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茗一杯热茶,浅酌一杯美酒,只是一个闲散无事的晚上,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放松自己的方式。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松弛自己紧张情绪的方法。
一个人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通常比肉体劳动更容易觉得疲劳,这已经是一个大家都知道的事实了。几年以前,约瑟夫·巴马克博士在《心理学学报》上有一篇报告,谈到他的一些实验,证明了烦闷会产生疲劳。巴马克博士让一大群学生做了一连串的实验,他知道这些实验都是他们没有什么兴趣做的。其结果呢?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很疲倦、打瞌睡、头痛、眼睛疲劳、很容易发脾气,甚至还有几个人觉得胃很不舒服。所有这些是否都是“想象来的”呢?不是的,这些学生做过新陈代谢的实验,由试验的结果知道,一个人感觉烦闷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实际上真的会减低。而一旦这个人觉得他的工作有趣的时候,整个新陈代谢作用就会立刻加速。
当我们在做一些很有兴趣也很令人兴奋的事情时,很少感到疲倦。比方说,你去加拿大落基山的路易斯湖畔度假,钓了好几天的鲑鱼。要穿过长得比人还高的树丛,跨过很多横倒在地上的树枝,要爬过很多倒下来的老树——可是如此辛苦了八个小时之后,却丝毫不感到疲倦。为什么呢?因为你非常兴奋,兴致很高,而且觉得自己很有成绩,抓到了六条很大的鲑鱼。可是如果觉得钓鱼是一件很烦闷的事情,那么你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一定会因为在海拔7000英尺的高山上这么来来回回地劳碌奔波而感到筋疲力尽的。
即使像登山这类消耗体力的运动,恐怕也不如烦闷那样容易使你感到疲劳。明尼那不勒斯农工储蓄银行的总裁S·H·金曼先生,正好可以说明这件事实:有一年,加拿大政府要求加拿大阿尔卑斯登山俱乐部协助威尔斯军团做登山训练,金曼先生就是被选来训练这些士兵的教练之一。他和其他的教练——那些人大约从42岁到59岁不等——带着那些年轻的士兵,长途跋涉过很多的冰河和雪地,再用绳索和一些很小的登山设备爬上40英尺高的悬崖。他们在加拿大落基山的小月河山谷里爬上米高峰、副总统峰和很多其他没有名字的山峰,经过15个小时的登山活动之后,那些非常健壮的年轻人,都完全筋疲力尽了。
他们感到疲劳,是否因为他们军事训练时,肌肉没有训练得很结实呢?任何一个接受过严格军事训练的人对这种荒谬的问题都一定会嗤之以鼻。不是的,他们之所以会这样筋疲力尽,因为他们对登山觉得很烦。他们中很多人疲倦得不等到吃过晚饭就睡着了。可是那些教练们——那些年岁比士兵要大两三倍的人——是否疲倦呢?不错,可是不会筋疲力尽。那些教练们吃过晚饭后,还坐在那里聊了几个钟点,谈他们这一天的事情。他们之所以不会疲倦到筋疲力尽的地步,是因为他们对这件事情感兴趣。
哥伦比亚大学的爱德华·桑代克博士在主持一些有关疲劳的实验时,用那些年轻人经常保持感兴趣的方法,使他们维持清醒差不多达一星期之久。在经过很多次的调查之后,桑代克博士表示“工作能量减低的惟一真正原因就是烦闷”。
