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3100000017

第17章 日本无条件投降

在美国投下两颗原子弹和苏联出兵东北后,日本无法继续顽抗。8月14日,裕仁天皇发表《停战诏书》。8月15日,天皇在国内广播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对日战争结束了。这场残酷的战争的结束比美国政府和国民党政府估计的时间提前了。胜利到来时,一直龟缩在西南的国民党军队不仅没有占领沿海地区和长江沿岸,连广州也来不及占领。与此相反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由于长期在敌后作战,并且从1944年就举行了反攻,所以,日本投降时,各地八路军、新四军已将日本军包围在城市据点里。在这种情况下,国民党要在胜利之际控制华北的交通线是不可能的,甚至连华南都不能完全控制。在这关键时刻,蒋介石为了集中力量对付中国共产党,对美、苏两国施展了外交手腕。他一面抓紧时机和苏联签订了中苏条约,取得了苏联承认他的政府和将东北交归他控制的承诺,以便自己的力量可以达到离国民党控制地区最远的东北地区;一面又策划挑起美国和苏联的冲突,引导这两个强国走向新的战争。他知道,一旦自己从峨嵋山下来争夺中国共产党的抗战之果,毛泽东必然针锋相对,一场内战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介入,蒋介石就根本没有希望赢得这场内战的胜利,因为他的军队不可能在一个早晨便从西南开出而到达全国的各个战略要地。而要美国帮忙,就必然制造苏联支持中共的假象,促使美国和苏联冲突。

蒋介石的算盘使得美国对华政策面临着新的抉择:

一、完全摆脱一切牵连;二、大规模地在军事方面加以干涉,援助国民党击败共产党;三、一方面援助国民党尽可能广大地在中国确立其权力,一方面鼓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的发生。

显然,美国长期对华政策的根本目标即:影响中国,从使之成为远东和亚洲的主要稳定因素出发,美国政府是不会采取“摆脱牵连”这一可能的抉择的。

二次大战结束才几个月,美苏在东欧等一系列问题上的矛盾已十分尖锐。美国深感苏联在东欧的影响已难以遏制,它不愿再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出现在亚洲的东方,它必须支持亲美的国民党政府,扼制中共力量的发展。

事实上,在当时的美国决策者看来,不论中国以后是否成为苏联的傀儡,只要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取得政权,就不能允许。

然而,国民党政府似乎是扶不起的阿斗。

政治上,国民党意志消沉,官员贪污腐败,民心丧尽;军事上,国民党部队军心涣散,已经失去战斗力。

而共产党方面,却恰恰相反。毛泽东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大:拥有占全国四分之一面积的解放区,三分之一的人口,130万正规军和260万民兵。中国共产党政治上廉洁、有效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军队待遇平等,士气高昂。

国民党的弱点,恰好是共产党的优点。美国的决策者们深感痛心和失望。如果没有美国政府的支持中国必将是共产党的天下,它不能摆脱这种牵连。

于是,第一种可能的抉择被毫不犹豫地排除了。

大规模地进行军事干涉,美国政府又有难言之隐。

首先,饱经二次大战磨难的美国人民不愿再踏上血与火的战场。杜鲁门总统对这一点是看得很清楚的:“这样的思想甚至还没有表达出来,便会遭到美国人民的反对。”

其次,如果美国真要进行大规模的武装干涉,能够做到吗?当然做不到。二次大战一结束,美国政府便将美军的人数由战时的八百多万降到四百多万。根据计划,到1946年底,美军的人数要控制在130万左右。因此,在国内美军大规模复员情况下动员几十万乃至几百万军队投入中国,那是极难办的。即使硬着头皮派军队去了,谁能保证美国就一定在这场战争中赢得胜利。

美国不敢贸然进行武装干涉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害怕导致与苏联发生直接对抗。美国在考虑其战后的对华政策时,有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尽可能多地为美国捞到好处,而又防止苏联的翻脸。因此,在制定每一项较重大的对华具体政策时,美国总是要预测苏联会有何反应。二次大战后的苏联,是一个蓬勃发展的强国,美国不敢冒着与苏联发生直接对抗的风险来武装干涉中国的内政。

