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古斯丁是罗马帝国衰落时期最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深深地影响了整个中世纪基督教的教义和观念,这种影响延续至今。他的神学曾在中世纪西欧基督教会中居于最高权威的地位,他被教会奉为圣人。
354年,奥古斯丁生于塔加斯特城(现为阿尔及利亚的苏克阿赫斯特),距沿海城市希波(现在的安纳巴)南约45公里。他父亲是异教徒,母亲是虔诚的基督徒。因此,奥古斯丁出生时没有受过洗礼。
少年时代,奥古斯丁的聪明才智就已表现出来。16岁时,他被送到迦太基学习。在那里,他与一位女子同居,有一私生子。19岁时,他决定学习哲学,不久便皈依摩尼教。该教由摩尼在大约240年创立。年轻的奥古斯丁认为它既成熟又富理性。但是,经过9年多对摩尼教的研究,他渐渐对该教感到失望。29岁那年,他来到罗马,稍后又到米兰,成为那里的修辞学教授。
奥古斯丁开始了解新柏拉图主义,该学说是公元3世纪时柏罗丁对柏拉图哲学的发展和修正。当时的米兰主教是瓦勒里,他的多次讲道使奥古斯丁了解到一种面貌全新的、更为成熟的基督教。32岁时,他态度完全改变,从过去的怀疑论者转变成为基督教热忱的支持者。
391年,奥古斯古成为希波城的主教助理。5年后主教去世,奥古斯丁继任,成为希波城的新主教,时年42岁。此后他一直在这个城市中生活,直至去世。
虽然希波是一个很不知名的城市,但奥古斯丁的辉煌成就却使他成为受人尊敬的宗教领袖。他身体孱弱,在文书们的帮助下,他撰写了大量宗教著作。流传至今的大约有500多条训诫和200多封信函。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上帝之城》和《忏悔录》。《忏悔录》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著作,是他在40岁时写作完成的。《上帝之城》是一部鸿篇巨著,全书共22卷。奥古斯丁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宗教和历史哲学。
奥古斯丁的许多通信和训诫,是对摩尼教和当时基督教中持不同政见的多纳图斯派和贝拉基信条的批判。他同贝拉基主义者之间的激烈辩论,成为他宗教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贝拉基原是一名英格兰修士,大约400年来到罗马阐述他的神学教义。他认为,人生本来是清白的,既可选择行善,也可选择作恶。依靠个人正确的生活态度努力工作,即可获得灵魂自救。
罗马教会由于奥古斯丁著作的影响,贝拉基学说被宣布为异端,贝拉基本人则被逐出罗马,开除教籍。按照奥古斯丁的说法,所有的人都有亚当那样的罪过,人类不可能通过自身的努力和辛勤工作而获得拯救,必须依靠上帝。虽然这一思想以前就存在,但奥古斯丁强化了这些观念。他把这种思想写入了基督教信条中。奥古斯丁坚持认为上帝已经知道谁能或者不能得到拯救。这种宿命论的观点,对后来的神学家,如托马斯·阿奎那和加尔文,产生了很大影响。
奥古斯丁生活在罗马帝国走向衰落的年代。公元410年,罗马城被阿拉里克领导的西哥特人洗劫。劫后余生的罗马异教徒自然认为,罗马人受到惩罚是因为抛弃了古代的神去信奉基督。奥古斯丁在著名的《上帝之城》一书中反驳了这种对基督教的指责。书中完整地阐述了他有关历史哲学的观点,该学说影响了欧洲以后的发展。他认为,无论是罗马帝国、罗马城,还是地球上任何一个城市,最重要的是“天堂城”的发展,换句话说,即人类精神的进步。促成这种进步的载体当然是教会(“在教会之外的灵魂不能获救”)。因此,帝王不管是异教徒、基督教徒,还是野蛮人,都不如教会和教皇重要。
奥古斯丁的论著形成了庞大的复杂的体系,但最基本的基础和中心是精神高于物质,上帝高于一切。他认为上帝创造了一切,上帝主宰一切。上帝给人的启示是人们获得智慧和认识真理的源泉,人类中有一部分人可以得救,他们升入天国是因为上帝的恩惠。
他是基督教正统派的神学体系的集大成者。在中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神学在西欧教会内居于最高权威的地位。直到今天,奥古斯丁的名字还为基督教世界所推崇。
奥古斯丁是中世纪黑暗降临前的最后一位伟大的神学家。他的著作构成的教会教义的主要轮廓一直统治着整个中世纪。他对于拯救、性和原罪说的见解及其他一些观点都具有影响力。
公元630年5月,日耳曼族汪达尔人,包围了希波城。同年8月26日,76岁的奥古斯丁在被围的希波城内告别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