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四大名著”从本质上讲都是在说历史。《三国演义》不用说了,《水浒传》依据的是北宋末年宋江起义的那段历史,《红楼梦》有人说是康熙朝大学士明珠的家事,有人说是康熙废太子故事,也有人说是江南织造曹寅的家族史,反正不会是空中楼阁。那么《西游记》呢?除了唐玄奘取经的历史背景外,它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政治的寓言,透视出中国古代的政治运作模式。
在“四大名著”中,《西游记》大凡是伢儿都顶喜欢看的。为什么?因为热闹。自从那孙猴子跟定了唐三藏去西天取经,一路上就特多的妖怪。世界上有没有妖怪,我是没有碰到过,不能下断论。其实,人类的一切观念,甚至一切幻想都不能离开现实社会凭空创造出来。伦理、宗教、政治、法律的思想固然如此,而人类所想象的神仙鬼怪也莫不如此。妖魔世界其实都是有现实的对应与参照的。
唐三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劫,而这八十一劫都要靠妖怪们来帮助他完成。以唐僧的文弱身子,看到一个妖怪恐怕就已经唬得“三尸神散,七窍烟生,倒在尘埃,浑身是汗”了,休说要过那八十一道难关。所幸他有一个“齐天大圣”的徒弟,不管多么厉害的妖怪,最终都收服了。
那么妖怪收服了后,又如何处置呢?这实在是个大大有趣的问题。《西游记》告诉我们大凡有三种处置法:一是给唐僧做了徒弟,一同去取经吃苦头,然后成正果,如猪八戒、沙和尚和白龙马。只是名额有限,且都是观音菩萨预先安排好的。虽然《西游记》里没有交待,但我想,为了抢那几个名额,在那妖魔世界里,众妖怪恐怕是激烈地“活动”过一番的。你想,唐僧他们最后到了西天大雷音寺,还要吃迦叶、阿傩的索贿,因为没有带什么“人事”送给这两位如来的徒弟,便被他们刁难作弄,将无字的真经给了唐僧。所以妖魔们为抢得成正果的名额而不择手段也未必是不可能的。何况那猪八戒、沙和尚在未做和尚之前,其凶恶程度也不见得比其他妖怪们好到哪里去:被贬下凡的天蓬元帅以“食人为生”,流沙河里的卷帘大将更是将被吃人类的骷髅都做成了项链挂在脖子上。观音菩萨为什么单单就“渡”他们呢?只因为他们原来曾经是神仙?另一类妖怪原本就是神仙们的坐骑、侍从之类,像太上老君的青牛、普贤真人的白象、弥勒佛面前的司磬的黄眉童子甚至是看守炼丹炉的两名童子,都曾作妖作怪兴风作浪过。文殊菩萨座下的青毛狮子变成了全真怪,居然能跟司掌法律的十殿阎王结为异姓兄弟。这些妖怪,可真是怪了!然而,不管它作的孽有多大,到时候犯事了自有它的主人会出面,无非是骂一声“畜牲”,令它现了原形,仍旧领了回去或者骑了回去完事,并不治罪。因为妖怪的来头大,齐天大圣也没奈何,只得任由领回,并不敢有违。有一次,总算拣了一个神仙当中稍稍软弱些、稍稍地位差些的太乙真人发发牢骚:好啊,怪不得有那么多妖怪,原来都是你们这些老儿在造妖怪,与俺老孙为难!牢骚归牢骚,那匹妖怪狮子仍旧叫太乙真人骑了回去的。连观音大士都说;“菩萨妖精,总是一念。”那么,这个念头从何发生?为什么一念之间总不能断绝它呢?第三类妖怪就有些惨了,我都不忍心谈它们。这些妖怪没个靠山,自己苦苦地修炼千年,以为就可以“自学成才”出来混。却不料,孙大圣的金箍棒对这些个没有好主人的小妖怪还是很有威力的。所以,颇有些不知深浅的小妖都牺牲在孙大圣的棒下了。千年修行,一旦“呜呼哀哉”,还没得“伏惟尚飨”,说来,自然是它们活该,只是比起前面两种妖怪,有些冤。
既然神通广大的孙行者也只能打打这些没来头的小妖怪,那看来妖怪真是没法消灭干净了。好在打妖怪并不是孙悟空一行的目的,他们的目的是取真经,打妖怪只是手段而已。单从手段上讲,孙悟空打妖怪还是打得蛮成功的。
从前总以为《西游记》荒诞不经,很有些看它不起,现在想来,恐怕也是“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之流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