也许,更重要的原因是,战后美国全球战略的重点在欧洲而不在亚洲。它不愿分散力量因小失大。

于是,第三种抉择便成了必然的了。

美国政府觉得采纳第三种抉择有这样几个有利的条件:

第一、1945年8月下旬国共两党开始和谈,两党之间已经产生了“国共代表会谈纪要”。在“纪要”中,国民党政府对于共产党提出的“和平建国基本方针”给予了承认,并同意长期合作,坚持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保证人民享受一切民主国家的人民在平时应享有的身体、信仰、言论、出版、集会、结社之自由,释放政治犯,积极推行地方自治,实行由下而上的普选。当然,美国政府对国共重归于好的前景并不十分乐观,但杜鲁门总统认为,既然有了一个双方都签订了的协定,那就存在着对国共争端进行调处,鼓励双方从事协商,尽力避免内战发生的基础。

第二、“使中国成为远东稳定因素”,在美国看来,就是通过政治解决中国问题,形成以蒋介石国民党为中心的“统一、强大的中国”。美国是企图在不投入美军的情况下,置中国于美国控制之下。

第三、中国共产党为和平解决国共争端而提出的一系列改革要求,如废止国民党一党专政、成立联合政府、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等,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也是一般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权所具有的,美国是可以接受的,而且,美国政府也希望蒋介石政府做一些改革,如组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亲美的联合政府。杜鲁门清楚地看到,以现在的中国政府,如不进行某些必要的改革,就可能失去政权。

第四、苏联在战后公开表示,国共争端应政治解决。

基于以上种种考虑,美国政府选取了第三种可能的抉择。

对华的新政策确定下来之后,在中国的赫尔利和魏德迈便忙碌起来。

7月中旬,魏德迈派人去延安对八路军总参谋长叶剑英说:“叶将军,我想派美军观察组到八路军、新四军中去,检查他们的军事能力。”

叶剑英看了看美军观察组名单,对来人说:“回去告诉魏德迈将军,名单中的人与中美合作所关系密切,我很怀疑他们是别有用心。中国共产党决不欢迎戴笠老板的朋友。”

7月31日,魏德迈又和蒋介石、宋子文举行了一次会谈,达成了一项原则性协议,即由美国帮助国民党占领华北各港口和城市,美国海军陆战队则扼守中国的一些铁路要地,等候蒋介石的军队前去接收。协议签订后,蒋介石喜得眉开眼笑,高举着酒杯对魏德迈说:“将军,你是我见到的美国军人中最有战略眼光的军人,一个深受中国人民爱戴的真正的军人。”

魏德迈不负蒋介石的厚望,第二天便将协议的内容报告了五角大楼陆军部。

8月10日,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向魏德迈发来指示:全面援助国民党部队以努力取得所有日本占领地区和日军的装备,把国民党军队运送到肯定会和八路军、新四军发生冲突的地方去。

于是,美国的行动和它纸上的对华政策相矛盾,政治解决变成了援蒋内战。

然而,把大量国民党军队从西南运往沿海和华北,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因此,美国政府又决定,在蒋介石的队伍到达前,命令日伪军“维持地方秩序”。

叫侵略者来维持被侵略国家的地方秩序,叫战败者来维持战胜者的地方秩序,多么的荒谬绝伦。

显然,赫尔利是想把胜利果实奉送给蒋介石政府独吞。

魏德迈很快领会了赫尔利的意图,赶紧发了一封电报给参谋部,附和赫尔利的建议。

杜鲁门立即作出反应。8月15日,任命麦克阿瑟为驻日占领军司令官,指定只有蒋介石享有在除东北外的中国全境的受降权力。8月17日,陆军参谋长马歇尔又通知麦克阿瑟:应该让日本清楚,按照波茨坦公告条款,在中国的日军只能向蒋介石投降。

与此同时,蒋介石和伪军取得了联系。他连续向各战区的司令官发去指令,务必策动伪军转向支持国民党政府,利用他们控制的沦陷区的重要城市和交通线,没有他的命令,拒绝任何军队接管他们的防区。

