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代,古玩座、架、盒之属作为小木作的一个门类,大都出自巧木作或雕花作之中的能工巧匠之手,有的甚至是皇家匠师的精心之作,其本身就是一件格高韵胜的艺术品,用作古玩陪衬,两者交相辉映,更显高贵。即便是所衬、所承、所装之物已经失掉,只留下单只的座、架、盒,也是万万不可小瞧的。但令人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的人都窥知这些物件所蕴含的价值,误认为只有古玩自身才值得珍惜,那些附件又有何用?这使我想起《韩非子》中“买椟还珠”的事:“楚国商人到郑国卖珍珠,用有香气的名贵木兰雕刻成匣子,薰以桂椒的香气,用珠珍玉石镶嵌在匣子上,用漂亮的红色玫瑰和翡翠色的羽毛装饰它,把珠子放在这样的匣子里。郑人不识货,以高价买了匣子,而把珠珍归还给了楚国商人。”这是善于卖匣子、不是善于卖宝珠,固然是不谙经营之道。而只晓得古玩值钱,不知匣子也珍贵,留下古玩却丢了匣子,这叫“买珠还椟”,同样也是得不偿失的。
当然,收集古玩座、架、盒也要着眼于精品。何为精品?笔者以为,需从质地、作工、造型、构思、立意诸方面综合起来考虑。古玩座、架、盒有木质、石质、铜质及锦、布等,其中,木质为最多。从取材上衡量,一般以材质佳良者为贵,如紫檀、黄花梨、红木、铁力木,则以紫檀、黄花梨者为贵。论其制作方法,则有平雕、浮雕、圆雕、透雕、综合雕等,也有采用雕漆、镶嵌及嵌银丝等工艺的。无论采取什么工艺都要以雅为宜,使之质朴文气,古色古香,不能过于花哨,不能失去中国传统文化的本色,更不能哗众取宠,让人望而生厌。座、架、盒既是古玩的衬托就得与器物搭调。凡设计、工艺、大小、高矮、色泽等都要充分考虑到所配器物的本色与造型,突出古玩本身,将器物自身的意境与妙趣最大限度地显现、衬托出来,并且尽可能使两者和谐统一,而不可过于繁缛,以致喧宾夺主。不管是托座、台架,还是椟匣,切忌陋、俗、繁,这就如同人的衣服,既要合体,还要合宜,才能提高它的身价,长它的岁数,增加它的档次。
古物市场上销售的古玩托、古玩盒之类,新旧混杂,优劣不分,玩家也不可盲目购进。常见到一些所谓古瓷、古砚,托座与瓷器并不相配,砚盒与砚台也是两拿着,有的不能合拢,有的象是硬塞进去的,拿也拿不下来,掰也掰不开。这绝不是原配的真品。还有作假的紫檀、红木的托、盒之类,表面造出一种古旧之色,也是司空见惯的,玩家更要警惕。当然,有些托、架、盒,木质好,作工讲究,卖主本无假冒古旧之意和骗钱企图,如果配以个人藏品,则也并无损害。
十、珍藏吉祥物
吉祥物是吉祥观念的产物。吉祥观念则是人们在长期社会实践和特定心理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笔者发现,近年来喜爱吉祥物的人越来越多,各种吉祥物品的收藏愈加显示出它的空间和活力。
按照中国人的信仰和观念,吉祥之事的内容首推“五福”。“五福:一日寿,二日富,三日康宁,四日攸好德,五日考终命。”(《尚书·洪范》)本文列举的长命锁、如意、香囊、玉佩等便都是与“五福”相关的吉祥物。
吉祥物玉蝉长命锁是儿童所佩戴的一种银饰,其形制多为银项链或银项圈下挂缀一锁形银牌。种类有项圈锁、挂链锁、肚脐锁等。因主要寓意是保佑儿童健康成长,故称“长命锁”。长命锁上常镂有“长命富贵”、“长命百岁”、“玉堂富贵”等吉利语,或嵌金镶玉。古物市场销售的旧的银质长命锁大多来自北京、山西、云南等地。质量一般的,百元左右至数百元一只。北京潘家园等古物市场常有小摊出售,颇为藏家所重。长命锁还有和阗玉和翡翠所制。尝在天津一古玩店见一翡翠长命锁,因质地欠佳,店主仅卖1000元。
