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81900000002

第2章

道存则尊,德胜则贵。

——《抱朴子·外篇卷一·嘉遁》

保持道德就会受到尊重,坚持道德就会地位显贵。

圣人之德,莫美于恕。

——《春秋繁露·俞序第十七》

圣人的道德,最美的是宽恕。

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有人此有土,有土此有财,有财此有用。德者,本也;财者,末也。

——《大学·第十章》

君子首要的是对道德慎重。有了道德,这才有人;有了人,这才有土地;有了土地,这才有财物;有了财物,这才能会使用。道德是根本,财物是末节。

入德必自敬始,故容貌必恭也,言语必谨也。

——《二程粹言·论学篇》

进入道德的境界必然从严肃尊敬开始,所以容貌必然恭敬,言语必然谨慎。

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

——《傅子·正心第一》

树立德业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之后自身就端正了。

欲人之怀,定服而勿厌也。

——《管子·形势第二》

想要人们拥护自己,一定要坚持行德而且不能厌倦。

德成而智出,万物毕得。

——《管子·内业第四十九》

道德有成就会生出智慧,各种事物就没有不能掌握理解的了。

道德者,操行所以为素也。

——《鹖冠子·卷下·学问第十五》

道德,是操行的本质。

有源之水,寒冽不冻;有德之人,厄穷不塞。

——《胡子知言·卷三·文王第七》

有源泉的水,即使寒冷也不会封冻;道德高尚的人,即使贫苦也不会困窘。

清静者,德之至也;而柔弱者,道之要也。

——《淮南子·卷一·原道训》

清静是“德”的最高境界,而柔弱是“道”的关键所在。

多才而好谦,贫贱而不谄,处劳而不为辱,富贵而恭勤,可谓有德者也。

——《亢仓子·用道第二》

有才华而又很谦虚,贫贱却不谄媚,承受劳苦而不被辱没,富贵而肃敬勤勉,这样的人可称得上是道德高尚的人。

德者必福。

——《空同子·化理上篇第一》

有道德修养的人必然是有福之人。

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

——《空同子·治道篇第四》

有大的德行的人必定会得到他应有的地位,必定会得到他应得的俸禄。

道者所以明德也,德者所以尊道也。是以非德道不尊,非道德不明。

——《孔子家语·王言解第三》

道是用来明示德的,德是用来彰显道的。因此,没有德,道就不能提高;没有道,德就不能得以明示。

言足以法于天下而不伤于身,道足以化于百姓而不伤于本。

——《孔子家语·五仪解第七》

言谈足以让天下人效法却又不伤害自身,道德足以感化平民百姓却又不伤害本质。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老子·八章》

最高的德行好像水,水最能便利万物而又不和它们相争,处在众人所讨厌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上善之人)居处较高的地位,心思最深静,交往最热情,说话最讲信用,执政最会治理,办事最能干,行动最合时宜。正因为他与物无争,所以没有什么过失。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老子·三十八章》

品德高尚的人不自以为有德,因此真正有德;品德低下的人追求不离失德,因此实际上无德。

善建者不拔,善抱者不脱,子孙以祭祀不辍。

——《老子·五十四章》

善于建树道德的人不会动摇,善于保持道德的人不会失掉,后世子孙因其有德而永远纪念他。

重积德则无不克。

——《老子·五十九章》

重视积累德行的人,就能无往不胜。

好德如好色。

——《礼记·坊记第三十》

爱好美德(应该)像爱好美色一样有兴致。

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第四》

有道德修养的人永远不会孤立,必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做)伙伴。

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论语·雍也第六》

要做一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式的学者,不要做一个品德低下的小人式的学者。

乡愿,德之贼也。

——《论语·阳货第十七》

没有是非观念的老好先生,是败坏道德的小人。

德弥盛者文弥缛,德弥彰者文弥明。

——《论衡·书解第八十二》

品德越高尚的人,文采就越丰富;品德越彰显的人,文采就越鲜明。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修身第二》

士人虽然有学问,但品行才是最重要的。

无德而贿丰,祸之胎也。

——《潜夫论·遏利第三》

品德低下而财货丰富,是祸患的根苗。

无德而富贵者,固可豫吊也。

——《潜夫论·遏利第三》

品德低下却富贵的人,就可以预先吊唁(他)了。

惟德动天,无远弗届。

——《尚书·虞夏书·大禹谟》

只有道德能让上天感动,(它的感召力)没有不能到达的地方。

德无常师,主善为师;善无常主,协于克一。

——《尚书·商书·咸有一德》

道德没有永恒不变的榜样,力主行善就可以成为道德的榜样;善也没有永恒不变的标准,能够符合纯一(的就是善的标准)。

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尚书·周书·旅獒》

对人不尊重会丧失德行,沉迷于玩好之物会丧失志向。

无德而富贵,谓之不幸。

——《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八·通鉴多采善言》品德低下却很富贵,这就叫做不幸。