由于动用了日军和伪军,国民党政府在自己的军队到达前就通过他们控制了沦陷区的重要城镇和交通线。

于是,魏德迈开始从容地运送蒋介石的军队了。他几乎集中了在中国和印度境内的所有美国军用、民用飞机。

国民党要抢占的第一个目标当然是南京,蒋介石急着以胜利者的姿态凯旋回到南京,再当他的总统。

魏德迈决定把国民党的新六军从云南空运到南京。这是一支在抗战中打过胜仗的部队,魏德迈觉得把这样一支国民党的精锐部队首先运到南京,不仅蒋介石满意,南京人民也会把他们当作英雄欢迎的。

麦克阿瑟和太平洋舰队司令尼米兹接受了魏德迈的求援,派了第七舰队的一部分军舰前去,而且还调去了第十和第十四航队。这样,新六军被运到了南京,九十四军和汤恩伯总部被运到了上海,九十二军被运到了北平。到了8月底,已有14万国民党军队被运到华北。

至于海上运输,虽然速度不如空中快,规模却比空中大得多。到9月底,已有四十多万国民党军队被运到华中、华北各战略要地。

中国共产党不再沉默了,抗战胜利之果不能让美国帮助蒋介石抢夺过去。

朱德总司令照会美国驻华使馆,指出:

为了减少中国内战的危险,请美利坚合众国政府站在中美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上,立即停止对中国国民党政府之租借法案的继续执行。如果国民党政府发动反对中国人民的全国规模的内战(这种内战危险,现在已极其严重),请勿予国民党政府援助。

照会显得很克制,对美国大规模地帮助蒋介石运兵并没有直接进行指责。只是较为温和地对目前美国的对华政策表示了自己的不满。

但是美国政府仍然我行我素。

同类推荐
  • 大唐极品书生

    大唐极品书生

    魂穿初唐,成为一个落魄学子,遭遇悔婚之辱,最后成功逆袭人生的风流才子。娶公主,定江山。从此娇妻美妾、功名富贵,应有尽有!
  • 隋的天下

    隋的天下

    开皇二十年,一个少年自边荒而出,历经阴谋与背叛,爱恨与情仇,铁血与沙场的他。在这极度繁华而又璀璨落幕的大业年间又该何去何从?关中隐雄李渊,瓦岗枭雄李密,江都奸雄王世充,河北狡雄窦建德……还有那力敌万人的绝世猛将,秦叔宝、罗士信、程咬金、裴行俨……在这乱世与英雄辈出的隋的天下又将是谁的天下?
  • 强国梦

    强国梦

    一场地震使主人公穿越到了1928年的东北磐石,伴随他穿越的还有大量的书籍。那些书籍在后世不过是只有收藏爱好者才会关注的故纸堆,但在民国初年却成为强国梦的依托。主人公苦心孤诣,依靠划时代的技术、文化优势,开工厂、办企业,暗中发展军事实力,九一八事变日本法西斯发动过了侵略战争,主人公率领部下积极投身轰轰烈烈的抗日战场。
  • 混迹在明末

    混迹在明末

    现代宅男来到明末当上了海盗头子!面对无时无刻存在的生命危险!只能???
  • 东汉之寒门

    东汉之寒门

    南宫寒穿越到西汉末年,阴差阳错下成为一个卫戍边疆的小卒,非凡的箭技让他渐渐声名鹊起……而星象的预言,真的会应验在他身上吗?这里有致力改革的王莽,一心复汉的刘秀,还有绿林始祖王匡,如今多了南宫寒,历史会改变吗?这里有端庄秀丽的阴丽华,废后善终的郭圣通,智勇坚毅的刘伯姬,她们的命运是否又会不同?云台二十八将,各路割据势力,这是一个英雄辈出的年代,却也是个群魔乱舞的年代。“什么,秦始皇焚书坑儒是魔门所为?”“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儒家报复?”“什么,王匡就是魔门门主?”……“你们都是寒门子弟,而从今天起,你们将是我的寒门弟子。”乱世中披荆斩棘,只为生存。
热门推荐
  • 古之神王

