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6668400000012

第12章 波斯军队为何突然失踪

埃及开罗大学历史学教授费克里在他的著作《埃及古代史》中,推测他们是走入沙漠,因为迷路,结果都饥渴而死了。前苏联学者阿甫基耶夫在《古代东方史》中,也认为“派往绿洲去的远征队部死在沙漠里”。

一个军队为什么会突然消失?有人曾看到过他们,但他们却在一阵狂风过后不见了,是他们冒犯了神,还是死于一场灾难?

埃及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公元前525年,亚洲的新兴国家波斯举兵入侵埃及,建立了埃及历史上的第二十七王朝。在征服埃及的过程中,波斯国王冈比西斯曾派遣一支军队从底比斯出发进攻西瓦绿洲。根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历史》的记载,这支军队“……是带着向导从底比斯出发进击的。人们知道他们到达了伊西俄比亚城,居住在这个城市的据说是属于埃斯克里欧尼亚的萨摩斯人,隔着沙漠地带离底比斯有七天的路程。这个地方在希腊语里称为幸福岛。”据说,军队就走到这里,在这之后,除去阿蒙人和那些听过他们讲这些事的人之外,没有任何人能知道关于他们的任何事情了,因为他们既没有到达阿蒙人那里,也没有返回埃及。关于此,阿蒙人的说法是这样的:当波斯人从欧阿西司穿过沙漠地带向他们进攻并走到欧阿西司和他们的国土中间大约一半地方的时候,正是他们用早饭的时间,突然刮起了一阵狂暴的、极其强大的南风,随风带来的沙子便把他们埋了起来,这样他们就失踪了。

这是最早、最详细,也是唯一对波斯军队失踪一事的记载。“历史之父”希罗多德提到的埃及第二十七王朝波斯军队失踪这一事件,引起后人极大的兴趣和各种各样的猜测。

埃及开罗大学历史学教授费克里在他的著作《埃及古代史》中,推测他们是走入沙漠,因为迷路,结果都饥渴而死了。前苏联学者阿甫基耶夫在《古代东方史》中,也认为“派往绿洲去的远征队都死在沙漠里”。也许这支波斯军队确实是葬身于黄沙瀚海之中,但疑问依然是存在的,因为至今在人们认为可能遇难的区域里并没有任何突破性的重大发现。费克里教授在《埃及古代史》中还写道,阿蒙神(古埃及人信奉的主神)的信徒说是神的复仇,让利比亚沙漠成了波斯人的地狱。因为根据希罗多德《历史》的记载,冈比西斯在征服埃及之后,变得有些疯狂了,在孟斐斯的神庙里,杀死了埃及人视为神圣的阿敬斯圣牛,阿彼斯圣牛是阿蒙神的象征。可能这就冒犯了阿蒙神。

宗教上的猜测自然是荒唐的。对于任何悬案,人们都可以自由地遐想,但最终必须回到事实上来。正是从这一点出发,从上世纪初开始,国外有志干探索这一悬案真情的人,便开始从事实地的考察,以求寻找波斯军队失踪之谜的答案。1930年,英国军官温盖特曾做过一次考察,但没有获得结果。半个世纪以后,即在1983年,一支由美国与埃及联合组成的考察队诞生了。其中有美国人5名,埃及地质工作者14名。领队是波士顿36岁的小说家加里·查菲茨和32岁的迪恩·波德森。1983年10月5日,他们离开哈巴里绿洲(开罗以南大约150千米),向目的地西瓦绿洲一带进发。考察队经费由私人捐助。在厂商支持下,查菲茨作出15.59万美元的预算,并带有先进的雷达设备,它们发出的微波可探测到地下十米深处的情况。可以预计,这次考察如果获得成功,将为文明的古埃及历史增添新的篇章。然而,波斯军队失踪之谜至今仍未解开。

不过,与失踪之谜有关的另外两个问题也不容忽视,它们的解决肯定也有助于谜底的揭开。一是冈比西斯为什么要出兵进攻西瓦绿洲?费克里教授在《埃及古代史》中说:当时埃及属于希腊化世界,而神谕是希腊化世界各地人民极为尊重的,神谕所预言的被信为事实。使冈比西斯对这块遥远的绿洲进行破坏的原因是这里的神谕说冈比西斯的天下要遭恶报,埃及人将重获自由。二是失踪军队的人数。希罗多德在《历史》中表明,冈比西斯率领一支庞大的军队征服了埃及,但没有说出军队的具体人数。自底比斯分兵后,进攻西瓦绿洲的军队可能要少得多,费克里教授认为这支军队只有几千人。加里·查菲茨估计有三万,其中士兵只占三分之一,余为奴隶、妻妾、小孩、铁匠、技术人员、卜师、书记人员、人质和车夫。

我们殷切盼望有新的考古发现,希望有新的研究成果出现,波斯军队失踪之谜总有一天将真相大白。

同类推荐
  • 行军蚁来了

    行军蚁来了

    本书为科普童话集。本书主要收录了作者在《世界儿童》《科学启蒙》《小学生必读》《故事大王》等杂志上发表的科普童话,共计28篇,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上至宇宙太空,下至森林海洋,通过一个个惊险曲折的故事讲述各种动植物的科普知识。文章语言幽默风趣,各种动植物的个性活灵活现,是一部十分适合中小学学生阅读的科普读物。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世界军事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世界军事故事