如意用竹、玉、骨、木、铁等制成,头作灵芝或云叶形,柄微曲,取“如意”(即称心、如意、吉祥)之谐音,既作吉祥之物,亦作陈列、赏玩所用。如意的价值因年代、材质、工艺而各不相同。笔者曾见一件47.5厘米长的清代木雕三多(多福多寿多男子)如意,卖价1.1万元,一件长27厘米的清中期沉香木灵芝如意,卖价1.2万元一件长27厘米的黄杨木八仙人物如意因作工细腻,卖价1.5万元;一件长35.2厘米的清中期文竹刻乾隆御题诗如意因存世稀少,卖价竟达12万元。玉质如意就作工而言大体分两大类,一类通体为玉(也有的是头和柄插在一起的),另一类为三镶如意(亦称三块瓦),在材质相同的情况下,前者比后者价高。
香囊也称香荷包、香袋,通常盛放芬芳型草木的枝叶、果实或中草药,又有盛装沉香、速香、藏香等香料成品者。香囊的用途除薰香辟瘟驱毒和装饰衣着外,还可作传情信物。《古玩指南续编》里说:“无论贫富贵贱,三教九流,每届夏日无不佩带香囊者。故北京售卖者尤多。在本人,心意不舒,在应世,为不敬。”香囊以刺绣为多。造型有石榴、寿桃、佛手、花篮、金鱼、山形等,不少图案带有象征意义。京、津等地的古物市场均有出售。现今还有用玉或翠镂雕而成的圆形香囊也颇为时兴。据笔者所知,一只新工白玉香囊,玉质一般的卖到数百元,玉质好的能卖几千元。
最后再说玉佩。玉是辟邪保平安之物。传说玉能发出一种特殊的光泽,这种光泽白天不容易见到,夜里可照亮方圆数尺之地,而这种光泽是邪魔鬼魅最怕见到的。故此,上及皇帝下至百姓都喜欢佩戴玉饰以求辟邪禳灾。从历史上看,战国时龙纹玉佩最为盛行。汉代鸡心佩、玉舞人佩最时兴。鸡心佩呈不规则椭圆形,中有一圆孔,两侧或单侧线刻或镂雕、浮雕龙、风、虎、螭纹等。玉舞人多琢舒袖舞人形象,以透雕和阴线刻琢成。后世多依战国、汉代玉佩的题材,且种类繁多,日臻完美,有子辰佩、虎形佩、斧形佩等。中国人佩戴玉佩之风,从古至今,代代不绝。根据报道,2000.年的翰海春拍,玉器拍品中最受买家青睐的就是小件玉佩。
除玉佩之外,还有象牙佩、黄杨木佩、瓷质佩等,都是中国人的珍爱之物。前不久,一友人花4。O元从小贩手中购得一件黄杨木荷花佩,上雕金鱼、荷叶、莲子,活龙活现,呼之欲出,友人爱不释手,每口挂在腰间。国人钟情吉祥物达到如此程度,更可知其收藏投资前景之广阔。
十一、雕花板收藏正当时
近年来,伴随着城乡旧房改造,许多古老的具有民俗特色的雕花板被主家从旧宅中拆卸下来,一批批极具艺术价值的木器雕件随之流向古物商店,登上收藏的殿堂,成为当今艺术品市场的“新宠”。
雕花板是中国古代雕刻艺术品的一个门类,其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六、七千年以前,中国的工匠就已运用木雕作为建筑装饰,或是用具上的装饰。唐宋时代,不少官宦文人建造园林、住宅时,已经将“诗情画意”融入建筑的雕刻之中。明清以来,更有相当多的富商、官僚、学者在家乡营造宅第.雇来能工巧匠,在房屋的门、窗,梁、栋、檐、柱等木结构上雕出各种精美的花样。时至今日,这些精雕细刻的建筑木件及木制家具仍散发着诱人的魅力。
古代的雕花板,北方以北京、山西、河北一带为主,风格粗犷,具皇家气,南方主要集中在徽州、苏州、东阳、扬州等地,大都玲珑剔透,精巧细腻。明代的,大多简朴大方:清代的,大多厚重繁缛。