有德之士,如夏日之荫,冬日之炉,不求人亲而人自亲之。

——《叔苴子·外篇卷二》

有道德的人,如同夏天的树荫,冬天的火炉,不求别人亲近而别人自己就会来亲近他。

大道容众,大德容下。

——《说苑·卷一·君道》

大的道义能容纳众人,大的德行能容纳身份低贱的人。

人之足传,在有德,不在有位。

——《围炉夜话》第九十九条

一个人值得人们称道,在于有德行,不在于有地位。

遇老成人,便肯殷殷求教,则向善必笃也;听切实话,觉得津津有味,则进德可期也。

——《围炉夜话》第一六一条

遇到年长且有道德的人,便肯于热心地求教,那么这个人的向善之心必定是诚实的;听到非常实在的话语,就觉得很有滋味,那么这个人德业的进步就指日可待了。

罪莫大于无道,怨莫深于无德。

——《文子·卷五·道德》

罪过没有比不讲道义更大的,怨恨没有比不讲道德更深的。

道德者,功名之本也。

——《文子·卷八·自然》

讲道德,是功名的根本。

德薄者位危,去道者身亡。

——《新语·术事第二》

品德低下的人势位危险,弃离道义的人自身灭亡。

德有余而为不足者谦,财有余而为不足者鄙。

——《省心录》第二十九条

道德有余却认为不足的人是谦虚,财物有余却认为不足的人是贪鄙。

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

——《荀子·不苟第三》

君子的最高德行,(在于)不说话(别人)就明白,没给予众人恩惠人们就(与你)亲近,不发怒就有威严。

志忍私,然后能公;行忍情性,然后能修。

——《荀子·儒效第八》

思想上能克制私心,然后才能做到公正;行为上能克制性情,然后才能有美好的德行修养。

君子以德,小人以力。

——《荀子·富国第十》

君子凭借道德(的感召力),小人凭借力量。

正利而为谓之事,正义而为谓之行。

——《荀子·正名第二十二》

为了正当的利益去做,称之为事业;为了正义去做,称之为德行。

夫行也者,行礼之谓也。礼也者,贵者敬焉,老者孝焉,长者弟焉,幼者慈焉,贱者惠焉。

——《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所谓德行,就是施行礼义的意思。礼义,就是对尊贵的人恭敬,对年老的人孝顺,对年长的人友爱,对年幼的人慈爱,对贫贱的人给予恩惠。

德至者色泽洽,行尽者声问远。

——《荀子·大略第二十七》

品德高尚的人脸色和蔼温润,行为完美无缺的人名声远扬。

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

——《荀子·子道第二十九》

顺从道义而不顺从君主,顺从正义而不顺从父亲,这是人的上等德行修养。

郸闻以德诎人矣,未闻以德诎于人也。

——《扬子法言·渊骞第十一》

只听说过凭着道德的力量而使别人屈服的,没有听说过凭着道德的力量而被人屈服的。

德者福之基,福者德之致。

——《张子正蒙·至当篇第九》

德行是幸福的基石,幸福是德行所致。

循天之理之谓道,得天下之理之谓德。

——《张子正蒙·至当篇第九》

遵循天下之理称之为“道”,占有天下之理称之为德。

德者,为理之本也。任政非德则薄,任刑非德则残。

——《忠经·政理章第七》

道德教化,是治理人民的根本。用政策法律(来治理人民)而没有道德教化,就会(使社会变得)十分轻薄;用刑罚(来治理人民)而没有道德教化,就会(使人们变得)十分残忍。

通于天者,道也;顺于地者,德也;行于万物者,义也。

——《庄子·外篇·天地》

能通达于天的,是道;能顺从于地的,是德;能施行于万物的,是义。

虚静恬淡寂寞无为者,天地之平而道德之至。

——《庄子·外篇·天道》

谦虚、宁静、恬淡、寂寞、无为,是天地的基准,是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

心不忧乐,德之至也。

——《庄子·外篇·刻意》

内心不忧不乐,是德行修养的最高境界。

德,和也;道,理也。

——《庄子·外篇·缮性》

德,是指和谐;道,是指顺康。

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识。小识伤德,小行伤道。

——《庄子·外篇·缮性第九》

大道本不是小有所成的人能够遵循的,大德本不是小有所知的人能够鉴识的。小有所知会伤害德行,小有所成会伤害大道。

崇德而广业。

——《周易·系辞上传》

推崇德行修养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

德之为言得也,行道而有得于心也。

——《朱子语类·卷二十三》

德说的就是获得的意思,是实践人生准则时从心灵深处获得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

人的天性是很接近的,但习惯和性格发展的结果则相距很远。喻指外界的影响、教育,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食色,性也。