    本书为青少年朋友精心挑选了世界军事故事,每则故事都浓缩了深刻的人生哲理,蕴藏着丰富的生活智慧,每则故事后都配有“精彩哲思”、“慧语箴言”,对故事的内涵进行挖掘和阐述,帮助青少年领悟生活真谛、人生哲理。精彩的故事,生动的文字,配上简洁大方的版式设计,让青少年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学到生活哲理,汲取人生智慧。
  • 智商乐园(智商总动员)

    智商乐园(智商总动员)

    智商总动员系列丛书让你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本系列丛书是一片快乐的阅读天地,童趣但不幼稚,启智却不教条,它能让你开心一刻,思考一回。在开心中学习,在学习中益智,在益智中快乐,永远是老师、学生和家长的共同追求。翻开《智商总动员》——轻轻松松让你踏上寓学于乐的智慧之旅!
  • 牛顿爱做的500个经典科学实验

    牛顿爱做的500个经典科学实验

    本书囊括了500个极具操作性和趣味性的科学实验。在每个实验中,为了让青少年能够更好地动手实践,内容被分为“工具百宝箱”、“游戏进行时”、“原来如此”三个板块,分别为青少年读者详细阐述了实验的准备工具、实验的过程和实验的原理。
  • 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地球神秘现象大全集(优秀青少年最想知道)

    科技技术的不断发展不仅未能减少人们心中对世界的疑惑,反而更增加了自身和这个世界的陌生感。不管金字塔之谜、食人魔洞之谜也好,UFO之谜也罢,这些谜团所蕴涵知识的广博与玄奥,已经超越了人类现有的解答能力。本书展现出一系列不可思议的神秘现象,将会令读者耳目一新,能够让读者从各个角度重新审视整个人类社会和大自然,增强读者探讨、解读世界谜团的兴趣和信心。
热门推荐
  • A CONFESSION

    A CONFESSION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我的美女上司

    我的美女上司

    一个个性偷懒的屌丝青年,今天开着保时捷,明天就换法拉利,但还都不是他自己的,全是美女土豪的。这货除了长得帅,可是还有其他本事的!
  • 旋转地经筒

    旋转地经筒

    一朵凋零地格桑花,一段凄美地情之路。当亲情,爱情,友情被命运所无情地捉弄时,达娃和梅朵,还有我们能做地只有双手合十”嗡玛尼呗麦弘”
  •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开启青少年智慧的150个创意故事

    本书以挖掘和激活青少年创新潜能和创意思维为主线,以培育青少年的创新精神和相关实践能力为核心,通过一个个生动活泼而又不失深意的创意小故事,为当代新锐青少年推开了一道思维之门,这里有为平淡生活着色的奇思妙想,有奇峰迭起的经商致富创意,更有曾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激起朵朵涟漪的重大发明发现……
  • 无敌剑仙在都市

    无敌剑仙在都市

    父亲被陷害入狱后,唐林从富家少爷变成穷小子,身负一亿巨债的他,还要照顾得了怪病的母亲,原本生活已经无望,却没想到在他18岁生日当天,竟意外觉醒前世修仙的传承。为了调查父亲被陷害一事,唐林不得不假扮成兵王,给富家女当贴身保镖……
  • 中华歇后语(第五卷)

    中华歇后语(第五卷)

    歇后语是俗语的一种,也称俏皮话。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是一种具体的描述,或为现实生活、自然界的现象,或为历史上、文学中的典型人物,或纯粹是一种离奇的想象;后一部分则是从前一部分引申而出的、作者要表达的对事物的看法。它运用比喻、想象、夸张、借代、转义、谐音等手法,构思巧妙,生动形象,幽默俏皮,运用得当,常常会产生强烈的喜剧效果。在平时的言谈或文学创作中,如果能够使用恰当的歇后语,就会有助于交流思想、传达感情,使语言充满生活情趣,产生很强的感染力。
  • 红楼之林家大小姐

    红楼之林家大小姐

    一只在现代成了某飘的妹纸,她的灵魂穿越了时间来到红楼梦中附魂在林家小妾的祖传宝物上,后来投胎入林家成了林家大小姐,从此开始了她与人斗与天斗……无限斗争的精彩生活。【情节虚构,请勿模仿】
  • 诸星母陀罗尼经

    诸星母陀罗尼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
  • 愿余生陪你一起走

    愿余生陪你一起走

    本来以为,这次的到来是感情的结束,却不知自己就喝了几杯酒。往日的“大冰块”变成了只宠自己的“小暖炉”“大冰块,我想看鬼片”于是他包了整个电影院,结果还没看到一半某人哭着回来了:“大冰块,你知不知道,看鬼片是有很多人看才热闹,你这算什么,你看电影都不带看弹幕的吗?”某人气鼓鼓的看向凌澈。“不,我只看你。”“......”某天,她随意说了句喜欢隔壁的小孩,他二话不说将她压倒在床。某人顿时慌了:“你......你干嘛。”身上之人邪魅一笑:“和你生猴子。”
  • 奋迅王问经

    奋迅王问经

    本书为公版书,为不受著作权法限制的作家、艺术家及其它人士发布的作品,供广大读者阅读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