如果你是一个从事脑力工作的人,使你疲劳的原因很少是由于你的工作过量,而是由于你的工作量不足。比方说,记不记得上礼拜那天,你不断地被别人打扰,一封信也没回,跟人家约好的事情也没有做,这里那里都是问题,那一天所有的事情都不对劲,一件事情也没有做成,可是回到家里的时候却已经筋疲力尽——而且头痛欲裂。
第二天,办公室里的一切事情都进行得非常顺利。你所完成的工作是头一天的40倍,可是你回到家里的时候,却精神奕奕。你一定有过这种经验,我也有过。
我们在这一点上可以学到什么呢?那就是,我们的疲劳通常不是由于工作,而是由于忧虑、紧张和不快。
品茗一杯热茶,浅酌一杯美酒,只是一个闲散无事的晚上,都有可能成为我们放松自己的方式。事实上,每个人都可能有不同的松弛自己紧张情绪的方法,这些方法,有些也许是有助于健康的,但有更多可能是有负面作用的。例如,每年医生就能开出数百万张镇定剂的处方。这些药不但具有潜在的危险性,而且事实上也是完全不利于消除焦虑的。一些所谓有镇定功效的东西,像酒精,其实并不真的能消除压力。它们只是会掩盖真相(至少暂时是如此),使其隔绝于冷酷现实之外。然而,另有些方法能帮助我们释放压力,让我们重获精力与工作热情。你不妨试试下面这些方法:
一般人大多都有他个人所喜欢的音乐,他可以随时打开机器来聆听,以驱除所有压力和一天积压下来的紧张情绪。但问题是,究竟这样的音乐选择是不是真具有舒解心情的效果?据作曲家兼音乐研究者哈泼博士表示,在声音的抚慰性效果上,关键并不在于耳朵的感觉。
卡耐基说:“大多数的人都不知道,其实我们对音乐的反应,远不止于听觉,它更是一种完整的身体反应。要是你是戴着耳机听音乐的,你还能‘感觉’到音乐,那是因为音乐也是振动,而这些振动还会影响到你的心跳、血液流动、脑波,和你全身的化学作用。”
有趣的是,曾经测试这些生理反应的研究人员说,这种生理反应跟我们的音乐嗜好不甚相关。换句话说,你并不是非得十分喜欢某种音乐才能借此获得松弛身心的效果。他们发现,很多时候我们以为会使我们心情获得放松的音乐,其实并不见得真的有此效果;至少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明显。
卡耐基说:“我曾听人告诉我,古典音乐能让他们感到放松,但是对他们的脑波的测试却显示其心跳、血压、肌肉反应,以及直流电的皮肤反应(这些都是标准压力的显示器)却全不是这回事,其中完全没有真正松弛的生理证据显示。一般来说,古典音乐并不会激发深入的松弛。但这并不是说它一定不具有此功效。其实,任何音乐能否有所功效,关键还是在于你个人的反应。你只需好好观察你的身体,再看看自己感觉如何,让音乐成为你注意力的核心。试着坐下来或是躺下来,但是即使你不能,也总要注意你的感觉如何。如果音乐能帮助你呼吸减缓并且变深,那它就是能对你发挥松弛的效果。”
节奏较自然的声音能反映我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因此,对大多数人而言,这种声音似乎也较具松弛身心的效果。事实表明:“有一部分的古典音乐确实是属于这一类的。例如,一些缓慢二节拍的巴洛克作品,以及由巴哈、亨德尔以及塔勒曼等作曲家创作的部分音乐,就是按着心脏那种一秒一下的自然节奏而编写的。”
相反地,摇滚音乐的标准节奏则刚好与这种自然的心跳节奏相悖。所以人们才常觉得它会令人烦躁或兴奋。因为它已使我们自然的倾向混乱了。
