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呆的母亲每天放学后都会骑摩托车到校门口接他。一个下雨的傍晚,在回家的路上,阿呆看见一位自己艰难步行回家的同学,他知道这个同学的家离学校较远,就央求妈妈载运这位同学回家,可惜摩托车后座上装了个铁笼子,无法再多载另一个人!
回家后,忙着做饭的妈妈,忽然隐隐约约听见门外有一阵奇怪的声音,急忙出门一看,原来是阿呆正满头大汗地用钳子拆铁笼子……妈妈深深地叹了口气,但眼里却涌出了泪花。美好的生活缺的就是这种只知道付出的愚者。阿呆愚吗?
其实“大智若愚”。若愚非真愚,大智若愚的人给人的印象是:虚怀若谷,宽厚敦和,不露锋芒,甚至有点木讷。其实在若愚的背后,隐含的是大智慧、大聪明。
中国古代哲人孔子就欣赏“愚”。他曾赞扬扬宁武子这个人“其愚不可及”。他说:“宁武子在国家安定时是一个聪明的人,在国家动乱时是一个糊涂的人。他聪明的一面,别人赶得上;那糊涂的一面,别人无法赶上!”
宁武子,姓宁,名剑,谥号为“武”,很有才华。国家政治清明,宁武子主动贡献自己的才智,表现了一种政治家的聪明和睿智;而当政治昏暗,国君无道时,假装糊涂,明哲保身,逃过劫难。所以孔子称他:装傻的劲儿别人赶不上(愚不可及),其实是说他有大智慧。
“愚”不可及,是指有智慧的人的“愚”与没有智慧的人的“愚”有些时候难以区分。在国家政治黑暗时,有智慧的人的“装糊涂”和意志薄弱者的软弱甚至卖身求荣者的投敌变节都是不好掌握的,后者可以说是一时糊涂而成千古恨。即便如此,他们的“糊涂”和有智慧的人的“装糊涂”有着本质的不同,有智慧的人的装糊涂,虽有明哲保身的意思,但决没有出卖原则更不会有卖身求荣的行为。这就是有智慧的人的“愚不可及”。
6在小事上糊涂,在大事上清醒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
现实人生确实有许多事不能太认真,太较劲。特别是涉及到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盘根错节,太认真,不是扯着胳膊,就是动了筋骨,越搞越复杂,越搅越乱乎。
顺其自然,装一次糊涂,不丧失原则和人格;或为了公众,为了长远,哪怕暂时忍一忍,受点委屈,也值得,心中有数(树),就不是荒山。有时候,事情逼到了那个份上,就玩一次智慧,表面上给他个“模糊数学”,让他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也是“难得糊涂”。评职、晋级时,某候选人向你面授机宜,讨你个“民意”,你明知道他不够格儿,可又不好当面扫他的兴,这时候你该怎么办?不哼不哈,或嘻嘻哈哈,划“○”时再较真,不失原则;人格哪,似乎也不失,当事人问到了,坦诚指出他不够格儿的地方,不问,顺其便。“难得糊涂”是既可免去不必要的人事纠纷,又能保持人格纯净的妙方。
“难得糊涂?作为“牢骚气”,原本就是由“不公平”
而发的。世道不公,人事不公,待遇不公,要想铲除种种不公,又不可能,或自己无能,那就只能祭起这面“糊涂主义”的旗帜,为自己遮盖起心中的不平。假如能像济公那样任人说他疯,笑他癫,而他本人则毫不介意,照样酒肉穿肠过,“哪里有不平哪有我”,专捡达官显贵“开涮”,专替穷苦人、弱者寻公道,我行我素,自得其乐。这种癫狂,半醒半醉,亦醉亦醒,也不失为一种“糊涂”,这种糊涂真正是“参透”、“悟”透了。
人一生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该糊涂时糊涂,该聪明时聪明。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不耍小聪明,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中国古代这样的例子很多。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生活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注脚。对于这样的老好人谁会防范呢?他因此而得以在无声无息中做了这两件大事: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又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人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这个人很好邪,反复无常,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
有一天韩琦出了一道空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韩公一定有自己的说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敕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拿出了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一贯诚实的韩琦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这样,韩琦轻易除去了蠹虫,而仍然不失忠厚。