    古之神王

    九天大陆,天穹之上有九条星河,亿万星辰,皆为武命星辰,武道之人,可沟通星辰,觉醒星魂,成武命修士。传说,九天大陆最为厉害的武修,每突破一个境界,便能开辟一扇星门,从而沟通一颗星辰,直至,让九重天上,都有自己的武命星辰,化身通天彻地的太古神王。亿万生灵、诸天万界,秦问天笑看苍天,他要做天空,最亮的那颗星辰。
  • 天仙剑神

    天仙剑神

    废物?你觉得我是废物,我会让你连废物都不如。修真界强者如云,阻挡我者,见者杀之,遇者斩之。我会让世人皆知,强者为尊,胜者为王。如果想和我交流的读者请加微信号wwwww522525或者QQ1251625460
  • 升棺发财阴阳路

    升棺发财阴阳路

    少年偶得阴魂珠,从此成为众人所不能理解的七十二行行外人,摸金?、搬山?、卸岭?以及发丘?,NONONO,杀千人阳世千年仁义名,盗万墓阴间万年鬼见愁。
  • 莫王绝宠:穿越之爆笑璃妃

    莫王绝宠:穿越之爆笑璃妃

    穿越,萧璃儿表示很无语,自己不就是捡到个免死金牌嘛,都还没来得及看清楚呢!就来到了这个历史上没有的王朝,虽然很伤心回不去见爸妈了,但也没办法,那就看我萧璃儿怎么在古代混的风生水起吧!——不过……这人是怎么回事,老管着她,不让她做这也不让她做那,于是萧璃儿忍不住破口大骂:“你怎么管那么多,连我爹都不管我,你是我谁啊!”某人勾唇一笑,妖孽非凡,“为夫当然是你的夫君了。”萧璃儿……
  • 国宝密码

    国宝密码

    国宝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证据,几百几千年过去了,它们是以怎样的方式被发现的,又经历了怎样的辗转流离,它们现在的命运又如何?本书将一一为您讲述国宝背后的历史真相与考古秘闻。
  • 千道山

    千道山

    人类的科技已经走向巅峰,外星人早已向我们伸起橄榄枝,而地球人类又怎能止步于一颗小小的星球,人类远大的梦想,就是探索无尽的太空,在这片充满神秘的虚空,寻找更高真理的存在。于是,几个国家的科技代表一起上路了,向着无尽的太空进军了,然而就是人类的梦想正在起航的时候,变数来得如此的突然,他们遇到了人生中最悲催的结局,绝望和死亡是这么的接近。他们有着痛苦,有着不甘,一切的一切都在呐喊,可是却改变不了什么,死亡照常降临。可是,正当他们经历死亡后,却让他们看到了科技永远探索不到的事实,他们还有生命的另一面存在,他们还要被迫进行着新的使命,他人生当中的无奈与悲哀,原来都只是一个安排..........
  • 狂暴刀神

    狂暴刀神

    和我比修炼速度,劳资有升级系统!和我比资源,劳资有分解能力,可以从商城兑换灵丹妙药。武道天骄:“不……我不会败在一个不能修炼的废物手里,这一定是梦!”美女天骄:“林重,愿赌服输,我以后是你的人了!”这就是一个废材踩天才的故事!
  • 凶猛王妃:拒绝暴君专宠

    凶猛王妃:拒绝暴君专宠

    她是天才级特工,第一次任务失败带着一本神秘古书一起穿越了……一不小心掉落到了龙床,撞破了暴君的好事。这个王妃欺人太甚!暴君是用来虐的,钱是花的,武功是欺负弱小的,美貌是骗小孩糖果的,宝剑是用来烤田鸡的……这就是史上最凶猛王妃!【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莫如是

    莫如是

    我活着只有一个目标,那便是复仇,那些施加在我身上的痛苦,都要以百倍千倍的力量偿还。直到......遇见了你...........
  • 剑锋一指——血色泪英雄

    剑锋一指——血色泪英雄

    你自知,于他,不过是一句——“爱,何其沉重”的悲凉你自知,于他,不过是一瞥——“趁阳光正好,微风不燥,你还未老;去做想做的事,去见想见的人”的遗憾你自知,于他,不过是一曲——“花花叶叶生死不相见”的挽歌可叹你为锦瑟我为流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