空洞化的主要原因。
本章在回顾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日中贸易投资关系的基础上,阐明其背后日中间竞争关系和互补关系的变化,进而探讨今后日中经济关系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