——《孟子·告子上》

饮食和男女之情的需求,是人的本性。

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

——《孟子·公孙丑上》

(无论是谁,)突然看见儿童将要落入水井,都会产生恐惧、怜悯之心。

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

——《荀子·性恶》

圣人之所以与普通人相同而没有差别,就是因为本性是一样的。

若夫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心好利,骨体肤理好愉快,是皆生于人之情性者也。

——《荀子·性恶》

如果你眼睛喜欢看美色,耳朵喜欢听音乐,口中喜欢吃美味,内心喜好私利,肌体喜好愉快舒适,这都是产生于人的情欲和本性。

凡性者,天意就也,不可学,不可事。礼义者,圣人之所生也,人之所学而能,所事而成者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之在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荀子·性恶》

人的本性,是自然生成的,不可能学习,也不是后天人为的。礼义,是由圣人制定的,人们通过学习可以得到,通过人为的努力可以达成。不可能学习,也不是人为的,而是自然生成的,叫做本性。可以通过学习得到,可以通过后天人为的努力取得的,就叫人为。这就是本性与人为的区别。

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荀子·性恶》

人的本性本是恶的,至于善的一面其实是人为所致。

凡人之欲为善者,为性恶也。

——《荀子·性恶》

大凡人之所以想要行善,正是因为人的本性丑恶。

从人之性,顾人之情,必出于争夺,合于犯分乱理而归于暴。

——《荀子·性恶》

放纵人的本性,顺从人的情欲,必然会发生争夺,出现违反名分、破坏社会礼义秩序的事情,从而导致暴乱。

饥而欲食,寒而欲暖,劳而欲息,好利而恶害,是人之所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荣辱》

饥饿时想要吃东西,寒冷时想要暖和,劳累时想要休息,喜好得利,厌恶祸害,这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本能,用不着学习就是这样,这是禹和桀所共有的。

目辨白黑美恶,耳辨音声清浊,口辨酸咸甘苦,鼻辨芬芳腥臊,骨体肤理辨寒暑疾痒,是又人之所常生而有也,是无待而然者也,是禹桀之所同也。

——《荀子·荣辱》

眼睛能辨别黑白与美丑,耳朵能辨别声音的清浊,口能辨别酸、咸、甜、苦的滋味,鼻子能辨别芳香与腥臭,身体皮肤能辨别寒冷、暑热、疾病、刺痒,这也是人生下来就有的本能,用不着学习就是这样,这也是禹、桀共有的。

以人之情为欲此五綦者而不欲多,譬之是犹以人之情为欲富贵而不欲货也,好美而恶西施也。

——《荀子·正论》

如果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企求五种极好的享受,反而说欲望不算多,这就好比认为人的本性企求富贵却不想要财货、喜好美色却讨厌美人西施一样。

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荀子·礼论》

如果人没有本性,人为的努力就无法表现出来;没有人为的努力,人的本性就不能自行完美。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

——《荀子·礼论》

人的本性,原本是根据自然材质形成的;人为的努力,就是使礼法的条文日臻完善。

民之性,饥而求食,劳而求佚,苦则索乐,辱则求荣。

——《商君书·算地》

民众的本性是,饥饿了就寻找吃的,劳累了就想求得安逸,痛苦了就想求得到快乐,屈辱了就想求得荣耀。

全心在中,不可蔽匿。

——《管子·内业》

人的本性在心中,不能掩蔽和藏匿。喻指人的本性必然会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长于水而安于水,性也。

——《庄子·达生》

才能和本领都来源于本性。

鹄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

——《庄子·天运》

天鹅不需要天天洗澡,它仍然那样的洁白;乌鸦用不着天天去染黑,它仍然是黑色的。喻指物不同性。

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亦不能清。

——《庄子·刻意》

水的本性,不混杂污物则会清澄见底,若不搅动则会平静如镜,若积滞阻塞则会不流动,若不流动则会变得混浊不洁。

小惑易方,大惑易性。

——《庄子·骈拇》

小的迷惑可以改变人前进的方向,大的迷惑则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大夫则以身殉家,圣人则以身殉天下。

——《庄子·骈拇》

自夏、商、周三代以来,天下没有哪一个人能够面对外物诱惑本性不改的!小人因为追求私利而丧命,士因为追求名誉而送死,大夫因为家族而丧身,圣人因为天下而身亡。

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

——《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

人之所以成为人的原因,是因为有语言;如果人不能会说话,如何做人呢?

