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年前,大皇子童照离夺权登基,立国号为武盛。
大武朝的国都,南兴城。
城内门庭若市、车水马龙,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吆喝声连绵起伏,四通八达的街道到处人头攒动,城卫军轻装盔甲呈肃杀队形巡逻着!
与之相对应的是路人安乐怡然的笑容,热闹非凡与繁华,身处盛世的人们总是幸福安逸。
皇帝励精图治,老百姓安居乐业,大武朝一片生机勃勃。
偶有边关战事捷报传回京城,民众也只是觉得,蛮夷之地的骚扰不足为惧,咱们上代皇帝马上定天下,当时是大皇子,如今已是一国之君的童照离更是广招贤良文人,深知文治天下的重要,同时军队大举推崇练兵,对于民间开设武馆弘扬武风更是放宽条件很是鼓励!
公文频发出大武夫境界的武者,入伍即可升为校尉,家中每年减轻赋税,还有津贴可领等一系列举动。
童照离作为帝王,深得民心,鄙下臣子更是对陛下推崇至极。
所以当一些孱弱的文人书生得知,还有敢来衅扰大武朝的蛮夷之人,愤愤挽起袖子,一副恨不得马上投笔从戎上战场,耀我大武朝,扬威天下。
皇城紫禁城,远瞻气势磅礴,近观金碧辉煌。
这座城池里面居住的无不是大武朝最尊贵的人物,里面的贵人走路摔一跤,都能传到宫外成为老百姓饭后的谈资。
紫禁城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十个成人高度的城墙和七十步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
关于紫禁城的防卫力量,中元镜的强者,护国大将军蓝邹南就曾断言,小武夫、大武夫连午门都进不去,小指镜勉强入午门一刻钟,能杀到金水桥的只有中元镜,食动镜能过金水桥而勉强爬到太和门。
大宗师这类畸形的怪物,能残驱杀到入太和门,毕竟在这个庞然大物的国家机器面前,人的肉体能发挥的力量终归有限。
而太和殿作为皇帝御门听政的地方,抛开上朝面圣的满朝武将不谈,光是令人闻声丧胆的锦衣卫中,最精锐最神秘的影子卫,就能让将大宗师打入尘埃,尸骨无存。
据传言,专职保卫童照离陛下的影子卫,足以拼尽一位养精蓄锐的大宗师!
神秘的影子卫除了陛下身边的,余下的则负责保卫皇家贵族。
几位得君心的重臣大吏,也配备有影子卫,明面上是执行保卫任务,暗地里更多的只怕用于监视作用。
影子卫的地位尊贵,皇帝身边的影子卫可号令各处衙门,刑部、军部将军副将以下的官职,但是至今未有皇帝身边影子卫出现过的踪迹,甚至连到底有几名影子卫在保护陛下都是个迷。
而皇家贵族的影子卫则是可以命令锦衣卫办事,但是要通过监察院院长的点头首肯,监察院就是锦衣卫在明面上的办事处,院长比影子卫更神秘,甚至很多监察院老人连院长的面都没见过,一般由副院长盖章手印即可调动锦衣卫的力量。
紫禁城北半部御花园的西侧,是皇帝异常宠幸的妃子蓝贵妃居住的永春宫,蓝贵妃原名蓝媚儿,本家就是京城第一勇将中元境界邹南的亲妹妹,家父更是跟随上一代老皇帝征途天下的开国元勋。
童照离从小就对蓝媚儿青睐有加,整日像个跟屁虫贴在蓝媚儿后面跑,还曾被当时是大学士,如今已是百官之首的当朝宰相崔呈修批评道:“不重社稷重美色。”
对于自己爱慕的对象,每日相伴无可厚非,虽然当时还是大皇子的童照离已有正妻,但作为男人,三妻四妾实属正常!
童照离登基之后,虽然贵为一国之君,但是对蓝媚儿依旧疼惜不已,更加重用了当时出言不逊的崔呈修,加上治国有方,对于陛下的不好评价便烟消云散!
寂静的永春宫内,大门紧闭,内门虚掩,所有太监宫女、嬷嬷静待庭院中!
蓝贵妃侧卧在貂毛铺着的软榻上,一旁站着昏昏欲睡的老嬷嬷,隔着幔帘的下方,匍匐跪着一个身着大红蟒衣、飞鱼服、头戴乌纱帽、腰盘銮带的锦衣卫指挥使,也就是神秘的影子卫。
蓝媚儿醉人的声音启齿道:“黄指挥使,你手下的阿猫阿狗事情办得如何?”
神秘莫测、地位超常的影子卫,蓝媚儿口中的黄指挥使,此时像条狗趴在地上,恭敬道:“按您的吩咐,已经将话带到。”
黄畊年有些心虚,想起那个缺了颗门牙的属下,支支吾吾半天说不出对方的长相,倒是信誓旦旦的说着已将话传到,说完只知道对着自己一脸谄媚的笑着。
接着满脸狐疑地问道:“主子,只是一个中元镜的中年人,何必如此大费周章?”
蓝媚儿娇笑一声,靡靡之声宛如天籁之音,动听而诱惑,轻声道:“那个脏老头也不简单噢。”
黄指挥使沉醉在动人音色与满屋熏香的幻境中,猜测帘内不着袆衣的模样,冷不防吓出一身冷汗,暗骂自己不该寻死乱想。
蓦然想起几年前那件事,至今对某些细节依然存有疑惑,旁敲侧击道:“难道那个老头比中年人的境界更高?”
蓝媚儿轻柔道:“黄指挥使不是明知故问吗?”
闻言,影子卫黄指挥惶恐失措,颤声道:“属下该死,请主子降罪。”
蓝媚儿掩嘴笑道:“黄指挥使言重了,一切事务还要依仗你亲力亲为。”
惊魂未定的黄指挥使应声道:“为主子排忧是属下的荣幸”,顿了顿继续道:“往下该如何进行?”
蓝媚儿斟酌了一下,红唇启齿道:“远离那片山林,等待下一步命令。”
黄指挥使应道:“属下领命。”
蓝媚儿坐起身来,舒展了一下懒腰,诱人的曲线毕露。
随后淡淡开口道:“本宫乏了,你退下吧。”
“喳。”
黄畊年说完站起来,弓着腰慢慢倒步退出。
从进门到出门,不敢望向帘内一眼。
出了永春宫大门,望着红金漆雕刻的永春宫三个大字,只觉得血红一片!
寒风吹来,竟觉得一阵凉爽,原来后背早已大汗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