据观察,现今购藏雕花板的人主要出于三种考虑。一是用旧雕花板装修房屋。笔者在杭州的几家大饭店内见整个店堂,包括一楼和二楼,全部用旧雕花板装饰起来,颇显古朴、别致。二是作为艺术品用于观赏和室内陈列。收藏者认为:“雕刻完美的木雕品最吸引人之处,是单独摆放一处的装饰效果,比作为整个装饰系统之一部分更为突出。”我曾见到一出版社美编,家中便挂有木雕花板,弥觉高雅有味。2000年夏,我和几位画家赴山西平遥、祁县。他们在一小古玩店中花不多的钱买到几件小型雕花板,带回家中收藏、观赏或悬挂起来作为现代装饰中的壁饰。二是用于电视、电影道具。一位古玩商从山西一大户人家买到一套清初樟木大屏风,某电影制片厂得知后,欲出4万元将其买去,以作电影道具。雕花板尽管是旧宅和旧家具上的残部件,但它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具有较高的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然而以往它却未被传统的收藏家所看重。如今,众多的艺术品撩起封存已久的面纱,雕花板的价值及价格也随之上升。据业内人士告知,目前一块二尺见方的楠木人物三层雕的花板一般在1500元至2000元之间:己见方的普通花板可卖到80元至300元。而那些成套、成系列的雕花板比单件的价格要高2至3倍。那些残次、面部轮廓模糊不清、不完整的杂件。其市价则要大打折扣。因此,买家评定雕花板的价值和优劣,当从工艺、造型、木质及残损程度等方面全面审视,综合考虑。面对市场需求日益增加的态势,一些新加工的仿制品也拥入市场。据说东阳、宁波及安徽的一些地方已出现一批私人加工作坊。他们实行单一品种的加工制作,然后销往沿海大城市。这些产品,无论在雕刻工艺还是图案造型上,均无法与先辈的技艺相媲美,整体上总是缺少古代工匠的那种刀法凝炼坚实、古朴稚拙、一气呵成的神韵,而且容易变形、干裂,收藏、观赏价值并不高。
十二、判定黄花梨条桌的依据
张秉午先生曾是国营文物店文苑阁的主任,退休后一度为古燕斋当顾问。1993年夏,有人家中有一件黄花梨明式条桌,请古燕斋代卖,索价6万元。占燕斋接受了,条桌很快运来,摆在店堂。可是,让外行一看,都觉得那家具并没有什么出奇之处。条桌长2米有余,高约1米,方腿,束腰,通体无更多雕琢,木质为黄色,看起来很旧。对这件条桌,我个人看,造型和作工确有明式家具的气派,只是木质分不太清,尤其是黄花梨,花梨、红木三者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别,清早期乌木罗锅枨半桌价值1万元—1.5万元我始终搞不太明白。为此,我向张秉午请教说:“在鉴定古典家具时,对黄花梨、花梨、红木应该如何区分?您说这条桌是黄花梨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张先生回答:“在各种硬木中,最难分辨的就是黄花梨。一般来讲,黄花梨与花梨相比,黄花梨常泛出金黄色的光芒,且大部分有‘鬼脸’,还发出一种香味,花梨颜色较深。木纹粗而呆板,无‘鬼脸’和香味,纹理也不如黄花梨细而活脱。黄花梨与红木相比,黄花梨比红木轻,硬度也比红木小,从鬃眼上看,黄花梨的鬃眼比红木的鬃眼要大。黄花梨的身价自不必说,若论起花梨与红木的价值,我认为一般的花梨是比不上红木的:从特征上看,红木的纹理比花梨的纹理要细,”说到这里,张指着那条桌说:“你看!这上面就有‘鬼脸’:你再闻一闻,还有香味哩!”我细细寻找“鬼脸”,果然看到木纹上有一块块横竖和斑点比较集中的纹样,这纹样确实与其他硬木的纹理不同。那气味也得细细地嗅,我趴在条桌前去闻,虽香味儿不大,却隐隐可辨。
十三、秦砖珍贵
“秦砖汉瓦”,散发着秦汉文化的芳馨,是不可多得的特殊艺术品,也是考古断代和研究书法演变的重要实物,早已为中国文人所赏识,今人千万不可小视那些“砖头瓦块”。本文专言“秦砖”。