晋代人裴遐在东平将军周馥的家里做客。周馥做主人,裴遐和人下围棋。周馥的司马劝酒,裴遐正玩在兴头上,所以递过来的酒没有及时喝。司马很生气,以为轻慢了他,就顺手拖了裴遐一下,结果把裴遐拖倒在地。在旁边的人都吓了一跳,以为这种难堪是难以忍受的。谁知裴遐慢慢爬起来,坐到座位上,举止不变,表情安详,若无其事地继续下棋。王衍后来问裴遐,当时为什么表情没有什么改变,裴退回答说:“仅仅是因为我当时很糊涂。”
另一个晋代人谢万,字万石,是谢安的弟弟。曾经和蔡系争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于上推了下去,把帽子和头巾都弄得快要掉了。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坐回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儿弄伤我的脸。”蔡系说:
“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
这些都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装糊涂的故事,受侮受损的一方都没有为自己的难堪而大发其怒,记恨在心。相反,都表现出了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不仅没有受到更多的伤害,反而得到了大家的敬重,也使伤人者感到无地自容。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
所谓愚,并非自
我欺骗,或自我麻醉,而是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过得幸福、快乐。此必大智者所为。
7用勇气撞开厚厚的成功之门
只有那些自信、做事不退缩、勇敢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成功之门都是虚掩的,它总是留给那些有勇气去强大自己的人。我们知道,不恐惧不等于有勇气;勇气使你尽管害怕,尽管痛苦,但还是继续向前走。在这个世界上,只要你真实地付出,就会发现许多门都是虚掩的!微小的勇气,能够完成无限的成就。
勇敢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只有那些自信、做事不退缩、勇敢而富有冒险精神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试想,那些成大器的人年轻时怎样把握难得的机遇?他们毅然打破心理和环境的种种束缚,向不可预知的未来挑战,一旦下定决心,就不留退路,最终获得了自由的发展。支撑他们的力量就是勇气。
富兰克林在印刷所给他哥哥当学徒的时候,常常以化名向哥哥主办的地方报纸《新英格兰报》投稿。他知道,如果以真实姓名投稿,哥哥一定不会采纳他的稿件,因为哥哥一向不喜欢他,瞧不起他。富兰克林用伪装的笔迹誊写稿件,连夜把它塞进印刷所的大门。白天,他哥哥和一帮朋友在车间里看稿子,啧啧赞叹,纷纷猜测作者是哪一位高人,富兰克林在旁边一边干活,一边偷着乐。真相大白后,大家对他刮目相看,他哥哥却讨厌透他了,有时甚至因为一些小事对他拳打脚踢。富兰克林再也不想给哥哥当学徒了。
为了阻止他离开,哥哥走遍全城,向每一家印刷所的老板打招呼:不要雇用富兰克林。但他低估了弟弟的勇气。富兰克林变卖自己的书籍,一口气跑到了费城,这年他17岁。像所有离家出走的少年那样,他经历了长途跋涉、劳累、饥饿、寒冷、人情冷暖、种种希望和挫折,最后找到了工作。
在费城,他给别人打了几年工,凭借一手过硬的技术成了工头,但他不想这么过一辈子。当他确信自己已经完全掌握印刷行业的奥秘时,就悄悄地向伦敦订购设备,打算自己干。老板不知道他的心思,还以为他是个死心塌地的员工,以为他拼命干活是为了挣高薪。随着工人们的技术普遍提高,他的高薪开始让老板心疼了。老板动不动就找借口刁难他。有一次大街上喧闹起来,富兰克林忍不住把头伸出窗口看了看,老板就对他咆哮如雷。在这种情况下,富兰克林提前向老板宣布:他要离开这里。
富兰克林真的走了以后,老板发现仍然没有人可以替代他,就写信向他道歉,请他回来上班。富兰克林是铁了心要自立门户的,他的技术太娴熟了,他也太自信了,丢掉那份工作,他一点也不害怕,但印刷机和铅字还没有从伦敦运来,于是他暂时回到了印刷所。过了几个月,设备刚到,他就毫不犹豫地辞了职。老板原以为富兰克林会到另一家印刷所去挣更高的薪水、给他的竞争对手帮忙,没想到这小伙子在费城租了一间房,安装了一套印刷设备自己干起来,而且渐渐成了他真正的竞争对手。富兰克林的印刷业务,渐渐扩大到邻近几个州和西印度群岛,他成了北美印刷出版行业的佼佼者。
在如今生存竞争激烈的社会里,那些做事三心二意、缺乏勇气、毫无决断力的年轻人到处都会受到排挤。大凡向往成功的年轻人,不但要做到意志坚定,还要迅速把握机会,鼓起勇气,立即行动。那些不相信自己、不敢把握机会的人,永无出头之日。如果一个青年人生性胆怯、缺乏自信、遇事总犹豫不决、固步自封、没有判断力、毫无冒险精神,那他的一生一定会在死气沉沉、毫无希望可言的日子里度过。