舒密博士是旧金山“新领域学习”研究的前一任主任,他也对人类在音乐方面的反应做了一些分析,尤其是那些具有令人松弛效果的音乐对我们学习能力所具有的效果。他也很强调某些拍子较慢的巴洛克作品在松弛身心并加强学习潜力上的帮助。但是由于他的学生不大会把这样的段落跟音乐盘中较快拍子的部分区分开来,所以他就干脆自己作主,替他们收集了50分钟有此舒散心情效果的巴洛克音乐,录进同一盘里。他说,有较长演奏时间的这类轻松音乐还包括了帕黑尔贝尔的D大调轮唱,莫扎特的第二十一号钢琴协奏曲(曾用于电影主题曲),以及阿尔比诺尼的G大调慢板曲。
但是在你有心去买莫扎特钢琴协奏曲来帮助你从事静坐,另外仍有些事是你必须注意的。因为即使是演奏同一首乐曲,不同的乐器,不同的演奏方式,甚至不同的演奏者(或者是不同的录音手法),都仍可能对你造成不同的反应。
此外,也请记住,任何乐器松弛心灵的效果也会跟其演奏者(音乐家对乐曲的解释常会有极大的出入)及其演奏方式(断音式的长笛演奏,其舒解心灵的效果就比不上流畅式的)息息相关。回音及反响是另外两项会影响录音中松弛效果的因素。“在一些最神圣的古代建筑中,像金字塔、泰吉马哈尔庙、哥特式大教堂,都有不同寻常的长长回音与反响效果。这些结构里的音响特征能有效地加强声音,使它对大脑造成某种特殊的效果。显然它具有刺激内啡素这种脑胺基酸分泌的功能,而使你在短时间内立即得到松弛的感受。
对某一音乐熟悉度也会影响这一音乐所带给我们的松弛之感。如果你的父母在你还小的时候曾逼你练过某个曲子,那么就有很大可能,不管是谁在演奏或是用什么方法录音下来的,这支曲子都不大能带给你任何放松的感觉。而另一方面,如果你能把某一段音乐跟某种深印在你记忆里的抚慰性经历连接在一起,那么不论是在什么时候,只要你听到了这音乐,它都有可能会让你进入一种极深的纾解状态中而感觉到安适。
路易斯博士在此一领域里的研究心得广受世界各地人士的推崇,他也已针对这个主题写了本书《声音健康》。但最令其声名大噪的,还是他自己的录音。他根据一种他称之为“抗狂乱新法”的新式音乐,录制了这种创新式乐曲。他在其中结合了各种已经被现代研究证明为最具舒解身心效果的音乐因素在内。路易斯博士的音乐里有一项最突出的特点。那就是,不管你听上多少遍,你总难以记住其旋律,也就无法随着音乐来哼唱了,因为其中根本就没有旋律这种东西,也没有主和弦或节奏可言!路易斯博士说,而这正是其妙处之所在。
他解释说:“西方的音乐多倾向于引发一种制约性的反应。当我对你唱DoReMeFaSolLaSi却在最后一个音前陡然止住,那你马上会在心里自动接唱下最后一个音“Do”来完成整个音程。于是我们就被锁进了某种特定的进行程序里了。而我的音乐特色就是打破那种预期的反应,以便你能接触到音乐的真正影响力。在少了可随之哼唱的旋律或是稳定节奏之际,大脑起初是感到迷惑,因为它发现它不能按一般的方式来分析这段音乐。但随之发生的是,我们就会以真正对待声音的方式来对它产生反应,而不再是以一段可以分析的音乐来看待它。就我的经验来说,当身体可以有自由去选择它自己的反应的时候,也就是当它不必被迫要对某一节奏性刺激或旋律刺激做反应的时候,它就会选择一种非常自然、健康、又特具松弛身心效果的形态。”
路易斯博士把这种音乐称为“空中传导的维他命”。他说,“因为我们只使用了某种乐器,所以这种音乐聆听起来并不难接受。它能与身体充分混合。而且,我们也不像传统的西方古典音乐那样急速地转换其主要的中心旋律。这便让身体能以更健康的方式来与某频率产生反响。”路易斯博士的音乐松弛心灵效果已获得了研究证实。它比所有其他型的音乐,包括古典音乐和轻音乐在内,都更能对各种不同层次的人产生理想的舒解效果。例如,在实验室里,所有聆听路易斯博士的音乐的人中,有95%的人几乎都由脑波转为更松弛之脑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