“秦砖”,是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古砖的统称,不限于秦代。当然,秦代的砖,最为难得。从咸阳宫遗址的发掘来看,除铺地的素面青砖,还有带纹饰的砖。纹饰砖有平行线纹、米格纹、太阳纹多种,也有用于壁面或台阶的几何形纹、龙纹和风纹的长方形空心砖。此外,还有用于屋脊的五棱砖、用于屋角拐接的曲尺形砖、用于墓室拱券处的子母砖、楔形砖。刻在秦砖E的文字瘦劲古雅,在砖上可见到秦代中国文字的本来面目,这种刻字的古砖更为少见。陕西临潼、凤翔等地还曾发现过秦代扑印骑马射猎和宴请宾客场面的空心砖。两千年飞逝·这些宫苑遗址的残砖,如今都成了收藏家的珍稀宝物。
到了汉代,在临潼、风翔等地发现的那类空心画像砖就更加普遍了。画像砖的内容也愈加丰富,如阙门建筑、各种人物、狩猎,车马、乐舞、杂技、宴饮、驯兽、神话故事以及反映牛产活动的画面。这些画像空心砖主要用于墓室门扉和石壁上部.在四川、河南等省的汉代古墓中均有发现。它们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地主阶级的生活和汉代的社会风情。汉代画像砖那独立完整、结构严谨的构图,具有绘画艺术和雕塑艺术的双重特征,永和五年造作竭力无馀用庸数千士夫莫不相助生死之义务矣至今仍焕发着不朽的艺术魅力。
除了画像砖,两汉时期还有用多种形式雕记年号的纪年砖,也有几何纹、云纹等纹饰的花砖。中州汴洛一带还曾发现很多罪犯的葬砖,称作“刑徒砖”。形徒砖只记人名及死亡的年月,全是用刀刻划成字,笔道天然质朴,不加雕琢。笔者参观洛阳博物馆,在馆内就目睹了不少这样的古砖。纪年砖、花砖等,有的工整,有的古拙,对于考古和书法及装饰艺术的研究,也是不可多得的。齐白石的书法、篆刻就从刑徒砖里吸取了有益的成分。
魏晋南北朝的墓砖,以东晋为多。当时民间风俗,士大夫治葬做坟,必用特别烧造的墓砖。这种砖坚牢厚重,两侧都有文字,记治葬年月和墓主名字,或治葬子孙名字。另外还有一种长方形墓砖,两面刻着简单的墓志铭,大多出于江南晋宋人墓中。因那时禁止刻石立碑,故改用土砖。这种古砖,称为“砖志”,也可将其归人墓志之属。南宋时曾出土过著名的王羲之《保母砖志》。近年来南京一带也发掘到不少。新疆高昌古城发现过一批砖志,其文字不是刀刻的,而是用朱笔写的,出土后容易漫灭,故存者不多。黄文弼编过一本《高昌砖集》,罗振玉编过一本《高昌砖录》,为这些古砖留下了记录。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古砖在宋代已不断有所发现,但没有引起人们的特别重视。直到清朝乾嘉时代,古砖才成了收藏家寻觅的对象,并进入金石研究领域。古砖之所以进入收藏领域,与当时金石考据之风的兴起有关。正如清人所讲:“乾嘉巨卿魁士,相率为形声训诂之学,几乎人肆篆籀,家耽苍雅矣。诹经榷史而外,或考尊彝,或访碑碣,又渐而搜及古砖。”
清乾嘉时人梁绍壬的《两般秋雨庵随笔》卷五中记有“古砖”一条,言及“仁和明经赵宽夫先生坦,好聚古砖,于断垣败瓮间,极意搜讨,前后共得凡六卜有一”。书中说,赵坦的藏品,有两块上有孙吴纪年,有21块上有两晋纪年,始于吴主亮太平元年,迄于晋孝武帝太元四年:有4块上有吉利语,分别为“吉利叶宜”、“万岁不败”、“弄吉日造”、“六月黄吉”,有6块上面题识姓氏,分别为“褚谒者”、“陈叔惟”、“贺信”、“讲氏所作”、“讲先作记”、“哙壁”;有21块上有古钱文,似为六朝厌胜之品;此外还有人形的、双鱼形的,等等。“其字有篆有隶,悉方整古劲,画亦奇愕有致。先生珍此,因自号日保甓居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