汩常移质,习俗异性。

——《晏子春秋·杂上》

习惯和风俗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品性。

水之性清,土者抇之,故不得清。

——战国·吕不韦等《吕氏春秋·本生》

清澈是水的本性,但发掘泥沙水就浑浊,因此就得不到清澈之水。喻指人的本性是好的,但各种欲望可以损害它。

针虽小,入水则沉;毛虽大,入水则浮,性自然也。

——《秦子》

衣针虽小,入水就沉;毛发虽大,入水则浮,这是自然属性所决定的。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死亡贫苦,人之大恶存焉。

——《礼记·礼运》

饮食和男女情爱,是人的最大欲望;死亡和贫苦,是人最厌恶的。

蛇入筒中曲性在。

——《大智度论》

把蛇放在笔直的竹筒中,它弯曲的本性仍然存在。喻指事物无法改变其本性。

良匠不能斫金,巧冶不能铄木;金之势不可斫,而木之性不可铄也。

——《符子》

再有本事的木匠也不能砍断金属,再灵巧的冶炼工也不能熔化木头;因为金属的本质是不能砍的,木头的本性是不能熔化的。

性虽善,待教而成;性虽恶,待法而消。

——汉·荀悦《申鉴·杂言下》

人的本性虽然是善的,但也要通过教化才能形成;人的本性虽然是恶的,但用法律就可以使之消除。

信欺在性,不在亲疏。

——汉·王符《潜夫论·本政》

诚实和欺诈在于人的本性,不在于亲疏远近。

山生金,反自刻;木生蠹,反自食;人生事,反自贼。

——汉·刘安《淮南子·说林训》

山中产金,却自损;木中生蛀虫,反而却被虫食;人做事,反而自相残杀。

贪夫徇财兮,烈士徇名;夸者死权兮,品庶冯生。

——汉·贾谊《鹏鸟赋》

贪婪的人为财死,壮士为美名而牺牲;贪权势者为权势而死,一般人因贪生所以才能活下去。

卵待复而为雏,茧待缲而为丝,性待教而为善。

——汉·董仲舒《春秋繁露·深察名号》

卵需要孵化才能出雏,茧需要缫才能成丝,人性需要教育感化才能变得善良。

同类推荐
  • 三国演义在日本

    三国演义在日本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内容分别是: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发现日本文学对《三国演义》的重构等。
  •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常用熟语典故探源

    本书以问答形式阐述常用语的渊源问题。把一些“随口能说,一听就懂,深问不知为什么”的问题,追根溯源,一一作答,把它的来龙去脉及其典故所在介绍给读者。文字通俗易懂,知识性、趣味性和可读性较强,能给读者打开智慧的大门,带来新的启示与帮助。
  •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

    季羡林先生是一位大学者,他晚年曾写出一系列谈东方文化将重现辉煌的文章,体现了他长期思考义理之学的结果。本书的核心思想是主张文化起源多元论、文化交流论,认为东方文化的综合思维方式可以弥补西方文化的分析思维方式。《季羡林谈东西方文化(典藏本)》比较完整地反映了季先生对东西方文化的观点,对于理解季羡林先生的文化思想具有重要的作用。
  • 被围与突围

    被围与突围

    本书表达了一位资深文学研究者的当代文化忧思。在始终强大的环境中,“被围”注定了陷落的命运,它让人们在茫然中自失,在平庸中满足,磨损理想,剿灭信仰,滋长狡黠。而这种境况的改变,只能以人们原本敏锐的感受力的恢复为前提。因此,“突围”也就是使人们恢复对世界的原始感受。但是,世界是被各种假象遮蔽的,只有通过批判和清厘才能使它恢复。
  • 楚湘读本(大夏书系)

    楚湘读本(大夏书系)

    楚人的蛮狂是执著坚忍,同时也是僭越否定。这是一种很有意味的性格结构。靠着怀疑、否定和浪漫的少年品质。楚人为中国贡献了一个“道可道非常道”的哲学世界、一个天马行空的艺术世界、一种标新立异的价值传统。
热门推荐
  • 养鬼记事录

