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方面军在中央三人小组的正确指挥下,15日夜撤出战斗,开往茅台地域的赤水河边。16日拂晓,先头部队抵达世界名酒茅台酒产地茅台镇。上午,各野战部队和国委纵队先后到达茅台地域的赤水河边。红军在茅台地域稍加休息、整顿。其时,蒋介石又派飞机窜到茅台地域轰炸骚扰和侦察。
党中央和军委的领导人到达茅台镇后,分析了敌情,总结了鲁班场战斗的经验教训,认识到在黔北地区不能把40万敌军调动开来,在运动战中各个击破;再加上蒋介石在作战中采用四面包围,据堡固定,逐步缩小包围圈,等着红军去攻,消耗红军有生力量,再同红军主力决战,妄图把红军消灭在黔北地区。鉴于敌人战略战术变化的客观形势,毛泽东认为,只有在川滇黔更广大的地区调动敌人,打运动战,才能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实现其战略方针。红军只有多走路,才能打胜仗。鲁班场战斗没有达到速决全歼周部的目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敌人调动出来,调动开来,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敌人,而是红军去强攻,结果吃了亏,使敌人占了便宜。此时,毛泽东决定,三渡赤水河,以调动敌人,寻求新的机动。
茅台镇位于赤水河东岸,依山傍水,地处河谷。由于这里在元、明两代时遍地是莽莽苍苍的茅草,草长约二米高,故名茅村。又因该村在寒婆岭下的一个土台坝上,故又名茅台村。由于此地水土和气候的缘故,适宜出产质量上乘的佳酿,因而茅台酒举世闻名。这里又是川盐入黔的水陆交通码头。茅台为当时黔北四大集镇之一,也是该县通往四川古蔺的交通要道,东距县城10公里,当时有居民五六百户,三千余人。
1935年3月16日拂晓,红一军团教导营和两个工兵连首先抵达茅台镇。红军随即就清灭了黔军一个连和仁怀县民团一个分队。接着,干部团及其工兵连也随后抵达茅台。红军这一突然进军茅台行动,大出敌人意料,所以茅台地域敌军兵力空虚。红军迅速控制了茅台东、西两岸的渡河口。干部团掩护工兵部队开始架设浮桥。12点以后,红军各部队先后到达茅台地域,部分部队开始渡河,占据对岸有利地形。
3月16日18时,毛泽东和军委发出了红一方面军三渡赤水河的行动命令。遵照命令,红军各部陆续开始渡河。一军团、干部团、三军团一部先后由中渡浮桥过河;三军团的2个团和五军团先后由下渡浮桥过河;九军团和三军团一部由上渡浮桥过河;军委纵队由中渡浮桥过河。红军还有少数部队人浅滩涉水过河。
中央红军西渡赤水后,到达预定地域隐蔽休息、待令和警戒。3月19日,军委纵队进驻大村;一军团到达古蔺东南的镇龙山;三军团抵铁厂;九军团到滴水;五军团达三元场警戒。其时,红军集中隐蔽在古蔺东南地域休整,静观敌人动向,寻求新的动机。此时,果然不出毛泽东所料,敌军从四面八方被调动到赤水河上、中游的川滇边地域,造成了贵州中部乌江以南及贵州西南地区敌兵力空虚。当时,毛泽东预计,如果能把滇军调出来,到黔中或黔西地域,在运动中消灭这,就能打开黔滇川边地区创造苏区的新局面。这就是胜利。若再能消灭中央军和川滇军一部或几部的几个师,就可粉碎蒋介石的新围攻,打破敌人“围剿”,就能把以黔北为中心的川滇黔边根据地创建起来。毛泽东历来主张,在没有改变敌强我弱的总的战争形势下,红军的战略总路线仍是决战防御路线。在决战防御的前提下,打仗取胜,不可能有固定的作战线。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的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毛泽东曾经说过:“由于敌人强大和红军技术贫弱所发生的经劳作战的显著特点之一,就是没有固定的作战线。”红军的作战线,服从于红军的作战方向。作战方向不固定,影响到作战线不固定。“大方向虽在一个时期中是不变更的,然而大方向内的小方向则是随时变更的,一个方向受了限制,就得转移到另一个方向去。一个时期之后大方向也受了限制,就连这种大方向也得变更了。”
在中央红军西渡赤水进入古蔺东南地域后,蒋介石判断红军再次西渡赤水,有西渡金沙江北上入川的模样。因此认为,“剿匪成功在此一举”。于是,他接连以巧亥、皓戌、哿戌等电令部署兵力,决心在赤水河以西的古蔺、叙永地区“聚歼”红一方面军。如他在哿戌20日电令中鼓吹:此次朱德西渡赤水河,麋集古蔺东南地区。我军刘、达、袁、魏、周各部,在天堂、叙永、站地、赤水河镇防堵于西;周、吴、侯各部沿赤水河流防堵于东与南;黔军现正向北线接防,腾出周、吴两部担任追剿。孙纵队亦向赤水河镇堵剿;郭部由茅台河追击。“以如许大兵,包围该匪于狭小地区,此乃聚歼匪之良机。尚望防堵者,务在封锁线上,星夜并生集民工,赶筑工事,以筑碉垒为最善。尤须严密坚固,并与友军确取连防,使无间隙可乘。并另控制兵力于相当地带,准备迎头痛击,并派多组别动队,遍处游击,阻其行进,眩其耳目。追击者,不顾一切,以找匪痛击之决心,或尾匪追击,或派游击绕其前拦击、腰击与堵击,或主力赶其旁截击。剿匪成功,在此一举,勉之勉之。”
17日,周浑元根据蒋介石电示,率所部主力尾追红军到赤水河边邬家渡准备渡河;18日,尾追红军之川敌郭勋祺3个旅到达仁怀茅台地域,19日该部西渡赤水向古蔺方向追击;吴奇伟部到仁怀茅台地域筑堡布防;王家烈部集中茅坝场地域;孙渡部赶毕节、赤水镇一线与川、黔军联防。蒋介石把其主务调至赤水河上、中游和川南地域后,妄图把中央红军“聚歼”于这一“狭小地域”。毛泽东指挥红军西渡赤水这一英明决策,使蒋介石中了计谋,造成黔中、黔西南敌军兵力空虚。毛泽东抓住蒋介石把其主力调到仁怀、赤水、古蔺、叙永的赤水河上、中游地域这一指挥上的错误,决定把敌军中一部滇军,调至黔中或黔西南,在运动中集中优势兵力消灭之,打开滇黔边的局面。为此目的,毛泽东率领红一方面军再次渡过赤水河,挥戈东指,把蒋介石的重兵甩在川黔边赤水河流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