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墓俑与镇墓兽
郑晓红 马兰英
镇墓俑、镇墓兽,是中国古代墓葬中具有浓厚神秘色彩的随葬品。其形制变化多端,但千变万化,皆不出人形与兽形两大体系,人形为镇墓俑类,兽形为镇墓兽类。现将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固原境内墓葬中出土的镇墓俑和镇墓兽作一介绍。
一、固原开城镇南郊深沟村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
1.镇墓俑2件,分为二式。
Ⅰ式:俑高18.2厘米,头戴兜鍪,圆顶,前有冲角,两侧有耳护,身披明光铠,甲片状似鱼鳞,勾以黑线。其边沿涂有红色,肩胛披膊,下裹腿裙,相貌凶猛、耸肩,右手下垂,左手握拳屈至胸际,手持物件已失,拳心向上留有一孔,腹部右侧甲下鼓起,通体饰白粉,唯有面部及手施彩粉。
Ⅱ式:俑高19.5厘米,头戴尖锥顶,白色兜鍪,中脊起棱,前有冲角,前顶勾以黑彩,身着鳞状甲,齐膝,表情凶恶,肩高耸,右手下垂,左手屈至胸前,作持物状,腹部右侧甲下鼓起。
2.镇墓兽2件,亦分为二式。
Ⅰ式:身高8.5厘米,身长18厘米,陶色青灰,外施白粉,蹲卧状,颈脊上有一竦角,头上有鬃鬣,大嘴,口微张,獠牙突出,翘鼻,眼睛圆瞪,给人以狰狞感,嘴、耳,竦角、腿等部位残存红色,勾以墨彩。
Ⅱ式:身高6.9厘米,身长16厘米,形制与Ⅰ式基本相似,只是大小色彩有异,应为雌雄一对。
二、固原开城镇南郊羊坊北周宇文猛墓
1.镇墓俑2件,分二式。
Ⅰ式:俑高23.9厘米,头戴尖锥顶兜鍪,中起脊棱,前有冲角,两侧有护耳,前顶勾黑色,身披明光铠,用黑色勾出鳞状甲片,边沿涂红色,肩胛披膊,铠甲之下裹腿裙,脸部残缺,双肩耸起,右手下垂,左手屈至胸际作持物状,拳心有一孔,原持物件已失,体施白色,面部及手施粉。
Ⅱ式:俑高21.7厘米,头戴圆顶兜鍪,前有冲角,两侧有护耳,顶部勾黑色,脸部用黑色画出眉、眼,穿着、姿势与Ⅰ式相同,也与北周李贤墓出土的很相似。
2.镇墓兽,亦分二式。
Ⅰ式:身高6.9厘米,身长18.2厘米,蹲卧状,大口紧闭,鼻孔圆张,圆眼,头上鬃鬣。体施红色,颈背、面部勾黑色。
Ⅱ式:身高8.5厘米,长17.8厘米,蹲卧状,颈背上有竦角,头向上抬起,面部已残缺不清,背部、颈、嘴等处残存黑、红等色,原施色现已多处脱落。
三、固原开城南郊小马庄史道洛夫妇合葬墓
1.镇墓俑2件,亦分二式。
Ⅰ式:通高83厘米,泥质灰陶,彩绘描金,俑身站立于山崖形岩座上。头戴翻缘护耳盔,身穿明光甲,下着战裙,足蹬靴,均有彩绘描金花纹图案,浓眉,双目怒睁,嘴紧闭,面部施红,面向左侧,上唇八字胡上卷,下巴一绺短须翘起。双臂前屈,双拳紧握,神态雄健威武。
Ⅱ式:通高85厘米,泥质灰陶,彩绘描金,俑身站立于山崖形岩座上。头戴翻缘护耳盔,身穿明光甲,下着战裙,足蹬靴,均有彩绘描金花纹图案,浓眉,双目怒睁,张嘴,面部施红,面向右侧,上唇八字胡上卷,下巴一绺短须翘起。双臂前屈,双拳紧握,神态雄健威武。
2.镇墓兽2件,亦分二式。
Ⅰ式:通高52厘米,泥质灰陶,彩绘描金,蹲伏式,狮面,面目狰狞,张口卷舌,齿外露,鬃毛向上,两耳直竖,前肢趾爪张开撑地,尾巴向上翘起,尾端宽而下垂。
Ⅱ式:通高55厘米,泥质灰陶,彩绘描金,为蹲伏式,人面兽身,头戴兜鍪,面施粉色,闭嘴,双目圆睁,眼球外凸。上唇有八字胡须,下巴一绺短须翘起,肩部鬃毛向上,前肢趾爪张开撑地,尾巴向上翘起,尾端宽而下垂。
综上所述,镇墓俑也好,镇墓兽也罢,其实“镇墓”一词出现较晚,为当今人所称,究其含义,众所周知,是压正避邪、驱赶鬼魅和恐吓盗墓者所为。最初的人形也是由兽形变化而来的。人类历史上各文明都有动物崇拜阶段,从神话学意义上看,大致都有动物崇拜、人兽同体和神人同形的发展趋势,中国古代神话中有大量兽形、兽身人面神的描写,就连黄帝、蚩尤、颛顼等最初亦带有兽形,只不过在神话的“历史化”过程中成为史书中的人形,但大量不能载入史书的神祗仍顽强地保留着兽形的外貌,在漫长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它们也都不同程度地体现出动物向人兽同体到人形的演变。
从名称上看,最早关于镇墓物的记载为《周礼·夏宫》中的方相氏,其外表“掌蒙熊皮,黄金四目,玄衣朱裳,执戈扬盾”,在墓中“入圹,以戈未四隅,欧方良”。就现存出土最早的镇墓俑兽看,应为战国时楚国墓中的“虎座飞鸟”为虎面鹿角,对其造型意义,一说是山神,另一说是土神,而造型与中原地带记载极不相符合,显然是楚文化的影响所致。汉以后西晋时期,镇墓俑在中原地区以武士俑的形式出现,南北朝时期的镇墓武士俑在形制上承西晋传统,与西晋武士俑的短粗、严肃相比,此时的造型更趋于写实,比例适中,细部刻画增多,反映出西晋类型仍在非中心地区的延续。隋时镇墓俑基本承北齐形制,此种造型一直持续到贞观之后,直至总章元年,即公元668年。宋以后的墓葬中,镇墓武士俑就出土很少了,而且在造型上又几乎摒除了佛教影响,更加写实,细部工整,但在气韵以及功能上都呈衰退状态。
总之,镇墓兽的形制一次又一次的演变是北朝时期受到狮子造型的强烈影响,北魏时已开始出现,而同期的南北朝或西魏北周的出土不同程度上也保持它的特点。《东观汉记》载:“阳嘉中,疏勒国献狮子,封牛,狮子形似虎,正黄有髯,尾端茸毛大如斗。”隋末初唐镇墓兽基本上是北齐形制的延续,而盛唐时的镇墓兽造型已达到了气度和丰富多样化的顶峰。