    养鬼记事录

    李跳河为了寻找六岁那年失散的妹妹李蘑菇,用了八年的时间,带着一只六岁的萝莉水鬼黄童童,走遍了大半个中国,遇到了很多奇人怪事。
  • 无敌修仙

    无敌修仙

    求仙之路,漫漫长远,谁能走上巅峰,镇压群雄,无敌于世间。我不想成仙,但是为了保护我爱的人,干掉威胁世界和平的暴力分子,我不得不开始修炼,走上修炼成仙之路!这都是你们这些蠢材逼我的,没有办法,我只能苦苦修炼,修成无上正果,将你们一一镇压!武道巅峰,谁与我争锋!
  • 楠有乔木

    楠有乔木

    起初,南乔以为自己的爱情就像太阳东升西落那般天经地义,水到渠成。她那么感谢老天在她的生命中安放了一个他。自此形影不离,安然一生。后来,她才知道原来不是这样的。她的爱情炙热却不灼人。有那么一个人,在她还不知道他的时候,便已将她悄然装入心里,百般谋划,步步为营。终于,得偿所愿。
  •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龙兄鼠弟:神秘黑衣人

    不满自己的老鼠身份,一心想做大人物的工匠鼠乐乐,误打误撞进入故宫博物院,并和灵兽小龙成为好朋友。为了挽救大难来临的故宫,龙兄鼠弟齐心协力寻找历史上早已丢失的传国之玺。在整个历险过程中,故宫内各种各样的奇珍异宝,跳出了教科书中死气沉沉的文物形象,变成一个个性格独特的生动卡通角色,怀着他们的使命,轮番上演了一系列妙趣横生的历险故事。
  • 天算神尊

    天算神尊

    玄天大陆,蒙智初开,一名神秘道人降临,座下两名弟子,一个心智天下无双,一个武绝天下。——————如今,数万年已过,一群神秘人现身江湖,天下烽火纷起,乱与天下。一少年一心为家族复仇,身怀神秘至宝在凡人界域扬锋芒,少年之躯夺霸业,点烽火、夺国师、率百万雄师战天下,以一人机智算春秋!谁说凡人不能夺修炼者天下!谁说以一人之力不能扰动风云!天算必可算天下,算天算地算风云变幻,算上算下算过去未来。神尊必可临绝顶,尊体尊魂尊世间万古,尊星尊月尊天下苍生。
  • 黑夜的晨曦

    黑夜的晨曦

    她虽不是天生嗜血,但这个世界本就如此,弱肉强食,她必须适应。他承诺了一生守护,却狠心离开,留下她一人独自面对。12年后的敌人,12年前的约定,他们该如何选择?复仇之路究竟是否该停止?是谁策划了这一切?身边是敌是友?朋友的信任,重重的困境,身份的谜团该如何解开……
  • 成功学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成功学全书(智慧生存丛书)

    我们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人人渴望富有,人人渴望成功的时代。然而,什么是成功呢?成功就是一个人达到自己正当的目的,实现自己的理想。
  • 头条天后:总裁的契约情人

    头条天后:总裁的契约情人

    多年后,苏诗樱站在颁奖典礼上,感受着无数闪光灯的照耀,心底却满是荒芜。那一刻,她才明白,原来她的初衷早已改变,金钱、地位、契约都不再重要,重要的是身边那个一直默默为自己付出的人。他放弃她的那一刻,她知道,心早就是他的了。洛亦成这个人,对待商场如战场一般,唯独两次例外,一次是苏诗樱跟着Prince离开,一次是苏诗樱怀孕的那段时间,属下们明显察觉出自己的BOSS心神不宁。所谓“一物降一物”,说的就在这个道理吧。
  • 社会底蕴

    社会底蕴

    《哲理美文·社会底蕴》荟萃了近百年来中外著名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成功家等有关社会的哲理美文,深刻揭示了社会的真正涵义,闪烁着思想的光辉,是指引我们为人处世的耀眼航灯。这些名篇佳作在思想性和艺术性方面都代表了世界的最高成就,具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深受广大读者喜爱,极具收藏价值。这些作品不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供欣赏、学习和研究世界哲理美文的范本,更使我们站到了巨人的肩上,展望未来,不断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和认识。
  • 雪在烧

    雪在烧

    如果有一天,可以回到古代你会做什么,当睁开眼的那一刻,这人命如草芥,武将多如狗,文人满街走的年代,我要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