这些不幸的人没有意识到生活为什么如此受到限制,没有意识到是恐惧扼杀了自主性、减少了生活的欢乐、妨碍了前途。一种完善的生活往往意味着一个人拥有很大的自由,拥有一种摆脱障碍的自由感。
人人都希望发展,但很多人始终处于等待观望中,不敢冒险,不敢做不确定的事情,不敢跳槽,不敢辞职,不敢投资……这样,很难得到发展的机会。
剑桥教授总是这样告诫学生:一个年轻人应该有血气和胆量去面对任何艰险危难的事情,还要有坚强的自信心,肯勇往直前。
8勇者敢于行事,但从不鲁莽行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创造机会的最佳写照。在风险中方能取得事业的成功。
某公司财务部新来了一位主管,据说是个管理高手,专门被派来整顿业务。
那段时间,部门里员工都变得极为勤奋和循规蹈矩。可是,日子一天天过去了,新主管却毫无作为,每天无声无息地走进办公室后,便躲在里面,极少出门。于是大家私下里开始议论纷纷,都认为他比以前的主管更容易对付,根本不是个能人。
三个月过去了,正当大家又恢复老样子不久之时,新主管却发威了,他对整个部门来了一次大手术——能者上、庸者下,下手之快,识人之准,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
聚餐时,新主管致辞,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我有一位朋友,买了栋带着大院的房子,他一搬进去,就对院子进行全面整顿,杂草杂树一律铲除,改种自己新买的花卉。一天,原先的房主回访,进门后大吃一惊,问他把那棵名贵的牡丹移植到哪里去了。我这位朋友这才知道他居然把牡丹当杂树给铲除了。后来他又买了一栋房子,虽然院子更加杂乱,他却按兵不动,果然冬天以为是杂树的植物在春天里开了繁花;春天以为是野草的植物在夏天却一片锦簇;半年都没有动静的小树,秋天居然红了叶。直到暮秋,他才认清哪些是无用的植物而大力铲除。这样做使得所有珍贵的草木都得以保存。”
喝了一口水,主管举起杯接着说:“如果我们这个部门是个花园,你们就是其间的珍木,珍木不可能一年到头开花结果,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才认得出啊!”
不鲁莽行事和敢于行事,二者并不矛盾。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是创造机会的最佳写照。想创造机会,却不想冒风险,那是不可能的。勇于创造机会的人清楚知道风险在所难免,但他们充满自信,在风险中争取事业的成功。
什么是风险?风险是由于形势不明朗,造成失败的机会。冒风险是知道有失败的可能,但坚持掌握一切有利因素,去赢取成功。
风险有程度大小的区别。风险愈小,利益愈大,那是人人渴望的处境。勇于创造机会的人会时刻留意这种有利的机会,但他们宁愿相信,风险愈大,机会愈大。勇于创造机会的人不会贸然去冒风险,他会衡量风险与利益的关系,确信利益大于风险,成功机会大于失败机会时,才去行事。勇于创造机会的人甘愿冒险,但从不鲁莽行事。
9永远做一个智勇双全的成功者
勇气可以产生智慧,智慧中包含着勇气,以智慧为基础的勇,以勇为前提的智,才是成功者所需要的。
一天深夜,卓别林带了一笔巨款回家。在经过一段小路时,树后突然闪出一个彪形大汉,拿着手枪逼他交出所有财物。
卓别林看着黑洞洞的枪口,装做浑身发抖,战战兢兢地说:“我是有点钱,可全是老板的,帮个小忙吧,在我帽子上打两枪,我回去好交待。”
强盗没有说话,但把他的帽子接了过去,“砰砰”打了两枪。
卓别林又央求再朝他的裤脚打两枪,“这样不就更逼真了,主人就不会不相信了。”
强盗不耐烦地拉起裤脚打了几枪。
卓别林又说:“请再将衣襟打几个洞吧。”
强盗骂着:“你这个胆小鬼,他妈的……”
强盗扣着扳机,但不见枪响。
卓别林一看,知道子弹没了,便飞也似的跑了。
勇气有时可以催生智慧,当你遇到困境和磨难时,首先要有勇气来面对,不要胆怯,有了勇气才会有智慧。
法国作家大仲马有一次和一位官运亨通的青年政客发生了争执,决定用决斗来解决问题。在中间人的安排下,他们决定抽签,输者必须向自己开枪。结果是大仲马输了。他手里拿着枪,神情严肃地走进另一间房里,随手关上门。在场的同伴们不安地等待着那一声枪响。可是,等了好一会,枪声才响。对手和同伴急忙向房间里跑。打开房门,只见大仲马手拿着冒烟的枪,失望地对大家说:“先生们,最遗憾的事发生了——我没有打中。”
恪守诺言固然令人尊敬,但用生命做抵押做无谓的牺牲,别说是大仲马,就是平常人也不会那么蛮干。而大仲马以最幽默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问题,让人觉得他是一名生活的智者。
如果你有了接受失败的勇气,再加上你的智慧,你就会摆脱困境,走向成功。
勇气可以产生智慧,智慧中包含着勇气,以智慧为基础的勇,以勇为前提的智,才是成功者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